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黑
英語課本上講了《百萬英鎊》的故事,還記得嗎?
小編第一次去英國,就被英國的錢,尤其是英國的硬幣所吸引。
貨幣往往是國家歷史的剪影,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硬幣一覽
1便士:背面圖案是帶鐵鏈的城堡吊閘、皇冠。
2便士:最早發(fā)行于1971年,背面圖案是威爾士王子勛章,有三根鴕鳥羽毛插在皇冠上面做裝飾。
5便士:背面圖案為蘇格蘭徽章,由兩片枝葉的薊花托著一個皇冠,薊花是蘇格蘭的象征。
10便士:背面圖案是一只戴著皇冠的雄獅,象征英格蘭,也可以說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國徽的一部分。
20便士:背面圖案是帶皇冠的玫瑰花飾,玫瑰是英國的國花。
50便士:背面圖案是坐在獅子背上的英格蘭守護神,即不列顛女神。
1磅:從1983年開始發(fā)行,起初背面圖案是英國國徽,此后多有變動。
2磅:作為流通紀念幣的2磅硬幣,從1986年發(fā)行開始,圖案隨著設計主題產(chǎn)生變化。
1磅:
1磅硬幣是圖案變化最多的硬幣,每一個圖案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英國皇室徽章:代表UK
左邊的獅子代表英格蘭,右邊的獨角獸代表蘇格蘭。側邊銘文為拉丁文“DECUS?ET?TUTAMEN”,意為“裝飾和保障”,摘自Virgil(維吉爾)創(chuàng)作的史詩Aeneid(埃涅阿斯)。
埃涅阿斯是末代特洛伊國王的侄子,阿芙洛狄忒的兒子,擁有半神血統(tǒng),也是羅馬城的創(chuàng)建者。木馬屠城的時候,全特洛伊只有兩個家庭幸免于難,其中之一就是埃涅阿斯。他之所以能全身而退,一是因為母親的隨身保護,二是因為他所背負的未知使命——創(chuàng)建羅馬。
薊花(thistle)和王冠:代表蘇格蘭
蘇格蘭薊是蘇格蘭國花。關于(as?for)薊花成為蘇格蘭象征的原因可追溯到13世紀,亞歷山大三世(1249-1286)統(tǒng)治時期。當時蘇格蘭長年受北歐海盜騷擾,有一次,挪威海盜決定冒險(take?a?chance)夜襲。為了不驚醒帳篷里的蘇格蘭人,海盜們脫掉鞋履,躡手躡腳地靠近帳篷,企圖將蘇格蘭人殲滅于睡夢之中。
然而,其中一個海盜踩上了一株薊花,花刺扎進了他的腳底板,該海盜覺悟太低,當即痛得大叫了一聲,驚醒了睡在帳篷里的蘇格蘭人。結局很明顯,蘇格蘭人大獲全勝,從此薊成了蘇格蘭國花。
側邊銘文為拉丁文“NEMO?ME?IMPUNE?LACESSIT”,意為:犯我者必懲。這句話是蘇格蘭薊花勛章上的銘文。薊花勛章是英聯(lián)邦級別最高的騎士勛章之一,由詹姆斯二世在1687年設立,其主保圣人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圣安德烈。
韭蔥(leek)和王冠:代表威爾士
相傳六世紀時,撒克遜人人侵威爾士,圣大衛(wèi)教威爾士人在帽子上插韭蔥以區(qū)分敵我,后一舉打敗了侵略者。這就是威爾士人在圣大衛(wèi)日插韭蔥習俗的由來。
圣大衛(wèi)日(St.Davids?Day),即每年3月1日,是威爾士民族守護圣人大衛(wèi)·森特(520-589)去世的日子,也是威爾士的國慶日。在圣大衛(wèi)日這天,威爾士人都要戴上韭蔥,另外按照傳統(tǒng),威爾士軍團還要生吃韭蔥。
側邊銘文為威爾士語“PLEIDIOL?WYFIMGWLAD”,英文釋義為“true?am?I?to?myc?ountry”,意為“我忠于我的祖國”,出自威爾士國歌。
橡樹(Oak?Tree)和王冠:代表英格蘭
相傳在1651年,英國內(nèi)戰(zhàn)(English?Civil?War)期間,伍斯特戰(zhàn)役后,Charles?II(查爾斯二世)在Boscobel的一棵橡樹上藏了幾個小時,躲過了the?Round?heads(克倫威爾的圓顱黨人)的追捕,從此這棵樹被稱為Imperical?Oak(皇家橡樹)。
2磅:
2磅作為流通的紀念硬幣,像一個見證者,見證了漫長歷史長河中,那些人,那些事兒。
紀念火藥陰謀案件
這枚硬幣的背后,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英格蘭天主教極端分子試圖將火藥藏匿于國會大廈地下室中,計劃在國會開幕大典上謀害新國王詹姆士一世。最后計劃被發(fā)現(xiàn)(spot)了,主犯幫兇一一落網(wǎng),那一天就是1605年的11月5日。
英國國會通過法案,允許(permit)人們在這一天通過放煙花或者點篝火,慶祝反動者陰謀敗露。2005年,皇家造幣廠發(fā)行了這枚硬幣,以紀念火藥陰謀案件(Gunpowder?Plot)發(fā)生400周年。這一款由主教法杖、權杖和劍組成的圈,像一個輪子,也像綻放的煙花。硬幣邊銘文寫著“Remember?Fifth?of?November(銘記11月15日)”。
紀念二戰(zhàn)中的圣保羅教堂
這枚2鎊硬幣是圣保羅大教堂被包圍在光柱中的造型,同樣也僅發(fā)行于2005年,為紀念“二戰(zhàn)”勝利60周年而設計。
“二戰(zhàn)”摧毀了英國大多數(shù)的建筑,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卻奇跡般地逃過了戰(zhàn)火。它的存在,讓身處困境的人民尋找(seek)到了一絲生的希望。V形狀的光東也暗示著,光明最終會戰(zhàn)勝黑暗。硬幣邊銘文“In?Victory?Magnanimity?In?Peace?Goodwill(勝利時寬容敦厚,和平時友好親善)”,大到治國,小到修身,都是極好的準則呢。
紀念聯(lián)合王國
2007年發(fā)行的這枚硬幣,白色部分被分成四份,分別由玫瑰花(英格蘭國花)、薊花(蘇格蘭國花)和兩個鐵閘門組成,關于這些花的含義,具體可參閱《英國國花知多少》。黃色部分分別有1707和2007的字樣。
事情發(fā)生的背景是英格蘭和蘇格蘭相愛相殺幾百年后,在1603年,當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成為英國的詹姆士一世,蘇格蘭和英格蘭終于迎來了統(tǒng)一。之后的一百年間,不斷有勢力想要分裂蘇英的統(tǒng)一。終于在1707年,《合并條例》法案獲準通過,此后蘇格蘭和英格蘭就合并為一個國家,名為“大不列顛王國”。
為了紀念彼此沒有隔閡,互開大門300年,英國發(fā)行了這枚硬幣。硬幣邊銘文“United?Into?One?Kingdom(聯(lián)合起來成為一個王國)”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