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浙江 舟山 316107
清代佛醫(yī)心禪,定海普陀山(今浙江舟山普陀山)人,少年出家,醉心于岐黃之術,光緒年間在普陀山修行,后于杭州、寧波等地云游。心禪擅長結交地方名士,樂于深入勞苦大眾,邊學佛、邊行醫(yī),醫(yī)術受到當地患者認可[1],光緒十五年(1889年)將多年行醫(yī)心得整理成書,起名《一得集》,寓意自謙,請俞樾等知名學者作序刊行?!兑坏眉酚谇迥┛衃2]后,民國時期被編入《珍本醫(yī)書集成》[3]再次出版,近四十年來亦被多次整理重印。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討論醫(yī)理,中、下卷記述醫(yī)案。其中關于論治喉科諸癥,可謂提綱挈領,深入淺出,見解獨到,療效顯著。心禪認為古人將喉癥分為“七十二名目”過于繁瑣,只需分為“喉蛾”“喉痹”“喉風”三大綱及其它零星雜癥即可。現將《一得集》論治喉癥部分梳理,對其探討賞析。
1.1 喉蛾:癥狀及發(fā)病特點:患者初起見惡寒發(fā)熱,喉部患處形圓、紅腫,脈數或緊,四五日后可見成膿,患處或紅或紫,脈洪大而數。如潰破日久不愈稱為爛喉蛾,有虛、實二種,虛者其色白腐,脈虛數;實者其色紫,脈沉緊。治法及用藥:患者喉蛾未潰時,可刺少商、少沖、中沖等穴位,令其出血,用藥宜解毒消腫。內服湯藥可用金銀花、赤芍、丹皮、黃連、黃芩之類;吹藥可用稀涎散、開關散之類,或用桐油探吐,令痰液出、關竅通,則有助于消腫,使患者能進飲食。患者喉蛾膿成后,治療時須刺破患處,泄出膿毒惡血,治以解毒清火。內服藥可用金銀花、連翹、丹皮、山梔子、黃連之類;外用吹藥應予排膿化毒之藥,可用黃連、黃芩、樸硝、冰片、硼砂,稍加輕粉、牛黃,即冰硼散隨癥加味。患者喉蛾如潰久不愈,虛證者當采用人參養(yǎng)榮湯、生脈散之類;實證者宜應采用鮮菊葉、紫花地丁草之類;火毒盛者,可用黃芩、牛黃、丹皮等涼藥,火毒極盛者酌加犀角、大黃。
1.2 喉痹:癥狀及發(fā)病特點:喉痹為患者君相二火相并所發(fā),患處形如小棋子,初起無發(fā)熱惡寒等表癥,十余日后可見成膿。心禪受《內經》“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4]等論述啟示,認為“一陰者,手少陰君火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三焦之脈氣也。二脈共絡于喉,氣盛則內結而腫脹,脹甚則氣閉”[3],由此角度闡釋了喉痹的病因病機。治法及用藥:喉痹治療上以散結瀉火為主。初起可刺少商等穴位,令其出血,治療上與喉蛾大同小異。內服藥中宜加入桔梗、僵蠶、玉樞丹等清熱散結藥;外用吹藥可用呂雪、品雪、錫類散等藥物。
1.3 喉風:癥狀及發(fā)病特點:患者喉風初起患處漫腫不高,或見外連頸部腫脹,絕大多數伴有發(fā)熱惡寒,脈浮數,同時可有痰涎壅塞,部分患者可見患處潰爛色紫。如患者喉部虛爛日久,可見患處色白,脈虛。治法及用藥:初起內服藥宜選普濟消毒飲、張氏六味湯隨癥加減;外用吹藥宜疏風、化痰、順氣,用藥可予皂角、薄荷、僵蠶、人中白、黃芩之類。若患者喉部潰爛色紫,用藥應加珍珠、西牛黃、琥珀之類藥物,以生肌敗毒。如患者體虛,患處潰爛日久,內服方藥宜用溫補;外用吹藥禁忌黃芩、黃連、西牛黃、冰片等寒涼藥,宜選用琥珀、珍珠、滴乳石、人中白、朱砂之類,以生肌和血。
1.4 其它零星雜癥:弄舌喉風、啞喉風,屬毒盛于內,治療上應重用解毒類藥物。纏喉風屬風毒上盛,治療上以辛涼輕散為主。鎖喉風,屬絕癥,癥狀見面色青、瞠目,癥狀較輕者可嘗試桂附八味加玉樞丹磨汁沖服,以開其上而溫其下,但是往往預后很差。時疫白喉,辨證上應從足三陰經入手。
心禪認為治療喉科諸癥外治法之中以吹藥法最為重要,有些醫(yī)生對外治法用藥研究不夠深入,平常只配制一些通治百病的成藥備用,遇到重癥時往往由于藥不對癥而療效不理想。心禪建議將喉科常用藥材各自研磨成極細粉末,應用時現用現配、隨癥制劑,保證藥癥對應。
2.1 喉癥初期:此期若見喉部腫痛、牙關不開、痰涎上壅,宜選用玉樞丹,茶汁磨以漱口;或用牙皂打開牙關;或用鵝翎蘸取桐油滴入喉中,涌去其痰,使患者關竅打通則能下咽飲食。若見牙關緊急難以打開者,可用牙皂研末吹入鼻內;或用藜蘆末吹入鼻孔,也能起到吐痰開關的作用;或用生半夏擦拭兩側頰車穴。遇到喉癥伴牙關緊閉的患者,以上方法均可嘗試。
2.2 喉癥中期:此時膿已成,患處腫脹,醫(yī)生可用針具點破患處,去除膿毒、惡血;如患者畏懼刀針,可用人指甲在瓦片上焙枯為末,加冰片少許吹入患處,亦能穿破膿腫處,名為“代刀散”。如患處腫痛,痰涎壅盛,可用玉樞丹、土牛膝根、萬年青根搗汁,加醋二三滴,滴入口中。用藥方面可選硼砂、樸硝、膽礬、牛膽汁、硝礬等,均可消腫化毒去腐;若患處紅腫火盛,則予黃連、黃芩、青魚膽、青黛、西瓜霜等清火解毒;若患者風火上壅,宜選薄荷、僵蠶、冰片、青黛等涼散之品;若患者火毒熾盛,宜選西牛黃、雄精、人中白等解毒良藥。
2.3 喉癥末期:此期若患處潰爛、新肉不生,宜選用珍珠、西黃、朱砂、琥珀之類藥物以生肌。需要注意,局部破潰腐肉必須去除,若腐肉不去即用生肌藥,可能導致毒邪內伏。
現舉一例心禪喉蛾治驗的醫(yī)案,如書中載:“正紅旗滿洲人,年三十許,患喉蛾腫痛未破,三日湯水不能下咽,脈洪大而數。先刺兩曲池、少商穴出血,喉間即覺寬松。吹以開關散、稀涎散,吐出膠痰碗許,食能下咽矣。方用皂角、牛蒡、僵蠶、貝母、白芷、薄荷、甘草、桔梗、馬勃、元參、青黛、山梔、條芩,投匕而瘳?!痹摶颊呋己矶?,喉部腫痛不破,吞咽困難,從脈象洪大而數可見體內熱象較盛。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具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功效;少商為手太陰肺經井穴,五行屬木,性疏通、條達、開泄,善清肺瀉火,具有清肺利咽、開竅醒神功效。心禪取以上二穴針刺出血,宣泄郁熱,則喉間寬松。開關散存在較多同名方,多用于牙關緊急、口噤不開;稀涎散則多用來涌吐頑痰。心禪取以上二藥外用吹喉,以涌吐粘痰,打開喉關,恢復吞咽,再予清熱養(yǎng)陰之劑,取得良好效果。
4.1 心禪對喉癥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論述:心禪在《一得集》中將喉癥分為“喉蛾”“喉痹”“喉風”三大綱及其它零星雜癥,基本上涵蓋喉科諸癥,從癥狀及發(fā)病特點、治法及用藥等方面出發(fā)進行論述,立意高遠,語言凝練,具有高度概括性。遺憾的是,心禪當時未能對此進一步深入闡述,擴充篇幅,詳列方藥,單獨成書,否則將誕生一部獨具特色的中醫(yī)喉科病專著。心禪作為中國佛醫(yī)代表人物之一[5],其論著具有特殊歷史文化意義。
4.2 心禪對喉癥的認識和辨證治療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在喉癥的認識方面,心禪能認真觀察癥狀,細心診察舌象、脈象,對喉科諸癥癥狀和發(fā)病特點能夠準確描述,對喉癥的分類和命名具有一定特色,對發(fā)熱、汗出同正邪盛衰關系的認識比較深刻。在喉癥的辨證方面,心禪認為喉癥多與手三陰經、手三陽經有關,與足三陰經、足三陽經關系不大,用藥多從手經出發(fā),倡導分經用藥,具有一定特色。在喉癥的治療上,心禪能夠根據喉癥初起、中期、末期的不同特點,抓住患處膿未成、膿已成、膿已潰等情況下的主證,有側重性的分期給藥,至今仍具有較強的臨床指導意義;治法上能夠做到內服湯藥、針刺放血、喉部吹藥三管齊下,方法豐富多樣;對喉科吹藥的制備方面能夠提出獨到見解,在實踐中具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4.3 心禪治療喉癥效果良好、預后準確:心禪對喉癥的論述條理清晰、言簡意賅,這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及豐富的實踐經驗之上。從原書中記載的喉癥五則醫(yī)案來看,四愈一亡,治愈率高。其中診察死亡病例時,心禪根據其癥狀、舌象、脈象,早已斷定患者不治,在盡力施救略有好轉而親屬大喜時,仍冷靜分析其病情實屬危重,預后準確。第四則醫(yī)案中,心禪接診患者后能夠糾正前期其他醫(yī)生的用藥失度,同時從“天人合一”的角度對患者的癥狀變化進行合理闡釋,充分反映了心禪醫(yī)術高明,預后準確。
4.4 心禪醫(yī)德高尚,出世入世盡顯佛醫(yī)風范:心禪身居佛門,心性精純、德行高尚、不貪名利,診察病家不辭上門勞苦,醫(yī)治患者無論貧富尊卑,斷定絕癥仍愿竭力救治,面對質疑可以耐心解釋,接診病人勇于指出前醫(yī)之過,治療妓女黃瘡、爛喉能夠躬身吹藥,一言一行充分踐行了“大醫(yī)精誠”“慈悲為懷”的宗旨,出世、入世彰顯一代佛醫(yī)隱者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