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悅
《早餐中國》是海峽衛(wèi)視與騰訊視頻合作打造的以短視頻為表現形式的美食紀錄片。2019年播出后好評如潮,深受關注,其傳播過程中運用的共情傳播策略值得探討。共情,也有人譯作“同理心”“移情”,是一個人能夠理解另一個人的獨特經歷,并對此做出反應的能力①。無論是何種表達,共情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情緒的感染和投射②。《早餐中國》從中國人最普通的晨間生活入手,用頗具地方特色的早餐渲染出了濃濃的鄉(xiāng)愁,喚醒并刺激了受眾對于家鄉(xiāng)的情緒,實現了受眾自身與紀錄片內容的情感共鳴。
《早餐中國》的總導演王圣志在采訪中提到:“國人骨子里有早餐的情結和對故鄉(xiāng)早餐的懷念,我們的作品不過將其激發(fā)了出來”。古語云“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將早餐的分量看得極重。但在生活節(jié)奏過快的當下,早晨在路邊隨便吃一點匆忙地解決早餐,已經成為如今外出打拼的游子們真實生活的縮影?!对绮椭袊丰槍θ藗兿胍猿龌优c故鄉(xiāng)的味道,以及因工作忙碌舍棄生活所形成的心理落差,用充滿地域特點的早餐,讓受眾燃起“人在異鄉(xiāng),胃在故鄉(xiāng)”的情緒。片中食客們“老味道了,能吃出家的味道”“崽啊,嗦了這碗粉”等毫無造作的樸實感嘆,直接觸及受眾心中對家鄉(xiāng)最熟悉和最真摯的感情,傳受雙方通過早餐情結實現了情感勾連。
為了讓早餐獲得更多年輕受眾的文化認同,《早餐中國》在重視內容共情力的同時,也把握住了新媒體環(huán)境驅動下紀錄片“短、深、廣”的新形態(tài)?,F階段在線視頻與短視頻成為人們的主流觀影渠道,這部紀錄片將早餐文化和人情精華濃縮在5-6分鐘內,讓年輕受眾們奔波于兩點一線時也能在碎片化的時間內一邊休閑放松,一邊為久違的鄉(xiāng)間風情動容。
共情比較容易產生在認同度較高的群體內部③,而判斷對方是否與自己同處一個圈子的基礎是對方表達的內容屬實,能從中抓取熟悉的信息。瑞典心理學家烏爾夫·丁伯格認為,共情是無意識的。我們并非“決定”要他人感同身受,而是“自然而然”地感同身受④。想要進一步達到紀錄片被無意識認同的效果,客觀的事實依然是關鍵。所以,無論是促進共情的產生還是達到最好的共情效果,真實必不可缺?!对绮椭袊酚迷鷳B(tài)和細節(jié)體現真實,強化受眾的地域認同感,激發(fā)受眾的共情能力。
《早餐中國》將聲音、表情、動作等情緒表達作為刺激受眾情感的有效手段,大量特寫鏡頭促使受眾將自己的生活經歷代入,用以往經驗解讀片中精神,產生共情。福建福安《水煎包》一集中,客人們人手一個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微張的嘴,緊盯蒸鍋的眼,仿佛讓受眾看到了巴望著能吃上早餐的自己。表現食客就餐時,“懟臉拍”的方法呈現了食客享用美味時不加管理的鮮活表情,大口“吸溜”的聲音配著臉上的汗水,增加了畫面的真實性和沖擊力。《早餐中國》在片中的開端或結尾穿插了街頭實景,擴音器里“磨刀,磨剪子嘞”的聲音,路邊裁縫、修鞋、配鑰匙的攤位,無一不是中國居民生活最真實的狀態(tài)。在拍攝時的打光和后期制作上,《早餐中國》不同于市面上濾鏡厚重、精致完美的美食視頻,直白質樸的畫面渲染出了濃烈的鄉(xiāng)土氛圍,內容與現實的高度重合,形成了強大的共情張力。
有學者認為,共情可以分為情感共情和認知共情。前者是指個體的情緒感染、情緒識別,后者是指個體對他人情感的理解⑤,相對于情感共情,認知共情更持久也更有深度?!对绮椭袊吩诶霉睬閭鞑ゲ呗詴r,并沒有讓內容止步于感染受眾情緒,而是用充滿人情的簡短故事,引起受眾“觀點采擇”,在思鄉(xiāng)之余體悟人生哲學,達到深層次的共情。
《早餐中國》選取的店鋪多為無名小店,老板們在逼仄空間內辛勤經營,但卻在兩代人以上延續(xù)。廣利對夾店的老板徐廣,27年來堅持每天用5-6小時熬制湯底,32層的對夾皮從不缺少一道工序??雌饋砥狡綗o奇的小店,凝結著老板格物致知的匠心精神,這種精神成就了地久天長的味道。受眾可從中體會到藏于生活的情懷,在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精神的認同時,也能時刻鞭策自己認真對待人生。
在導演王圣志看來,早餐店的老板不僅是匠人,也是生活中的英雄。雖然整日起早貪黑難得休息,但他們苦中作樂,在單曲循環(huán)的音樂中享受自己的閑暇時光?!稘曇琅f》《最浪漫的事》這些極富年代感的歌曲,在懷念歲月的同時也透露了他們對待生活的不同態(tài)度。學義面粉店的老板說道:“一家人住在一起,店再忙,夫妻倆都會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凱里酸湯粉店的老板認為:“人的牙齒都要磕磕碰碰,夫妻哪有不吵架的”。故事中代際沖突、夫妻矛盾、事業(yè)家庭兩難全等問題隨處可見,但這些問題卻是人生中不可逃避的。受眾可通過聯(lián)想自己的現狀,理解老板們的心境,并被他們的樂觀和簡單有哲理的話語撫慰?!对绮椭袊凡辉僦皇怯|動受眾情感這樣單薄,在精神思想上的挖掘更能夠讓受眾產生深刻持久的共情,紀錄片的意義也更深遠。
尼古拉斯·艾普利在《心智》(Mindwise)一書中建議,如果我們想要理解他人,最好直接和他們交談,而非想象他們的感受⑥。傳播者想要讓受眾產生心靈共鳴,需要與受眾進行“溝通”?!对绮椭袊吩谶@方面做了嘗試??梢杂^察到,《早餐中國》在播出時沒有畫外音,消除了解說這一傳受兩者外的第三屏障。此外,拍攝者注重和片中人物的互動,這種互動通過隱形訪談的方式存在,訪問者的身影和聲音并未出現,受訪者直接對著鏡頭向受眾自我陳述,且陳述能夠契合多數受眾的疑問,受眾仿佛有了和片中人物“對話”的錯覺。在傳受雙方的“溝通”建立過程中,認知共情產生,紀錄片傳遞的價值被接受。
《早餐中國》具有強烈的網感?!?019紀錄片內容及用戶報告》顯示,紀錄片主流用戶的年齡集中在18-30歲。為了迎合年輕群體的喜好,《早餐中國》參考了時下流行的網絡綜藝,在片中使用了花字敘事,“SHUAN到昏厥才夠味”“嚇到模糊”這些俏皮幽默的文案,配合畫面補充表達了人物情緒,避免了傳統(tǒng)紀錄片的說教感。網絡播出方便了制作組和受眾的雙向互動。為了更貼合市場,《早餐中國》的編導們在每期節(jié)目播出后都會看彈幕和評論,根據反饋調整內容和敘事手法,也會在網友的建議下決定下一次去哪拍、拍什么。這種互動性做法得到了受眾的認可與歡迎。
《早餐中國》區(qū)別于傳統(tǒng)美食節(jié)目的高端“舌尖”路線,它用可以引起共情的元素加深了與受眾的情感聯(lián)系,在紀錄片距離感過強與短視頻精神內核貧瘠之間找到了平衡。它在短時間內為受眾提供了盡可能高的可看性,讓美食紀錄片這一從前較小眾的內容類型擁有了親民化、大眾化的可能。
注釋:
①[美]亞瑟·喬位米卡利.共情力:你壓力大是因為沒有共情能力[M].耿沫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3.
②邵鵬.論紀錄片“他塑”中國形象的共情敘事與共情傳播——基于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的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04):116-119.
③⑤⑥吳飛.共情傳播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探索[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05):59-76+127.
④[荷]弗朗斯·德瓦爾.共情時代:一種機制讓“我”成為“我們”[M].劉旸 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