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陶,地名,即陳陶斜,又名陳陶澤,在長安西北。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冬,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這里作戰(zhàn),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來自西北十郡(今陜西一帶)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陳陶戰(zhàn)場,景象是慘烈的。杜甫這時被困在長安,此詩即為這次戰(zhàn)事而作。
這是一場慘重失敗的戰(zhàn)役。杜甫是怎樣寫的呢?他不是客觀地描寫四萬唐軍如何潰散,乃至尸橫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鄭重的筆墨大書這一場悲劇事件的時間、犧牲者的籍貫和身份。這就顯得莊嚴(yán),使“十郡良家子”給人一種重于泰山的感覺。因而,第二句“血作陳陶澤中水”便叫人痛心,甚至目不忍睹。這一開頭,把唐軍的死寫得很沉重。至于下面“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兩句,不是說人死了,野外沒有聲息了,而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說戰(zhàn)罷以后,原野顯得格外空曠,天空顯得清虛,天地間肅穆得連一點(diǎn)聲息也沒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萬義軍同日死”這樣一個悲慘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感受。
詩的后四句,從陳陶斜戰(zhàn)場掉轉(zhuǎn)筆來寫長安。寫了兩種人,一是胡兵,一是長安人民?!叭汉鷼w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兩句活現(xiàn)出叛軍得志驕橫之態(tài)。胡兵想靠血與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鐵蹄之下,但這是怎么也辦不到的,讀者于無聲處可以感到長安在震蕩。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傷,他們北向而哭,向著陳陶戰(zhàn)場,向著肅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軍收復(fù)長安。一“啼”一“望”,而且中間著一“更”字,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的情緒。
陳陶之戰(zhàn)傷亡是慘重的,但是杜甫從戰(zhàn)士的犧牲中,從大地的沉默氣氛中,從人民流淚的悼念,從他們悲哀的心底上仍然發(fā)現(xiàn)并寫出了悲壯的美。它能給人們以力量,鼓舞人民為討平叛亂而繼續(xù)斗爭。
從這首詩的寫作方式來看,杜甫沒有客觀地展覽傷痕,而是有正確的指導(dǎo)思想,他根據(jù)戰(zhàn)爭的正義性質(zhì),寫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現(xiàn)出他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達(dá)到了很高的境界。
貴州省安順市中考真題
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fēng)味徒思浙。苦將儂強(qiáng)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dāng)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思考練習(xí)】
1.這首詞的作者是 ? ? ? ? ? ?。
2.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展現(xiàn)的畫面。
3.簡要賞析“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江蘇省常州市中考真題
【甲】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ā睹献印罚?/p>
【乙】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鬃訉⑼荻Y①,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shè)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鬃佑糜诔?,則陳、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⑤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鬃又v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⑦矣?!保ā妒酚洝た鬃邮兰摇罚?/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論語·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保ā睹献印るx婁》)
【注釋】
①拜禮:拜見并接受聘禮。②中諸侯之疾:切中諸侯的弊病。③所設(shè)行:措施和作為。④用事:當(dāng)政,掌權(quán)。⑤徒役:服勞役的人。⑥窮;走投無路、困厄。⑦濫:不加節(jié)制,亂來。
【思考練習(xí)】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語。
(1)曲肱而枕之 ? ? ? ? ( ? ?)
(2)威武不能屈 ? ? ? ? ( ? ?)
(3)軍于城父 ? ? ? ? ? ( ? ?)
(4)士不可以不弘毅 ? ? ( ? ?)
(5)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 ( ? ?)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3.在陳蔡被圍,弟子們餓得站不起來,孔子為什么還不停地講學(xué)、誦讀、彈琴、歌唱?請結(jié)合【甲】【乙】兩部分材料加以綜合分析。
4.對【甲】【乙】兩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孔子稱贊顏回貧賤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要能自得其樂。
B.孟子認(rèn)為符合仁、禮、義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孫衍、張儀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幾段選文中,對“賢者、士、仁者、君子”這幾種人的道德要求是趨向于一致的。
D.選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個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中我們最常用的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