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癥是與各種心血管病和代謝紊亂相關聯(lián)的重要病理條件之一。血脂的紊亂狀態(tài)能夠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血漿脂質(zhì),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降低均增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率,高風險因素又導致中風、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增厚。多個降脂藥物臨床治療實驗和流行病學相關研究已經(jīng)證實血清膽固醇水平與冠心病風險的關系[1]。研究表明,對高脂血癥有效控制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率,血脂異常通常首選他汀類藥物治療[2],潛在的不良反應肌病和肝毒性,與他汀類藥物和藥物相互作用之間的效應有關。因此,首要的任務仍應在于尋找更安全、更有效的藥物。泰脂安具有滋養(yǎng)肝腎的功效,用于肝腎陰虛、陰虛陽亢證所致的原發(fā)性高脂血癥。在目前的文獻中證明能夠治療高脂血癥,另外在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等方面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臨床中使用廣泛,但相關系統(tǒng)評價的循證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運用系統(tǒng)評價的方法對泰脂安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評價,希望提供更有效的循證證據(jù)。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 研究類型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s)。
1.1.2 研究對象 臨床診斷為高脂血癥的病人,空腹TC≥5.18 mmol/L,TG≥1.70 mmol/L,LDL-C≥3.37 mmol/L,HDL-C<1.04 mmol/L,符合上述任一條件[3]。
1.1.3 干預措施 試驗組使用泰脂安(三九黃石制藥廠生產(chǎn)),結合或不結合對照組;對照組單獨使用中西降脂藥物。
1.1.4 結局指標 血脂總療效[4]、血脂水平、安全性。
1.1.5 排除標準 隊列研究;納入標準不符;干預措施不符;資料不完全。
1.2 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Cochrane圖書館、PubMed、EMbase等英文數(shù)據(jù)庫及中國知網(wǎng)(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VIP)、萬方數(shù)據(jù)庫等中文數(shù)據(jù)庫。英文檢索詞為:hyperlipidemia;hyperlipemia;hypercholesterolemia;hypertriglyceridemia;Taizhi′an capsul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中文檢索詞為:高脂血癥;血脂;泰脂安;隨機對照試驗。檢索時限從建庫至2018年4月20日。
1.3 評價方法
1.3.1 文獻提取 由兩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提取,并根據(jù)Cochrane Handbook指南對文獻信息進行提取和質(zhì)量評估,用GRADE標準對來源文獻進行證據(jù)質(zhì)量評級,采用Grade3.6軟件進行評價,并進行交叉核對,如有爭議,則與第3位研究者討論解決。
1.3.2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提供的RevMan 5.3版本軟件。二分類變量(計數(shù)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R),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shù)差(WMD)為效應分析統(tǒng)計量。多個研究結果間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若各研究間存在同質(zhì)性(P>0.1,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若各研究間存在異質(zhì)性(P≤0.1,I2≥50%),進行亞組分析或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并分析其原因。使用倒漏斗圖分析潛在發(fā)表偏倚。
2.1 納入文獻情況 初步檢索得到104篇文獻,經(jīng)篩選后最終納入6篇RCTs,共631例受試者,試驗組352例,對照組279例。研究地點均在中國,均為中文文獻。文獻篩選流程詳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2.2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2.3 納入文獻質(zhì)量評價(見表2)
2.4 納入文獻療效及安全性的評價
2.4.1 血脂總療效改善率 有5項試驗[5-9]進行了泰脂安血脂總療效改善率的比較,異質(zhì)性檢驗顯示,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2,I2=46%),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效應量的合并。Meta分析結果顯示,泰脂安的血脂總療效高于對照組[RR=1.13, 95%CI(1.05, 1.22),P=0.001],敏感性分析未對結果產(chǎn)生影響。詳見圖2。
2.4.2 治療后TG水平比較 有5項試驗[5-7,9-10]進行了TG的比較,異質(zhì)性檢驗顯示,組間差異較大(P=0.02,I2=65%),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并根據(jù)納入標準是否合并中醫(yī)陰虛證進行亞組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高脂血癥(兼陰虛證)亞組異質(zhì)性降低(P=0.21,I2=36%),提示對于合并陰虛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TG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WMD=0.03, 95%CI(-0.22, 0.28),P=0.82];單純高脂血癥亞組異質(zhì)性未見明顯改變,提示對于不兼陰虛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TG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WMD=-0.10, 95%CI(-0.44, 0.23),P=0.54]。合并分析顯示,泰脂安的治療后TG水平與對照組效果接近[WMD=-0.03, 95%CI(-0.23, 0.16),P=0.72]。詳見圖3。
2.4.3 治療后TC水平比較 有5項試驗[5-7,9-10]進行了TC比較,異質(zhì)性檢驗顯示,組間差異大(P<0.000 01,I2=91%), 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效應量的合并,并根據(jù)納入標準是否合并中醫(yī)陰虛證進行亞組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高脂血癥(兼陰虛證)亞組異質(zhì)性未見明顯改變,提示對于合并陰虛證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TC水平低于對照組[WMD=-1.06, 95%CI(-1.97, -0.15),P=0.02];單純高脂血癥亞組異質(zhì)性降低(P=0.16,I2=45%),提示對于不兼陰虛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TC水平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WMD=0.13, 95%CI(-0.12, 0.38),P=0.30]。合并分析顯示,泰脂安治療后TC水平與對照組效果接近[WMD=-0.33, 95%CI(-0.84, 0.19),P=0.21]。詳見圖4。
2.4.4 治療后HDL-C水平比較 有5項試驗[5-7,9-10]進行了HDL-C的比較,異質(zhì)性檢驗顯示,組間差異大(P<0.000 01,I2=94%),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并根據(jù)納入標準是否合并中醫(yī)陰虛證進行亞組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高脂血癥(兼陰虛證)亞組異質(zhì)性降低(P=0.34,I2=0%),提示對于合并陰虛證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WMD=0.12, 95%CI(0.04, 0.20),P=0.004];單純高脂血癥亞組異質(zhì)性未見明顯改變,提示對于不兼陰虛證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HDL-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WMD=0.17, 95%CI(-0.18, 0.53),P=0.33]。合并分析顯示,泰脂安治療后HDL-C水平與對照組效果接近[WMD=0.15, 95%CI(-0.06, 0.36),P=0.15]。詳見圖5。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注:T為試驗組;C為對照組
表2 納入文獻質(zhì)量評價
注:ITT為意向性分析
圖2 泰脂安治療后血脂總療效的評價
圖3 泰脂安治療后TG水平的評價
圖4 泰脂安治療后TC水平的評價
圖5 泰脂安治療后HDL-C水平的評價
2.4.5 治療后LDL-C水平比較 有5項試驗[5-7,9-10]進行了LDL-C比較,異質(zhì)性檢驗顯示,組間差異大(P<0.000 01,I2=87%),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并根據(jù)納入標準是否合并中醫(yī)陰虛證進行亞組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高脂血癥(兼陰虛證)亞組異質(zhì)性降低(P=0.91,I2=0%),提示對于合并陰虛證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WMD=-0.57, 95%CI(-0.79, -0.34),P<0.000 01];單純高脂血癥亞組異質(zhì)性降低(P=0.20,I2=39%),提示對于不兼陰虛證的病人,泰脂安治療后LDL-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WMD=0.13, 95%CI(-0.03, 0.30),P=0.12]。合并分析顯示,泰脂安治療后LDL-C水平與對照組效果接近[WMD=-0.12, 95%CI(-0.44, 0.20),P=0.47]。詳見圖6。
圖6 泰脂安治療后LDL-C水平的評價
2.4.6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僅有1個試驗[6]進行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效應量的合并。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R=0.15, 95%CI(0.01, 3.60),P=0.24]。詳見圖7。
圖7 泰脂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評價
2.5 發(fā)表偏倚評價 納入文獻以中間豎線為中心呈不對稱分布,說明納入研究可能存在發(fā)表偏倚,但由于文獻中對總療效進行評價的研究較少,仍待數(shù)據(jù)更為完善的文獻補充。
近年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血脂異常給許多疾病帶來風險,僅在美國,高脂血癥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影響7 350萬人的健康[11]。高脂血癥病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是正常膽固醇人群的近兩倍[12],血漿中LDL-C、脂蛋白(a)和富含TG的脂蛋白基因性狀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3],目前研究在不斷尋找新的藥物以更有效地控制這種風險,如PCSK9抑制劑等[14]。高脂血癥還與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病有關[15]。研究表明炎癥因子參與脂質(zhì)代謝[16],白細胞介素-4(IL-4)通過抑制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質(zhì)積累以及促進成熟脂肪細胞的脂肪分解來減少脂肪沉積,從而有助于降低脂肪分解能力[17]。血漿脂質(zhì)和脂蛋白異常也會升高慢性腎臟疾病的發(fā)病率[18]。在腎臟中,脂代謝異常與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濾過率、炎癥等密切相關,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重要原因[19]。血脂異常與腫瘤疾病也相關,高循環(huán)膽固醇增加了侵襲性前列腺癌的風險,而降低膽固醇的策略可能會帶來保護效益[20]。目前有研究建議將膽固醇調(diào)節(jié)元件結合蛋白1(SREBP-1)驅(qū)動的脂質(zhì)代謝作為抗癌藥物的新靶向[21]。
肝臟非常容易出現(xiàn)脂肪堆積,形成脂肪肝,成為終末期肝臟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22]。泰脂安膠囊的主要成分為女貞葉乙醇提取物。中醫(yī)學認為女貞入肝經(jīng),擅滋補肝腎,對肝臟有特異性作用,現(xiàn)代研究支持女貞子具有抗肝癌的作用[23],女貞葉有降脂、抗動脈粥樣硬化、鎮(zhèn)靜、抗菌等作用[24]。泰脂安膠囊能明顯改善高脂血癥病人的血脂代謝障礙,降低TC、TG、LDL-C,并升高HDL-C[25],同時對外周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有降低作用[26],并能抗血小板聚集,從多個途徑上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動脈血栓形成的作用,有臨床應用前景較好[27]。泰脂安還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效應,在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病人中,泰脂安與氟伐他汀均能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兩者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8]。另外,泰脂安作為天然植物提取物,相比傳統(tǒng)降脂藥物具有安全性方面的優(yōu)勢。研究表明,在糖尿病伴高脂血癥病人中使用辛伐他汀10 mg聯(lián)合泰脂安膠囊與單獨使用辛伐他汀20 mg比較降脂療效接近,聯(lián)合用藥明顯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29]。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中,泰脂安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能夠保證降脂和抗炎的療效,相比單獨使用阿托伐他汀能夠降低轉(zhuǎn)氨酶升高[30]。一項多中心研究表明,泰脂安對原發(fā)性高脂血癥合并轉(zhuǎn)氨酶輕度升高的病人具有良好的調(diào)脂和降低轉(zhuǎn)氨酶的作用,且依從性和安全性良好[31]。
本研究納入的文獻均來自中國,質(zhì)量較低,均為期刊文獻,根據(jù)漏斗圖描述,可能存在發(fā)表偏倚。納入文獻中對照組為臨床常見降脂藥物,具有一定代表性。除個別文獻[5,8]明確隨機方法外,大多僅提及隨機分組而未描述具體方法。多數(shù)文獻未提及盲法,可能存在實施偏倚。各項研究的地點、時間、人群以及藥物、劑量、治療時間的不同可能對結果產(chǎn)生影響,擴大異質(zhì)性。納入文獻中2篇[6,9]合并陰虛證,因泰脂安主要成分為女貞葉提取物,以滋養(yǎng)腎陰為主要功效,在治療過程中是否針對陰虛證對療效的影響較大,故在異質(zhì)性較大需要進行亞組區(qū)分時,以納入病人是否合并陰虛證作為區(qū)分條件,發(fā)現(xiàn)該種亞組區(qū)分方法有利于異質(zhì)性降低。
在血脂總療效的評價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療效較好,但圖中結果趨于中間狀態(tài),本研究一定程度認可其療效,但更為確切的結論仍需進一步的文獻補充。在血脂指標的比較中,顯示泰脂安治療各項指標與對照藥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TC水平的比較中,單純高脂血癥亞組異質(zhì)性較低,在TG、HDL-C、LDL-C水平的比較中,兼陰虛證亞組的異質(zhì)性較低,其結果可信度相對較高。在TC、HDL-C、LDL-C水平的比較中,顯示兼陰虛證亞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僅1篇文獻報道了關于泰脂安治療高脂血癥的安全性,認為泰脂安與其他治療手段間的安全性無明顯差異,但文獻數(shù)量和受試者人數(shù)較少,仍待補充。本研究對全世界范圍內(nèi)泰脂安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進行系統(tǒng)客觀的收集并進行評價,為臨床決策提供幫助,但由于文獻質(zhì)量普遍偏低,建議補充更多高質(zhì)量的研究增加說服力。
泰脂安治療高脂血癥療效較好,對TC、TG、HDL-C、LDL-C的改善有效,在高脂血癥兼陰虛證的病人中,對TC、HDL-C、LDL-C改善較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未見與其他藥物有明顯差異,推薦臨床使用,并建議補充更多高質(zhì)量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