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鐘培源 郭 濤
因為秦腔《穆柯寨》中的一句唱詞“離了將臺上戰(zhàn)馬”,她由此得名。
因為1936年10月22日,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和這里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她被侵染了“紅色基因”。
因為2016年7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這里冒雨向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她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因為革命性、重要性和具有的歷史意義,這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她,是西吉縣將臺堡鎮(zhèn)。
將臺堡鎮(zhèn)地處葫蘆河川道區(qū),是西吉東南部鄉(xiāng)鎮(zhèn)的中心。它歷史悠久,境內有戰(zhàn)國秦長城、漢代古墓群、宋代羊牧隆城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將臺堡緬懷先烈,并發(fā)表了“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的重要講話。為了把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貫徹好、落實好,把將臺堡建設好、發(fā)展好,在區(qū)、市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區(qū)建設、財政等廳局的鼎力幫助下,將臺堡鎮(zhèn)以建設美麗小城鎮(zhèn)為目標,以實施美麗村莊為起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合理拓展發(fā)展空間,有效提升承載能力,努力打造全國紅色旅游名鎮(zhèn)、寧夏經濟強鎮(zhèn)、固原商貿重鎮(zhèn)。其中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是最為重要的資源。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位于明臺村六組。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方面軍在這里勝利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進入了“北上抗日驅倭寇、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偉大征程;也在當地留下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革命火種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不朽精神。1996年,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暨長征勝利60周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落成,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碑銘,同年被自治區(qū)黨委命名為寧夏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在原有的革命舊址上建成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將臺堡,冒雨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目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由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會師廣場、將軍翰墨碑林、三軍會師紀念館、中南海情系西海固展廳、紅軍長征民族工作檔案館、宣誓廳、講習廳、筆墨廳和革命舊址公園十部分組成,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是理想信念的主陣地、愛國主義的大講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地。
隨著紀念園聲譽和知名度的提高,前來參觀瞻仰、游覽尋根的人數與日俱增,特別來此舉行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征精神,重溫入黨誓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等主題活動的數量倍增。從中央到地方、從各級各界社會團體到有識之士,都對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園給予了極大地關懷與扶助,并投入專項資金進行打造提升。如今紀念園已經成為西北高原、寧南山區(qū)、六盤山麓、葫蘆河畔一處享譽全國、聞名遐邇的紅色革命圣地。
作為紅色旅游特色小鎮(zhèn),將臺堡已經實現了吸納大量游客的目標,接下來是如何深挖紅色資源、拓展紅色內涵,利用紅色旅游為當地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為此,紅軍寨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紅軍寨位于西吉將臺堡毛家溝,這里有長征紅軍宿營地窯洞舊址,距離紀念園2.5公里。園區(qū)提供有研學旅游、紅色教育培訓等優(yōu)質服務。它補充完善了將臺堡紅色旅游的內容和配套設施的建設。
如今的將臺堡鎮(zhèn),在紅色旅游的帶動下,建成了會師路、勝利路、長征路等“五橫九縱”的鎮(zhèn)區(qū)道路體系,配套了地下管廊和綠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建成向豐農資城、萬德商貿廣場、標準化蔬菜等專業(yè)市場,城鎮(zhèn)承載力不斷提升;擴建會師廣場,新建主題公園、游客服務中心,紅色旅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實施了棚戶區(qū)改造項目,啟動建設玫瑰苑、民豐苑、明臺苑等居民小區(qū),有效改善了人居環(huán)境。
未來,將臺堡將繼續(xù)傳承發(fā)揚紅色基因,不斷積蓄力量、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美麗新貌展示紅色魅力、傳遞紅色力量,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