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強,逯義軍,任澤儉
(1.聊城市水利局,山東 聊城 252000;2.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9)
南水北調聊城段干線輸水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起位山穿黃隧洞出口,下至聊城、德州市界,全長110 km。干線工程涉及穿黃河工程、小運河輸水工程、七一·六五河輸水工程3 個設計單元工程。小運河工程全部位于聊城市境內,工程涉及聊城市的東阿縣、陽谷縣、東昌府區(qū)、江北旅游度假區(qū)、經濟開發(fā)區(qū)、茌平縣和臨清市7 個縣(市、區(qū))。穿黃河工程、七一·六五河輸水工程在聊城境境內分別涉及東阿縣、臨清市。征遷范圍涉及22 個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155 個行政村,人口129 398 人。永久征地733.33 hm2,臨時用地720 hm2,拆遷各類房屋6.39 萬 m2,遷建專項設施 365 項。
1)征遷范圍既涉及農村又涉及城鎮(zhèn)。輸水渠穿越聊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長度達13.5 km。同時,從陽谷縣七級鎮(zhèn)中部穿過,穿越鎮(zhèn)區(qū)內長度1.5 km,穿越臨清市規(guī)劃區(qū)內長度接近5 km。
2)輸水線路既有利用原有河道段又有新開挖河段。利用現(xiàn)狀河道69.8 km,新開河道40.2 km。輸水線路利用現(xiàn)狀河道69.8 km,其中排水河道14.0 km,灌溉渠道22.2 km,同時還具有灌排合一渠道33.6 km。
3)沿線建筑物及征改專項重多。新建、重建、改建、維修、加固倒虹吸、節(jié)制閘、渡槽、涵閘、公路橋、生產橋和鐵路橋7 類交叉建筑物,共計350座;涉及遷改鐵路、公路、電力、光纜、石油管線、給排水、灌排等多類專項設施。
4)沿線文物眾多。利用現(xiàn)在仍具有灌溉排澇功能的原京杭運河段長44.09 km,利用廢棄古老運河段近20 km,南水北調工程涉及古運河七級碼頭、七級古街巷、土橋閘、戴灣閘、臨清貢磚窯址等多處的文物發(fā)掘及保護。
工程伊始,成立了以市長為指揮、分管市長為副指揮、市直有關部門、工程沿線政府及電力、鐵路、電信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程建設指揮部,作為全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的決策和指揮機構,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任務與責任。同時,成立了以分管市長為指揮、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程施工指揮部,作為全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實施的指揮機構,具體負責工程施工、移民征遷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保障。
南水北調干線工程永久占地國家補償標準低,山東省決定執(zhí)行征地區(qū)片綜合地價,全市的差價總額約為2 億元。根據(jù)省政府的意見,差額部分由省、市、縣分級分擔。其中,省級承擔25%,其余由市、縣兩級承擔。市南水北調局爭主動,早動手,及時測算市級及各縣地價差額,把資金的數(shù)量、作用及籌措方案向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及時跟蹤督促縣級負擔地價差額資金的撥付到位,同時加強與市級財政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在市級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優(yōu)先到位了市級分擔的差額資金,市級承擔資金率先到位對縣級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縣級分擔資金籌集方式上,采取多層次、多渠道籌資,確保了縣級負擔補償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
1)勘測定界與實物量調查??睖y定界與實物量調查是征遷工作的基礎,省南水北調局制定了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有關縣南水北調指揮部組織縣、鄉(xiāng)、村及有關單位根據(jù)勘測定界與實物量調查要求,保證材料、人員供應,嚴格執(zhí)行實物調查表六方簽字程序,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2)實施方案的編制。一是編制地面附著物補償方案。由于聊城段工程批復較晚,為保證干線工程按時開工,設計單位和縣級政府組織人力在工程整體征地移民實施方案編制前,先行編制完成了工程地面附著物補償方案,及時進行了評審和批復,為提前開展地上附著物清除、按時交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二是編制征地移民實施方案。市縣南水北調辦事機構協(xié)同實施方案編制單位,反復查勘工程現(xiàn)場,認真分析現(xiàn)狀,充分了解拆遷群眾訴求,仔細研究補償標準和政策,制定了合理可行的補償和遷建方案。三是臨時用地復墾實施方案。臨時用地復墾實施方案編制涉及因素較多,與干線工程施工聯(lián)系密切,需直接與被占地群眾交付。
1)永久及臨時用地交付。聊城市對永久及臨時用地交付工作高度重視,將該項任務納入了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體系,以保證永久征地和臨時用地按時交付。
2)搬遷安置。拆遷安置工作中,與拆遷安置群眾耐心溝通,講明政策,爭取理解,同時,在安置方案制定過程中,提前與安置群眾溝通,充分了解群眾意圖,盡快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3)專項設施遷建。征遷工作伊始,成立專項設施工作組,全面分解全市專項設施遷建任務,重點跟蹤電力、軍用光纜、輸油輸氣管道、穿鐵路等項目。在省、市、縣有關部門的通力協(xié)作下,按時完成了專項設施遷建任務。
在征地移民補償資金兌付過程中,縣級指揮部嚴格遵守相關法規(guī)政策,實行報賬制。為確保程序完備、資金到位,市南水北調工程指揮部對南水北調補償資金兌付工作高度重視,工程實施期間,多次組織市委考核辦、市檢察院、市監(jiān)察局、市審計局、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調建管局等單位成立市南水北調工程督察組,分赴各縣區(qū)進行督查,組建南水北調工程預防領導小組,建立預防活動信息平臺,加強南水北調資金相關的檢查與指導。
古運河沿線文物多、年代跨度長、保護級別高、文化內涵豐富,做好文物保護意義重大。在工程現(xiàn)場建設機構的牽頭協(xié)調下,省文物保護部門及時開展了七級碼頭、土橋閘的文物發(fā)掘工作,設計單位優(yōu)化了古橋閘的保護方案和文物遺址附近的施工方案,市縣為先期開展文物發(fā)掘和保護項目的征遷提供了良好環(huán)境和有利條件,通過各方努力和配合,實現(xiàn)了工程建設和文物保護的雙贏。
征遷工作政策性強,是工程建設實施的基礎和工程運行的保障,核心是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再分配。聊城段工程線路長,影響城鎮(zhèn)范圍廣,涉及歷史因素多,與地方灌排相互交錯,遷改專項復雜,工程設計標準偏低,調江水價遠高于引黃,征遷利益相關者眾多。雖然是最后批復初設和開工的設計單元工程,但也要保證全省2013 年同時實現(xiàn)通水目標。征遷及工程建設工作過程中化解了大量矛盾和困難,參建人員歷經艱辛,付出了巨大努力。聊城段征遷經驗有待于進一步總結,期望能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