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分離已久的親人渴望重逢,是天經(jīng)地義的情感,唯有把所有的思念和牽掛蘊含在家書中?!巴┌蜕绞袼?卻望不到你的身影/一箋尺素點點淚痕/輕輕細(xì)細(xì)的話語/越過了千里迢迢的山水/問詢是否還記得/燭影里的琴瑟和鳴/還有長亭十里的踏歌而行/問詢有多少淚灑花前漫窗欞/還有何日可以與守望的目光重逢”。這份家書字里行間都是淚,都是期望曾經(jīng)的美好!
在這一個秋天的夜晚,整個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綿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滿。沒完沒了的雨聲打著山間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動了離人的心弦,秋雨所帶來的寒漠與凄清,濃重地渲染了愁思與離情,何況還有不能確定的歸期!
巴山意味著遙遠(yuǎn)的異鄉(xiāng),季節(jié)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動歸思和寂寞情懷的秋天。時間也是寂靜黑暗的夜晚,獨居他鄉(xiāng)的詩人特別容易感受到寂寞憂傷的氛圍,雨也撩撥人的情緒。風(fēng)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傷懷。
“秋已到? 雨已下/魂牽流云念想天外的你/信一遍又一遍讀/滿池的思念? 滿池的期盼/化作燭花同剪的夢里/掀起你的蓋頭/握住你的溫暖/講述巴山纏纏綿綿的雨”。何時能與你共剪燭花于秋窗之下,共話如今這種巴山夜雨之中兩地的深深思念?那時,把如今這萬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歡樂。
聽雨,就是聽靈魂的對話,聽真情的奔瀉,聽心靈的遙相呼應(yīng),聽年華的淙淙流淌。南宋詞人蔣捷詞云:“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p>
共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時。一個溫馨,一個凄涼。正是因為身處凄涼才能夠想象相聚之后的溫馨。也正是因為對于這種溫馨充滿渴望,也才能反襯出此時此刻的凄涼。
縱然巴山夜雨漲秋池,但至少還有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時的美麗想象和溫柔的期待。在這一刻,孤獨也好,惆悵也罷,都已經(jīng)變成一種詩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