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娟
摘要:在社會的每個發(fā)展階段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歷史事件,我們的祖輩為了留存歷史,便將歷史記錄在冊,這就形成了檔案。歷史對于人們來說是一個了解國家文化、了解國家生死榮辱的重要記錄。檔案記錄所用載體的變遷及發(fā)展歷程充分說明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通過檔案的記錄使人們能夠了解歷史、正視歷史并傳承歷史文化,對于當下人類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1]。
關鍵詞:檔案歷史;檔案文化;歷史研究
引言:
檔案直觀地記錄了歷史,是一種原始的歷史文件,通過對文件的轉化、評判轉化成為了檔案。通過整理有價值的文件記錄,按照相應分類進行規(guī)律的整理,檔案歷史文化就可以生動形象地重現歷史,有助于后世人們掌握歷史知識、歷史文化和了解國家政治。通過對記錄檔案的載體研究發(fā)現,從甲骨文時期就有相應的記錄方式,說明文件的傳承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通過檔案傳承由刻印、書寫逐漸的演變,直到現代文化記錄使用的印刷品、影音文件,充分體現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
本文通過對檔案載體的歷史變遷、國際檔案日的建立、新中國的檔案管理歷程以及檔案文化的發(fā)展意義幾個主要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檔案的歷史文化
(一)古文明時期的檔案載體變遷
甲骨文是商朝的歷史產物,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甲骨文也是我國檔案文物記載時間最早的文字內容,也是我國歷史最久遠的官方文書記載,載體為龜甲或硬殼動物的骨架,采用刀刻技術完整留存了商朝人類的文化、政治、人民戰(zhàn)爭以及生活的情況。
隨著人們文明的不斷進步,在商周時期發(fā)明了“金文”,金文是指將文史記錄于青銅器上,金文檔案對于人們了解商周時期歷史有極大地歷史參考價值。
竹木簡牘檔案是我國古代時期用竹片或木片做載體記錄的歷史文化內容,把多個竹片采用繩編方法編成“冊”,記錄當時朝代主要政治變遷以及名文典故的書寫,也稱為“簡冊”。
秦國時期還曾將文案記錄于石頭上,對于記錄和存放有一定的困難。進入戰(zhàn)國時期,創(chuàng)造了絲綢記載,又稱為縑帛檔案,人們發(fā)現絲綢方便攜帶,質地輕柔,是書寫文字的最佳選擇,但是由于絲綢的成本較高,并沒有被廣泛地推廣應用,而是利用相似質地的絲織品代替,比如宣旨的誥示。
(二)東漢時期的檔案記載
東漢時期,蔡倫發(fā)明了“蔡侯紙”,用蔡侯紙作為記錄檔案的載體,很大程度節(jié)約了記錄的時間,提高了記錄效率。歷代帝王在執(zhí)政過程中認識到歷史傳承的必要性,并且為了記錄歷史成立了專門的記錄機構。記錄內容包括朝代的發(fā)展以及戰(zhàn)爭情況。歷史檔案的紙質記載在上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造成部分缺失,比如古代醫(yī)學、民俗文化的檔案記載較少。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文明發(fā)明之一,造紙印刷提高了記錄歷史的工作效率,使流傳下來的檔案數量明顯增多,對我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意義[2]。
(三)國際檔案日的成立
在1948年的聯合國會議中,來自全世界的諸多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參會并決議通過成立了國際檔案理事會,簡稱ICA,并確定了每年的6月9日為國際檔案日,中國在2013年國家檔案局決定了每年的6月9日為國際檔案日。從成立國際檔案日可以看出,檔案文化對于全世界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為全世界各國的檔案工作人員發(fā)展各自國家的檔案事業(yè)奠定了基礎與信心,提高了檔案事業(yè)在國民心中的地位,同時也提升了國家與人民參與檔案文化發(fā)展的積極性。
(四)新中國成立后的檔案管理
新中國成立后,在上世紀50年代國家就逐漸認識到研究商討檔案的歷史意義。在1988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基于檔案法制定了檔案行業(yè)的專業(yè)術語,裁決了檔案是記錄機構組織、個人還是多形式的,或者是具有流傳價值的歷史記錄或固定信息。
(五)檔案網站的建立
檔案的形式伴隨著人類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也出現了巨大的改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改變了現代化類型的檔案記錄載體形式。使用互聯網技術記錄的檔案更加方便管理,并大大地提升了人們調取檔案的效率,因此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是目前記錄檔案的很重要載體。
檔案管理部門在當前發(fā)展的形勢下,為了將檔案信息資源更好地展示給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公共網絡上建立的檔案網站,檔案網站為人們傳送了想要獲取的檔案信息以及查詢資料信息相關的延伸性內容,所以說檔案網站是新時代下國民了解和認識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3]。
二、檔案文化的意義
檔案文化是歷史傳播的主要類型,它詳實地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檔案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有效地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發(fā)展檔案事業(yè)體現了國家對于傳承歷史文化的需求,也是發(fā)展檔案事業(yè)的基本意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檔案可以記載歷史的變革
通過歷朝歷代的不斷發(fā)展,歷史文化、社會發(fā)展也產生了重大的變革。通過檔案的記錄,我們可以了解到產生變革的具體原因。我國的檔案已經存在了幾千年的文化記載,檔案形式和類目都比較多,通過檔案對眾多歷史文化的變革的理解具有非凡的意義,通過研究歷史的榮辱興衰尋找有效的發(fā)展之路,因此前車之鑒對于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二)檔案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
文化傳承的意思就是流傳與傳播文化。通過文化的傳承讓后人更好地了解前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形勢。檔案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通過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可以認識到前人對文化傳承的意義重大,古代設立的檔案機構反映了古人傳承歷史文化的決心。
(三)檔案屬于歷史文化財富
歷史文化是根據事實的發(fā)生做出的評判性地記錄,它能形象直觀地體現出在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期內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形勢。檔案文化是歷史遺留的寶貴財富,這一寶貴財富也是展現人類歷史文明發(fā)展歷程的重要依據。隨著當下先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檔案文化也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式,這將會產生跨時代的意義。
結語:
檔案作為人類歷史的一面鏡子,可以反映人類歷史文明發(fā)展的真實情況,是人類傳承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多種類型的檔案文化掩藏著豐富的歷史文明底蘊。國際檔案日的建立標志著檔案文化對現代人類社會發(fā)展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今后對于歷史文化的探索中,人們就可以更好地研究歷史文明,從而正視歷史發(fā)展。而且對于我國當今社會發(fā)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事件進行詳細記載并研究,可以預期將成為未來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對歷史文化檔案的深入研究,總結出適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的舉措,從而實現人類歷史文明的偉大進步[4]。
參考文獻
[1]趙小紅.試分析檔案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J].新商務周刊,2017(6)
[2]周秀成.論檔案的歷史存在性與客觀的實踐活動[J].城建檔案,2017(1)
[3]楊洋.檔案——從古代到現代[J].卷宗,2016(7)
[4]趙月秦.淺談檔案的文化價值[J].數字化用戶,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