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麗
(廣東省羅定市金雞鎮(zhèn)中心小學,廣東 羅定 527221)
在當今世界,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使用最廣泛的交流工具。而且由于網絡的復雜以及虛擬性,對小學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當然,同時也為提高德育工作帶來了機會。
網絡信息技術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一些缺點暴露出來,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而且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當前,因為很多信息來自外國,而且也很難對自媒體等進行合理的監(jiān)管,所以許多復雜信息,深入到小學生的身邊。一些帶有誘惑性的信息,甚至會對小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影響,所以在網絡信息時代,學校的德育工作難度空前增大。
在網絡平臺,中西文化進行了激烈的碰撞,從而使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出現(xiàn)不一樣的含義。新質文化利用網絡傳播,改變了國人的價值觀念。而且因為網絡文化的廣泛傳播,這些思想也逐漸被青少年所接受。民族傳統(tǒng)的道德文化,被逐漸弱化,而適時出現(xiàn)的拜金主義等思想也被一些人接受。因此我國的文化主權受到了挑戰(zhàn),所以,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任務顯得異常重要。
網絡的世界具有平常青少年所看不到的東西。因為網絡中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很有趣味性,所以很容易讓人上癮。例如從最開始的“三國”游戲到現(xiàn)在的“英雄聯(lián)盟”,不僅只是青少年上癮,成人也樂此不疲。孩子面對網絡的誘惑,再加上自控力較弱,所以對上網有一種難以控制的沖動。如果讓經常上網的青少年斷網一段時間,它們便會感到有很多的空閑時間,無所事事。一些學生常年癡迷于游戲,導致他們在上網時心情澎湃,一旦下線,便精神倦怠。長此以往,學生的精神無法集中,記憶力也衰退,如果停止上網一段時間,便會出現(xiàn)失眠的情況。例如在廣州,一學生因為上網被父母勸導,然而該學生不僅沒有聽話,而且還對家長大打出手。
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人們可以使用假的身份來交往,所以他們在傳播信息時肆無忌憚。而當人擺脫了現(xiàn)實環(huán)境交往時,內心的道德感便會減弱,言行也將無所顧忌。因為網絡虛擬性的特點,所以使其真實性沒有保障。小學生在面對人際交往時,還沒有內心的準則,當他們長期地在互聯(lián)網進行虛擬交往后,便缺乏與周圍人的溝通從而與現(xiàn)實的距離疏遠,最終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虛擬的網路世界,模糊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人際交往界限,網絡技術在對人們認知改變的同時,對人們的行為也產生了影響。一些學生為了方便,使用電腦完成作業(yè),這樣做雖然快,但是學生的書寫能力卻在不斷下降。而且在網絡中,有大量的情色視頻,情色信息的傳遞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責任感和道德感,嚴重的可能會無視倫理和法律的存在,從而引發(fā)犯罪的行為。
網絡時代的到來,雖然對學生的開放意識有所幫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的價值觀念帶來影響。以下是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第一,出生在網絡時代的孩子,大部分具有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且自我意識強烈,例如他們會宣稱自己的問題自己扛。第二,對異類物件產生特殊的文化情節(jié)。例如某位教師向學生詢問如何上網,許多學生推薦在網絡上較為流行的軟件以及搜索引擎,而教師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第三,叛逆的精神態(tài)度,長期上網的孩子,較為個性化,他們往往采取叛逆的態(tài)度來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問題,“為什么”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題。第四,崇尚自由的生存方式。出生在網絡時代的孩子,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大部分孩子缺少信仰,缺乏使命感。而且,在學習上也沒有太多的追求,面對主流的社會,常常采取偏執(zhí)的態(tài)度進行拒絕。另外,喜歡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美化自己,從而滿足內心的虛榮。在網絡時代,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變異,所以,在客觀的需求上,要采取新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成長。
不可避免的,網絡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有效的方法不是屏蔽,而是進行疏導。孩子在成長時,家長和教師要承擔同樣的責任。所以學校不應該將責任全部攬下。學校在發(fā)揮自身的作用時,還要借助社會和家長的支持,從而形成“三維一體”的德育教育體系。
雖然改善網絡環(huán)境需要政府、學校和家庭的努力,但是其中責任最大、權力最大的是政府。為了能夠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好的上網環(huán)境,政府要完善相關法律,規(guī)范運行商的行為。對網絡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查。加大網絡的監(jiān)管力度,防止網絡傳播色情、暴力等信息。而其他媒體也要積極創(chuàng)造新的娛樂產品,從而滿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學校要加強校園網的管理,使用“防火墻”等技術,防止不良信息的進入。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因為網絡能夠帶來許多的信息,所以青少年對它的依賴越來越大。所以只是在家庭或者學校來強化學生的德育觀念明顯不夠。學生依賴網絡的原因是因為在虛擬的世界較為自由,所以,家長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引導學生在網絡上進行信息的選擇,提高他們的判斷能力。
無論在何時,家庭對于人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起始便是家庭,并且在家庭生活中不斷發(fā)展,所以重塑家庭的教育工作,在當時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通過讓學生明白虛擬世界并不是理想的世界。作為教師,應該在虛擬和現(xiàn)實之間為學生作引導。第一,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情感。第二,引導學生上網的意識。第三,舉辦相應的活動,提高學生與現(xiàn)實世界的相處機會。讓學生通過與現(xiàn)實世界的接觸,從而明白世界的豐富性。
作為教師,想要得到學生的信任,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平等看待學生,并加以審視。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孩子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各種價值觀的影響,所以有效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是德育工作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