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特殊教育中心 孫美琴
據(jù)我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2018年我國殘疾人口數(shù)量高達8500 萬余人,就人口數(shù)量而言,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已成為當下社會不容忽視的一部分。為促使“融合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國各地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不斷擴大“隨班就讀”規(guī)模,提高殘疾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更多的殘疾學生盡早融入主流社會。
普通大眾對殘疾人往往持有“愚笨”“適應能力差”“敏感”“強烈自卑感”等刻板印象,這些印象通常是一些忽略個體差異、沒有事實依據(jù),而對這個特殊群體一種極度概括化的偏見。而這些有失公允的固定偏見干預著我們對殘疾學生的態(tài)度,甚至會給殘疾學生帶來不公正或過于關愛的待遇。
近年來,隨著特殊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分離式教育”備受質疑,國內外研究學者不斷探索新方法,積極尋求讓殘疾學生融入主流社會的新路徑?!叭诤辖逃崩砟畹奶岢鲇行Ы鉀Q了殘疾人教育公平的難題。
普通大眾對殘疾人士的刻板印象不僅嚴重影響著殘疾人的教育、就業(yè)、住房、婚姻以及人際交流等各方面的生活質量,而且嚴重干擾著殘疾人士的心理健康建設。
普校教師是融合教育的直接執(zhí)行者,如果他們對殘疾學生持有偏見,更加容易引發(fā)殘疾學生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把自身缺陷無限放大,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鑒于此,普通大眾要理性地關懷和幫助殘疾人士,要深入了解殘疾人的個體差異,給予差異化關懷,尤其普校教師要根據(jù)個體實際情況制定個別化訓練,進而確保融合教育的質量。
一是了解殘疾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殘疾學生在身體及精神發(fā)展上存在自己的特殊性,普校教師要充分了解并分析學生的情況,進而確定后期的教學目標。普校教師通常會選用量表的方式鑒別殘疾學生智力、心理的發(fā)展特點,然而大部分普校教師缺乏量表的專業(yè)性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尋求專業(yè)量表評估師及殘疾學生的相關醫(yī)師診斷來加深普校教師對殘疾學生個人身體狀況及心理發(fā)展的了解。
二是搜集殘疾學生的教育成長資料。普校教師可以通過咨詢、走訪殘疾學生的家長、親屬及相關醫(yī)師等人員,盡可能多地獲取殘疾學生的教育成長資料。通過對學生教育成長情況的了解和掌握,梳理殘疾學生的缺陷及教育生活經歷,為制定個別化訓練教案提供相應的基礎依據(jù)。
三是觀察殘疾學生的日常行為。普校教師要對殘疾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細心的觀察和了解,通過每個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尋找他們在社會交往、學習技能等方面存在或者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而準確地為殘疾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制定訓練計劃。
一是聽覺障礙學生的個別化訓練。融合教育中聽力障礙學生雖然在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上存在偏差,但大多數(shù)具有較好的殘余聽力,普校教師要加強這類學生的聽力和語言訓練,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與溝通能力。制訂聽力障礙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時,長遠目標應側重日常溝通與閱讀能力訓練,加深聽障學生對課堂教學語言的理解能力,促使聽力障礙學生能夠與普通學校學生進行正常的溝通和交往。
二是智力障礙學生的個別化訓練。輕度智力障礙學生作為隨班就讀中最主要的特殊教育群體,他們往往具有反應遲鈍、意志薄弱、感知范圍狹窄等特點。普校教師應著重從行為習慣、智力水平及職業(yè)技能等方面入手,不僅幫助他們開發(fā)智力水平,而且加強培養(yǎng)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技能,盡可能讓他們早日融入主流社會。
三是視力障礙學生的個別化訓練。低視力障礙學生是我國融合教育中最為常見的學生群體,他們常出現(xiàn)書寫和閱讀速度較慢的情況,但大多數(shù)低視力障礙的學生沒有被檢查出來,在學校教育中常常被忽視。視力障礙學生常伴有強烈自卑感,這種自卑心理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強烈。因低視力而導致閱讀困難,極大降低了他們對學習的參與度和興趣。普校教師要從自信心建立和學習主動性兩方面訓練,自信心上,教師要主動與視障學生搭建良好的溝通關系,積極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和挖掘自身的潛能,鼓勵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在學習主動性調動上,普校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殊性,針對他們的特點,準備專門的學習輔助工具,例如放大鏡、大字本等。
四是自閉癥學生的個別化訓練。自閉癥學生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交往障礙,情緒波動較大,大多數(shù)自閉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欠缺。因此,普校教師首先要幫助自閉癥學生找到融入普通班級的方法,例如學校規(guī)則的遵守、集體活動的參與和情感的表露等方法。其次,普校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jù)每個自閉癥學生的個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