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嚴興
原告石某,主張其于1992年4月進入桂林市玻璃廠(本案被告的前身)工作,在2002年改制變更為“A公司”后,原告繼續(xù)在被告處工作。2004年7月1日起至2010年6月30日,原告與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訂立數(shù)份《靈活用工勞務派遣合同書》,原告與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訂立的勞動合同書中委托單位或用工單位均為被告A公司。
2010年6月30日原告與被告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約定勞動合同期限自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止。2015年6月23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載明:“雙方所簽期限為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勞動合同書》,將于2015年6月30日期限屆滿。公司決定不再續(xù)訂勞動合同,自《勞動合同書》期限屆滿之日起終止勞動關(guān)系?!?015年7月,原告以被申請人未及時足額支付加班工資,違法終止勞動合同關(guān)系,要求確認存在勞動關(guān)系,補繳醫(yī)療保險費,要求支付失業(yè)待遇損失、工傷待遇損失、生育保險待遇損失等為由申請勞動仲裁。
2015年10月19日桂林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一、被申請人于本裁決生效后15日內(nèi),一次性支付申請人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休息日加班工資4265.07元;二、被申請人于本裁決生效后15日內(nèi),一次性支付申請人終止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13111.30元;三、申請人的其余各項仲裁請求,依據(jù)不足,不予支持[詳見桂林市勞人仲案字(2015)542號]。
原告不服勞動仲裁裁決,遂訴至法院,要求判令:
一、請求確認原告自1992年4月至2015年6月30日與被告存在勞動合同關(guān)系;
二、請求判決被告支付原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22500元;
三、請求判決被告支付原告經(jīng)濟補償金61250元;
四、請求判決被告支付原告加班費71697.60元;
五、請求判決被告支付原告賠償金71697.60元;
六、請求判決被告為原告按桂林市標準補繳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住房公積金;
七、請求判決被告為原告按桂林市標準補繳1992年4月至2008年7月、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醫(yī)療保險費;
八、請求判決被告支付原告1992年4月至2006年1月失業(yè)待遇損失100000元;
九、請求判決被告支付原告1992年4月至2004年7月工傷待遇損失60000元,生育待遇損失40000元。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于1992年4月進入該廠工作,在2002年改制時,原告屬于臨時工,而不是該廠的在冊職工,該廠未對原告進行安置,但原告繼續(xù)在改制后的被告處工作。
2004年7月1日,原告與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訂立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的《靈活用工勞務派遣合同書》,2005年6月30日雙方訂立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的《靈活用工勞務派遣合同書》,2006年7月1日雙方訂立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的《勞務派遣勞動合同書》,2007年6月28日雙方訂立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的《勞務派遣勞動合同書》,2008年6月30日雙方訂立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的《勞務派遣勞動合同書》,原告與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訂立的勞動合同書中委托單位或用工單位均為被告A公司。
2005年6月30日原告與被告簽訂《派遣員工上崗協(xié)議》,其中載明“乙方受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派遣到甲方工作”,甲方簽章為被告,乙方簽字為原告。2010年6月21日原告向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提交書面資料載明:“本人系公司派往A公司工作的派遣員工。我與公司簽訂的勞務派遣勞動合同于2010年6月30日期滿,由于我個人原因期滿后不再與公司續(xù)簽勞動合同,請公司為我辦理各項離職手續(xù)?!?/p>
2010年6月30日原告與被告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時約定勞動合同期限自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止,原告從事檢驗包裝工作。2015年5月8日,原告在《員工續(xù)訂勞動合同審批表》及附件中提出續(xù)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要求:“要求延續(xù)原來的勞動合同,按原合同要求單位給予本人標準工時制的休息時間”“延續(xù)原來的合同內(nèi)容”以及要求續(xù)訂勞動合同期限為“無固定期限”。
2015年6月23日,被告向原告發(fā)出《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載明:“雙方所簽期限為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勞動合同書》,將于2015年6月30日期限屆滿。公司決定:公司與你之間的勞動關(guān)系自《勞動合同書》期限屆滿之日起終止,公司不再與你續(xù)訂勞動合同?!?/p>
2015年6月30日原告簽收該通知書,同時簽領(lǐng)被告發(fā)出的《解除、終止勞動關(guān)系辦理失業(yè)保險登記通知書》。2015年7月,原告以被告未及時足額支付加班工資、違法終止勞動合同關(guān)系、要求確認存在勞動關(guān)系、補繳醫(yī)療保險費、要求支付失業(yè)待遇損失、工傷待遇損失、生育保險待遇損失等為由申請勞動仲裁。
另查明,原告2004年7月1日訂立的勞動合同、后續(xù)的勞動合同、登記表、報告、上崗協(xié)議、通知書均有原告本人的簽名;但其在簽署時不了解“派遣工”的含義,不了解向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提出的報告的意義,也未曾了解勞動合同的具體內(nèi)容。2002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間,原告的社會保險費由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繳納,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原告的社會保險費由被告繳納。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原告稱其一直在被告處工作,期間與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訂立勞動合同是由于不了解其本人簽字的勞動合同的具體內(nèi)容,也不了解填寫的相關(guān)《入職登記表》等其他書面材料的具體含義,但原告在庭審中認可2004年7月1日訂立的勞動合同及其他書面材料是其本人簽名,同時未提供其補繳1992年5月至2002年6月期間養(yǎng)老保險費由被告出資的證據(jù),亦未提供其向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提交的書面材料不是其真實意思表達的證據(jù)。
根據(jù)《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六條“發(fā)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與爭議事項有關(guān)的證據(jù)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的規(guī)定,原告稱其不知曉2002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間與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存在勞動關(guān)系的主張,以及2010年6月21日原告向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提交書面材料不是原告真實意思表達的主張不成立,一審法院不予采信。
2010年6月21日原告向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提交書面材料,以個人原因期滿后不再續(xù)簽勞動合同為由終止雙方之間的勞動關(guān)系,并于2010年6月30日與被告訂立了一份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書面勞動合同。
由于原告在因其個人原因終止與桂林市大眾勞動咨詢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之間的勞動關(guān)系后,與被告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不符合《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的,勞動者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的規(guī)定,故被告與原告于2010年7月1日建立勞動關(guān)系,并訂立一份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書面勞動合同的事實,一審法院予以確認。
原告要求確認1992年4月至2010年6月30日與被告存在勞動關(guān)系,以及確認計算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工作年限為24.5年,要求被告支付原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22500元的請求依據(jù)不足,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關(guān)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問題,一審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只存在一份2010年6月30日訂立的,期限為2010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的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2015年6月30日,被告以《勞動合同書》期限屆滿為由終止雙方的勞動關(guān)系,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其違法終止勞動合同賠償金的請求,依據(jù)不足,一審法院不予支持。但被告應支付原告終止勞動合同的經(jīng)濟補償金13111.30元(2622.26元/月×5個月)。
一審法院判決:一、被告A公司支付原告石某終止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13111.30元;二、駁回原告石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因本案適用簡易程序?qū)徖?,減半收取5元(原告已預交),由被告A公司負擔。
上訴人石某不服一審判決,遂上訴至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綜合訴辯雙方的意見,二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歸納為,上訴人在被上訴人處工作是否有24.5年。
二審法院認為,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二審法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實體處理及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詳見(2016)桂03民終907號]。
本案審理的爭議時間跨越幅度達24.5年以上,基本涵蓋了這段歷史時期內(nèi)企業(yè)與勞動者可能遇到的各種社會事件和爭議事項,可謂信息量巨大、內(nèi)容豐富。
上述案件事實和仲裁、法院審理過程以及裁決內(nèi)容的文字,基本上摘錄于原《裁決書》或《判決書》,對于與主題關(guān)系不大的加班費、補繳社會保險等內(nèi)容,筆者做了省略處理。
就本案的主題和焦點問題,勞動仲裁和兩級法院均未支持勞動者主張其工齡為24.5年的意見。在本案中,從審理查明的事實來分析,勞動者在1992年4月首次進入被告處工作至2002年被告改制,此為“第一段工作年限”;而后勞動者在2002年至2010年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被派遣至被告處工作,此為“第二段工作年限”;從2010年到2015年勞動者與被告直接簽訂勞動合同,此為“第三段工作年限”。
勞動者主張上述三段工作年限應當合并算入在被告的工作年限內(nèi),這從勞動者個人情感的角度上講存在合理性,但合理不等于合法。按法律規(guī)定,當用人單位主體發(fā)生變化時(比如從“第一段工作年限”過渡到“第二段工作年限”),如果不能證明勞動者是純粹的“被安排至后一單位繼續(xù)工作”,那么其在“第一段工作年限”的工作年限即因“第二段工作年限”的用人單位主體發(fā)生變化而分段。
在1992年至2002年期間,按照當時勞動法的規(guī)定,此階段勞動關(guān)系終止,是無需支付經(jīng)濟補償?shù)摹?002年至2010年的“第二段工作年限”,因為跨越了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按《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的規(guī)定,如果勞動者與派遣公司的勞動合同是以到期終止的理由脫離的,那么可以向派遣公司主張經(jīng)濟補償,且經(jīng)濟補償?shù)哪晗迌H從2008年1月1日起計算。
在該案例中,證據(jù)顯示該勞動者是在合同到期時自愿不與派遣公司續(xù)簽導致的勞動合同終止,故依法而言派遣公司也無需支付經(jīng)濟補償。
勞動者雖然主張其對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事實“不知情”“不了解派遣工的含義”,但這不能作為其合法的辯護理由。勞動者若真的對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事實“不知情”“不了解派遣工的含義”,應當主動去了解并承擔自己簽字的責任。
該案例對于現(xiàn)實的參考意義在于,對于本案的被告、涉及的勞務派遣公司來說,其運用“靈活用工”的方式基本上是成功的。本案的被告和派遣公司,成功地運用法律規(guī)則避免了該勞動者在1992年至2010年期間工作年限的經(jīng)濟補償和其他勞動風險;對于勞動者而言,勞動者也獲得了一個教訓,即不能總是以“我是弱者我有理”的觀念自居,以至于自身缺乏對事實和證據(jù)的認識。
與該案例相似的案情,筆者在日常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不可否認,這個案例是具有“中國特色靈活用工”代表性的個案,其經(jīng)驗和教訓,值得勞動關(guān)系各方深思。
作者 勞達laboroot高級咨詢顧問、高級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