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詠納
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屬于中醫(yī)學中的痞滿與胃痛范疇,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升胃降,屬于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如果脾運化水谷精微功能產(chǎn)生下降,那么會引發(fā)人體產(chǎn)生腹脹與納呆表現(xiàn),運化水濕功能出現(xiàn)異常,那么會導致飲、濕與痰等病理產(chǎn)物。濕性重著粘滯,十分容易引發(fā)氣機阻滯,造成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會引發(fā)胃脘部痞滿,噯氣吞酸以及食欲不振等表現(xiàn)[1]。中藥中的蒼術和陳皮存在燥濕健脾作用,豆蔻以及藿香具有芳香化濕作用,配伍應用能夠良好治療濕阻中焦證。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在化濕理氣基礎之上,對于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積滯證患者,加用中藥萊菔子、半夏以及焦山楂;針對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濕熱證患者,加用中藥黃連、蒲公英以及連翹,可以良好改善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體質,起到疏邪化濁以及除濕效果;對于脾胃不和型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加入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以及白芍中藥;對于脾胃虛弱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中藥需要去除陳皮、枳殼以及檳榔,加入茯苓、黨參、白術以及黃芪;對于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需要加入甘草、干姜以及桂枝中藥。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接受中藥治療期間,需要保證日常飲食中盡可能減少排氣增多以及胃腸脹氣食物的攝入量,適量減少玉米、牛奶以及豆類等食物攝入,多選取能夠促進腸蠕動的食物。本文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診的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關于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采取中藥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開展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診的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入院順序奇偶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最小52歲,最大77歲,平均年齡(59.2±6.0)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2年,平均病程(8.4±5.2)個月。研究組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最小53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9.8±6.1)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2年,平均病程(9.0±5.0)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基本資料完整的患者;可以良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心臟等重要臟器疾病的患者;先天性疾病患者;臨床資料缺失,無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臨床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指導患者口服多潘立酮,3次/d,10 mg/次,餐前30 min口服,持續(xù)治療10 d。研究組患者接受中藥治療:指導患者口服化濕理氣湯,組方包含黃芩9 g、蒼術12 g、檳榔9 g、豆蔻仁4.5 g、陳皮9 g、藿香9 g、香附9 g、厚樸9 g以及枳殼9 g,1劑/d,早晚口服,持續(xù)治療10 d。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療效判定標準:患者接受治療之后,臨床表現(xiàn)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通過胃腸X線鋇餐檢查結果表明胃蠕動顯著增強,代表痊愈;患者接受治療之后,臨床表現(xiàn)癥狀出現(xiàn)好轉,通過胃腸X線鋇餐檢查結果表明胃蠕動和治療之前比較增強,代表好轉;患者接受治療之后,臨床表現(xiàn)癥狀沒有任何改善,通過胃腸X線鋇餐檢查結果表明病變位置無顯著改善,代表無效[2]。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胃脘疼痛癥狀消失時間、痞滿噯氣癥狀消失時間、惡心癥狀消失時間、嘈雜反酸癥狀消失時間。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6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胃脘疼痛癥狀消失時間為(7.44±0.32)d,痞滿噯氣癥狀消失時間為(9.66±0.53)d,惡心癥狀消失時間為(2.40±0.12)d,嘈雜反酸癥狀消失時間為(8.63±0.10)d;對照組患者胃脘疼痛癥狀消失時間為(9.13±0.28)d,痞滿噯氣癥狀消失時間為(12.76±0.88)d,惡心癥狀消失時間為(4.40±0.62)d,嘈雜反酸癥狀消失時間為(12.13±0.26)d;研究組患者的胃脘疼痛癥狀消失時間、痞滿噯氣癥狀消失時間、惡心癥狀消失時間、嘈雜反酸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胃炎屬于臨床中非常多見的一類疾病,臨床治愈難度比較大,非常容易復發(fā),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影響,脾胃濕熱證屬于慢性胃炎中最為多見的證型,由于現(xiàn)在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辛辣食物、飲酒以及吸煙等各類因素引發(fā)脾胃濕熱證的出現(xiàn)幾率也隨之升高。慢性胃炎在中醫(yī)學中屬于胃脘痛以及痞滿范疇,根據(jù)大量研究顯示,慢性胃炎的出現(xiàn)和稟賦不足、情志因素、感受邪氣以及飲食等密切相關,大部分患者飲食不衛(wèi)生并且不節(jié)制,引發(fā)熱邪以及濕邪隨口進入,侵犯到患者的脾胃,脾胃稟賦不足、運化失司、脾胃虛弱以及長時間飲食不節(jié)等導致脾胃疼痛、氣滯、胃失和降、濕阻以及血瘀等,中醫(yī)學治療慢性胃炎脾胃濕熱證一般將清熱燥濕、理氣止痛以及健脾益胃作為基礎[3]。
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50歲人群屬于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的高發(fā)人群,倘若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臨床治療不及時,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胃竇和胃體受累稱之為全胃炎,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包含消化不良、腹部不適以及疼痛,中醫(yī)藥在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疾病治療中能夠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西醫(yī)治療慢性胃炎缺少特效治療措施,采取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胃炎,不但存在一定優(yōu)勢,還能夠顯著提高疾病治療成功率,減少感染風險,緩解西藥治療引發(fā)的各類副作用,促進臨床效果,顯著減少慢性胃炎患者的住院時間。慢性胃炎不但病機比較錯綜復雜,同時胃炎癥候表現(xiàn)各異,因為胃炎疾病的基本病變位置處于胃部,和肝脾之間具有密切聯(lián)系,所以臨床中對于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采取治療通常將健脾和胃以及理氣祛濕作為主要原則,通過中藥治療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能夠良好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緩解患者炎性反應,促進疾病轉陰,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
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接受中藥治療,能夠發(fā)揮鎮(zhèn)痛以及消炎作用,不但能夠對患者胃腸運動產(chǎn)生良好的調節(jié),還可以調節(jié)胃酸分泌,保護微循環(huán)和胃黏膜。通過中醫(yī)辨證論治措施,對于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病灶局部情況進行觀察,采取陳皮以及枳殼等中藥發(fā)揮疏肝理氣作用,在治療期間加用黃芩、茯苓、黨參以及半夏等中藥,能夠良好改善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使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生活質量獲得保障。選擇中藥黃芩、黃連、茯苓以及金銀花等開展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的體質,發(fā)揮清泄?jié)駸嵋约笆栊盎瘽嶙饔?依照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開展對癥治療,選擇中藥白術、黃芩、茯苓、太子參、淮山藥以及白花蛇舌草等,能夠發(fā)揮健脾利濕以及益氣清熱作用,保證病情穩(wěn)定,強化患者自身免疫功能[5]。通過本文對比研究資料可見,選取80例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入院順序奇偶法將胃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胃脘疼痛癥狀消失時間、痞滿噯氣癥狀消失時間、惡心癥狀消失時間、嘈雜反酸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中對于慢性胃炎胃動力減緩患者采取中藥治療效果明顯,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