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光
青海省熱水鄉(xiāng)坐落著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古墓,它們至少有1500年的歷史,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地——血渭一號大墓,高33,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它從正面看就像一座金字塔,又處于兩條山脈的交匯處,如同兩條巨龍圍繞著的一顆明珠。當地藏族人中流傳著一個傳說:備受尊崇的格薩爾王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他就在這座古墓中與妖魔激戰(zhàn),并最終將眾妖魔鎮(zhèn)壓在這里。一旦有人挖開它,妖魔就會跑出來,引發(fā)各種奇異可怕的事情。因為這座古墓共有九層,民間把血渭一號大墓稱為“九層妖塔”。
這樣一個大墓,勢必埋藏著許多珍貴的陪葬品,不少盜墓人為了偷取其中的金銀財寶前來探尋。20世紀40年代,西北地區(qū)由一支軍隊鎮(zhèn)守,軍隊的首領叫馬步芳,為人愛財且膽大,他的一位部下向他推薦了這座墓葬。于是,馬步芳帶隊到血渭一號大墓大肆挖掘,果不其然,各種稀世珍寶琳瑯滿目,他們很快挖空了墓葬的第一層。但是,當他們挖到第二層時,發(fā)現這里幾乎都是動物的尸骨。當軍隊準備挖第三層時,突然有士兵開始發(fā)瘋、開槍甚至自殘,軍隊人心惶惶,于是馬步芳以“戰(zhàn)事要緊”為由,放火燒了墓地之后便急忙逃脫。
雖然不確定馬步芳最終離開墓葬的原因,但在1996年,考古學家組織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文物普查,他們在考察血渭一號大墓時發(fā)現的確有火燒的痕跡。而且這座古墓實在是太壯觀了,其結構竟然與秦始皇陵一樣,也是層層堆疊的“土木金字塔”,即用泥土、木材和石塊建筑內部圍墻,其中每隔1米就用一層柏木夾著一層四五十厘米寬的石頭,然后層層疊起,共有9層,就如同蓋樓一般。規(guī)模如此宏大的古墓,雖然不一定鎮(zhèn)“妖”,但墓中很可能埋著某位顯赫之人。結合其墓室的結構特點,考古學家開始猜測這是一座中原貴族的墓葬。
考古隊員開始了挖掘工作,而血渭一號大墓的“寶貝”讓他們驚喜不已,比如各種精美的金銀飾品、玉器、木簡牘(dú)等,還有不少保存完好、紋路精美的絲綢制品。但最讓專家們震驚的是一塊“破布”,它剛被發(fā)現時是一塊落滿灰塵、沒什么紋飾的錦(一種絲織物),但當專家刷去塵土、仔細觀察后,發(fā)現上面有異域色彩和幾何形紋飾,還有兩行神秘的字符。經過古文字學家的研究,他們發(fā)現這是波斯文字,翻譯成拉丁文是“偉大的王中之王”,而這件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塊8世紀的波斯文字錦。看來古墓主人不只是一個貴族,更可能是一個帝王。
在第一層挖出許多珍貴文物后,考古隊員興奮不已,但當他們挖到第二層時,卻發(fā)現了大量的動物骸骨,這與馬步芳帶軍隊掘墓時所見的場景一樣。在這些尸骨中,隊員們整理出87匹馬的完整骨架,專家推測是墓主人活埋的戰(zhàn)馬,而且均是上等的汗血寶馬。另外,原先發(fā)現的大部分綢緞都是唐代和同時期中亞的絲織品,說明這座墓葬很有可能是唐代建造的,并且能被稱為“王中之王”,又擁有這么多汗血寶馬,那必然是君王級別的人物。結合歷史資料,考古學者終于找到了答案。
原來,這座陵墓屬于吐谷(yù)渾的帝王。公元3世紀左右,鮮卑慕容族統(tǒng)治西域一帶,其首領有兩個兒子,他們表面和睦,實則互為競爭對手。最終,王位傳給弟弟,而哥哥帶著千余人離開,來到了今天的青海,建立了吐谷渾帝國。吐谷渾一直延續(xù)到唐代,但最終被吐蕃帝國滅國。傳說在滅國之戰(zhàn)中,吐谷渾剩下的士兵退守這座皇陵,最后自刎(wěn)殉葬。他們死前留下一條詛咒:這座陵墓中還有無數的妖魔,我們死后,你們敢動皇陵分毫,妖魔必將報復。于是,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將此視為“鎮(zhèn)妖之地”,不敢挖掘。但這具體是哪一代帝王的陵墓,至今尚未查清。
當考古隊員們挖到第二層時,他們突然暫停了挖掘工作,不再往下挖了。外界對此議論紛紛,血渭一號大墓有那么多重要的歷史文物,完成這次考古行動意義重大,難道他們真的看到妖魔鬼怪,害怕地逃跑了?傳聞,有藏民發(fā)現墓葬中許多動物尸骨從未見過,認為那些是妖邪之物,于是強烈抵制考古隊的挖掘工作,為了平定民眾的騷亂,官方不得不暫??疾?也有人說,當時中國缺乏相應的考古技術,盲目挖掘會損壞更多文物,于是他們決定暫停,待做好周全準備后再繼續(xù)考察。關于為何考古隊員停止考察,還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