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張翎,作為一名早年生活在國內后移居海外的作家,她的目光一直在“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的兩極穿梭探尋,大洋兩岸的雙重生活經驗,使她的小說形成一種別樣的時空交錯的敘事結構,探尋著異質文化從沖突到融合過程中呈現(xiàn)出繁復多樣的形態(tài)與可能,譜寫著尋找與回歸的樂章。
關鍵詞:張翎 時空交錯 雙向尋找
“偉大作品,必須是經過博大精深的構思后的產品”a。在張翎的前兩部長篇小說《望月》和《交錯的彼岸》問世后不久,就有評論家稱她是“海外女作家中少有的擅長小說結構的高手”b。
海外的生活閱歷使張翎經歷了雙重的時空體驗,在創(chuàng)作中她把自己那份不安于現(xiàn)狀、渴望行走他鄉(xiāng)的心安在了小說人物身上,無論是早期的《望月》《郵購新娘》《交錯的彼岸》,還是后來發(fā)表的《余震》 《金山》以及《流年物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時空交錯的敘事結構,即小說在謀篇布局時采用雙重時間、空間結構,將不同的時間、空間交疊在一起展開行文。從時間角度來看,幾乎張翎的每一部小說都不以時間的線性發(fā)展為序,而是現(xiàn)在時間與過去時間穿插,在穿插中現(xiàn)在的生活與過去的故事同時向前推進,造成順敘中有倒敘、倒敘中有順敘的結構特點。從空間角度來看,小說的空間背景便是在東西世界兩座不同的城市間置換,上演著一出出精彩的“雙城記”,時而置身于潺潺流水的故鄉(xiāng)藻溪,時而徘徊于充滿異域風情的巴克維爾小鎮(zhèn);時而置身于東方大都市上海,時而又穿梭在西方大都市多倫多……中國的城市多與過去的故事連接,西方的城市則與當下人物的活動連接?!鞍阎袊墓适潞屯鈬墓适绿煲聼o縫地綴連在一起”c。
《交錯的彼岸》是由記者馬姬對多倫多一個黃姓女子失蹤案的調查牽扯出兩個家族的故事。一條寫以黃蕙寧為中心的中國南方金氏家族的歷史,另一條線則寫美國加州釀酒業(yè)大亨漢福雷家族的故事……紐帶是兩個家族的愛情。作者將現(xiàn)實與歷史、國內與國外、小說人物的青澀初戀與海外情緣、父輩的婚戀錯位與后輩的姻緣糾葛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了故事與故事、人物與人物在時空上的遙相呼應。這一頭連的是她所生活的加拿大的現(xiàn)時態(tài)生活,另一頭卻又牽著翻越千山萬水才慢悠悠飄落到的詩意家鄉(xiāng),巧妙地讓我們透過表面的“混亂”看到一個實則條理清晰的敘事脈絡。
《金山》依然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建構小說的敘事框架,整體故事時間上圍繞兩條線索:一是采用順敘的方式講述方得法家族四代的百年金山移民史,二是采用倒敘的方式通過方氏家族第五代子嗣艾米和歐陽在碉樓對方家歷史進行追溯??臻g上在兩個地理位置相距萬里的意象間來回穿插跳躍,一個是碉樓,實指廣東開平和安鄉(xiāng)自勉村;一個是金山,實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ū霸娛。┫趟骸=璺郊椅宕说墓适聦⒅袊鴱V東開平的一個小村莊與萬里之外的加拿大聯(lián)系在一起,呈現(xiàn)一幅跨越太平洋兩岸的百年移民史。
楊義在《中國敘事學》一書中說:“一篇敘事作品的結構,由于它以復雜的形態(tài)組合著多種敘事部分或敘事單元,因而它往往是這篇作品的最大隱義之所在。它超越了具體的文字,而在文字所表述的敘事單元之間或敘事單元之外,蘊藏著作者對于世界、人生以及藝術的理解?!?d可見小說的敘述結構不僅能很好地實現(xiàn)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蘊藏著作者對于世界、人生以及藝術的理解。張翎的國內外雙重人生經歷使得她在一次訪談中說:“可能跟我的人生閱歷很有關系,因為我人生的前半部分是在中國度過的,人生的后半部分是在北美度過的;相對來說,這兩半都是我的一生沒有辦法可以忽略的部分,哪一部分也都是割舍不下的?!眅在張翎看來,中西經歷對她來說同等重要,不可割舍,原鄉(xiāng)與異鄉(xiāng)、物質與精神以及人在這一對關系中的能動性選擇,形諸筆端的就是在歷史與當下、中國與北美之間書寫移民離散群體情感歷程與身份認同,在原鄉(xiāng)與異鄉(xiāng)撕扯中“尋找”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源。這種“尋找”在《金山》中表現(xiàn)為金山與碉樓這兩個空間意象的交錯,金山是實現(xiàn)淘金夢之所在地,是尋找金錢、積攢財富之地,而碉樓則是華工安家立業(yè)的精神故鄉(xiāng)。從原鄉(xiāng)到異鄉(xiāng)尋找物質財富,而在異鄉(xiāng)又期盼回歸原鄉(xiāng)構建精神家園,作者似乎一直在營造一種“出走—歸來—再出走”的模式,昭示著每一個漂泊者的心路歷程,即在異鄉(xiāng)感受到挫折、不得不再次回到原鄉(xiāng)尋找慰藉,之后再次離開原鄉(xiāng)、重新踏上尋夢之路,從中力求尋找兩者之間共同的東西。
從原鄉(xiāng)到異鄉(xiāng)地域景觀的摹寫不僅僅是實體空間的轉換,更是作家強烈主觀感情的投射,因此,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倫理秩序和審美價值。張翎自己也曾坦然表示過“:我一直在寫,或者說要寫的是一種狀態(tài),即‘尋找。我的場景有時在藻溪,有時在溫州,有時在多倫多,有時在加州,就是說一個人的精神永遠‘在路上,是尋找一種理想的精神家園的狀況?!眆這種跨越種族、時空的尋找,探尋的是人生理想的棲居家園,體現(xiàn)的是對精神世界形而上的追問與關懷。
這種“尋找”可以是東方人到西方尋找,小說《郵購新娘》中的女主人公江涓涓為了尋找自己的服裝設計夢,從溫州輾轉到上海,之后又以“新娘”的身份被“郵購”到在多倫多開咖啡館的老板林頡明身邊,卻未成為故事中的新娘。江涓涓與富有挑逗性和進攻性的混血女人塔米相比,她的愛情觀是中國傳統(tǒng)迂回婉轉、深沉含蓄型的,像小鳥一樣期待男人的呵護。而林頡明在“未婚妻”江涓涓以“郵購新娘”身份到達加拿大時,已在西方這塊土地上生活十多年,異域文化熏染使其選擇伴侶的標準已經不是中國傳統(tǒng)中的溫柔恭順、相夫教子型的,和溫婉細膩的江涓涓相比,他更想要一個像塔米那樣幽默風趣、直來直往的妻子,所以他和江涓涓的愛情只能剛開始就戛然而止。而江涓涓雖然還只是一位剛踏進異國的華人,盡管來多倫多不到半年,思想上的交錯、文化上的落差讓她一時還無法完全立足,但江涓涓沒有放棄尋找,無論在異國他鄉(xiāng)多么艱難,在江涓涓看來,溫州是心靈的港灣,港灣只是暫時停泊,多倫多才是實現(xiàn)夢想的地方。
《交錯的彼岸》延續(xù)了“尋找”的主題。黃蕙寧、黃萱寧姐妹從溫州到加拿大多倫多尋找另一種生活,姐妹倆身處本土與異質文化撕扯的旋渦中,感覺如同霧里看花,不敢確定前方是否有花,也不敢確定霧有多深。經歷一場情感糾葛后,迷茫的蕙寧獨自回到故鄉(xiāng),這種行為不是一種逃避目前生活困境的消極舉動,而是渴望在母體文化中尋求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撐的積極求索。與蕙寧相比,妹妹萱寧則在多倫多站穩(wěn)腳跟,讓人們看到了成功融入異質文化中的希望。小說既表達了姐妹倆渴望盡快融入居住國主流文化的潛在意識,也體現(xiàn)了她們重新考量和尋找自己的文化身份,以獲得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這種尋找也可以是西方人到東方尋找,在這里,西方人把追尋的腳步走在了中國的土地上,對中國的文化和精神充滿了崇敬之情,他們不僅是追尋的使者、文化交流的使者,更是一種尋找自我、尋找理想精神家園的探索者?!锻隆分械拿绹搜揽谏倌陼r讀了史沫特萊和斯諾的關于那片黃土地的書后,黃土地就拴在了他的夢想里;青年時,這種夢想的呼喚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濃烈,他寄去的跨越大洋的一封信使他成為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后第一批到中國留學的西方人士。同樣 《交錯的彼岸》 中彼得讀了 《西行漫記》 之后,他發(fā)出了這樣的聲音:“那個叫毛澤東的人雖然不信神,卻在大大地行著福音書上的話。”g他對黃土地的熱烈情感使他逃離“越戰(zhàn)”遠赴中國,在中國的大地上親自體驗中國的革命,還愛上了中國姑娘并與之結合。這其實就是一種西方人在追尋理想生活過程中對東方文化的認同,既喚起了對中國、中華民族文化和歷史的多重想象和重新審視,又暗合中國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和與世界平等對話的可能性,預示了全球化進程中和平崛起的中國應有的胸襟抱負與文化自信。
因此,我們看到時空交錯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建構小說的方式,更是作家個人精神價值和人生取向的一種投射。置身于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相互糾纏和交織的生存環(huán)境中,張翎小說中的人物既不屬于江南梅雨的柔婉溫情,又不屬于北美大陸的粗獷外露。出走與歸來、舍棄與繼承,他們或在文化的撕扯中齟齬前行,或在文化的交流中妥協(xié)接納,但他們卻能夠從身份認同的感性傾訴中跳脫開來,冷靜清醒地看待身為“他者”在異質文化沖突中所無法擺脫的“落地”之殤,理性地思考“割不斷”與“融不下”的兩難境地,凸顯一種跨文化的視野。張翎正是在對這個時空整體進行建構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跨越民族、國家的獨特生存體驗,“時空”在這里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價值反映體系,并且通過作者的敘事參與到文本意義的生成中來,有效放大了其小說的敘事格局。
2002年,張翎在舊金山舉行的“開花結果在海外——海外華人文學國際研討會”的“作家論壇”中就提出,她的海外華文寫作一直致力于“尋找跨越文化、種族、地域的人類共性”書寫。而這種在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沖突中產生的“人類共性”,只能從跨越國家、地域界限的空間位置、歷時延展上共時考量的時間角度和混合交錯的移民文化視角中尋得。這種敘事結構不僅使讀者能夠在繁復的線索中逃脫現(xiàn)時空的禁錮,全方位、多角度冷靜地思考東方與西方的關系,還能使讀者解讀出作者這種互為彼岸的雙向尋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詩意表達。
a 李歐梵:《偉大作品的條件——談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構思”》,《中西文學的徊想》,臺北遠景出版事業(yè)公司1987年版,第65頁。
b 陳瑞琳:《風雨故人,交錯彼岸——論張翎的長篇新作〈交錯的彼岸〉》,《華文文學》2001年第3期。
c 張翎: 《交錯的彼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頁。
d 楊義: 《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頁。
e 優(yōu)酷視頻:張翎和蔡素芬筆下的女性,http://v.youku. com/v_show/id_XNDI1OTc0NTE2.html
f 南航: 《十年積累的噴發(fā)——張翎訪談錄》,《文化交流》2007年第4期。
g 張翎: 《交錯的彼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頁。
作 者: 沈曉梅,文學碩士,中國計量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 輯: 張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