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振彥
中山裝,因為孫中山得名,因為毛澤東而盛,已有100年的歷史,是近代以來最重要的中國男裝,已成為中國領導人出席國內(nèi)外重要場合時的禮服。領導人的中山裝多出自于“紅都”,紅都中山裝制作技藝在2007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東交民巷28號的北京紅都集團有限公司是保存中山裝傳統(tǒng)技藝的唯一一家服裝企業(yè)。
早在19世紀末,以“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的孫中山先生,決意與清政府決裂。為此,他在日本橫濱等地經(jīng)常穿西裝或日本的新式學生裝、士官服出現(xiàn)在公共場所,以表明他的政治立場。1905年,孫中山先生與黃興等革命同志意定變革長袍、馬褂,創(chuàng)制中國新服裝。在孫中山先生的提議下,由同義昌呢絨洋服店的“紅幫”裁縫,采用西裝造型和制作技術,參照日本學生裝、士官服的改革思路,融入到中國的文化服飾傳統(tǒng)中,根據(jù)中國人的體形、氣質(zhì)和社會生活新動向,試制了胸前7??鄣某跗谥猩窖b,即第一套中山裝。當年孫中山先生身穿這套新裝出席了在日本東京的同盟會成立大會。
辛亥革命后,上海著名的裁縫店——由“紅幫”創(chuàng)史人之一王才運創(chuàng)辦的“榮昌祥呢絨西服號”,在孫中山先生的授意下,將早期的中山裝進行了改進,并融入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改成直翻領,依據(jù)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而確定上衣前身設4個口袋,上面兩個袋蓋做成倒山字形筆架式,稱為“筆架蓋”,象征中國民主革命要重用知識分子;依據(jù)當時區(qū)別于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五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而確定前門襟正中5粒明紐扣,象征五權憲法;又依據(jù)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而確定袖口,袖口3??奂聪笳魅裰髁x;后背不破縫,象征祖國統(tǒng)一;褲子有3個口袋(兩個側(cè)褲袋和一個帶蓋的后口袋),挽褲腳。中山裝整體廓形豐厚、飽滿,穿著穩(wěn)重大方,中山裝的誕生,是中國服裝發(fā)展史上的一場震撼性的革命。
中山裝制作技藝在“紅幫”裁縫中繼承和發(fā)揚,并涌現(xiàn)出一批制裝高手,代表人物有余元芳等。
之后,幾經(jīng)改革,中山裝成為中國人民重要的禮儀服裝,所以中山裝又稱“人民裝”,被譽為中國人的“國服”,陳毅元帥曾說:“中山裝是中國人的驕傲。”
19世紀初,“紅幫”裁縫孕育于寧波奉化一帶。據(jù)《紅幫服裝史》一書記載,當時,寧波鄞南平原上的茅山鎮(zhèn)孫張漕村有個青年裁縫叫張尚義,單靠裁縫手藝難以生活,于是在漁船上幫廚燒火。一次出海,遭遇海難,張尚義漂到了日本橫濱。身無一物的張尚義寄居在碼頭,幸虧有一手針線活兒手藝,靠幫著修補救生衣和衣被等勉強維持生活。其間張尚義發(fā)現(xiàn)當時的橫濱,有的漁民和客商穿的西裝簡練、利索、方便,但橫濱的西裝店卻屈指可數(shù)。于是,張尚義就利用修補西裝的機會,悄悄將衣服拆開,將各個部位式樣畫在紙上并剪下來,成為以后的樣板。他憑著一套套的樣板,反復琢磨,終于做成了第一套西裝。由于他服務周到,手藝精湛,恪守誠信,故生意興隆。慢慢變成了小裁縫推舉的老板,最后開了自己的成衣鋪。1854年橫濱開埠,洋人涌入,改名“同義昌西服店”。自張尚義在橫濱創(chuàng)業(yè)之后,寧波地區(qū)奉化兩岸的鄞縣(今寧波鄞州區(qū))和奉化縣(今奉化市)的一些裁縫先后在日本的橫濱、東京和中國的上海、哈爾濱等地開始縫制西服。1890年后上海已成為遠東乃至世界的大都市,經(jīng)濟空前發(fā)展,吸引了周邊地區(qū)的大批商家和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來到此地謀生與發(fā)展。于是,中國最早制作西服的一個社會群體、一個服裝流派“紅幫”很快在上海形成了,上海成為了“紅幫”裁縫的大本營、創(chuàng)業(yè)基地。1921年《上??倳聢蟆芬约?989年上海和橫濱聯(lián)合編輯委員會與上海檔案館提供的史料佐證,確認“紅幫”裁縫肇始于寧波鄞縣茅山鎮(zhèn)孫張漕村,發(fā)祥于奉化江畔。以張尚義為首的張氏家族為“紅幫”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紅幫”裁縫世家。
“紅幫”因為善做西服和中山裝,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盛于上海。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上海20家著名紅幫裁縫店遷至北京,此后幾經(jīng)重組成為“波緯”“金泰”“藍天”“雷蒙”“鴻霞”“造寸”“萬國”7家服裝店,1958年,與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服裝加工部合并成立了北京市友聯(lián)時裝廠。后來,更名為北京市人民服裝廠,正式使用“紅都”作為門店招牌和服裝商標使用。改革開放后,又更名為北京市紅都時裝公司。公司里遷京人員很多都是“紅幫”的高手,有余元芳、田阿桐、蔡阿利等,自遷京之日就肩負著特殊的使命。遷京后,當時的紅都不對外營業(yè),需要憑省部級以上單位介紹信才可以到紅都門店購買或定制服裝?!盀橹醒腩I導服務、為出國人員服務、為外國首腦及駐京使團服務”,這三大任務曾經(jīng)讓紅都品牌在國人心中神秘而遙遠。不僅如此,在許多重大活動中紅都也肩負國之使命,承擔制裝任務,展示國家形象。無論是“三大任務”還是為國家重大活動制裝,這些特殊使命都使紅都從一個普通的服裝企業(yè)變?yōu)閲业摹凹t都”,讓紅都品牌在新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中,見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
1993年12月,北京紅都集團公司成立,以“針針計較,件件精品”的制裝理念,為社會各界服務,傳承精神、傳承技藝、傳承文化。
為毛主席制裝是紅都人永遠的驕傲,雖然紅都主要由1956年上海遷京的服裝企業(yè)組成,但為毛主席制裝的歷史卻是從1949年開始的。
1949年10月1日,在億萬人民矚目的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當時毛主席身穿黃綠色將校呢禮服就是紅都的裁縫丁奎英和他師傅王子清親手量裁制作的。技藝高超的王子清解放前就帶徒開有服裝店,丁奎英是他的大徒弟,據(jù)丁奎英回憶:“我14歲就在東方西服店(廠)學徒,曾拜我姨父王子清為師,解放前廠子解散,后王子清又帶著我們幾個徒弟開了一家新生服裝店,在王府井大街,由于師傅技藝高超,經(jīng)常有一些要人來找?guī)煾抵蒲b,都是師傅量裁,我和其他幾個徒弟來做?!倍嗄旰蠖】⒊蔀榧t都的高級技師。
上海紅幫裁縫店遷入北京后,1956年8月的一天,毛主席的秘書找到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服裝加工部,說:“要給毛主席制作一套中山裝”,這個任務交給了剛從上海調(diào)到北京的田阿桐。俗話說“量體裁衣”,做衣服自然少不了要測量一下人體相關部位的尺寸。然而,田阿桐這次為毛主席做衣服卻是個例外。出于安全的考慮,為毛主席做衣服的裁縫都不能靠近他,自然也談不上“量體裁衣”了,尺寸只能靠“目測”。
田阿桐,1925年出生于江蘇。13歲那年,經(jīng)親戚介紹到上海一位奉化籍師傅那里學裁縫。3年后,田阿桐應聘到上海南京東路一家洋行的服裝公司工作。在這里,他做西裝,做皮裝。憑著聰穎和勤奮,田阿桐很快成為上海灘上的裁縫高手。上海解放后,田阿桐受聘成為上海一家服裝公司的高級技師。調(diào)入北京后,在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附屬服裝加工部工作。盡管田阿桐從來沒有通過“目測”來做衣服,但憑著多年的經(jīng)驗,他站在距毛主席5米遠的地方,一次“目測”成功。尺寸“測”好了,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給了田阿桐兩件主席的舊衣服,但田阿桐在式樣上并沒有“照葫蘆畫瓢”,而是根據(jù)毛主席豐頤闊額、身材魁梧等特點,對傳統(tǒng)的中山裝款式進行了適度修改。普通中山裝的衣領較高,領舌小,為了使毛主席穿起來感到舒適且不失偉人風范,田阿桐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衣領,即將小領改為闊而長的新型尖領,并將領口開大。為使毛主席原本魁梧的身材更顯得挺拔,他還特意將上衣前闊及后背做得稍寬一些,后片比前片也略長一點,而肩膀部分則較常規(guī)做得也稍寬一些,中腰稍凹進一點,袖籠比常規(guī)提高了一點。為了使衣服保持高度平整,田阿桐在做衣服過程中特別注重手工操作。經(jīng)過精工細作,一套專為毛主席制作的中山裝宣告完成。當毛主席穿上這套服裝后,原本偉岸的身軀更顯挺拔,更具魅力,在場的工作人員看了不禁嘖嘖稱贊。當時,為毛主席做褲子的是一同從上海調(diào)到北京的唐榮茂和王德貴,每人做了一條。主席對此款中山裝十分喜愛,穿上后拍了標準照,時至今日這張標準像一直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2007年英國《獨立報》評選出影響世界的十大套裝,中山裝位列榜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溘然長逝,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紅都的每一個人都承受著心靈受到的沉重打擊,這一天顯得格外漫長。下午4點,人民服裝廠接到了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為毛主席制作一套中山裝。經(jīng)廠黨支部研究決定,把任務交給田阿桐、張樹芬、蔡京明、王良柱等16名有經(jīng)驗的老師傅和青年工人去完成。車間支部書記徐祥福親自和大家一起研究制裝工作,當時針指向5點鐘時,布料拿來了,是毛主席平時最喜歡的中灰色的啥味呢。大家配合默契開始了緊張有序的工作。一道道工序銜接緊湊,打碎料、緝車工、翻碎料、做領子、附襯、勾止口、翻止口、合擺縫、靠肩頭、做袖子、绱領子、绱袖子……直到最后手針活兒,撬邊、手工鎖眼、平整、熨燙,針針線線凝聚著工人師傅們對毛主席的無限哀思和崇高的敬意。在縫制過程中淚水不時地模糊了他們的雙眼,但大家又怕自己的淚水掉在衣料上,蹭臟毛主席的衣服,邊擦淚邊精心縫制,場面分外感人。經(jīng)過連夜加班趕制,直到第二天清晨4點50分,天色微亮時,為毛主席縫制的衣服做好了。大家對主席的深情和無限的哀思寄托在一針一線上。
田阿桐在紅都工作了40余年,為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等共和國領導人多次制裝。由他首創(chuàng)的“毛式中山裝”在中國公務正裝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走進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東交民巷的紅都集團的展廳里,在“1949·勝利者的選擇”題欄下陳列著為毛主席制作的灰色中山裝復制品。而今,紅都依然是“弘揚中國風,精制中山裝”的首選品牌。
2000年,田阿桐以75歲的高齡退休,于2007年不幸告別于世,田師傅把精絕的技藝留給了他的徒弟們。如今,紅都中山裝制衣大師——高黎明和蔡金昌皆師承于田阿桐師傅。
“紅幫”裁縫在170多年的發(fā)展進程中,形成了西服制作的“四功”“九勢”“十六字標準”,成為中國制衣的經(jīng)典。
“四功”即刀功,手功、車功、燙功?!暗豆Α笔侵覆眉羲?“手功”是指在一些不能直接用縫紉機操作或用縫紉機操作達不到高質(zhì)量要求的部位,運用手上功夫進行針縫,主要有扳、串、甩、鎖、釘、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攙14種工藝手法;“車功”指操作縫紉機水平,要達到直、圓、不裂、不趨、不拱;“燙功”指在服裝不同部位,運用推、歸、撥、壓、起水花等不同手法的熨燙,使服裝更適合體型,整齊、美觀。
“九勢”是指脅勢、胖勢、窩勢、凹勢、翹勢、剩勢、圓勢、彎勢、戤勢。如袖籠山頭必須做到圓順,袖子要做成有彎勢,后背要有戤勢使兩手伸縮方便,子口要有窩勢,不向外翹,前胸要有胖勢,肩頭要有剩勢等。
十六字標準即“平、服、順、直、圓、登、挺、滿、薄、松、勻、軟、活、輕、窩、戤”?!捌健笔侵赋梢碌拿?、里、襯平坦、不傾斜,門襟、背衩不攪不豁,無起伏;“服”指成衣不但要符合人體的尺寸大小,而各部位凹凸曲線與人體凹凸線相一致,俗稱“服帖”;“順”指成衣縫子,各部位的線條均與人的體型線條相吻合;“直”指成衣的各種直線應挺直,無彎曲;“圓”指成衣的各部位連接線條都構(gòu)成為平滑圓弧;“登”指成衣穿在身上后,各部位的橫線條(如胸圍線,腰圍線)均與地面平行;“挺”指成衣的各部位要挺括;“滿”是指成衣的前胸部要豐滿;“薄”是指成衣的止口、卜頭等部位要做得薄,能給人以飄逸、舒適的感覺;“松”是指成衣不拉緊、不呆板、能給人一種活潑感;“勻”是指成衣面、里、襯要統(tǒng)一均勻;“軟”是指成衣的襯頭挺而不硬,有柔軟之感;“活”是指成衣形成的各方面線條和曲線靈活、活絡,不給人呆滯的感覺;“輕”指成衣的穿著感到輕松;“窩”是指成衣各部位,如止口、領頭、袋蓋、背衩,都要有窩勢;“戤”是指成衣寬舒度,伸手時不扳緊,手放直時戤龍不皺。以上16個字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在一件服裝上,就能顯示出紅都特色工藝的特點,而這些有“紅幫”裁縫百年實踐的經(jīng)典也已細化在紅都的制衣及中山裝的制作工藝中。
由于歷屆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中山裝,紅都對中山裝制作技藝更是備加珍視,制作一套中山裝,大的環(huán)節(jié)要經(jīng)過量、裁、試、做、檢驗、包裝六大部分,小的工序有40至50道工序。中山裝制作技藝的核心要領是量身定做,一人一版,很多部位必須要手針縫制。紅都設計研發(fā)中心主任蔡金昌,多年來為國內(nèi)外重要領導人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制裝。2012年,蔡金昌獲北京市商業(yè)服務業(yè)中華傳統(tǒng)技藝技能大師稱號;2013年,他帶領紅都設計研發(fā)中心設計制作的“盛世國服”獲得中華老字號時尚創(chuàng)意大賽金獎。介紹起中山裝的制作工藝,蔡師傅一邊講著,一邊用手比劃著,有時還拿起布料做起示范手法。
在蔡師傅的眼里,每一件“中山裝”都有合體的密碼?!叭说纳眢w是立體的,有弧度,如何讓衣服與人的身體一樣,也有一點弧度呢?制作時,外面的料子稍松,貼合的嵌條要短一點,兩者貼合燙平之后,衣服的衣襟就會自然回收,而會有一個貼身的輕微弧度。這樣穿起來的衣服才能包著人的身體。不過,這需要技術,嵌條要太緊,外面有皺褶,但是太松了,衣服就不包身體?!?/p>
中山裝穿在身上,4個兜平整服帖,還可以裝一些小物件,復雜的做法很是令人不解。對此, 蔡師傅介紹道,“中山裝的每一個口袋也都有講究,衣服口袋是掏著縫的,就是從口袋里面縫上?!边€有兜蓋要有圓弧,兩邊的兜蓋要一致,不能有角。這些制作細節(jié),都是靠技師多年的經(jīng)驗和手藝摸索出來的。
說著簡單,做起來很難,一些細節(jié)的難度著實讓行外人難以想到。人們知道,做中山裝的面料選擇也是很講究的,一般作為禮服用的中山裝面料宜選用純毛華達呢、嘩嘰、啥味呢、麥爾登、海軍呢等,這些面料質(zhì)地厚實,手感豐滿,呢面平滑,光澤柔和,與中山裝的款式風格相得益彰,使制成的成衣更顯得沉穩(wěn)莊重。而作為便服用的面料,可用棉布卡其、華達呢、化纖織物以及混紡毛織物。僅就這幾種面料,其厚度就很難讓人理解如何讓中山裝的細節(jié)完美體現(xiàn)了,制作過程中需要何等的技藝技巧才能實現(xiàn)?然而,對于在紅都有著多年工作經(jīng)驗的老師傅們,他們都有著從基礎開始,淬煉多年的巧手絕活,能上手制作中山裝的師傅都是能工巧匠,堪稱當今的工匠。經(jīng)過他們的手,中山裝的一針一線都是細密勻稱,特別是在重大的活動中,中山裝展現(xiàn)出的國之禮服的光彩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紅都中山裝技藝傳承,不是一對一的形式,而是以批次且沒有明顯的劃分界限,名師數(shù)人,各位名師又帶出一批徒弟,久練之后又成為名師,如此一代傳一代。
余元芳,紅都服裝公司的第一任經(jīng)理,是奉化市白社鄉(xiāng)泰橋村人,生于1918年10月,14歲那年離開家鄉(xiāng),到上海謀生學藝。奉化人創(chuàng)出的“紅幫”裁縫在當時已發(fā)展成為一個響當當?shù)姆b流派,名震上海灘。經(jīng)人介紹,余元芳進入奉化人開設的“王升泰西服店”學藝,由于聰明勤快,悟性好,很快便掌握了西裝的裁剪決竅,從小練就“紅幫”裁縫工藝三大絕技“目測量衣”“抽絲補調(diào)”“特型矯正”。1941年滿師,他考入王順泰呢絨西服號,這家老號是由“紅幫”創(chuàng)史人之一王才運創(chuàng)辦的“榮昌祥呢絨西服號”中分立出去的,主管業(yè)務和裁剪,余元芳以出眾的才華和技藝受到賞識。
1949年1月,余元芳與其兄余長鶴在外白渡橋百老匯大廈(后改名上海大廈)租屋開店,掛出了“波緯服裝店”招牌,“波”意為寧波,“緯”表示行業(yè)?!安ň暋敝谱魑鞣瑹o論量體度身,還是裁衣試樣,樣樣認真,質(zhì)量有口皆碑,一時名聲大振,門庭若市。當時,駐滬領事館的外交官,中共華東局和上海市的很多負責人,都專門找余元芳做過服裝。不久,“波緯”以“首長服裝專門店”而聞名滬上。1956年4月底,上級將從上海遷京的余元芳、余長鶴和波緯14名職工安排在了新落成的前門飯店??紤]到外賓和中央領導能就近制衣,第二年,波緯搬到東交民巷28號,并與遷京的萬國時裝合二為一,余元芳任經(jīng)理,于1957年4月18日隆重開業(yè)。東交民巷28號成為之后的總部基地,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他還先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多位領導人及外國元首、駐華領事館人員制作服裝,被譽為“服裝國師”和“西服國手”。
王庭淼是第二任經(jīng)理,1922年1月生于寧波。11歲就在村里拜師學裁縫, 20歲已熟練掌握了西服的量體、設計、裁剪、縫紉、整燙等全部技藝,且能靈活運用,便獨自闖天下,曾到南京3家西服店工作。1946年返回上海,到紅幫名店雷蒙西服店工作。1956年春到上海服裝公司第一服裝廠工作,以制作中山裝和新式現(xiàn)代服裝人民裝為主。3個月后,他被調(diào)入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下屬的服裝加工部工作,為周恩來總理設計了中山裝,也是享有國際聲譽的經(jīng)典之作。還有一事值得記載:有一次周總理的秘書拿來一件總理的西裝,希望能改成中山裝。這是一件頗有難度的工作。但王庭淼領悟到總理的心思,于是經(jīng)過反復計算、推敲,終于滿懷信心地開始改裝工作。他先把西裝拆成24塊,和擅長織補的師傅一起,先做好織補工作,然后再精心安排,終于完全如愿地做好了這一舊衣翻新的特殊工作。周總理拿到這件中山裝試穿,十分合體、適體,連連稱贊說:“巧匠!巧匠!”
當年田阿桐師傅為毛主席制作中山裝,距離5米目測量體的絕活兒,也被新一代大師發(fā)揚光大。師承田阿桐的高黎明就有這一出神入化的“目測量身”功底。2012年在中國與馬耳他建交40周年之際,紅都集團應中國駐馬耳他大使館邀請,為時任總統(tǒng)的阿貝拉及夫人制裝,高黎明承擔此任務。通過查閱阿貝拉總統(tǒng)的照片,以及總統(tǒng)夫人出席晚宴時的照片,高黎明目測出總統(tǒng)及夫人的身材尺寸,提前為總統(tǒng)準備了中山裝,并為總統(tǒng)夫人準備了套裝、大衣等。阿貝拉總統(tǒng)試穿后,對中山裝十分喜愛,當?shù)弥@套中山裝是紅都師傅為他目測定制時,稱贊:“中國的服裝技師很神奇!”
為一兩個人“目測量身”還不算神奇,1990年北京亞運會,丁奎英、蔡金昌等紅都技師承擔官員和裁判員制裝任務,在沒有見到本人、沒有親自量過尺寸的情況下,制作的一萬多件男士合身的西服,堪稱奇跡。
蔡金昌師傅出生于1956年,自1979年進入紅都以來,已經(jīng)度過了40多個春秋。在紅都的展覽室里,懸掛著一張蔡金昌給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試衣服的大幅圖片。“我記得這是在1992年”,蔡金昌師傅介紹。樣衣就是按照制作工藝,用手工一針一線縫制好,讓客人試穿。技師根據(jù)試穿結(jié)果把每一片做微調(diào),令衣服更為合身,調(diào)整之后縫合成衣。當年,在蔡金昌為西哈努克親王試衣時,同事從側(cè)面為他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1981年,蔡師傅作為骨干,被安排到田阿桐師傅的工作室學制作。田師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細節(jié),在車間已經(jīng)可以算過關了的活兒,在田師傅這里也許就要重做,以達到精益求精。一件衣服怎樣才能算做得精致呢?據(jù)介紹,普通的裁縫使用“市分”來作為度量單位,蔡金昌師傅常用的單位是“毫米”,就是0.1厘米。
如今,紅都中山裝的技藝傳承形成了以蔡金昌師傅為引領的、以年輕業(yè)務骨干為主力軍,以老帶新、以師帶徒的“產(chǎn)學研”發(fā)展模式,幾位技藝精湛的老師傅傳幫帶新徒,沿襲著紅都師帶徒的傳統(tǒng),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技術精髓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一代。當被帶出的一批徒弟,一旦能獨擋一面后,成為車間一線的技術骨干,百煉之后,遂成名師,一代傳一代,一批接一批,紅都的技藝,薪火相傳,永不斷代。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演變創(chuàng)新,紅都的中山裝也幾經(jīng)改版,從最初的立領、明門襟、7粒扣,4個壓爿口袋,背面有后過肩、暗褶式背縫和半腰帶,到后來的立翻領、7??郏驴诖鼮槔匣⒋?,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立翻領,有風紀扣,衣身三開片,前門襟,5粒明扣,4個貼袋,各有袋蓋及1粒明扣,上為平貼袋,下為老虎袋。中山裝也一直跟隨著時代的潮流在革新。
2011年,紅都為復興中山裝舉辦“百年辛亥 百年中山裝 代代紅都情”活動,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愛上中山裝,讓中山裝更受普通消費者的歡迎。蔡金昌帶領研發(fā)團隊,從一年前就已開始著手改良傳統(tǒng)中山裝的式樣:“從版型上,成品改變了衣身的造型,主要是收了腰身,袖口收窄。制作中,采用了更薄的輔料。這就讓衣服更輕柔隨身,不把衣服的版型搞得太硬。”新裝一上市便受到時尚青年的青睞。在紅都集團的展廳,那件名為“盛世國服”正是改良版的中山裝。蔡師傅介紹,“盛世國服”保留了中山裝的傳統(tǒng)元素,從設計、選料、工藝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工藝上采取肩袖劈縫、袖子做真開叉、領子改成軟領,與時尚男裝工藝緊密結(jié)合,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穿著要求;過面做大耳朵皮,在原有里袋的基礎上增加筆袋,并配紅色珠邊,里袋口打紅色D型結(jié),使里襯的制作效果更加美觀生動。衣服在輔料上,領襯用毛襯代替原來的樹脂襯,既柔軟又挺括,穿在身上,整個人都顯得非常有精氣神,帥氣。
蔡金昌說,現(xiàn)在主流市場上的制作工藝與幾十年前有著很大的變化,現(xiàn)在都是電腦打版,采用先進的平縫和專用設備,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但高級定制,我們?nèi)匀粓猿植扇∫蝗艘话妫谱鞑捎孟冗M設備與傳統(tǒng)工藝相結(jié)合,使傳統(tǒng)手工工藝得到傳承與發(fā)揚,然而傳承仍需要匠人的手感和一針一線地縫制。
中山裝,國之禮服的靈魂,是大國工匠的匠心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