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以習近平民族工作系列論述為考察點

2020-02-16 20:42:31徐曉美
貴州民族研究 2020年4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總書記民族

徐曉美 賀 燕

(北方民族大學,寧夏·銀川 750021)

自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黨的民族理論,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對我國新時代民族工作提出了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理念和思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民族工作思想體系,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及政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我國今后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習近平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 找準關鍵性:準確把握今后開展民族工作的關鍵所在

經過數千年的發(fā)展,我國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如何解決將具有不同歷史、文化、習俗的56個民族凝聚在一起,做好服務和管理工作,維護好民族平等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等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強有力的統一領導。民族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才能把握好全局,做出正確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才能讓民族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順利開展。關于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特別是民族地區(qū)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對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為民族團結工作奠定堅實基礎,而且對社會穩(wěn)定也有重要作用。民族工作中,不可忽視人的作用。在多年的民族工作實踐中,許多事情由民族干部去辦,廣大少數民族群眾更容易接受,效果會更好?;鶎由贁得褡甯刹颗c各族群眾的聯系最為密切,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線人員,他們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個人作風直接關系到黨的形象和民族工作的效果。針對如何建設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習總書記指出,少數民族干部要做到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敢于擔當、務實勤政、廉潔自律、為民服務的作風,在大是大非面前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民族團結,要有熱愛各族群眾的深厚感情。此外,各級黨政部門要堅持德才兼?zhèn)涞脑瓌t選用少數民族干部,并且對民族地區(qū)的各族干部都要給予特別的關心愛護。以上這些論述,為確保黨在新形勢下在民族工作中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指明了根本指向。

(二) 鮮明的時代性:緊貼當代中國民族工作發(fā)展的實情

民族工作一直是我們黨所關注的重點。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為了民族工作一直做堅持不懈的努力,根據不同時代的不同要求走符合中國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工作道路。歷史發(fā)展到今天,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成就,正向“強起來”不斷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绷暯娇倳浂啻螐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人、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边@些論述,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新時代民族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百年夢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歷史、現實、未來連接起來,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把56個民族凝聚在一起,“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在時間的見證下,民族地區(qū)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也需要看到,我國民族地區(qū)大多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區(qū),特別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這其中有11個包含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或本身就是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受地形、氣候、經濟基礎等因素的制約,使得民族地區(qū)與東部地區(qū)的發(fā)展差距仍然較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等存在短板,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質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現共同富裕是根本目的,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各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障,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要靠發(fā)展來解決,“發(fā)展是解決民族地區(qū)各種問題的總鑰匙?!盵1](P155)因此,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對國家的整體穩(wěn)定具有重大意義,這就要求黨和國家把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作為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各民族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2](P152)。這些論述為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關照當代中國民族工作發(fā)展的實情。

(三) 內容的豐富性:包含民族工作有效運行所牽涉的各個方面

習總書記在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論述中,有民族工作的原則立場、理論觀點、工作方法、社會實踐等,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民生等方方面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使各民族人口流動日益頻繁,民族之間交往交流更加密切,與此同時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問題,黨和國家的民族工作也應時代的變化需要作出新的改變,習總書記關于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準確地回答了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改進發(fā)展民族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新時代做好民族工作確立了行動的指南。

習總書記指出:“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2](P309)一句簡短的論述,道明民族工作的重要地位,更明確了民族工作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個方面的復雜性。由此可見,要做好民族工作,要從頂層設計、基層聯動進行規(guī)劃,全社會都參與到民族工作當中來,從黨委、政府到全社會。只有這樣,新時代的民族工作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讓各民族群眾從中獲益。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令世界驚嘆,并且加快了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的步伐,少數民族群眾積極響應國家建設和時代發(fā)展的熱潮,由原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qū)向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的城鎮(zhèn)、城市流動。少數民族群眾在城市中克服語言、飲食、文化等諸多不便和困難,為城市建設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他們的到來也為城市帶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讓城市文化呈現出多元性。但是,由于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習俗等差異,少數民族在向城市流動時也給當地的民族關系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對于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引發(fā)各種社會問題。新時代民族工作的區(qū)域已經逐漸轉變?yōu)槌鞘泻蜕鐓^(qū),當下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習總書記指出,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不能采取關門主義的態(tài)度,要持歡迎的心態(tài),他多次強調,要做好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各項管理工作,關鍵要做好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對接,城市民族工作的重點要放在社區(qū)。這些論述都為當前和今后的城市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 全新高站位:全面實現網絡強國戰(zhàn)略帶來民族工作的廣闊發(fā)展空間

隨著我國信息化的快速推進,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8.29億,其中農村網民占到了2.22億,民族省區(qū)互聯網普及率均達到了40%以上,新疆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4.9%。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移動終端網民有8.187億,占到整個網民數量的98.6%,人們更傾向于使用移動終端提供的快速上網服務。巨大的網民數量以及不斷更新的互聯網技術,使網絡成為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的虛擬生活空間,這個虛擬的生活空間快速地改變著人們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進而影響到社區(qū)關系、民族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表達了中國要向網絡強國前進的思考、政策以及戰(zhàn)略布局,強調中國要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建設、網絡治理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思想觀點。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網絡安全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主要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之一?!盵3]此后,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反復強調了這一點。經過實踐探索和經驗積累,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網絡建設有更加深化和系統的認識,陸續(xù)對我國網絡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建設途徑等方面進行論述。2014年2月27日,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明確提出網絡強國思想。網絡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到實施,正是我國立足于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圍繞網絡發(fā)展對我國人民生產生活產生的深層次影響,以及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各族群眾安居樂業(y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把網絡建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臺”。黨和國家在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時,充分利用了互聯網帶來的廣闊空間,如積極引導辦好民族電視頻道和少數民族語言網站,用以介紹、宣傳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在創(chuàng)辦民族頻道和民族網站時,特別注重綜合、信息權威性,讓廣大網民通過互聯網能獲得來源可靠、內容豐富的信息。在利用網絡媒體資源開展民族工作時,運用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及時有效地開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同時利用微信、微博等使用人數較多的自媒體工具,把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團結的優(yōu)秀人物事跡推送到各族網民的移動終端上等等。

(五) 實踐綜合性:能夠整體促進民族工作有效開展的資源與平臺的建設

我們黨在2014年召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2015年召開第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在2016年召開全國城市民族工作會議。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對民族工作有了更準確的定位和論述。通過一系列重要會議的召開,黨對新時代民族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部署,對充分調動起各方積極因素,推動民族工作的平臺建設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習總書記在2014年5月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說明社會結構社區(qū)環(huán)境對民族工作也有極大的重要性。同年9月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社區(qū)環(huán)境的重要性,在社區(qū)內,根據不同民族在居住格局上互嵌、經濟互通有無、文化互嵌、心理互嵌,進而形成各民族了解包容親和的良好局面,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外,習總書記還指出民族工作要用爭取人心的工作方法。民族工作要為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做好服務管理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家要行動起來,一起做交流、培養(yǎng)、融洽感情的工作”“要深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做好民族工作需要真心實意地去做,維護民族團結需要真心實意、用心培養(yǎng)、精心工作,不能有絲毫的虛情假意和急功近利。只有用心去做好民族工作,才能換來漢族與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的互相離不開和不舍得。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點明當前民族工作以人為本、爭取人心的方式方法。

二、習近平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所蘊含的基本內容

(一) 強調意識形態(tài)在民族工作中的長期性和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對許多貧困國家伸出援助之手,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在贊嘆中國成就的同時也希望聽到中國聲音,得到中國方案。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別有用心的國家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企圖通過國際輿論的形式污化中國發(fā)展。同時,我國在經濟發(fā)展、城鄉(xiāng)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受各民族不同的歷史、文化、習俗、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出現摩擦、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不僅中國如此,世界上多民族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然而,部分國家為了遏制和分裂中國,他們打出“人權”“民族獨立”“信仰自由”等幌子,對我國民族政策指手畫腳,并借機鼓吹西方國家實行的民族政策。

針對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具體國情和國內外出現的種種復雜情況,不讓錯誤思想影響到社會發(fā)展,統一全黨及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十分必要。在民族工作過程中,黨和國家對于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性和長期性一直沒有放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4](P105)做好民族工作,人是最關鍵的因素,要協調好物質問題和精神問題;要讓人民了解關于民族理論與政策方面的知識,在民族工作中要時刻保持嚴謹的態(tài)度,不能將工作簡單化,要堅決克服和防止在民族工作中對于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搖擺不定、忽左忽右;在工作過程中要和少數民族的代表人士、知識分子多交流多聯系,做朋友,在至關重要的時刻能夠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 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

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歷史,古代各民族共同開拓和發(fā)展祖國遼闊的疆域,譜寫出燦爛的中華歷史。各民族共同建立經濟互惠互補、共同繁榮的經濟共同體,統一多民族的政治共同體,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共同體,具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價值共同體,榮辱與共、同呼吸共命運的命運共同體。近代以來,西方列強侵略我國,中華兒女不分民族共同浴血奮戰(zhàn),捍衛(wèi)祖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締造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社會主義民族政策,56個民族不分人口多少,不分歷史長短、不分發(fā)展水平高低,都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員,是各民族生死患難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讓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具有統一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等。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和2019年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總書記系統地總結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史,深刻地闡釋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從自在走向自覺的內生動力和必然規(guī)律,明確我國新時代建設統一戰(zhàn)線和畫出最大同心圓的內在要求,對各民族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建美好家園提供行動指南。

(三) 促進民族團結的方法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在民族發(fā)展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形成各民族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也能接納其他民族文化的一種包容互動的形態(tài),這就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下的一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模式。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積淀。

民族團結融入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握人類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新時代新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趨勢,找準民族之間的邊界會隨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漸變得模糊、彈性更大的客觀規(guī)律。在我國新時代各項事業(yè)突飛猛進的帶動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必然會增多,民族之間的情感和共同性必然會得到提升。各民族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只有在交往過程中才能加強交流,交流加深民族之間才會有更進一步的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會有更牢固的社會基礎。但是,在民族工作過程中要清醒地認識到各民族交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許多理論上模糊認識,實踐中的不當做法,根子都在于沒有拿捏好分寸”。在工作過程中要深入理解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針對不同民族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尊重差異、尊重多元,順應人心、爭取人心,在加強民族工作中精耕細作、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四) 強調民族團結與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一體共存

國家長治久安、社會穩(wěn)定與各民族之間凝聚力大小以及整個社會對各民族的包容度有著很大的關系。自秦統一中國,我國就初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此后經過2000多年,各民族共同在中華大地上生產生活,形成了兼收并蓄、同舟共濟的民族關系。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社會穩(wěn)定是我國關注的重點之一,不同歷史時期制定不同的民族團結的相關政策,對于促進民族關系有很大幫助。但是,由于各民族經濟基礎、地理位置、資源條件等因素存在差距,或多或少地對一個民族的發(fā)展進程產生了束縛。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地區(qū)之間不可避免會出現發(fā)展不平衡的情況,這就造成民族之間發(fā)展程度的差距依然客觀存在,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找到進行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穩(wěn)定、威脅國家安全的由頭。

鞏固和推進民族團結、重視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言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團結是發(fā)展進步的基石”“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道出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經驗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在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現長久進步和發(fā)展,必須堅持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障國家安全。在全國上下為實現百年夢想而不懈努力之時,一個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國家統一的國家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妄圖利用各種勢力分裂祖國、制造民族矛盾、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全國各族人民都應筑建維護民族團結穩(wěn)定的堅固城墻,同仇敵愾予以堅決打擊,不給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任何可乘之機。

(五) 要求提高民族地區(qū)治理能力現代化

民族地區(qū)治理的結果,直接關系到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黨和國家在長期的民族治理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來進行民族治理探索,有效地推動了民族地區(qū)在民族團結、文化繁榮、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的巨大發(fā)展。目前,我國正在經歷經濟社會加速轉型,全面深化改革也進入到了深水區(qū),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往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下的社會生活由單一性和簡單性轉向多樣性和復雜性,原有的社會結構面臨著深刻變革,社會利益格局和利益關系同樣面臨著重組,人口跨區(qū)域流動越來越頻繁帶來新的問題,社會運轉變得比以往更加復雜,導致對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要求也變得日益多樣化,政府的管理職能也隨之增多,在滿足各利益群體對公共產品需求的方式上也發(fā)生重大變化,各階層、各民族對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新形勢下面臨著諸多考驗和挑戰(zhàn)。治理轉型迫切需要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這反映出我國當前對于改革發(fā)展的新要求。對于占我國國土面積60%以上的民族地區(qū)而言,民族地區(qū)是國家治理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地區(qū)治理能力符合時代要求,也是一個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在當前復雜多樣的形勢下更需要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我國民族地區(qū)治理中的主體、內容、方式都在向現代化逐步發(fā)展。從理論層面來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地區(qū)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對新時代我國民族地區(qū)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民族團結、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社會穩(wěn)定等方面實現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快補齊治理存在的短板,對民族地區(qū)治理乃至整個國家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以習近平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為遵循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邏輯徑路

(一) 營造和諧網絡生態(tài)

新時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表現出全新的特點,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表現、基本內容和重要動力。信息化時代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方式,在網絡空間里,各民族之間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貼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為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路徑。信息時代需要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并存,網上社會與網下社會互動,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就是在網絡空間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由此產生正反兩方面的作用。要用理性的觀點和方法對待網絡空間各民族工作活動,正確面對所產生的問題。對于網絡空間各民族工作,適時加以宣傳和鼓勵,從而形成有利于民族工作發(fā)展的社會局面。還要積極利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fā)展,應對網絡空間中民族工作遇到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和意料不到的情況。對民族工作的話題進行討論研究,找出適合其發(fā)展的方式和途徑以及規(guī)律和特點,從而有效地規(guī)避各類風險。要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網絡空間來進一步提升民族關系,特別要對各民族工作活動的群體間、個體間、個體與群體間的互動方式進行研究,實現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以發(fā)揮網絡的積極影響。因此,營造和諧的網絡生態(tài),開展網絡互動對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 加強網絡意識形態(tài)建設

一方面,要提升民族地區(qū)群眾意識形態(tài)安全理念。代表官方立場的黨報、電視臺和網站要不斷適應當下群體媒介生存方式擴大新媒體的輿論場,以吸引力、針對性、時效性、權威性的高站位決定輿論的主流導向,增加官方媒體平臺的粉絲附著性,增強對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力。同時,要努力提升個體信息技術能力,在魚龍混雜的信息海洋里學會判斷事情的真假,在交流的過程中要具有理性思維,堅決抵消不良社會生存心態(tài)和享樂意識等。積極主動學習網絡信息發(fā)布規(guī)則,遵守互聯網制度規(guī)范。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民族地區(qū)網絡治理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guī)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西方國家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對我國的發(fā)展情況肆意詆毀,威脅著我國民族地區(qū)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因此要積極創(chuàng)新網絡管理方式,加大民族地區(qū)輿情管控中心的扶持力度,加大對網絡安全部門的重視,將輿情管控與網絡治理建設相結合,為進一步推動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總書記民族
我們的民族
民族團結之歌
草原歌聲(2021年1期)2021-07-16 06:58:04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習總書記“下團組”
當代陜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13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上
黃河之聲(2018年6期)2018-05-18 00:47:57
多元民族
關于雄安新區(qū),總書記最關注什么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總書記的告誠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中國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8
金堂县| 安多县| 抚宁县| 乾安县| 年辖:市辖区| 南和县| 邛崃市| 天津市| 桂平市| 鸡泽县| 昭平县| 葵青区| 安福县| 萨迦县| 开化县| 潼南县| 德钦县| 贡嘎县| 阿合奇县| 田阳县| 师宗县| 德格县| 蒲城县| 普兰县| 六盘水市| 萨迦县| 当阳市| 铁岭县| 沿河| 泌阳县| 扎赉特旗| 平乡县| 济宁市| 澄城县| 鄱阳县| 会泽县| 大连市| 天等县| 定结县| 富顺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