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一個人獨立生存、學習創(chuàng)造的基礎(chǔ)與前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理能力的提升,剛?cè)胗變簣@中班的孩子開始期待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勞動。因此,教師要借此機會,幫助幼兒養(yǎng)成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樹立自信心,積累經(jīng)驗,感受成長。
我們要當小幫廚
——順應(yīng)孩子,提供支持環(huán)境
●案例描述
中一班孩子在參觀幼兒園廚房時,看到大廚和幫廚阿姨忙碌辛苦的情景,有孩子就提出要幫阿姨的忙。于是,班上掀起了“幫廚樂”。每周三上午的晨間活動多了一項勞作,即取來當天部分午餐食材,如芹菜、毛豆、剪豆和玉米等,大家?guī)兔φ怼?/p>
●分析
中班孩子已具備簡單的食材加工能力,能嘗試摘、剝、撕、洗等技能。因此,我們順應(yīng)孩子的需求,結(jié)合孩子的注意持久度和能力水平,確定讓孩子一周一次近距離探索食材原來的樣子,增進對食物的了解和喜愛,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態(tài)度,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毛豆太臟,我不剝
——支持孩子,激發(fā)勞作興趣
●案例描述
今天的食材是毛豆。吃過早飯后,男孩君君來到勞作桌前時,已有孩子在剝毛豆了。君君瞥了一眼,就搬起椅子去了益智區(qū)。馬上有孩子叫起來:“老師,君君不剝毛豆?!本f:“毛豆身上那么臟,毛毛的像毛毛蟲,我才不要剝呢?!苯處焼柮骶売?,解釋道:“毛豆身上的毛毛不是臟,它就像我們的頭發(fā)一樣,是天生的。它是軟軟的。你來試著剝剝看。過一會兒,毛豆就會被剝光啦!”見君君不回頭,教師便回頭對正在剝豆的孩子們說:“來,剝,剝,剝,剝毛豆,吃了豆豆長得高。中午吃,晚上吃,自己剝的毛豆甜又甜。”孩子們開心地一邊念兒歌一邊繼續(xù)剝。
看到教師沒強求自己,君君更加放心地玩起了迷宮游戲。過了一會兒,因為一直沒有小朋友過來一起玩,君君便無聊地看向了勞作區(qū)。那里,有的孩子在認真剝豆,有的孩子在交流。依依看到君君無所事事,便說:“羞羞臉,不會剝豆,中午還吃我們剝的豆?!本秽僮欤骸罢l說我不會的,我就是不想剝,那都是大人的事情!”教師在一旁幫腔道:“我知道君君會剝的,快來露露你的本事給大家看。豆豆馬上就要沒有啦!”君君很快跑過來,拿起毛豆用力掰,一下子蹦出了三顆豆,他抬起下巴驕傲地朝依依笑了笑。教師趁機鼓勵道:“看,大人的事你也會做,君君也是小大人啦!”
午餐時,見君君翻動盤子里的炒豆丁,教師問:“怎么了?”君君說:“我在找我剝的豆,上面有小白點的?!苯處熜α似饋恚骸跋麓味鄤円稽c,就會有你的豆寶寶來到你的盤子里了?!本嵵仄涫碌攸c了點頭:“下次我早點來剝,要剝滿滿一大盤?!?/p>
●分析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在一開始就對勞動表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勞動需要建立在個體產(chǎn)生動機和主觀意愿的基礎(chǔ)上,只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成就動機才能得到強化?;顒又?,教師尊重君君的選擇,允許他的“不要”,認同君君的感受,并自然修正他對毛豆身上毛毛臟的見解,這樣不會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能引導他們正確認知。君君認為勞作是大人的事,教師也不強行糾正君君的想法,而是利用自編兒歌的趣味性、午餐的美味誘人來引發(fā)君君參與的興趣。在同伴依依的反面語言刺激和教師激勵性語言的支持下,好勝的君君戰(zhàn)勝了對毛豆身上毛毛的恐懼和勞作的惰性,修正了勞作態(tài)度,成功剝豆,并在午餐時與教師的對話中表現(xiàn)出了對下次勞作的期待。
我會這樣撕豆筋,很棒吧!
——鼓勵創(chuàng)意,樹立自信
●案例描述
今天又是周三,君君很早就來幼兒園了。“老師,這剪豆怎么剝呢?”面對著桌上的一盤新鮮剪豆,君君和小朋友犯難了。教師拿起一根剪豆,邊做撕筋的動作邊說:“剪豆不用剝,能直接燒了吃的,但它兩邊都有長長的像線一樣的筋,咬不動的,拉住一個角撕掉它就好啦?!焙⒆觽兟犃笋R上行動起來,但求助也隨之而來。有的說:“這個筋拉到一半就斷了?!庇械恼f:“剪豆角很硬,撕不下來?!边€有的大叫:“洋洋把半個剪豆都撕掉了!”我一一做了回應(yīng)。突然,傳來君君的叫聲:“老師,看我能這樣撕,筋都沒有斷!”原來君君扯下一點點豆角筋,然后慢慢地用手一點一點挖下來,蜷曲的筋縮成了一團。君君大笑:“筋變成小圓點了。哈哈!我很棒吧!”我驚異于他的動作,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你是我見過第一個這樣撕豆筋的人,確實棒!”得到肯定的君君很得意地給身邊的添添看他撕的筋,然后繼續(xù)他的撕筋任務(wù)。
●分析
勞作通常也是行為練習,但教育絕對不是技能訓練。教師要具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提供支架的能力,給予孩子討論的空間,培養(yǎng)有解決問題能力的自信的孩子。活動中,教師已正確示范了撕剪豆筋的方法,但孩子們卻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動作。君君面對撕筋容易斷開的問題,用極慢的撕磨動作來解決,雖然耗時較長,但效果不錯。教師珍視他對勞作的積極態(tài)度、耐心和用心的創(chuàng)想,用語言肯定并鼓勵他的行為,讓他自信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成功。
幫廚勞動剛開始時,君君是眾多有惰性的孩子中的一個。但在教師的順應(yīng)策略引導下,他的態(tài)度和行為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變,得到了成就感和被肯定的滿足。在后續(xù)勞作中,教師還開展了“你我互幫”和“最棒小幫廚”等活動來提高幼兒的勞作速度與合作意識。我們希望,面對更多幼兒的“我不要”時,教師都能用心引導,讓幼兒快樂地說出:“我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