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
文字是從圖畫中誕生的,這就是為什么它天生就有要與之再度結(jié)合的傾向。如果說文字和圖畫的組合具有某種意義,那就是我們要意識到,這個“和”并非只代表一種偶然的合作,而是標志著在“書” 這一原本屬于文字的載體上,文字與圖畫這兩種異質(zhì)的元素之間發(fā)生的關鍵的聯(lián)結(jié)。但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要承認,圖畫書的閱讀不是將文字和圖畫同質(zhì)化,或忽略兩者中的一個,而是要理解圖文結(jié)合給我們帶來的留白,即發(fā)揮想象的空間。
一、形式的多樣性
圖畫書中,文本和圖畫有時會互不理睬, 互相矛盾,但它們不可能完全地被隔絕或分 離。它們共同存在于一個獨特的空間,即跨頁空間之上,同時被讀者看見進而理解,并自然而然地有了形式上的關聯(lián)。因此,要理解圖畫書,就需要評估這兩種語言的空間安排以及它們自身的特點、布局、共鳴或?qū)Ρ刃Ч?,等等。因為,在這種嚴謹?shù)男问綄用嫔?,敘事和語言的變化越來越多。就是用文字構(gòu)建的時候,當文字變成了圖畫, 圖畫變成了文字的時候。
同樣也應該對視覺信息的概念做一個類似的區(qū)分。圖標符號通過感覺上的相似性和各 種表現(xiàn)手法對實物進行再現(xiàn),造型符號則屬于色 彩、形狀、構(gòu)圖和紋理方面的處理。應用到對書 中圖畫的分析時,這種符號概念有時會行不通。 然而,對符號展示和造型表達的區(qū)分值得保留。這有助于我們理解“傳統(tǒng)圖畫”,主要以語言 學和符號學為依據(jù)的指導性的圖畫,與專門進行文學和造型表現(xiàn)的藝術(shù)類書籍的不同。
二、文字的符號性或造型性
嚴格地從形式上來看,文字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向圖畫靠攏,一種是將自身以圖標的形式呈現(xiàn),另一種是展現(xiàn)造型上的特點。 很少有插畫家會創(chuàng)作一部將文字圖像化的作品,其中的圖畫都是由印刷字體組成的。一般來說,當插畫家在圖畫中加入擬聲詞時,會從更具象的方面著手。受到漫畫的啟發(fā), 我們不再局限于用爆炸性的紅色和黃色,以及飛濺的點來表現(xiàn)“巨響”。布魯諾,海茲的《吧嗒砰 嘣!》中,印刷體的敘述文字嵌在背景之中,而擬聲詞則成為圖畫中三維構(gòu)成的一部分,它們被設計成從門板之間的縫隙中鉆出來。
三、單頁或跨頁的空間張力
文字和圖畫是混合在一起,還是出現(xiàn)在不同頁面上,所產(chǎn)生的對比或共鳴效果是不一樣的。 在“圖文分離型”版式中,圖文的對照和呼應常常顯得更細微。字體的大小、格式、印刷風格、顏色,以及在頁面空間上的布局和背景的紋理都非常重要,可以制造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視覺效果,甚至讓上一頁的圖畫過渡到下一頁。 在“圖文結(jié)合型”或“表格型”版面中,不再將圖畫和文字分隔在頁面邊界的兩邊。許多圖畫書里,文字位于圖畫的非語義的空間內(nèi),并融入背景之中。在“綜合型”設計中,創(chuàng)作者干脆打破了圖文固有的空間分配。圖文之間不再有明確的界線。
德爾芬娜·杜蘭在《鮑勃公司》里用一種明 顯更加純樸的版式,將多種語言運用自如,處理 得十分細致。在跨頁的左側(cè)頁的白色背景上,或加上—塊彩色斑點,或在印刷字體中間穿插一個 手寫的或彩色的詞語,對應的人物形象則在右側(cè)的頁面,成功地實現(xiàn)了意義的串聯(lián)。今天,將文字的行列與圖畫形狀相結(jié)合的圖畫書不勝枚舉,或者將文字直接變成所指物體的組成部分,或者手寫文字以一種近似于裝飾的方式結(jié)合到具象的圖畫中。出版社在版面設計的推動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給了插畫家和版面設計師極大的自由,使得他們可以對文字的表現(xiàn)形式和效果進行加工,將不同的表達方式連接起來,把跨頁的視覺效果放在首位。同時,讓文字參與到造型效果之中,使得文字與圖畫得到更進一步的結(jié)合,并使文本信息與造型相一致,幾乎融入畫筆的軌跡中,對圖文在同一個層面進行處理,讓文字語言和圖畫語言相融合,并使得文字語言和圖畫語言都優(yōu)先為整體的造型服務。
四、文字的劃分功能
當文字搭配一系列圖畫時,它要么自成一段,要么分成若干個句子,放在每張圖畫旁邊。 在這種情況下,文字使每張插畫成為獨立的敘事主體,加強了敘事節(jié)奏的劃分。文字起到一種劃 分的作用。這時文本和圖畫結(jié)合起來,是為了對 一個動作或一個事件進行特殊的時間劃分。當一幅插畫表現(xiàn)多個相繼發(fā)生的場景時,文字對于理解事件發(fā)展的順序至關重要。
文字是有一定閱讀方向的,詞語、短語及句子都是從左往右展開,通過“在圖畫的空間 連續(xù)中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時間性投射”,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引導插圖的解讀。比如說,文字給圖中的 幾個元素取名字時,就暗示著這些名字從左到右 地對應著圖中的物體。因此文字通常不會具體地去解釋這種對應關系。
五、文字的連接功能
一本圖畫書,尤其是每幅圖之間或多或少有些關聯(lián)性的圖畫書,必然在其連貫性上有所 斷裂。有時在前后的圖畫之間,人物、地點和時間上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圖畫書中的畫面, 由于其單元化的分割,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獲得文字性語言所具有的連接能力。大部分圖文結(jié)合型的組圖,在前后畫面之間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不連續(xù)性。因此文字能夠完善時間發(fā)展,優(yōu)化這種續(xù)接性。這一說法在漫畫中得到了證實,法國語言符號學家皮埃爾,弗雷斯諾一德魯埃爾曾這樣說:“文字....在不同圖畫之間起到了連接作用,并為故事發(fā)展和閱讀過程增添一定的流暢感?!碑攬D之間有省略時,或當圖被分成數(shù)張,而行文字延伸到整個跨頁,甚至多個跨頁上時, 文字的這種連接性會更加顯著。
圖畫書中文字和圖畫的關系問題,不能在形式、時間、空間以及更嚴格的語義方面相 混淆。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對這種方法進行分解,首先分析語言和視覺信息在形式上的相互作用,然后探討圖文在時間表達和空間表達上的不同可能性,以便最終弄明白它們在語義和敘事上的關聯(lián)。
參考文獻:
[1](英) 馬丁英國兒童讀物插畫教程,譯.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5,
[2]郭書瑄 插畫考.湖北美術(shù)出版社,2007
[3](英)愛德華.盧西.史密斯.1945年以后的現(xiàn)代視覺藝術(shù).陳麥,譯.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