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
不喜歡寫作文,是初中生的普遍心理。一是因為生活中少有觸動他們的新鮮事,二是因為寫作給他們的獲得感比較少。親情類作文更是難啃的“骨頭”。事實上,親情一直都在:一聲叮嚀,一句嘮叨,一個擁抱,一份早餐……都是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借助適當?shù)膶W習支架,指導學生找到獨屬于他們的親情紐帶,并加以運用,可以架起他們與自我對話的橋梁,消弭他們與寫作之間的距離。
【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寫親情類的作文嗎?
生1:我不太喜歡。寫多了,沒感覺了。
師:我四年級的兒子也不太喜歡。這個周末,他們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就是寫一個親情故事。他抓耳撓腮,想不出有什么親情故事可寫。我啟發(fā)他: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跟你之間的故事,都是親情故事。他“哦”了一聲,還是不知道怎么寫。你們猜我怎么繼續(xù)啟發(fā)他的?
生2:你讓他寫跟你之間的故事?
(生笑)
師:這個可以有。我說,你可以寫媽媽每天早起做你喜歡吃的飯菜,晚上幫你檢查作業(yè);可以寫我周末帶你去逛各大景點,開闊你的視野。后來,他決定寫媽媽做早餐的故事。寫了半天,他垂頭喪氣地出來了——還是不會寫。我突然想到一個繪本故事叫《團圓》,就是寫親情的,很感人,便找來跟他一起讀,希望給他一些靈感。你們想讀一讀嗎?
生(齊):想??!
二、讀寫故事,感受“紐帶”
團? 圓
余麗瓊
爸爸在外面蓋大房子。
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過年。
今天,媽媽和我都起得特別早,因為——
爸爸回家了。
我遠遠地看著他,不肯走近。
爸爸走過來,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臉。
“媽媽……”我嚇得大哭起來。
“看我給你買了什么!”爸爸趕緊去掏他的大箱子——哦,好漂亮的帽子!
媽媽也換上了爸爸買的新棉襖。
吃過中飯,爸爸對我說:“走,剪頭去。剪了頭,明年就會順順當當?shù)??!?/p>
我坐在椅子上等爸爸。呀,鏡子里的爸爸越來越像以前的爸爸了!
包湯圓嘍!爸爸把一枚硬幣包進湯圓里:“誰吃到它,誰就會交好運噢!”
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媽媽中間睡著了。迷迷糊糊地,我聽見爸爸媽媽在輕輕地說著話,他們說啊說啊……
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就端上了熱騰騰的湯圓。爸爸用勺子喂給我吃。
突然,我的牙被一個硬東西硌了一下。
“好運硬幣!好運硬幣!”我叫起來。
“毛毛真棒!快收到兜里,好運就不會跑掉嘍!”爸爸比我還開心呢。
媽媽給我換上了新棉襖,要去拜年啦!
路上,我遇到了大春。
“毛毛,你去哪兒???”
“我跟爸爸去拜年!”
“我也是???,我有大紅包!”
“這有什么稀奇!”我從兜里掏出那枚硬幣,“我有好運硬幣!爸爸包在湯圓里的,給我吃到了!”
大年初三,下雪了,下得好大好大!
下午,雪終于停了,大春他們來找我玩。
我們在院子里堆了一個大雪人,然后開始打雪仗。
天快黑的時候,我才回到家,一摸口袋——啊,不見了!好運硬幣不見了!
我沖到院子里,院子里全是雪,我的好運硬幣在哪兒?
“毛毛別哭,我再給你一個???,跟那個一樣!”爸爸摸出一枚硬幣。
“不要不要,我就要那個!”我一邊哭一邊叫。
晚上,我難過地爬上床,脫棉襖的時候——“叮當”,有個東西掉到了地上。
硬幣!我的好運硬幣!
“爸爸快來看,好運沒丟,它一直在我身上!”
那天夜里,我睡得特別香……
早上一起來,我就看見媽媽在為爸爸收拾東西——爸爸今天要走了。
爸爸很快就收拾好了,他走到我身邊,蹲下來用力抱住我。
他在我耳邊輕輕地說:“下次回來,爸爸給你帶一個洋娃娃,好不好?”
“不!”我拼命地搖頭……
(有刪節(jié))
師:同學們,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會是什么樣的呢?想想看,動筆寫下你的思考。
(學生動筆寫)
生1:我沒能留住爸爸。他讓我保管好那枚好運硬幣,說那枚硬幣就代表他陪在我身邊。于是,爸爸離開后,我每天都把好運硬幣放在兜里。
生2:“我不要洋娃娃,我要爸爸?!蔽铱拗f。“毛毛乖!爸爸爭取中途回來一次好不好?到時候再給毛毛包‘幸運湯圓好不好?”我知道留不住爸爸,便跟他拉鉤,讓他一言為定。我期待爸爸中途回來兩次。
生3:爸爸要跟我捉迷藏,然后在我藏起來時,悄悄地離開了。我大哭著追他,而媽媽攔住了我,說:“毛毛快快長大,等會寫字了,給爸爸寫信?!蔽乙炜扉L大,這樣就能在信里見到爸爸了。
……
師:謝謝同學們的分享,你們筆下的故事都很感人。很多同學都想到了好運硬幣。原故事是否也讓好運硬幣再次登場呢?我們來看看原故事是什么樣的結(jié)局吧!
生(齊):好。
師:“我把那枚攥了很久的暖暖的硬幣放到爸爸的手心里:‘這個給你,下次回來,我們還把它包在湯圓里噢。爸爸沒說話,他用力地點點頭,摟著我不松手……”這樣的結(jié)局,同學們覺得怎么樣?
生4:特別感人。讀到毛毛把好運硬幣送給爸爸,我既感動,又心疼。
師:你覺得毛毛特別懂事,對嗎?
生4:是的。
師:作者讓好運硬幣再次登場,有什么好處呢?
生5:我覺得好運硬幣就是一條線索,讓故事的結(jié)構(gòu)更加完整。而且,好運硬幣有美好的寓意,給爸爸,就是祝福爸爸好運。這樣的結(jié)局就不顯得太感傷。
師:就是使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在感傷中多了一點幸福和明媚。你重點從寫法上來講的。還有誰說說看?
生6:好運硬幣凝聚著深深的父女情。而且女兒又送給爸爸,這是愛的傳遞。這就更好地表現(xiàn)了主題。
師:好運硬幣就是親情紐帶。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線索,情節(jié)發(fā)展就有了依托,而且有利于突顯主題。
三、審視生活,找尋“紐帶”
師:我問兒子,在他的親情故事里是否有“好運硬幣”之類的東西,結(jié)果他想到了兒童牛排。他這樣說:“媽媽知道我不喜歡天天吃包子,便時不時地給我煎牛排。我們常在周末的晚上去超市買。買回來,我就特別期待。每次吃之前,媽媽就會預告一下。我睡覺的時候,就很期待。第二天早上,我一醒來,就能聞到牛排的香味?!蔽艺f:“就寫這個啦!我都從你的表述中聞到香味啦!”你們覺得我兒子怎么樣?
生1:孺子可教也。
師:哈哈,你們比他還優(yōu)秀!在你們的親情故事里,有哪些紐帶?能分享一二嗎?
生1:一把拖把。我媽媽常年在北京,我跟老爸“相依為命”。(生笑)我爸每天晚上都用拖把拖地,有時順帶著把我的鞋也拖一下。
(生笑)
生2:我想到明信片。我爸常常出差。他習慣給我寄當?shù)氐拿餍牌?。我寫作業(yè)的桌上有塊玻璃板,板下都是爸爸寄給我的明信片。
師:寫作業(yè)時看到這些明信片,是什么樣的感覺?
生2:覺得很溫馨。
師:你們倆的老爸都是“暖男”。
(生笑)
生3:我想到媽媽給我買的“每日堅果”。每天吃早飯時,她都拿一包給我。
生4:我要說的這個有點傷感,可以嗎?
師:當然可以!
生4:我想到一個易拉罐做的煙灰缸。那是我爺爺?shù)膶S谩K拖矚g抽煙,抽完把煙頭放里面。我們都勸他戒煙,可他不聽。有一回我把他的煙灰缸藏了起來,他氣得要打我,不過最后沒打。他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的。爸爸心疼他,讓我還給他。他拿到煙灰缸后很開心。他就喜歡那個煙灰缸。后來,他得肺癌去世了。爸爸把煙灰缸一起火化了,讓他在另一個世界用。
師:謝謝你敞開心扉,吐露真情。凝聚著真情的“紐帶”最能打動人。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親情“紐帶”寫下來吧,跟小組同學做一個分享。稍后組長匯總。
(學生寫作并交流)
生5:我們小組的親情“紐帶”很豐富,有早餐奶、紅圍巾、紅筆芯、便簽、康乃馨。
生6:我們小組的親情“紐帶”有巧克力、自行車、蘋果、豆沙包、桂花糕、五谷豆?jié){。呵呵,我們組“吃貨”多。
……
四、討論探究,審視“紐帶”
師:有了“紐帶”,是否就意味著有一篇好的親情作文呢?我們可以聯(lián)系《團圓》這個故事來談一談怎樣用好親情“紐帶”。同學們先自己思考,再在組內(nèi)討論。
生1:寫親情“紐帶”前,要有一定的鋪墊。比如《團圓》中,爸爸一年回家一次就是一個重要鋪墊。親情“紐帶”每次出現(xiàn)時,都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發(fā)揮作用。
生2:親情“紐帶”要能體現(xiàn)出感情的“回流”,就是說要體現(xiàn)出雙方情感的互動,如最后毛毛把硬幣給了爸爸。
五、升格作文,運用“紐帶”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來看一篇作文,這是我上一屆的學生寫的??煞窠o它加條“紐帶”,讓它的內(nèi)容更豐盈,情節(jié)更曲折,感情更真摯?
慢慢長大
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從一個需要被人照顧的小孩變成一個可以照顧親人的小大人。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爸爸下班較往常早了些,回來后就歪在沙發(fā)上看報紙。我連續(xù)寫了兩份試卷,頭昏腦漲之際,一股煙味沖進房間。我沖出去,吼道:“爸,你非得在屋里抽煙嗎?”聽我這么一吼,他忙站起來,準備出去抽。他起身的那一刻,眉頭緊皺,左手扶了一下腰,右手一抖,煙灰落在地上。他緩緩地挪到門口。
我不禁為自己的莽撞感到后悔。爸爸不喝酒,就喜歡抽煙,以此解解乏,而我還逼他出去抽……
“小杰……杰……”爸爸在門外喊我,聲音又低沉,又急促。我忙跑去開門,只見他一手扶著墻,一手按著腰,身體半曲地撐在墻角邊。他頭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我竟有些害怕了……
“扶……扶我進屋……”爸爸瞪著圓鼓鼓的眼睛看著我,眼神里竟有一絲乞求。我慌忙抓住他伸過來的右手。他的手上還有個煙頭,夾煙頭的手指甲已經(jīng)成了黃褐色——這是他多年抽煙的結(jié)果。
我把他扶到最近的椅子上,急忙打電話給媽媽。媽媽急匆匆地從單位趕回來,帶爸爸去醫(yī)院。我也要去,他們讓我留在家里做飯。
晚上8點鐘,他們回來了。爸爸沒有大礙,只是腰傷復發(fā),不過得臥床靜養(yǎng)一個星期。爸爸知道我在等他們吃晚飯,有些不高興,說我應該先吃的。
媽媽要上班,我放假在家,自然就肩負起照顧爸爸的重任,給他送水,扶他下床,陪他聊天。他總一臉的歉意:“兒子,把你給累著了?!蔽壹刃牢浚蛛y受。欣慰的是,我能為爸爸做點什么了;難受的是,我為他做的跟他為我做的根本不能比。
爸爸,您就安心養(yǎng)病吧,您的兒子長大了。
生1:我覺得可以在煙上做文章。前面用了不少筆墨寫煙,后面就沒了,有些可惜。
生2:我也是這樣想的。后半段寫得很粗略,“我”對爸爸的感情是標簽式的。
師:想法很好。那我們以煙作為紐帶,在后半段增加些內(nèi)容。大家寫寫看。
(學生寫作)
生3:我在倒數(shù)第二段的后面增加了這樣一處細節(jié)——有一次,爸爸吃力地下床,去夠柜子上的煙盒。我看見了,慌忙把煙遞給他。他憨笑著說:“煙癮犯了。走,扶我到外面?!蔽覔u搖頭,說:“你就在屋里抽,我適應了?!卑职置业念^,說:“兒子長大了!”
生4:我覺得是不是寫勸爸爸戒煙更合理?我就是這樣寫的。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呢?
生5:我覺得讓爸爸在屋里抽煙更合理,更能表現(xiàn)出“我”對爸爸的理解與尊重,而且與前面爸爸出門抽煙的情節(jié)形成對比。
生6:我也贊同在屋里抽。
師:吸煙有害健康。從情感上講,我們也希望爸爸戒煙。不過,從寫作的合理性上來講,小作者讓爸爸在屋里抽煙更恰當。文章前面說了,爸爸就抽煙這點愛好。這點愛好,應該得到尊重。而且這樣寫與平常的認識顯得不同,情節(jié)也就更加曲折。事實上,文章的作者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好了,這節(jié)作文指導課就到這里吧。老師期待閱讀你們的親情故事,遇見獨特的親情“紐帶”。
【教學反思】
黃厚江老師曾說:“教師要帶著作文的種子進課堂?!彼麖娬{(diào)作文訓練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要提出可操作的任務。這堂作文指導課,我的目標明確,就是指導學生找尋并有意識地運用親情“紐帶”,以使自己的親情作文新穎、真實、感人。我先創(chuàng)設了教兒子寫作文的情境,這樣一個真實的情境很容易把學生帶進來,一起經(jīng)歷,一起閱讀,一起成長。
作文課,不能不動筆。本節(jié)課安排了三次寫作活動:一是續(xù)寫故事,體驗“紐帶”的妙處;二是回顧生活,找尋記憶中的“紐帶”;三是升格作文,運用親情“紐帶”。三次活動,由淺入深,由知到行,操作性強,符合寫作的規(guī)律,體現(xiàn)出黃厚江老師提倡的在寫作中學習寫作的理念。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遺憾。比如運用“紐帶”升格作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所選用的材料是往屆學生的作文,如果選擇這個班學生的文章,訓練的針對性會更強,效果會更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
【名師點評】
寫作能力的提升必須經(jīng)歷一個由知到行的過程,且看李猛老師如何巧妙地引領學生從“知”的此岸到達“行”的彼岸。
一、金針度人,用好“故事”這個“紐帶”
課堂伊始,李老師既沒有用玄奧的道理來為這節(jié)作文課開路,也沒有把矛頭指向?qū)W生的習作,而是從自己的家事說起,用自己的苦惱向面前的大孩子們“討教”,這在無形中喚起了學生參與寫作教學的責任感。此處,李老師轉(zhuǎn)換角色為“父親”,借啟發(fā)兒子寫作,不動聲色地向?qū)W生鋪墊親情類作文基本的素材選擇方法:可以把大的親情主題具化為自己與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之間的故事,選材角度宜小,關鍵在于真實,這樣才有話可說。當學生進入“教別人寫作”的虛擬情境時,他們對李老師的“繪本教學法”充滿了期待,沒有結(jié)局的《團圓》故事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李老師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在故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為自己“出謀劃策”。這一招化被動為主動,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二、張揚個性,用好“物件”這個“紐帶”
親情類作文最忌假而空,只有當感情附著到具體的物象與事件上去時,寫作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李老師在講完繪本故事后,將學生現(xiàn)場收獲的鮮活的繪本故事續(xù)寫經(jīng)驗自然而然地轉(zhuǎn)接到寫作上,讓學生尋找類似“好運硬幣”的情感承載物。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一下子被激活了:家里的拖把、父親的明信片、母親的堅果……一個個充滿著不同家庭生活氣息的事物競相涌現(xiàn),生活之泉汩汩流出。李老師順勢請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在相互碰撞中,會不自覺地比較、遴選,避免選材大眾化,從而使親情類寫作在追求細節(jié)真實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體現(xiàn)選材的個性化。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可復制的生命個體。李老師眼中是有學生的,他所期待的寫作是要彰顯每個學生獨特的生命印記。
三、設靶練技,用好“范文”這個“紐帶”
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給學生展示一些佳作,為學生的寫作引路,但相對完美的范文也有一定的封閉性,增加了學生模仿的難度。李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選用的兩篇范文,一篇是隱去了結(jié)局的繪本故事,一篇是結(jié)構(gòu)上有瑕疵的學生習作,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時呈現(xiàn)出一定的開放性。他引導學生續(xù)寫故事,增添“紐帶”。其實,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在動態(tài)的修改中漸趨完善的。好文不厭百回改,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寫三篇不如改三遍。教師評講應當和學生評講、生生互評等方式結(jié)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評價中反觀自我,自省自悟。
總之,李老師的這節(jié)寫作指導課成功地向?qū)W生傳授了親情類記敘文寫作的一個秘訣——“紐帶法”。同時,這節(jié)課本身也成為一個“紐帶”——一個連通“教師教”和“學生學”之間關系的“紐帶”,一個從“知道寫作知識”到“學會寫作”知行轉(zhuǎn)換的“紐帶”。
(點評人張麗為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蘇省鹽城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現(xiàn)任教于鹽城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