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其昌是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書畫家,在明末清初這個關鍵時期,提出了“崇古”、“南北宗論”等理論主張,并應用其身,形成了自己以“淡”為格調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董其昌;畫論;“淡”
中國繪畫發(fā)展到明末清初,不僅各繪畫風格和流派日臻成熟,而且各種繪畫理論也日趨完善。成熟的繪畫需要完善的理論來指導,在明末清初的理論中影響最大的應屬董其昌“畫分南北宗”之說,其中雖有不嚴謹之處,但不傷大局,此后清初四王和八大、石濤等人又從兩個不同的方面繼承并光大了他的業(yè)績,使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
董其昌在書、畫兩方面都很有造詣,并精于書畫鑒賞,以禪繪畫,提出南北宗論,并推崇南宗為文人正派。其善畫山水主要以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及黃公望、倪瓚為宗,而運以己意,筆墨上追求秀雅蘊藉的效果與趣味拓展了文人山水畫的新境界,結束了宋元以來的文人山水畫的古典時期,開啟了歷史新紀元的大門。
“南北宗論”是董其昌按繪畫創(chuàng)作方法和畫家出身,把山水畫分南北兩派。將水墨渲染畫法的文人畫家比作南宗,視青綠勾填畫法的職業(yè)畫家為北宗?!懂嬛肌肪砩希骸岸U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干、趙伯駒、伯骕,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董巨、郭宗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庇纱丝梢?,他將大小李將軍稱為北宗之祖,但將王維說成南宗開山鼻祖并無足夠的史實證據(jù),將郭宗恕、范寬列歸為“南宗”近人亦多有訾議。從維護“文人畫”傳統(tǒng)的純潔性來說,對于某些畫家乏于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之病采,貶議之亦不為過。但董其昌總結了數(shù)百年來山水畫演化的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或多或少認清了其中的歷史軌跡。
董其昌明確主張“學古”必須“能變”,借古以開今?!懂嬛肌肪硐拢骸皩W古人不能變,便是籬堵間物,去之轉遠,乃由絕似耳。”董其昌的新復古主義的實質亦如元初的趙孟頫一樣,仍為一種托古改制。?
其次,董其昌強調文人之畫中必須包孕的所謂“士氣”是董其昌南北宗理論中最重要的核心?!懂嬛肌肪砩希骸笆咳俗鳟嫞斠圆蓦`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時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笆繗狻备拍畹淖钤缭搭^當為蘇軾提出的是“士人畫”需表述的“意氣”之說。董其昌則加以繼承并進一步發(fā)展豐富,將“士氣”的表述與一定的技法形式相聯(lián)系起來,明確提出了“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一將書法筆法徹底化成畫法。
董其昌還重視筆墨的運用:“筆墨二字,人多不曉,畫豈有無筆墨者。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不分輕重向背明晦,即謂之無墨?!笨梢娝f的“筆墨”已經(jīng)是一種獨立于所描摹自然山水物態(tài)之外的一種抽象美的藝術形式。
董提出“氣韻”“也有學得之處”。《畫禪室隨筆》中“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也有學得之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鄞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比缍洳f,氣韻是從書中、自然中而來,成于胸間再落筆為止,自然傳神。
《秋興八景圖》是董其昌作品中少見的極精之品,所寫為董其昌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畫面秋意濃郁,體現(xiàn)秋山的空靈恬靜之美,淵源董巨、二米,以大癡、云林為宗,不重寫實,講究筆致墨韻,畫格清潤明秀。主張書畫同體,講究氣韻,慕求風神,帶有主觀抒情,追求似與不似。筆墨體現(xiàn)平淡天真的禪學意味。他在此冊頁中多題:仿某某,其實都是她自己的風格語言,這與他的“學古不能變,便是籬堵間物”主張有直接原因。?
其書法師法顏真卿、虞世南、鐘繇、王羲之、米芾等。書風和他的繪畫風格也是完全一致的,都崇尚一個“淡”字,強調筆尖的重要性和運筆時的流動感、虛靈感,虛和而骨力內蘊,其章法疏空而氣勢流宕,用墨凈淡靜潤而神韻反出,造成書作白大于墨的藝術效果,其《濬路馬湖記卷》乃晚年之作,漸老漸熟,反歸平淡”之味盎然,對其書格追求有著集中體現(xiàn)。
此后清初“四王吳惲”和八大、石濤等人又從兩不同的方面繼承并光大了他的業(yè)績,一方面是以“四王吳惲”為代表的正統(tǒng)派,繼承和發(fā)展完成了皴法的一種抽象化的程式,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也是在“驀擬”自然物態(tài),但實際上不管山水也罷,花鳥人物也罷,都已經(jīng)過了藝術的“變形”處理成為一種符號。另一方面是以八大山人,石濤等四僧為代表的野逸派,展現(xiàn)了當時時代的變遷與個性訴求,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表現(xiàn)他們各自的“筆墨”意趣和獨特個性。
張昱璇(1995.5.3),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人,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美術專業(yè),書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