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論是展覽活動還是市場交易,龍泉青瓷頻頻登上“熱搜榜”。尤其是去年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大展,更是引發(fā)了一股觀展熱潮。由此也足見龍泉青瓷的魅力。
本期特別邀請了著名瓷器鑒賞家翟健民先生,通過他講解的三件龍泉窯瓷器,讀者會對古代龍泉青瓷的鑒賞要點有所了解,也能從中體味到古瓷收藏的別樣樂趣。
它并非五大名窯之屬,卻令宮廷內(nèi)外爭相把玩,四海五洲一路暢銷,成為歐洲人眼中的浪漫代名詞……它就是龍泉青瓷。
作為頗具地方特色的青瓷窯口,龍泉窯在清代宮廷瓷器收藏中占有重要比重。特別是乾隆時期,大量龍泉青瓷作為貢品入藏宮廷內(nèi)府,展現(xiàn)了乾隆皇帝對龍泉青瓷的珍視。
不僅在中國各地有廣泛的市場,龍泉青瓷的足跡也遍布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東非、北非乃至歐洲等地。作為當時通行世界的高檔用器,它引領(lǐng)著世界陶瓷的風尚。
第一次接觸龍泉窯的法國人,便為來自遙遠東方的龍泉青瓷賦予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Cél a d o n(雪拉同)。當時法國上流社會流行一出著名舞劇《牧羊女亞司泰來》,戲里的男主人公Céladon穿著一件青布長衫,與龍泉青瓷的顏色極為相近。在歐洲人眼中,龍泉青瓷的釉色和舞劇主角的青色長衫一樣漂亮。
如今,“雪拉同”不僅指代龍泉青瓷,在西方世界,它幾乎是所有青色瓷器的通用稱謂。顯然中國龍泉成為世界青瓷的典范。
眼前的這件瓷瓶,乍眼一看,胎體厚重,線條略笨??赡苡胁赜褧枺鼮楹芜€值得收藏?
從器型上看,其瓶口為盤狀,瓶頸較長,瓶身像膽,因此被命名為盤口長頸膽瓶;器身釉色均勻,即沒有出現(xiàn)“含煙”的現(xiàn)象。不過,此瓶還是很賞心悅目的。
這是一件元代的器物,在棱角處理、修胎工藝等方面不如宋代考究,釉的成分也遠遠比不上南宋的梅子青或粉青,是典型的元代修足、厚釉龍泉瓷器。我想,用“笨”來形容它的器型比較恰當。
有些人認為老器物就值得收藏,其實并不然。不是每一件“到代”的器物都值得入手,“老”并且“美”才是最佳。從做學徒時,師父就教導我,出手之前要先問自己,這件器物符合“真精新”的標準嗎?即是真的嗎?是精品嗎?品相好嗎?其實,不論價格高低,都需涉及這幾個問題。價格低廉的老器物中也可能存在值得收藏的佳品。
這件元代龍泉窯盤口長頸膽瓶,雖說有些“笨”,但“笨”中也有“美”,比如釉色均勻、造型源自南宋,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所以,從收藏的角度,我們可以將器物分成很多等級,找準它們的定位。倘若將這件龍泉窯長頸瓶作為家中陳設,插上一枝花,你說是不是也很美呢?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焚香與點茶、掛畫、插花并稱為文人怡情養(yǎng)性的“四藝”,作為焚香載體的香爐也成為文人雅士的一大愛好。其實,爐是一種生活化的器物,文人焚香撫琴、百姓燒香祭拜,古時廣為普及;它還是一種很接地氣的器物,銅、鐵、瓷等材質(zhì)都有涉及,適合不同需求的人群賞玩。
在較長一段時間里,香爐一直屬于比較“小眾”的收藏門類。相比之下,百年前甚至數(shù)百年前,不少日本藏家就已經(jīng)對來自中國的香爐十分重視,并且大力入藏??上驳氖牵陙碛性絹碓蕉嗟闹袊丶议_始關(guān)注香爐,對其文化價值的認知也在不斷提高。
下圖這件龍泉窯青釉雙耳三足香爐釉色青翠,但遠離了梅子青、粉青的色調(diào)。其造型仿造銅爐,與明代銅爐可謂一脈相連,年代為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然而,此爐最精彩之處不是釉色,也不是造型,而是其雙耳。一般器物的雙耳是簡單的圈形,但這件香爐的雙耳則為繩形。另外,此爐還配有原木托和蓋,蓋為鏤空雕刻,明顯是焚香所用。值得一說的是,如果木托和蓋完整保留,且材質(zhì)上佳,那么香爐的身價也自然會更高。
還有一個知識點——爐的哪一面才是正面呢?請大家務必記住,爐是單腳在前的,千萬要擺正了。
龍泉窯瓷器器型繁多,常見的有瓶、尊、洗、爐等陳設器,也有碗、盤、碟等日常用具。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龍泉瓷器的裝飾手法獨具匠心,往往能將尋常的造型玩出不一樣的意趣,成為點睛之筆。比如右頁的這件龍泉青瓷,是一件什么器物呢?首先,觀察器型,其造型似小缸,器身施龍泉青釉,釉色瑩潤;其次,再看底足,底釉均勻細膩,修足圓滑流暢,這種工藝不是一般的窯廠所能駕馭的。早在北宋龍泉窯發(fā)展之初,其所燒制的器物釉料較粗,至明代時,燒造技術(shù)已十分成熟,因此,這件龍泉青瓷的年代應為明代中期。
就用途而言,其應是一件文房用品水丞,點睛之筆便在于其上裝飾的一個“小漁翁”形象——頭戴斗笠,趴在水丞沿口邊,好奇地俯視著水丞內(nèi);人物弓背彎腰,兩條腿好似要從水丞外壁滑落下來,極富動感??梢哉f,這個人物造型讓整件器物都活了起來。
如此構(gòu)思巧妙而傳神的龍泉窯水丞,應是文人墨客曾鐘愛的文房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