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原子
《逃家小兔》和《媽媽的哨聲》兩部繪本,都在抒發(fā)母子之間綿綿不斷的愛。相比而言,《逃家小兔》更注重母子內(nèi)心細微感受的描摹,畫面為彩色和黑白隔頁出現(xiàn),文字是接龍的形式。畫面交替推進,一詠一嘆;文字則營造出你追我趕的態(tài)勢,呈現(xiàn)著叮叮咚咚的節(jié)奏。而《媽媽的哨聲》,無論是畫面還是文字,都是直接的描摹與敘述,坦誠相見,情感濃烈而歡樂。
《逃家小兔》開篇就告訴讀者,一只小兔子很想要離家出走,于是,開始行動。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p>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媽媽說,“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p>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小兔說,“我就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p>
從這里開始,母子開始了“魔”高一尺而“道”高一丈的較量。小兔變成大石頭,媽媽就變成爬山的人;之后,小兔依次變成小花、飛鳥、小帆船、空中飛人、小男孩,媽媽就針對小兔,先后變成園丁、樹、風、走鋼索的人、媽媽。
媽媽追逐著小兔的腳步,似乎是步步緊逼,可是,如果你把這兩組詞語一一地對應起來,相信,你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
小兔離家,最終回歸,還是媽媽的小寶貝。這似乎是一個孩子,一路上不斷向媽媽索要著什么。小兔要的是什么呢?是結(jié)尾告訴大家的,來根胡蘿卜嗎?
為母則剛,為人母,還能急中生智,瞬間就想出解決難題的好辦法?!秼寢尩纳诼暋烽_頭就告訴讀者,兩歲多的小斯奇不見了。媽媽來到后院門口找,不見;喊了一聲,還是不見蹤影。自己的寶貝不見了,媽媽有多擔心呢?她想立刻見到自己的孩子!于是,她急中生智,想都沒想,嘟起嘴唇吹了聲口哨,一切就這樣開始了。
那哨音不大,也沒花樣兒,只是簡單的兩個音,可到了小斯奇的耳朵里,是美妙的,是無法抵擋的!小斯奇隨著哨音,從媽媽的身后蹦出來。小小的斯奇并不懂得媽媽的急迫,他只是覺得好玩兒。
接著,二弟斯頓、三弟斯圖、最后的小妹妹斯菲,都是在媽媽的哨聲中長大的。
孩子們無論是在小伙伴家的后院,還是在貝克家的客廳看電視,只要一聽到媽媽的口哨聲,就飛快地跑回家。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他們玩兒的地方離家越來越遠。在小巷里,在街的另一頭,在石溪邊,甚至跨過溪水來到對面的公園,可是不論到哪兒,孩子們都能聽到西頓媽媽的口哨聲……
孩子們再長大一些,玩兒的地方遍布小鎮(zhèn)的四面八方;時光荏苒,孩子們都長大成人離開了家鄉(xiāng)。斯奇來到北方,成了一名護林員;斯頓去到海邊,成了渡輪船長;斯圖在非洲,和山地大猩猩成了朋友;斯菲到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西頓媽媽每天都站在通往后院的門口,可她再也不吹口哨了,她流著淚說:“我們的家成了空巢!”只有當西頓爸爸逗她開心的時候,西頓媽媽才會破涕為笑,可那是傷心的微笑。她非常想念孩子們。
遠在外地的孩子,也想念媽媽。他們給她寫信,往家里寄照片,可是西頓媽媽好想摸摸孩子們的臉蛋兒,而不是信封。有一天,西頓爸爸忽然想到一個主意。
他把妻子帶到后院的門口,讓她吹一聲口哨。西頓媽媽雖然覺得沒有意義,但還是照做了,她試著吹了三次。那哨音不大,也沒花樣兒,只是簡單的兩個音??墒?,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西頓媽媽那不太熟練的口哨聲飛出了巷子和小鎮(zhèn),飛到全國各地,傳遍了全世界,傳到每個西頓家孩子的耳中。斯奇爬下森林瞭望塔,斯頓把渡輪交給大副指揮,斯圖揮手告別了毛乎乎的山地朋友,正在參加比賽的斯菲奔向最近的機場。很快,四個孩子就有說有笑地圍在媽媽身邊……
時光匆匆而過,西頓家的四兄妹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喊孩子回家吃飯,也是一樣吹口哨,那哨音不大,也沒花樣兒,只是簡單的兩個音,一直傳到每一個西頓媽媽孫子孫女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