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懿雯
臨近放學回家之際,突然天降大雨,身邊卻沒有雨具.眼看這場雨短時間內(nèi)也不會停止,我們只有選擇冒雨回家了,那么,我們行走和奔跑哪個淋雨少呢?
經(jīng)常開車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驗,雨天行車在雨下得不很大的情況下.如果汽車以低速行駛,雨刷器使用低擋即可;如果以高速行駛,雨刷器就必須用高擋,使雨刷快速刷玻璃.因此,有些人會認為在雨中行走比在雨中奔跑淋雨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真相到底是什么?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理想模型.如圖l所示.從A地到B地的空間中均勻地彌漫著豎直下落的雨滴,如果一個人在雨中一動不動,他所淋的雨只來源于頭頂,而不會撞到前方的雨滴,但只要人開始向前移動,他所淋的雨就必須加上迎面撞上來的部分,此時他會淋更多的雨,也就是說,在相同時間內(nèi),靜止不動比向前移動淋得雨要少.
如果要想從A地移動到B地.靜止不動就沒有什么意義了,但到底該選擇慢走還是快跑呢?從A地到B地,人淋雨總量應該等于迎面所淋的雨量加上頭頂所淋的雨量之和,下面就讓我們先討論人迎面所淋的雨量.由于雨滴在空間中均勻分布,因此從A地到B地迎面而來的淋雨量應該等于雨滴與人的接觸面積和A、B兩地距離的乘積,由此可見迎面淋雨量和人從A地到B地的移動速度無關(guān).
由以上分析可知,無論行走還是奔跑,從A地移動到B地,人迎面所淋的雨量是一定的,那么所淋的總雨量就取決于頭頂所淋雨量的多少.每秒人頭頂所淋的雨量是一定的.要想少淋雨就要縮短頭頂所淋雨的時間.即要縮短從A地到B地的時間.當然選擇奔跑比行走花費的時間短,也就是說,在雨中奔跑所淋的總雨量要少.
無獨有偶,在國外也有人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對此他還親自做實驗進行了驗證.實驗者身穿易于吸水的連身衣服,頭戴收集雨水的帽子,在他前方是兩臺人工降雨裝置.實驗者先后選擇奔跑和慢走兩種方式經(jīng)過人工降雨區(qū),然后用臺秤分別測量兩次實驗所穿著的衣帽質(zhì)量,結(jié)果前者質(zhì)量比后者輕460 g左右,這也證明了上述結(jié)論.
那么,為什么雨天開車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呢?這是因為車速越快,前擋風玻璃撞擊雨滴的“密度”越大(單位時間內(nèi)砸在前擋風玻璃上的雨滴越多),且速度越快,雨滴撞擊玻璃的速度越快,在玻璃上濺射的水花越大.所以就要雨刷器的高擋來清理雨水.
責任編輯 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