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波
(嶺南師范學院 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弘揚傳統(tǒng)文化、促進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是我國的重要任務(wù),對此,一方面需要從世界發(fā)展趨勢上進行總結(jié),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有益于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經(jīng)驗借鑒。目前夏商周專題研究較少,從文化產(chǎn)業(yè)角度論述的也是如此,尤其是一些具體產(chǎn)品規(guī)格、標準、尺寸,在前期的宏觀意義研究中也很少見述,因此,對夏商周時期音樂舞蹈產(chǎn)業(yè)狀況認識仍然比較模糊。對《周禮》研究表明夏商周三代“音-樂-舞”的技藝、程序、工藝、規(guī)格、規(guī)模、人員配置等方面,有著細致、嚴格的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文化產(chǎn)業(yè)的性質(zhì)和國家管理特征。
之所以把“音-樂-舞”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對象,其原因一是古代儀式活動中,音樂、舞蹈、詩歌往往是整體同步進行的;二是在文字演化中,小篆中的“巫”是由卜辭中的“舞”演化過來的,文脈一致。藝術(shù)產(chǎn)業(yè)涉及藝術(shù)學與經(jīng)濟學,因此盡量兼顧兩者不同研究特征的平衡,同時為平衡文章結(jié)構(gòu),分別按照分類標準、規(guī)格、職能管理、儀式程序論述。由于夏商周音樂舞蹈的史料很少,難免有不足之處。
音律分為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詩,樂是五聲八音的總名。根據(jù)《周禮》記載:“大司樂:樂宮之長者”[1]1268,但音律具體由下屬大師掌管“六月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音律“六律為陽,六呂為陰,凡律呂十二”,可知在當時主要有十二個音調(diào),即6個陽生、6個陰生?!稘h書律歷志》也記載:“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同即呂也?!?個陽聲分別是: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6個陰聲分別是:大呂、應(yīng)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
六律之外配以五聲,分別是宮、商、角、徵、羽;另外一說是七音——周景王與樂官伶州鳩交流時,伶州鳩提出了七音,分別是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且將這七音與武王伐紂聯(lián)系起來。聲之外配合八音,分別是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金鶚認為古代音樂活動分為金奏和升歌兩種形式。金奏在堂下,用鐘镈,兼有鼓磬,以奏九夏,春牘應(yīng)雅以節(jié)之。
按照當時“官-野”之分的標準,可分為大舞與小舞、國舞(官舞)與夷舞(民間樂舞)四大類。大舞即當時官方認定的、有特定教育目的的樂舞、或?qū)iT教授國子的舞蹈。大司樂教國子的樂舞共六個:《云門》《大卷》《大咸》《大磬》《大濩》《大武》?!对崎T》《大卷》用來歌頌紀念黃帝;《大咸》用來歌頌紀念堯;《大磬》用來歌頌紀念舜;《大夏》用來歌頌紀念禹;《大濩》用來歌頌紀念湯;《大武》用來歌頌紀念武王。因經(jīng)歷了先王六代,又稱六代樂舞,簡稱六樂。據(jù)記載武帝時在甘泉圜丘曾征用女舞童三百人,可見當時場面隆重、規(guī)模宏大。
因以上主要用來紀念偉大先帝,故可稱為大舞;相比較級別比較小的是小舞,用來祭祀社稷的,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六類。前五個歌舞分別用五彩絲綢、羽毛、翡翠、氂牛之尾、盾牌等道具進行舞蹈;人舞則是用身體肢體手舞足蹈。其歌舞道具還包括:相、應(yīng)、牘、雅、戈、籲、弓矢、戚、揚(鉞)、鷺、翿、旌、節(jié)、麾、箾等。
旄人“掌教舞散樂,而兼教舞夷樂”,四夷之樂分別是: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離,北方曰禁。由鞮鞻氏掌其樂與歌聲。野舞,即鄉(xiāng)野或其他部落、未列入其本族范圍的人跳的舞。野人、散人,按照賈疏:“以其不在官之員內(nèi),謂之為散也”,可以理解為面向鄉(xiāng)間百姓教授的舞樂。另外陳奐云注釋:“干舞,武舞;羽舞,文舞。干舞以舞大武,羽舞以舞大夏?!睏钍a瀏將這一時代的舞蹈分為五類,分別是:1)六代樂舞;2)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3)散樂,民間舞蹈;4)四夷之舞,其他民族或其他部落的舞蹈;5)宗教性舞蹈[2]35-36。
根據(jù)《周禮》音樂種類記載,可以看到如下樂器:
1)瞽矇,分上瞽、中瞽、下瞽三類;
2)鼓、鼗,有八面、六面、四面和六面、四面、兩面兩類分法:鄭司農(nóng)認為雷鼓與雷鼗六面、靈鼓與靈鼗四面、路鼓與路鼗兩面;鄭玄又注釋雷鼓、雷鼗為八面,靈鼓與靈鼗為六面,路鼓與路鼗為四面。
3)鎛,比鐘大的樂器;
4)籥,蘆葦或竹管制,說文解字認為是三孔,又有認為是編排樂器;
5)鐘、編鐘,分為圜鐘、黃鐘、函鐘、應(yīng)鐘、林鐘、夾鐘;
6)磬、編磬(離磬),石質(zhì)擊打樂器;
7)呂。分為大呂、南呂、小呂三類;
8)塤,陶制,1吹孔+1音孔或2音孔兩種;
9)苓、鈴,土陶;
10)管,疑似骨哨;
11)缶,食器樂器兼用;
12)言,大簫;
13)龢,小笙的前身;
其他樂器還有篪、應(yīng)、雅、笙、柷、敔、塤、簫、弦、歌、琴、瑟、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春牘等。由此可以看出,夏商周時期的樂器主要以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為主。古代音樂史學家楊蔭瀏認為,商代應(yīng)當能有弦樂器。故宮博物院有編磬三個,上面銘文及發(fā)音分別為[2]24:
楊蔭瀏認為夏商周時期原始音階的體系已在初步形成中,已有各種樂器的共同音階,已有純四度、大小三度、大二度和小二度音程、半音音程的出現(xiàn)[2]24。
有關(guān)樂器規(guī)格的記載,《周禮·春官·敘官》記載不多,不足二十種,分別是:編鐘編磬:懸掛編排的須十六枚;大呂長:八寸左右;大蔟:長八寸;夾鐘長約7.5寸;蕤賓:長約6.25寸;林鐘:長6寸;夷則:長約5.8寸;南呂:長約5.3寸;無射:長約6.9寸;應(yīng)鐘:長約4.9寸;柷:象桶,方三尺五寸,深尺八寸,四角有陞鼠;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多l(xiāng)射》云:“三笙一和而成聲”,即三人吹笙,一人吹和,一共四人;篪:七空;春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髤畫,以兩手筑地;應(yīng):長六尺五寸,其中有椎;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祴樂,祴夏之樂;中呂:長約6.5寸;籥:三孔竹管,以和眾聲。
涿鹿之戰(zhàn)后,黃帝開始建官立制,“置左右大監(jiān),監(jiān)于萬國”,這是最初的建制記載?!吨軙ぶ芄佟酚涊d:“唐虞稽古,建官惟百?!纳坦俦叮嗫擞脕V”,可見,唐虞時期,已經(jīng)建立起百官制度了。夏商周時期的音樂舞的管理者為大司樂——掌管宮廷音樂舞蹈的長官,這也是直接管理各級音樂舞蹈行政機構(gòu)的最高長官。孫怡讓案:“大司樂、樂師又謂之大樂正、小樂正?!?按照職責,大司樂掌成均之法,即大司樂主管樂師譜樂作曲,而“成均”就是五帝之學。大司樂的上下歸屬級別分別是:
說到知名的捷豹XJ車主,于2018年日內(nèi)瓦車展現(xiàn)場亮相的一輛1984年款捷豹XJ Series III就是個好例子。這輛由捷豹經(jīng)典車部門為英國著名重金屬樂隊鐵娘子(Iron Maiden)的鼓手Nicko McBrain打造的XJ6“甄選”定制車由Nicko本人、捷豹設(shè)計工作室以及來自英國考文垂捷豹路虎經(jīng)典車部門的工程專家和工匠大師共同合作完成。這輛XJ6“甄選”定制車共耗時超過3500個小時打造,4000余個部件經(jīng)過重新修飾、設(shè)計或替換,外觀、內(nèi)飾、動力以及懸架系統(tǒng)等均得到全面優(yōu)化和升級,使其不同于以往任何一輛1984年款XJ6,成就了Nicko擁有個人專屬捷豹XJ的夢想。
上屬:從《周禮》六大官屬范圍來看,大司樂歸在“春官”范疇,而春官屬小宰、大宰依級所管轄。大小宗伯的職責可以歸為七類,分別是:禮、樂事、卜筮、巫祝、星歷史事件、車旗、掌天府,即宗廟寶器文書收藏。這七類職責中,前五類都和本文有關(guān)。下屬:大司樂至司干共有二十職,大司樂之下,依次是:大師—小師—瞽矇—大卜—眡瞭—典同、后面是樂師和舞師:磬師、鐘師、笙師、鎛師、韎師、旄人、籥師、萬者(干、干舞)、鞮鞻氏、鞮屨、典庸器、司干等。大司樂的人員配置為: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有關(guān)大夫、士、府、史、胥、徒的按照級別依次配置,是夏商周時期的一個重要特征。
樂師負責教國子小舞;小師負責教授鼓鼗、柷、敔、塤、簫、弦、歌技能;典同掌管各種樂器使用、收藏,因此排在大師、小師之后。
旄人、干舞、鞮鞻氏負責管理樂舞之事。其中旄人掌教舞散樂、兼教舞夷樂;鞮鞻氏掌夷樂。
磬師、鐘師、笙師、鎛師、韎師、籥師、典庸器、司干則屬于樂器官員;庸器本義是為有功勛者鑄造銅器、銘刻記載其功績。
大師掌六律、六同。陽生有黃鐘、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聲有大呂、應(yīng)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此外還教授六詩:風、賦、比、興、雅、頌,起思想是以六德為本,培養(yǎng)諸侯國子的知、仁、圣、義、忠、和之道。
舞師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帥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帥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帥而舞旱嘆之事,凡野舞,則皆教之。凡小祭祀,則不興舞。”舞師是樂官,舞徒是服徭役的舞者。
鐘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
樂師負責教國子小舞。舞蹈分為、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教樂儀,使他們行走端莊。樂舞還用在大射、國事、饗食諸侯、燕射等場合。
大胥負責教授學士諸子六樂及舞位。
小師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瞽蒙掌播鼗、柷、敔、塤、簫、管、弦、歌,教九德六詩之歌。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
磬師掌教擊磬,擊編鐘,教縵樂、燕樂之鐘磬。凡祭祀,奏縵樂。
笙師,掌教龠竽、笙、塤、籥、簫、篪、笛、管,舂、牘、應(yīng)、雅,以教祴樂。
鏄師掌金奏之鼓。
韎師掌教韎樂。
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即鄉(xiāng)野之舞。
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龠籥。
籥章掌土鼓、豳籥。
鞮鞻氏掌四夷之樂、歌。
典庸器掌藏樂器庸器。
司干掌舞器[1]1268-1282。
此外還有銑、載師、鼓人等官職,各司其職。
夏商周時期,事無大小,王者都要進行占卜,以問吉兇。《獨斷》記載王者必“祭神明吹而歌之,以管樂為之聲。”大卜輔助人員是:下大夫、卜師、上士、卜人、中士、下士、府、史、胥、徒。大卜到簭人又分為七個級別的職位,都屬于士官。占卜分為玉兆、瓦兆、原兆三類,通過烤制形成的裂紋征兆有一百二十多種,吉兆有一千二百多種跡象。龜體征兆分為五色,分布象征著雨、濟、圛、蟊、剋。
從考古出土來看,商代祭祀、占卜用牲畜數(shù)量很大,如:在二里崗遺址出土骨碎片12 802塊,探溝中出土骨料20 116塊,動物還有犬、水牛、羊、豬、馬等。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人用以祭神的犧牲牛、羊、豬、犬等,數(shù)量多達上千頭,如:“丁巳卜,爭,貞降冊千牛。不其降千牛千人”(《合集》1027正)。《逸周書·世俘解》記載:“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二千七百有一”[3]212。因此,可以推斷商代已經(jīng)建立了專門狩獵飼養(yǎng)場所,由專人飼養(yǎng)、管理,以備急時所需,否則在不可能短時間內(nèi)湊齊如此規(guī)模龐大的數(shù)量需求。這種專業(yè)性、產(chǎn)業(yè)性牧場,在后朝歷代史書中都有記載、傳承。
《禮記·王制》有關(guān)廟制等級的記載是:天子七廟,左右(昭穆)兩旁各三,與太祖之廟共七座;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于寢。
大祭祀主要與國家安危、戰(zhàn)爭、饑荒、瘟疫、帝王安康、帝位繼承等相關(guān),《禮記·王制》記載其程序是:祭祀之前,大宗伯或卜師執(zhí)事占卜吉日,帝王等沐浴潔凈身體,提前擺好祭神酒器玉鬯。祭前三日告誡百官應(yīng)注意的事項,檢查祭器是否潔凈、符合規(guī)格、數(shù)量等要求,作祝辭、預(yù)演排練,代王行禮等。祭拜時要殺牲畜祭血,然后放在大鍋(鑊)中煮熟,擺放供奉在玉齍中。大宗伯帥瞽登歌,令奏擎拊,專業(yè)樂工的歌唱和瑟的伴奏都在堂上,之間排列著許多定音和不定音的打擊樂器。兩階之間的中正,是一些管樂器。全部樂隊是以貴族為中心,圍繞排列而成。然后帝王訓話、緬懷先祖先帝,祈求神靈保佑,宣布施政綱領(lǐng)思想等。如果帝王不在祭祀現(xiàn)場,則需要命定代理。王后不能出席也需要指定人代獻祭器豆籩,有“大祭祀,后稞(裸)獻則贊,瑤爵亦如之”一說[2]39。
普通祭祀則是“籥而歌之,燕亦如之”,吹管籥之聲,擊鼓鳴金、打擊各種金屬樂器,供奉豐厚隆重的美味佳肴,然后邀請的各國嘉賓或本國諸侯貴族相繼入位就坐、觀賞樂舞。軍隊如果有建功立業(yè)或軍事大捷,則需要鼓奏嵦樂,有巡夜的鼜鼓或者軍隊凱旋歸來,也要擊奏各種樂器。有時候也會有將所俘奴隸、俘虜向神獻祭的儀式。日常社會生活中,有鄉(xiāng)飲酒禮、鄉(xiāng)射禮、燕禮、大射等禮儀,鄉(xiāng)飲酒之禮,是“乃席賓、主人、介”,鄭玄注云:賓客在南,主人在東南面,貴賓在西面或西北面。大射之禮是發(fā)生在大王“將有祭祀之事”時,規(guī)模宏大,奏《肆夏》之樂[4]130-307,楊蔭瀏認為射禮則由大王射時奏《騶虞》,諸侯射時奏《貍首》,卿大夫射時奏《采蕷》,士射時奏《采蘩》。其座次位置大致如下[2]38:
大射儀時樂隊排列位置示意圖
那時候演奏的音樂節(jié)目,以燕禮為例,包括:工歌:《鹿鳴》《四社》《皇皇者華》——專業(yè)樂工演唱三曲;笙奏:《南陔》《白華》《華黍》——器樂(笙)奏三曲;間歌:歌《魚麗》,笙《由庚》;鄉(xiāng)月:《周南》:《關(guān)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2]39。
國家重要活動,如朝貢、祭祀、賦稅、軍法、戶籍、森林、水利灌溉、畜牧業(yè)、婚姻等,都會用到音樂舞蹈?!吨芏Y》祭祀規(guī)定,祭奠“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分別祭奠天神、地示、四望、山川、先妣、先祖。祭奠與朝貢的服飾在《書經(jīng)·益稷篇》記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這是古代帝王服飾上的十二章。
夏商周時代的祭祀按照季節(jié)分為四種,是古代帝王在始祖廟里對祖先的一種盛大祭祀。春天祭祀稱為礿、夏天祭祀稱為禘、秋天祭祀稱為嘗、冬天祭祀稱為蒸。王室祭祀須頌讀詩歌或小史或撰定的帝系和世本等,彈奏琴瑟,以此來彰顯其王位的合法性?!洞髠鳌吩唬骸巴醣囟E其祖之所出?!薄都婪ā吩唬骸爸苋硕E嚳而郊稷?!绷硗庖粋€規(guī)定是:凡祭祀,奏縵樂——凡舉行祭祀,演奏縵樂。三大祭祀用樂也有差異,其中還需要演奏九德之歌——《春秋傳》所謂水、火、金、木、土、榖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
祭祀還有尊卑之分:賈疏云:“天用云門,地用咸池,宗廟用大韶者,還依上分樂之次序,尊者用前代,卑者用后代為差也?!毙∥枰矊儆诩漓胫?,對應(yīng)的是:社稷以帗,宗廟以羽,四方以皇,辟廱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舞。與主持祭祀喪典的官員是職喪,凡有爵位者,按照國喪待遇基本進行,遵循王的命令,詔贊主人、封詔其號,治其禮。其他與祭祀喪典相關(guān)的是:
1)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
2)世婦掌婦宮之宿戒,及祭祀。
3)內(nèi)宗掌宗廟之祭祀。
4)外宗掌宗廟之祭祀,佐王后薦玉豆。王后以樂羞齍。
5)冢人掌公墓之地兆而為之圖。
6)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及其獄訟、巡視。
夏商周時期的音樂,“掌其序事,治其樂政”,音樂對國家統(tǒng)治者來說是治國方略的一部分?!岸Y非樂不履”,禮是和樂器配合的。各種禮節(jié)活動、王的出入、封侯授爵、接待外國使節(jié)等也需要演奏各種音樂詩歌,不同的音樂代表不同的含義:王室出入奏《王夏》,四方來賓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祴夏》,公出入奏《驁夏》。這些音樂很多都是詩歌,《肆夏》就是詩歌的意思。
關(guān)于舞隊的人數(shù)和排列方式,按等級規(guī)定:王的舞隊為8*8組合,即有每組8人,共八列,總計64人,以此類推,諸公為6*6(36人),諸侯為4*4(16人)。鐘的應(yīng)用規(guī)定是:天子四組,諸侯三組,卿大夫兩組,士一組。
夏商周三代是一個逐漸由荒蠻走向文明的歷程,盡管那時仍然存在著酷刑、陪葬等違反人性的血腥制度,但野蠻中透露出文明的曙光。對于現(xiàn)代文化產(chǎn)業(yè)的借鑒意義,體現(xiàn)在如下幾點上:
首先是極其注重天倫意義。一方面對于天地神祗有著極大的敬畏意識,另一方面也從“德”“禮”“樂”等方面進行規(guī)范人倫活動。這種性質(zhì)恰恰是當前我國經(jīng)濟活動中所缺失的。堯舜禹時期,《虞書·大禹謨》記載:“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史記》記載“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這是最初出現(xiàn)的“典制”,也是最初的有關(guān)“德”、“禮”教化思想。自堯舜禹三皇的禪讓、選賢標準,到商伐夏、周伐商,“德”一直是他們選拔與征伐的籍口,如:《夏書·胤征》記載:“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暗隆痹凇吨軙返摹赌潦摹?、《武成》、《大誥》、《多士》、《蔡仲之命》、《立政》、《周官》、《周書·康王之誥》、《顧命》、《湯誥》、《泰誓上》、《泰誓下》都多次強調(diào)。
夏商周時期的音樂舞蹈,根本目的是出于對大自然的敬畏、而敬拜“天神”、“地示”、“人鬼”?!吨芏Y·春官·宗伯·大宗伯》開篇所示:“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天官冢宰第一”,“天者,統(tǒng)理萬物”[1]1。其目的是“以天產(chǎn)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chǎn)做陽德,以和樂防之。以禮樂和天地之變化、百物之產(chǎn),以事鬼神,以諧萬民,以致百物”一說?!抖Y記·王制》中司徒之職就是“修六禮以節(jié)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歸納起來,其目的是:
1)敬神拜鬼;
2)紀念和歌頌意義——先王帝王;
3)帝王個人安危;
4)祈福國家社稷平安;
5)祈福民生。
其次夏商周時期的音樂舞蹈,作為國家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組織嚴密,分工細致,管理有序,各負其責,有謀有備。因此,盡管其種類繁多,但是作為國家政治、軍事、文化、社會重點活動的一部分,仍然能夠保持國家與社會秩序井然有條、繁而不亂。這種產(chǎn)業(yè)管理特征和優(yōu)點,也同樣體現(xiàn)在青銅器制造業(yè)、兵器制造業(yè)、印染業(yè)、服裝制造業(yè)等行業(yè)中,這也是夏商周能夠創(chuàng)造輝煌藝術(shù)的原因所在。
最后是由國家統(tǒng)一制定產(chǎn)品規(guī)格,在市場交易中充分保護買賣雙方的權(quán)益。這種首創(chuàng)制度在后朝歷代中都得到統(tǒng)一貫穿(1)可參考前期《中國夏商周時期藝術(shù)產(chǎn)業(yè)管理特征》《中國夏商周時期藝術(shù)產(chǎn)業(yè)管理制度研究》等文章,在此不贅述。。其他各種音律、樂器的種類、規(guī)章制度,也都相繼制定、完善,反映了古人在建立有序規(guī)范的社會秩序方面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