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燕燕
【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七律·長征》一課的教學為例,論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長征精神教育的方法:讓學生重溫革命歲月,從文學的角度感悟紅軍長征的偉大精神,升華長征精神內(nèi)涵,以此彰顯語文教育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七律·長征》 長征精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1-0113-02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即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堅韌不拔、英勇頑強、堅不可摧、所向披靡的精神。毛澤東的七律詩《七律·長征》是長征精神酣暢淋漓的敘寫,也是小學教科書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長征距今已有86年之久,如何讓當代小學生增強對紅軍長征的認識,走近長征,繼而走進《七律·長征》,去深刻領會不朽的長征精神呢?
一、分組合作探尋創(chuàng)作背景,追憶革命歲月
任何詩歌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詩人所處的那個年代,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也不例外。由于小學生的歷史知識較薄弱,因此,教學時需要教師先介紹詩人、詩歌體裁及該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等。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的方式應多種多樣,如可以準備較詳細的文學材料,整理歸納后簡明扼要地向?qū)W生講解;可以觀看長征題材的電影片段或話劇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可以在課前按小組布置探究問題,讓學生課下搜集整理資料,上課時再讓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最后由教師總結等??蓪⑿〗M分成詩人組、體裁組、長征組,具體分工為:“詩人組”負責搜集詩人毛澤東同志的個人簡介,“體裁組”負責介紹七律詩的特點,“長征組”負責解釋紅軍長征事件的基本概況及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與處境等。各小組代表發(fā)言及教師總結部分如下:
“詩人組”: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毛澤東同志不僅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理論家,也是現(xiàn)代詩人、哲學家、書法家……是中共卓越的領導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體裁組”:七律是七言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8句,每句7字,共56字,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
“長征組”:紅軍長征(1934.10—1936.10)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開始長征,經(jīng)過11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在甘肅會寧地區(qū)會師。三大主力紅軍的會寧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勝利結束。……紅軍長征曙光在前,勝利在望,毛澤東同志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詩篇……
師(總結補充):兩萬五千多里只是中央紅軍的長征里程,各路紅軍長征的總里程應有六萬五千多公里,紅軍長征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偉大奇跡。長征時期,毛澤東同志除了創(chuàng)作《七律·長征》,還創(chuàng)作了《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等詩詞。這些充滿熱情與堅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詩詞,對長征中的紅軍指戰(zhàn)員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此方法通過分工協(xié)作、搜集整理、發(fā)言闡述,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的相關知識的了解,是學生學習該詩的熱身準備階段,也是對團結合作、不怕難、不怕苦、不怕累的長征精神的初體驗。
二、“四讀法”賞析詩歌,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反復閱讀文章對理解其內(nèi)涵的作用重大。毛澤東同志的56字七律詩《七律·長征》形象地概括了紅軍的戰(zhàn)斗歷程,謳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難、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該詩歌時,教師可以設計“四讀法”賞析,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引導學生逐步把握詩魂與內(nèi)涵,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
“一讀”:學生自由讀。教師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及熟悉詩歌,讀準、讀通、讀懂詩詞,夯實學習詩歌的基礎。如生字詞“逶迤”“磅礴”“岷山”等,教師可以借助文白對照的方式檢測學生是否能讀準、讀通。
“二讀”:師生齊讀全詩,引導學生讀準節(jié)奏并注意朗(誦)讀語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輔工具,動畫演示詩中表現(xiàn)出的紅軍長征的情景并配樂朗(誦)讀全詩,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讀,并要求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心想畫面、言表詩情等,做到邊朗(誦)讀邊想象畫面,在朗(誦)讀中領會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讀”:學生再次自由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寫出他們難以理解的字詞或詩句。之后,教師以小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讀懂詩中的難點詩句或詞語等。當然,在學生自由讀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如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詩中是怎樣體現(xiàn)的。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從內(nèi)容、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討論,并采取互問互答的方式加深對這些詩句的理解。在討論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更深刻地把握了長征的精神內(nèi)涵。
“四讀”:對比讀。讓學生與毛澤東同志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進行對比閱讀: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對比閱讀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以此提升對《七律·長征》的賞析水平。如:1.怎樣體會此詩作者的寫作意圖?2.“百萬雄師過大江”是指什么戰(zhàn)役?“不可沽名學霸王”中的“霸王”指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并說出與其相關的歷史事件。3.尾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笔屈c睛之筆,通過內(nèi)容和寫作手法談談你們對它的理解。4.此詩與《七律·長征》都體現(xiàn)了怎樣的革命精神?5.通過學習這兩首詩,請你們歸納七言律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課外拓展實踐,傳承長征精神和革命傳統(tǒ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實施建議中的教學建議還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強調(diào)“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的能力”。據(jù)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仿寫一些長征等革命題材的詩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如設計:
題目:自創(chuàng)自編詩歌。
要求: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律詩,寫出你們對紅軍的敬仰之情和對來之不易的生活的珍惜之情。
以下是一名六年級學生自創(chuàng)的一首《七律·長征》改編版七律詩:
《七律·長征》(改編)
長征途中多艱險,紅軍視它作等閑。
四渡赤水把敵甩,巧過烏江暖心懷。
雪山草地埋忠骨,金色光芒萬丈長。
而今生活比蜜甜,牢記先輩在心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還明確強調(diào),“注重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為此,教師在課后還應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如學習毛澤東同志有關革命題材的其他詩詞《菩薩蠻·大柏地》等,讓學生真正走進革命年代,了解中國革命精神。
當然,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制作有關長征題材或反映長征精神的手抄報,如根據(jù)《七律·長征》中描寫紅軍長征途中的“騰跨五嶺”“疾越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岷山千里雪”五幅圖景,讓學生制作相應的手抄報或手繪長征地圖等。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讓他們通過描繪紅軍長征途中的磨難與無畏,深入領會長征精神的內(nèi)涵。
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觀看紅軍題材的電影或紀錄片并要求寫好觀后感,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紀念館或瞻仰革命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等,讓學生從小就立志做紅軍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忠實繼承者與傳播者。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毙W語文教學也應該利用學科特點與優(yōu)勢,把握時代脈絡,注重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應吃透語文課標、挖掘教材資源、嘗試新方法、上好新課程,在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長征路上不斷拼搏前進。
【參考文獻】
[1]公木.毛澤東詩詞鑒賞(珍藏版)[M].吉林:長春出版社,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王端嫩.《七律·長征》教學設計[J].江西教育,2010(Z3)
[4]秦章.毛澤東和他的《七律·長征》詩[J].湘潮,2018(5)
[5]李春暉.《七律·長征》教學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08(32)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