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君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區(qū)倫先小學,安徽 合肥 230012)
2014 年 3 月,教育部在《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文言文不管是形式抑或內容,均存在諸多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是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極佳材料,也是強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對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進行精準定位,并采取適當?shù)慕虒W策略,可以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
文言文是傳統(tǒng)文化遺產中的一種,其自身的魅力無須多言。在語言形式方面,既簡潔明了又意蘊深長,長句和短句相互交錯,對仗成為篇章;在內容方面頗為豐富,與文化、歷史等多個領域相關。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文言文,在內容上與學生們的現(xiàn)實生活更加接近,有利于對學生們的堅強意志、道德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極具現(xiàn)實價值。
文言文是相對于白話文來說的。王力在《古代漢語》里指出,文言即為基于先秦口語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和之后數(shù)代作家仿古的作品里的語言。文言文里面的文字基本上把古代文字的本義全面地展現(xiàn)了出來。例如,《守株待兔》里的“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其中“走”就是其原本的意思,上半部分好比把兩臂張開,而下半部分則為“止”,意思就是腳,也就是“張開兩臂,用力奔跑”。但是,在文言文里,則是以“行”來代表“走”之意。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對一個字的學習而對文言有所認識,從字開始逐步深入到文,這是小學文言文教學的關鍵所在。對古代漢字的字形和意義的發(fā)展加以重視,不但有助于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而且還是將學生們引入文言世界的重要途徑。
在對白話文學進行閱讀之時,學生們已經對很多故事的內容及其所具有的認知方式有所認識。之所以要對文言文進行學習,主要就是借助這種同白話文有著相同血脈卻又十分特別的語言形式,讓學生們去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內在魅力進行感受,從而對祖國的語言文學以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加熱愛。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言文以文學類文本為主,而且和小學生的年齡段更相適宜。這些課文的文學體裁十分豐富,既有事理類、神話類故事,譬如《王戎不取道旁李》《精衛(wèi)填海》,又有歷史人物故事、寓言故事,譬如《司馬光》《守株待兔》等,這些文章都以美好的文學語言來對深刻的道理進行揭示和展現(xiàn),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個事件闡釋一個道理,不但文學品位較高,可以讓學生們從文中人物的言行、外貌、神態(tài)等方面對其形象進行感受,而且可以借助簡明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啟發(fā),使其通過想象來對道理進行領悟。適量認知語言形式,不但與小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及其年齡特征相契合,而且能夠為其后期的學習打下牢固的根基。
從小就要讓孩子們接受文化歷史熏陶,對其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傳承文化的方式中,文字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的漢字里都是前人的智慧,所有的漢字都是我國文化歷史的展現(xiàn)。特別是文言文,與前人的社會生活及其內心最相貼合。在文言文教學方面,與中學相對比來說,小學時期的熏陶更應注重適度性,逐步引導學生們從文章里的事件及人物身上來對文化意蘊有所感受。不但有負面教材,譬如《守株待兔》等,而且還有正面形象,譬如《楊氏之子》等;不但有生活智慧,譬如《王戎不取道旁李》等,而且還有專心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譬如《學弈》等。這些均為前人們在持續(xù)的學習和實踐中的經驗匯總,可以引導學生們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使其學會一些必備的生活技能。所以,適度地對小學生進行熏陶,使其基于對文字意義和文學形式的理解,走進中華民族的文學寶庫。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很多的文言文,這對老師來說可謂是較大的考驗。小學生尚無法很好地對現(xiàn)代文進行學習,對文言文的學習會更難。所以,老師應做好規(guī)劃,對適宜的教學策略加以運用。
小學時期有很長的跨年齡段,可將學段分成三個,學生們各段的學習能力都大不一樣。故而,老師要按照學段來對相應的目標進行設定,做好取舍。譬如,將目標設為“理解文言文的句子意思”,三個學段均要求可以通過自己的話來對句子的意思進行解釋,然而在具體的“說”上的要求卻相異。第二學段的每一冊里均有文言文。在這個時期,應以對學生學習熱情的喚起為關鍵,并且還要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對文言文進行學習,借助看插圖、組詞等方式來對句意有所了解。第三學段不但要引導他們對這些方法加以運用,而且還要教會他們如何通過資料等來主動地對句意進行解釋。
小學課文中所選的文言文有豐富的主題,涵蓋了多個方面,譬如行事智慧、道德、藝術等。對于不同的主題,在教學上也應該運用相對應的策略。譬如一些需要對故事進行講述,一些需要對文章進行朗誦和聯(lián)想等。
在主題為行事智慧的文言文當中,只有很少的說教內容,僅需要學生們對句意進行正確理解,無須多說他們就會明白故事里所涵蓋的行事智慧。譬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人物的“不取”言行就對現(xiàn)實生活里與思考、觀察有關的智慧進行了展現(xiàn)。在對這種課文進行講解的時候,一般都要以其中對人物言行進行描寫的句子作為關鍵,讓學生們自己去朗誦和感悟,在朗誦的過程中對人物的具體形象來進行想象,對其智慧進行感受。
在小學文言文中,最為多見的就是主題為道德品質的文章。這些文言文以對古代兒童的學習生活景象的描述為主。盡管年代久遠,然而學生們極易與文中人物在學習環(huán)境、態(tài)度還有方法等方面形成共鳴。譬如,車胤的“家貧不常得油”就可以使小學生們聯(lián)想到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進行比較之后學會珍惜。對此類文章進行學習的時候,基于對意思的理解,應該把重要的句子找出,并將其連在一起形成故事,而且由此進行想象,對自己的感悟進行討論。再譬如,《學弈》里的“為是其智弗若與”為核心,這是孟子的問題,亦為“其一人”的問題,同時也應該是讀者的問題。為人品質主題的文言文,將諷刺、夸張的反面人物作為突出代表。“宋人有耕者”,不但不耕種土地,反而等候兔子,最后“身為宋國笑”;“楚人”要“鬻盾與矛”,最后卻“弗能應也”。在語言中融入道理,故事既頗具趣味性,又十分夸張,道理頗為深刻,而且非常明顯。這樣的文章,要讓學生們學會自己去對故事進行講述。老師不但要在文言句子的理解方面進行強化,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們進行思考和想象,從而使故事更加有趣,把人物的行為、語言的想象也加入其中。如此一來,不但可以使學生們的內心對文言故事印象深刻,而且又可以使其悟出道理,有益于其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
在體裁方面,文言文既有寓言、神話,又有傳、文、序、記、賦、銘等。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章節(jié)以人物傳記和小說為主,而且還有題跋《書戴嵩畫?!返取R驗槲捏w不一樣,所以文言文教學也具有相異性,重點詞語和句子的切入點也各不相同。此外,文本的體裁相異,閱讀的感受亦有區(qū)別。倘若在課堂中一句句地進行分析,那么對其中的道理的體會就會非常生硬,難以被學生們所接受。因而,老師應該結合具體的問題來另辟蹊徑。
雖然寓言故事頗為夸張,但是講故事是一個較佳的手段。盡管《書戴嵩畫?!肥穷}跋,然而也能夠在敘事當中發(fā)現(xiàn)道理,同樣有趣,文章末尾的“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豢筛囊病笨芍^是絕妙之語,不但情節(jié)的精彩程度不遜于小說,而且在語言中所融入的道理也不遜于寓言。在課堂中可將牧童的“拊掌大笑”抓住,對小學生們進行引導,讓他們去對“他會笑誰”進行想象,把“理”和“事”融合在一起,對藝術中的生活氣息進行感受。《少年中國說》不但展現(xiàn)出了議論文的特征,而且非常優(yōu)美,可媲美于散文,同時還有些許詩詞的風格。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結合現(xiàn)實狀況來進行靈活選擇。不管對哪種策略加以選用,都要將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文字意義、文學形式、文化歷史的定位作為重中之重。只有做到這些,才可以突顯出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特色。
綜上所述,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開展文言文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對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進行精準定位,適當發(fā)掘其文字意義,適量認知其文學形式,并對小學生適度進行文化歷史熏陶,同時因學段而定標、因主題而設法、因文體而辟徑,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