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汀縣濯田東山小學 林紹海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盡量構建在真實且有效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相關活動中,對知識有一個具體化的認知,針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也要選擇采用不同的互動方法,這樣才能為高效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要想真正構建一個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學理念,更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明確意識到互動形式與實踐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這樣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提高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需要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增加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這樣在削弱教師威嚴感的同時,也能激發(fā)小學生探索的欲望,然后以一個最好的狀態(tài)進入課堂情境內(nèi)。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打電話》的教學中,按照教材上的內(nèi)容,主要是在暑假期間,合唱隊教師要在短時間內(nèi)找到15 個成員參加訓練活動,在每1 分鐘只可以通知1 個人的情況下,如何設計最便捷的通知方案,然后聯(lián)系到這些同學?這一題目的存在,主要是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對此,教師按照課文內(nèi)容完成課堂導入工作,采用分組合作的形式,在5~10min內(nèi)讓各個小組的成員探討方案,然后選擇一名小組成員和教師一同來模擬現(xiàn)場打電話的情境,對于用時最短的小組,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通過這種師生互動模擬的導入形式,可以構建一個非常活躍的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拉近兩者的距離,使課堂活動更加飽滿、生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此外,還可以采用情景式導入,為師生創(chuàng)造互動機會,推動數(shù)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而且在師生互動的時候,教師采用動畫、音樂導入的形式,例如,在《平移和旋轉》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動畫,并模仿其中的運動形式,接著提出相關的問題:“它們的運動方式是否一樣?”當學生在展開討論的時候,鼓勵他們勇敢說出自己的看法,接著教師引出這堂課的知識點,播放有趣的卡通動畫,教師按照播放的內(nèi)容提出一些具備探索價值的問題,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在一問一答的互動環(huán)境下,喚醒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
課上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主要是拉近教師與小學生的關系,消除學生對數(shù)學這門學科的陌生感,可以主動參與到其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索。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互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點,積極響應新課改下數(shù)學教學的一些要求,切忌為了互動而互動,不要讓師生關系處于一個表面狀態(tài)。對此,教師了解到小學生的性格和思維特點,課堂上結合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故事。以“分數(shù)”這部分的內(nèi)容為例,在比較大小的時候,若學生受到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3比2大,于是理所當然的認為1/3大于1/2,這實際上是錯誤的。為了糾正這一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故事來進行互動式教學,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過火焰山,天氣非常炎熱,經(jīng)過一個村莊的時候,恰好看到了一個西瓜,于是沙僧開始分瓜,每個人1/4,可是豬八戒一聽到1/4 表示太少了,想要1/8,最終切出來的1/8 是最小的。當教師在說出這個故事以后,有的學生會立馬追問:“為什么是最小的?”接著讓學生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將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寫在草稿紙上,教師將其收集在一起,引導學生意識到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在故事性教學的時候,向其加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出于對故事情節(jié)的好奇心理,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中,接著教師再一同和學生完成對分數(shù)知識的學習與研討。
課堂訓練主要是檢測學生在課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教學的本質(zhì)而言,這實際上就是互動的一種形式,能夠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課堂內(nèi)的知識點,強化學生的實踐水平。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借助“班班通”,讓學生在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時候,也能完成師生互動,“班班通”是信息時代下的產(chǎn)物,不僅可以全面且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出多種教學資源,還能為實現(xiàn)師生互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當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上解題的時候,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構建完善的互動情境,將學生的解題情況、作業(yè)效果采用拍照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便于師生一同糾正和分析,為進一步開展集體式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周長的認知》為例,當學生在解答和周長相關的數(shù)學題時,教師圍繞著“周長”的特點組織一些合作活動,為學生提供多種材料,如直尺、小棒等,將操作細節(jié)錄制下來,上傳到白板中,便于學生找到測量的結果。結合師生的交流、互動情況,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在計算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使教學訓練的形式更加真實和全面,加快了師生之間思維的有效碰撞,也獲得了一個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訓練的時候,應該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對當下教學的現(xiàn)實價值,重視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特點,為學生提供一些多元的資源,使學生愿意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師生互動的活動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數(shù)學課堂教學服務。
課后實踐也是師生互動中比較關鍵的一部分,若從作業(yè)形式的角度看,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過于落后和單一,會阻礙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后的實踐活動,提高互動的頻率,尤其是在實踐的時候,教師考慮到所有的學生,秉承著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設計一些有價值、針對性比較強的活動,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其中,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噸的認識》為例,除了課堂理論性的講解以外,教師在課后安排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互動活動,讓學生認識到1 噸究竟有多重。每個人回家抱著10kg的大米,然后說出感受,看看一次性可以抱多少袋10Kg的大米,接著推算出100 袋則是1000kg=1t,這會讓學生感受到一噸大米是非常重的。接著讓學生采用分組體驗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一些多元的材料,讓他們能夠靈活地轉換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對問題的認知更加深刻。另外,當數(shù)學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一些家庭作業(yè)的時候,最好是結合現(xiàn)實生活,讓他們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解決實際問題,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及時利用微信、QQ詢問教師,這樣既能體會到合作所帶來的快樂,又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了百分數(shù)的知識點以后,讓學生合作著去測試種子的發(fā)芽率,在測試土地面積的時候,會利用以往學到的統(tǒng)計知識,達到一個鞏固和復習的效果。當學生對實踐知識有了具體認知以后,會向教師匯報結果,然后教師給予一定的點評,開啟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最終教師總結實踐中的重點和規(guī)律,達成知識的有效傳授。
要構建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有效的師生互動是基礎,而教師作為課堂互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一定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積極和學生進行相應的溝通、交流,無論是在語言表述,又或者是在行為互動方面,盡量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讓他們在互動的過程中提高對知識的探索欲。除此之外,數(shù)學教師還要利用平等的觀念指導學生,構建輕松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精彩的數(shù)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