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瑩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0387)
擔當,即接受并負起責任。擔當精神促使人們自覺履行責任義務,推動社會繁榮發(fā)展與和諧穩(wěn)定。黨的十九大報告曾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的擔當精神關乎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培育青年的擔當精神理應是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負責任、敢擔當、能干事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基因。從古至今,我國的仁人志士對國家就充滿了濃厚的社會責任感?!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詩詞表達了一代代知識分子對國家和民族存亡以及對人民幸福生活的責任和擔當。時間延伸至近現(xiàn)代,五四運動時,要求先進的中國青年在時代的潮流中有理想、有信念、敢擔當,掀起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這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起、百折不撓、勇于擔當?shù)奈逅木瘛H缃?,五四精神薪火相傳,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歷盡艱辛坎坷也要回國,一生專注于祖國的航天事業(yè),他說:“我的事業(yè)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放棄國外豐厚的待遇和優(yōu)裕的生活,抱著“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信念,踏上了報效祖國的征程。這樣的一代人披荊斬棘,奮力前行,激勵并鼓舞著每個青年人的選擇。
十九大報告對“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做出了戰(zhàn)略安排,即從2020年到21世紀中葉分為兩個階段,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從時間上來推算,“00”后已于2018年步入大學,他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代??梢哉f,“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因此,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是新時代、新戰(zhàn)略、新安排對大學生的精神要求。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途中,青年人要勇?lián)?、能擔當、善擔當,努力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不僅關乎高校的發(fā)展,更關乎國家的未來。立德樹人一直以來都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立身之本。“立德,即所謂樹立德業(yè);樹人,即所謂培養(yǎng)人才?!备鶕?jù)《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币簿褪钦f,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其次是事業(yè)追求,建功立業(yè),最后是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梢?,“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各學段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回答了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六大素養(yǎng)??梢?,責任和擔當是六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因此,高校要以新時代、新思想為指導,科學把握新時代特點和中國夢實質,把立德樹人落實到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工作中,大力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高校教師在教授科學文化知識之外,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擔當意識,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
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培育既是社會的責任、高校的責任,也是大學生自己的責任。人們在思考人生意義之時,都想實現(xiàn)自我價值,成就一生的夢想,而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與人之間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因此,一個人只有將個人與國家、與社會整體相聯(lián)系,將個人理想付諸于國家的發(fā)展規(guī)劃當中,才能成就自我。
擔當精神在青年人成就自我,實現(xiàn)人生價值中起著關鍵作用。人們渴求成功的高光時刻,享受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但是必須要付出突破極限的全力拼搏。青年人要完成時代的使命,也必須要歷經(jīng)磨難、煎熬和挑戰(zhàn)。而這些驚濤駭浪的經(jīng)歷要靠理想信念為支撐,要以擔當精神為動力。在生活中,擔當精神的信念和勇氣,能使大學生直面矛盾和問題,迎難而上,毫不退縮;在學習上,擔當精神能使大學生奮發(fā)努力,不被外界所誘惑,積極主動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工作中,擔當精神會引領大學生時刻保持敬業(yè)精神,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職責,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偠灾藫?shù)迷蕉?,價值就越大;擔當?shù)脑街兀砷L的就越快。擔當精神能讓消極轉化為積極,能讓逆境轉化為順境,能讓怯懦變得強大。
大學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價值觀在這個時期經(jīng)過同學們的選擇、沉淀,具有獨立性和穩(wěn)定性。然而,當前我國青年大學生自立自強、艱苦奮斗、胸懷天下、立志報效社會和服務國家的擔當精神在弱化。黨的十九大中規(guī)劃了中國未來發(fā)展的藍圖,并指出要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大學生擔當精神的弱化和責任意識的缺失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言是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我們每個人都是逆水行舟的小船,那么理想的燈塔便是我們前進的方向。一個沒有理想的人,會像一塊兒漂流的橫木,永遠找不到棲息的岸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xiàn)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人的理想信念和擔當精神是相輔相成的,他們二者是養(yǎng)成正確人生觀的關鍵因素。如果把擔當精神比作一面紅旗,那么理想信念就猶如旗桿,他們在青年的人格養(yǎng)成中必不可少。沒有理想信念青年人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繼而失去前行的目標,更不會有責任和擔當?shù)囊庾R。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人生奮斗的方向。有的學生理想空無,學習無目的性,對未來前途感到迷茫;有的學生曾經(jīng)信心滿滿,躊躇滿志,但入學不久便輕言放棄;有的學生在談及自己的理想時更多考慮個人的發(fā)展,甚少站在國家發(fā)展的立場去考慮自己的未來;更有一部分學生,理想欲望化嚴重,偏向于務實,只注重實際利益??偠灾?,大學生缺乏理想,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淡薄,對國際政治局勢或是國內的重大新聞毫不關心,對自己的職業(yè)定位和人生規(guī)劃更是迷茫、無所適從。
事業(yè)靠本領來成就。大學生要做一個擔當者,除了要立下鴻鵠之志,還要有真本領,具有擔當素質。所謂擔當素質,即大學生在實踐中要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以自己所學報效祖國。然而,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大學生自身缺乏主觀能動性,高校教育影響力又單薄,因此存在擔當素質不足的現(xiàn)象。
教育影響是教育的構成要素,從內容上說,教育影響主要就是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從形式上說,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組織形式。高校的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一般會通過課堂授課的方式來完成。從內容上來講,局限于課本上的說教;從形式上來講,教育影響的形式過于單一,吸引力不強。更重要的是當高校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之時,互聯(lián)網(wǎng)的風潮席卷而來,影響力節(jié)節(jié)攀升。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學生接觸娛樂性的網(wǎng)絡游戲、社交平臺等也越來越廣泛。教育的影響,高校如果不深化,就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沖垮。目前,在高校傳統(tǒng)的教育影響薄弱的情況下,一些缺乏自主性的大學生就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玩物喪志,因此缺乏勤學慎思,砥礪篤行的境界,也就無法承擔起民族復興的大任。
首先,多元思潮的負面影響。改革開放后,受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更加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自我感受、自我實現(xiàn)以及自我所得。特別是在規(guī)劃未來時,更熱衷于經(jīng)濟條件較好、高收入、環(huán)境氛圍好的大城市,忽視了社會和國家的需求。其次,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物質生活還處于匱乏階段,父輩們需要靠艱苦奮斗才能基本解決溫飽,使得那個年代的人倍加珍惜如今的生活條件。但如今,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部分青年人因為自小生活富裕,缺乏憂患意識和艱苦奮斗精神,片面追求享樂,不愿意自己去靠勞動靠知識獲取成功。他們缺乏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對于樹立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觀更是顯得消極甚至抵觸。最后,大眾媒體的負面影響。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每天馳騁于網(wǎng)絡空間里,視野有所豐富,境界有所提升,然而負面影響的社會思潮也會乘虛而入,占據(jù)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同時,大學生本身節(jié)制能力差,很多時候沉溺于網(wǎng)絡中而無法自拔,造成了其理想信念和擔當精神的缺失。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jīng)進入了新時代。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我們要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大學生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的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擔當精神不只是高校或者個人單方面的責任,而應該是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同向發(fā)力,著力打造“四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甚至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家風是一個家庭整體道德品質、精神風貌、生活習慣的集中表現(xiàn),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潤物細無聲地教化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重視家庭、家教,強調將修身齊家作為報效國家、造福百姓的基礎,因此青年學生的擔當精神天然地受家庭的影響。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地提升育人觀念,從而規(guī)范大學生的人生之路。
首先,家庭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能力。生活中父母要克服自身的包辦習慣,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們獨立行事,鍛煉他們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其次,工作中,家長要自覺地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敢于擔當,樂于奉獻,那么孩子也會在未來的工作中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再次,家庭的擔當還體現(xiàn)在家庭成員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家長處理家庭困難的方式也無聲地影響著下一代。面對困難,父母之間相互團結、相親相愛、相互理解和包容,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家庭成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從而促使青年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不惹事、不怕事的擔當精神。最后,父母必須為孩子設置“負面清單”,培養(yǎng)他們的底線意識。生活中,要以反面典型為例,汲取失敗者深刻的教訓。對于孩子們犯的錯誤要防微杜漸、引以為戒,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堅決防止錯誤的重復,保持警惕,警鐘長鳴。
好的家風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有意識地建設和培養(yǎng)。家風的建設需要每日一點一滴地積累,一件件地疊加、集聚,才有可能久久為功?!坝纹鋰?,先正其家?!奔彝ソ逃诖髮W生擔當精神的培養(yǎng)中必不可少。因此,家長必須擔當起教育子女的重要責任,有意識地提升家庭的育人氛圍,為孩子們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
首先,高校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明確大學生人生方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別是國情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路線的教育,可以加快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共產主義信仰。加強國情教育,可以讓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我們的家底,從而明白我國目前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
其次,高??梢岳眯旅襟w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在大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同時新媒體影響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高校要物盡其用,充分開辟新媒體與課堂教育相結合的新天地。思政課堂可以通過新媒體手段弘揚紅色文化。紅色文化相關的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的自由上傳,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中傳播限制,可以驅除歷史虛無主義的“余毒”。專業(yè)課堂中可以利用新媒體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評比活動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深入實踐,提升擔當素質。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人的擔當之責,必須要以過硬的本領為支撐。練就過硬本領不僅需要大學生如饑似渴學習,而且需要深入實踐。高校應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以彌補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第二課堂活動突出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在實踐中,容易實現(xiàn)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其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使自覺落實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把理想本領烙在實踐的具體行動上。
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先進的科學技術、優(yōu)良的教育等環(huán)境因素對人的健康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那么要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同樣也需要營造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首先,要發(fā)揮良好的輿論作用。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要充分發(fā)揮新聞媒介的作用。面對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弘揚主旋律,引導大眾輿論方向,為人們帶來更多事實真相,以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最終能夠通過良好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意識并把這種社會意識轉化為社會行為。其次,要營造良好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在互聯(lián)網(wǎng)不可逆轉的當代,只有積極占領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陣地,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工作才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國家層面上來講,要持續(xù)提升有效治理網(wǎng)絡空間的各項能力。從高校方面來講,要建立網(wǎng)絡信息管理的日常機構,有效地分析、監(jiān)控,即時進行有效的教育,同時將馬克思主義路線教育、國情教育等轉化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校園網(wǎng)進行傳播。從個人層面來講,大學生要增強自身節(jié)制能力、提高辨別能力,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肩負歷史使命,不懈奮斗,已經(jīng)走過了99年的歷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3名代表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8歲,在此之后的99年歷程中,代代青年接力奮斗,奉獻自我,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應大力弘揚這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
從國家方面而言,培育大學生的擔當精神,首先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xiàn)中國夢價值追求的基本價值要素。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明確提出了個人應遵循的價值標準。堅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將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內化于心,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而外化于行,從個人應遵循的價值標準做起,落實大學階段的增長能力之責。
其次,要教育大學生敢于有夢,立鴻鵠之志。毛澤東在青少年時期就形成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觀,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志向。可見,擁有鴻鵠之志、確立人生方向是何等重要。因此,我們要引導大學生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付諸行動,引導他們愛自己的國家、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文化、愛自己的骨肉同胞,努力肩負起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責。
最后,教育大學生牢記歷史,面向未來。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同命運,把最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祖國。我們要以革命先輩的人格力量為榜樣,教育大學生認識到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辯證關系,視社會理想為個人的奮斗目標,將個人的青春之夢和“中國夢”相結合。教育引導大學生面相未來,接續(xù)奮斗,書寫好成長的每一步,書寫好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