潘梓輝
在2019年11月下旬的香港藝術(shù)品秋拍市場上,出現(xiàn)了明末清初著名壽山石雕刻名家楊玉璇的壽山凍石華嚴三大士像(圖1),經(jīng)過激烈競拍,最后以759萬港元的高價成交。楊玉璇一直被視為古代壽山石雕刻十分重要的代表,有著“絕代神雕”的美譽,曾傳于康熙年間供奉內(nèi)廷。而近年來在市場上能夠被確認為楊玉璇真品的雕刻件,成交價都在數(shù)百萬元,珍品價格更是超過千萬元。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楊玉璇及其在市場上的重要拍品。
●? ?絕代神雕 皇室賞識
楊玉璇,又名玉璿、璇、璿、璣等。傳說明朝崇禎年間生于漳浦,后長居壽山石產(chǎn)地福州。據(jù)《漳浦縣志》(清康熙光緒校注本)記載:“楊玉璇,善雕壽山石,凡人物、鳥獸、器皿,俱極精巧,當事爭延致之。又能以寸許琥珀作玲瓏準提,毫發(fā)畢現(xiàn),見者驚奇,載周亮工《閩小紀》?!鼻宄醺=ò床焓怪芰凉は埠糜♀o藝術(shù),推楊玉璇為鈕工第一,其《印人》說:“海內(nèi)工此技者,惟漳海楊玉璇……玉璇年七十余矣,此技空終屬鶴千耳。”明代崇禎年間的著名文人高兆在《觀石錄》中將楊玉璇與唐宋名家韓幹、戴嵩等人并稱,說他的雕刻“磅礴盡致,出色繪事。”清代浙江名士毛奇齡在他的《后觀石錄》中贊楊玉璇對俏色的利用之妙如陳老蓮畫葉,且“嵌綴玲瓏,真鬼工也”??梢姉钣耔牡袼囋诋敃r的文人圈子中已受到充分的肯定。此外,在民間還廣泛流傳楊玉璇曾被朝廷召為御匠的說法,雖然時至今日仍然有待進一步的考證,但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傳世的清宮舊藏其甚多壽山石雕羅漢像作品來判斷,至少說明楊玉璇的作品曾進貢于朝廷,他的藝術(shù)成就在當時的影響之大,顯然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從目前傳世的楊玉璇作品來看,其對壽山石雕刻技藝的發(fā)展貢獻巨大,影響深遠。楊玉璇融會前人技藝,創(chuàng)造出“由匠入儒”的藝術(shù)風格,同時提升了壽山石雕“行刀如筆”的獨特技藝。其刀法古樸、蒼勁、老辣,人物形象近乎寫實,尤其注重神韻的刻畫,并且敢于打破常規(guī),別開生面,將壽山石雕刻技藝推向新的藝術(shù)巔峰,成為后人高山仰止的一座豐碑。
●? ?傲視群雄 流芳后世
楊玉璇的壽山石雕作品,歷來在全球的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上被視為“神一般的存在”。這些年來,市場上所出現(xiàn)的公認的楊玉璇雕刻作品鳳毛麟角,很多時候甚至一整年都難以出現(xiàn)一件,所以,一旦有真品現(xiàn)身,無疑都是藏家爭奪的對象。
在此,讓我們來看看歷年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過的那些楊玉璇的銘心佳構(gòu)。
中國嘉德2010年春拍“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上拍的楊玉璇田黃凍達摩面壁像,最終以超過起拍價將近6倍的1568萬元成交(圖2)。這件僅高6.3厘米的石雕像,材美工良,田黃凍石色澤介于金黃、橘紅間,脂潤瑩朗,寶光璀璨。達摩的形象為隆眉高鼻,絡(luò)腮胡須及卷發(fā),刻意強調(diào)“胡貌梵相”的特征考據(jù)。達摩神情寧靜祥和,凸顯了面壁九年,實現(xiàn)“成就佛道”的愿望;彎眉垂目,意在靜心觀禪,似已進入摒思絕慮、“無我境界”的傳神寫照。衣飾的工法精絕,衣紋隨身姿起伏,形成交綜優(yōu)美的圓弧線;在袈裟衣領(lǐng)處以刀針細鉤精致的花錦紋樣,并鑲嵌明珠為綴飾,反映了雕刻作者的高深造詣。
楊玉璇刻壽山田黃石獸鈕方章(圖3),尺寸為3×3×5.7厘米,成交價690萬元,出現(xiàn)于中國嘉德2013年秋拍的“華酈館藏國石臻品”專場。作者在平臺上圓雕一古獸,雄渾威猛,前肢挺立,后肢坐臥,側(cè)首回望,雙目圓瞪,眉髯抖擻,背脊似麒麟,毛發(fā)與長尾相連,垂于身側(cè),與獸首呼應。古獸造型雄健,肌肉線條蒼勁有力,毛發(fā)以開絲手法雕飾,眉毛、須髯、獸尾,形態(tài)逼真,或飄逸或耷垂,絲絲縷縷,密而不亂,靈動自然。
保利拍賣則分別于2010年和2016年成功拍出了楊玉璇的兩件作品——降龍羅漢(圖4)與臥獅羅漢(圖5),成交價分別是425.6萬元和368萬元。降龍羅漢像為壽山月洋上洞所產(chǎn)紅花芙蓉石所制,造型寫實傳神、氣韻生動,典型的胡貌梵相,半跏跌坐姿,身著僧衣,內(nèi)衣袒露,面相豐滿、額頭高突,冷眼低垂若有所思,以嫻熟流暢的刀法,將一代高僧修行入定之“無我境界”刻畫得淋漓盡致,而于細部處理更為精美絕倫,若衣褶、衣擺及領(lǐng)口,皆以剔地陽刻浮雕纏枝蓮紋飾,雖薄如片紙卻極具立體感,可謂極工盡致不遺余力。臥獅羅漢則右手握如意,手肘稱置于小獅身上,左手持佛珠,扶膝半跏而坐。神情肅穆儼然,卻不失和藹可親,仿佛正對著小獅說法。小獅乖巧伏踞蹲臥在羅漢身旁,正仰首與羅漢相視,神態(tài)面容生動,栩栩如生。
楊玉璇的精彩拍品當然不止上述這四件,但通過楊玉璇的作品,我們能夠進行更多的思考(圖6-圖11)。作為資源稀缺性的收藏品,壽山石的資源屬性往往被過多地提及,而從行業(yè)長遠發(fā)展的角度看,單純只強調(diào)資源性是不夠的。隨著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收藏者也逐漸形成了客觀獨立的審美和收藏標準,市場也從投資導向型轉(zhuǎn)到收藏導向性,壽山石的文化和藝術(shù)價值勢必被更多挖掘。這一點,從楊玉璇等歷代名家經(jīng)典作品受到追捧也可見一斑。可以預期,未來市場上,只有那些具有工藝價值和美學內(nèi)涵的藏品,符合藏家的審美標準,才能得到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