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萌
笛之聲,清,亮,低則回轉(zhuǎn)于空,高則響徹云霄;竹之魂,剛,直,外實內(nèi)空、虛懷若谷,彎而不折、高風亮節(jié)。我與竹笛相伴數(shù)年,愛其音色,欽其魂。
竹笛雖小,其聲卻如風從洞中卷過,清晰明了,絲毫沒有半點雜音。氣流在竹管中回轉(zhuǎn),振動著那用蘆葦制成,輕薄勝紗、密布絲紋的笛膜,發(fā)出的樂音沁人心脾。其聲似一泓清泉,又似一縷清風,撫慰著困乏、憂郁人的心頭,使人忘卻憂愁,如品清茶一般變得心平氣和。
竹笛貴為民樂之王,我自覺是當之無愧的。它不以體積服人,而以響亮的音色贏得人心。民樂隊中,竹笛將前排之位讓給了絲弦一類音色較為沉悶、音量較低的樂器,自己置身其后。但每當它奏響時,便主導了全場的氣氛。民樂合奏之中,每每有它的加入,整章樂曲就變得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頓時令人心情為之蕩漾。無論是低回宛轉(zhuǎn)的曲調(diào),還是高亢激昂的樂章,都讓人難以忘懷。
竹笛在獨奏之時,更顯其獨特的魅力。即使是在高樓之上吹奏,那清亮的樂音也會穿透空氣直抵你的耳畔。若駐足細聽,便覺是一種非同尋常的趣味。聽得越細,越能從中感覺到吹笛人要訴說的話語、要表達的情感,內(nèi)心不由得泛起漣漪。
我愛竹笛的清亮之聲,它令我的身心總是保持舒暢。相比之下,西洋長笛雖也悠揚,但聲音總不似竹笛自然,所演奏的樂曲也少了許多變化。這使我更加熱愛民樂,尤愛竹笛,它那空靈的聲音似乎能穿透一切,撞進我的心房。
竹笛由竹而來,竹因其身有節(jié),一直被視為有氣節(jié)之物;其形直而挺拔,寓含高潔傲岸之意。我不由想起鄭燮的《竹石》一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我最喜愛的古詩之一。它一直激勵著我,使從前那個柔弱的我逐漸變得堅強起來。竹笛自然繼承了竹的這般風范。每當我將它拿在手中,輕撫著上面的竹節(jié),便仿佛觸摸到了它的靈魂深處。于是,我日日與它為伴,勤勉練習。功課勞累之隙高奏一曲,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為之一振。
笛之音,竹之魂,二者完美融合。我與竹笛相依,永愛其聲,永欽其魂。
(指導老師:劉騏)
編輯/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