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歷史從古希臘時期至今是三千年,可謂源遠流長。本文關注的主要是近代西方自由主義思想,但將此問題納入西方自由主義思想整個歷史長河之中,研究其歷史淵源和后世影響,目的在于更準確地認識近代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實質。國內學界所言西方自由主義中的“西方”己經不僅是地域的指代,往往特指西方社會中那些非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和社會思潮。
關鍵詞:馬克思;自由觀;發(fā)展研究
1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發(fā)展
1.1古希臘自由主義
最先明確表達個人自由思想的是公元前5至4世紀的雅典人,雅典人認為自由就是尊重法律下的生活,這里的法律是被多數人認可并代表多數人利益。作為自由主義萌芽階段的希臘人,對自由的追求體現在人們參與公眾生活,認為國家利益優(yōu)先于個人利益。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自由主義思想是初期并不成熟的思想,卻是奠定在奴隸制基礎之上的公民自由,并且在關于國家的學說和人的權利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并在當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為近代自由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2中世紀的自由主義
中世紀的歐洲,教皇專制統(tǒng)治將人的第一性變成了神的第一性,但歐洲中世紀并沒有徹底隔斷尊重個人權利這一傳統(tǒng)。人們對自由的向往在中世紀神學統(tǒng)治之下并沒有消失,在神學庇護下追求國家的民主、法律的平等和人的自由,雖然沒有超出神學規(guī)定這一局限,但對人的個性發(fā)展和思想自由的追求為近代自由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寬松的社會思想環(huán)境。
1.3近代的自由主義思想
亞當·斯密假設每個參與市場活動的主體都是一個理性的人,人們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為目的,通過自由市場活動來促進市場和諧的秩序。國家成為自由的“守護人”,主張市場經濟自由競爭,提倡國家對經濟較少干預。
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從產生到當前在個人主義道德原則、私有財產集體保護、政治版圖擴張方面一脈相承,雖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自由主義并不是過去那個簡單時代帶有缺陷的遺物,而是適應多樣化社會的最佳框架,但是西方自由主義始終保留著個人主義至上原則。
2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表現及實質
2.1經濟上的私有化與市場化
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發(fā)展核心是個人主義原則,斯密主張自由放任經濟一方面促進了人們參與市場經濟的積極程度,為個人的私有財產而進行市場活動;另一方面,人們?yōu)榱吮Wo私有財產不被侵犯宣揚維護私有利益的政治主張。私有化與市場化相輔相成,幫助資本家將財富聚集在個人手中,自由競爭條件下的壟斷經濟給無產階級套上了沉重的枷鎖。
2.2政治上的虛假民主與公平
資本主義宣揚的自由只是不侵犯統(tǒng)治者和資本家利益的自由,是帶有階級性的自由。資產階級宣揚的平等是基于經濟平等條件下的平等,人民只有形式上的公平,雖然有多種表達自由的方式但最終決定權卻不在人們手中。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雇傭工人被看似維護私人利益的契約法律繩索所牽絆,被限制在己經約定成立的條件下,遵循這個條件便可享有自由與民主。
2.3文化上對普世價值的訴求
資本主義社會文化宣傳上具有普適性。新興資產階級為了取代舊社會封建專制階級的統(tǒng)治,將個人利益說成社會利益,大肆宣揚,但資產階級統(tǒng)治下的社會本質上只是代表了資本家的利益,因此普世價值具有先驗主義,帶有形而上學的成分。
3西方自由主義的社會影響
3.1經濟發(fā)展與社會危機并存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貧富差距激化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的矛盾,勞動者的自由時間被壓榨,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被剝奪,機器提高了勞動效率卻將人束縛在機器勞動中。工人為了爭取合法權益進行罷工等運動,對社會秩序產生重大影響。西方自由主義之下的私有化與市場化,將自由變成資本家剝奪無產者自由的手段。勞動產生更多的財富,但卻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
3.2民主政治與強權政治同在
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發(fā)展擺脫了封建專制束縛和教會統(tǒng)治,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們擺脫了封建社會壓迫。資本主義國家推行自由平等,擴大人的政治權利,在不斷改革中民主形式越來越豐富。自由主義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和西方世界的形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新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實踐卻把它從人們的頭腦中推出來,自由主義訴求有時要借助強權的維護和保障。資本主義制度的自由民主形式背后是利益集團做出的符合自身利益的決策,在步驟上是民主的,在結果上是強權的。
3.3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叢生
個人主義制約著人們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一方面提高了人的積極性,但另一方面忽視了人對社會的作用。雖然理論家在個人主義原則中逐漸加入社會因素,但這一前提是個人自由優(yōu)先于社會自由,究其本質是個人自由的延展。利己主義者把個人放在第一位,為了自我利益而不擇手段,打破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原則,也為資本主義剝削制度進行辯護。
4結語
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在變革后呈現出不同主張,但個人權利至上是維護個人自由的首要原則,在此基礎上社會生活具有兩面性。私有化與市場化經濟帶來發(fā)展的同時蘊藏著社會危機,民主與公平宣稱的政治一方面展現了民主,另一方面也引誘了強權政治出現,文化上對個人主義的推崇為利己主義者誕生準備條件。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這是建立在個人本位主義基礎之上資本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劫難。馬克思在借鑒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得與失中提出的自由理論進行了完善并超越。
參考文獻
[1]Publication de"l'Origine des richesses"(Adam Smith)[J].2003.
[2]Randall Hansen.Citizenship and Integration in Europe[J].2014.
[3]張秀芹.馬克思的自由觀要義及當代價值[J].中國高等教育,2018,000(010):18-20.
[4]王峰明.自由王國,必然王國與人的自由-《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的自由觀辨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000(001):77-87.
[5]孫舒景,王峰明.從人的發(fā)展悖論到自由個性——《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的自由觀辨析[J].天津社會科學,2018.
[6]許婕.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及其當代意義探究——評《近代自由主義發(fā)展與馬克思的批判及超越》[J].中國教育學刊,2018,308(12):139.
[7]于永成,黃其洪.市民社會批判視域下的馬克思自由觀研究[J].教學與研究,2019(6):22-32.
作者簡介:穆懷佳(1998—),女,漢族,天津,本科,研究方向:國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