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蕓 吳 健
隨著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的發(fā)布,標志著我國教育改革進入了素養(yǎng)培育時代。2017 版高中各科課程標準的頒布,又進一步深化了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讓廣大教育工作者日漸明晰了“立德樹人”的根本方向,激起了大家投身于核心素養(yǎng)如何落地的深入思考和教育實踐。
全科深度閱讀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回歸作為整體的人本身,遵循人全面發(fā)展的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深層次激發(fā)大腦“融會貫通”的潛能,讓學生在各學科閱讀中進行融通學習、學會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所需的閱讀習慣、閱讀態(tài)度和閱讀能力,使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真正落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最終達成。
1.內創(chuàng)外聯(lián):開發(fā)閱讀資源。
閱讀書單引路。我們發(fā)動了學生、教師和家長薦書活動,基于學生的興趣和教育的需要,結合教育部對學生讀書的指導要求,以及每年的暢銷書錄,我們制訂了本區(qū)域各學段學生閱讀基本書單,包括經典、熱銷和一般三大類,涉及文史哲、軍事、自然科學等各個方面,分為必讀和選讀兩部分,學校再根據(jù)需要進行增加,確定校本化書單,據(jù)此補充圖書資源。
社會資源補充?;陂喿x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生閱讀時空的限制,我們積極與市圖書館、社區(qū)聯(lián)系,開展圖書館書籍進校園、學生進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進家庭、作家進校贈書活動,為學生的閱讀廣拓資源。
網絡平臺完善。隨著網絡閱讀的興起,我們堅持以紙質閱讀為主的同時,發(fā)揮電子書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克服電子閱讀的弊端,構建學生閱讀素養(yǎng)平臺,鼓勵學生網上選書,條件許可的線下購書,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要。
2.多維創(chuàng)生:建構特色課程。
語文本體閱讀課程。語文是學生閱讀的啟蒙地,是閱讀推進的主力軍。中小學根據(jù)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構建了種類各異的特色化課程,如幼兒繪本課程、小學古詩詞課程、初中經典名著課程、高中名家任務群課程等。
學科特色閱讀課程。其他學科也積極構建自己的閱讀課程,打造閱讀特色。比如,小學英語繪本讀寫課程、初中英語分級閱讀課程、高中英語原版名著閱讀課程、小學數(shù)學繪本閱讀課程、初中數(shù)學史閱讀課程、中小學科普閱讀課程、中小學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課程等,各學科將閱讀的研究作為本學科課程建設的重要補充、學科素養(yǎng)培育路徑的有效完善。
跨學科主題閱讀課程。很多學?;谵k學特色化的彰顯,建構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跨學科主題閱讀課程,如科幻主題閱讀課程、軍事主題閱讀課程、精彩童年主題閱讀課程、經典誦讀課程、微課導讀課程、高中生國學課程、幼兒繪本讀演課程等。
3.市校共進:助推課程實施。
市級優(yōu)秀課程展示。每學期中小學幼兒園各學段通過課堂展示、課程介紹、主題沙龍、成果匯報等形式展示市級優(yōu)秀課程,引導各學段積極開展課程建設。
市級閱讀節(jié)活動。每年四月份,舉辦市閱讀節(jié),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一批閱讀能手脫穎而出,深化書香班級、書香校園、書香家庭建設,讓閱讀成為校園最美的風景。
學校閱讀共同體。閱讀客體(閱讀材料)作用于主體(讀者),因主體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的差異性,必然出現(xiàn)閱讀主體對客體理解的分歧,這決定了交流分享的必要性。而且,對于幼兒和低年級的小學生還存在認知和認字上的局限,幫助和合作閱讀必不可少。為確保課程的實施,各學段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內容,建立了師生、生生、家校各類閱讀共同體,大家定期圍繞同一本書或同一類書開展閱讀,相互分享,探尋書籍的奧秘,共同進步。
1.分步實施:主體學科閱讀教學指導。
幼兒階段通過繪本教學側重開展對幼兒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和閱讀體驗活動。小學低年級通過讀一些簡單讀物重點開展字詞的學習、字面意思的理解和字圖符號的聯(lián)系,小學中高年級逐步在檢視閱讀層面開展指導。初中階段重點在分析閱讀指導上下功夫。以整本書閱讀為突破點,重點指導文本的類別判斷、根據(jù)題目或圖片等信息進行預測、對文本的簡單概括和整體架構、弄清作者需要表達的主題或解決的問題,對細節(jié)的理解和對人物或現(xiàn)象的初步評論等。高中的閱讀指導重點放在主題閱讀上,通過對同一主題下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形式文本的理解,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從不同的角度開展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2.重點突出:分學科閱讀教學指導。
教材和學材的閱讀指導緊密結合學科特點,致力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如英語學科閱讀基于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開展有效指導;政史學科立足史學和政經哲書籍,以及各類材料的閱讀分析開展指導;科學學科(也包括物化生地等學科)圍繞實驗閱讀開展了“讀—做—思—說—寫”的有益探索。與本學科相關的課外讀物的閱讀指導,采取了專題閱讀課和學科教學課相融合的策略。
3.拓展融合:跨學科閱讀教學指導。
我們提倡的全科深度閱讀,更多著眼于跨學科閱讀,在以語文為中心的各科閱讀教學指導中,都滲透了這一理念,學科教師都立足于本學科特點開展了跨界的閱讀指導。比如,地理教學通過文學作品《邊城》導入當?shù)氐娘L土人情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歷史教師通過學生閱讀與理解杜甫的古詩詞,感悟唐朝的歷史變遷;生物教師從《昆蟲記》中解讀豐富的學科知識,開啟了從名著中尋找科學之旅。
1.以表現(xiàn)性評價展現(xiàn)實效。
我們將閱讀與思考、閱讀與表達以多種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主要有讀說結合:讀后講述故事、分享看法、開展演講、進行辯論等;讀寫結合:讀后心得、讀后續(xù)寫、讀后改寫等,及時上傳到閱讀素養(yǎng)平臺,與大家交流分享;讀畫結合:對于幼兒和低年級小學生,讓他們讀后畫出心中的人物或故事情節(jié),中高年級學生有時還根據(jù)閱讀內容開展畫繪本或編繪本活動;讀演結合:讀后開展角色扮演、編演課本劇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中人物的語言、情感和價值觀;讀做結合:邊讀邊開展實驗操作、研學旅行,以實踐展示所讀所悟。
2.以展示性評價再現(xiàn)過程。
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我們在一定的閱讀周期后,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展示閱讀過程與收獲。比如人物關系圖、故事結構圖、讀書小報等。對于閱讀與實踐活動,我們把閱讀的領域延伸到了社會與生活。比如“閱讀德企”,通過小組展示閱讀方案、閱讀內容和素材、調查提綱和資料、實踐收獲和心得等,全面展示了對德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體現(xiàn)了閱讀與社會實踐的關聯(lián),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閱讀節(jié)的班級評價,我們通過展示班級書櫥、文化墻、班報和文化社團,讓他人對班級閱讀形式和效果有了全面的了解。對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我們通過《全科閱讀成長手冊》,展現(xiàn)了學生的讀書規(guī)劃、精彩分享、個人感悟等內容,讓學生向他人展示了通過閱讀而成長的歷程。
3.以診斷性評價呈現(xiàn)問題。
小學生閱讀素養(yǎng)平臺以量化評價為主,對學生的閱讀類別、閱讀數(shù)量、感悟心得數(shù)、評論數(shù)等進行了大數(shù)據(jù)處理,實行積分與晉級,不斷引導學生向多讀書、讀好書、多分享、快提升的方向前行。中學生閱讀素養(yǎng)平臺以質性評價為主,從文本的理解、文本的拓展、文本與社會三個方面,重點考查學生對所讀書目相關內容的認識、理解與社會關聯(lián),了解自己對閱讀還存在的問題和亟需完善的方向,以星級的形式進行最終評價,促使學生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