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紅
(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與網絡已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且網絡技術的應用還在進一步擴大和延伸,最典型的則是商業(yè)活動。現(xiàn)在的網絡交易已經不再局限于現(xiàn)實中的面對面交易,商家的交易活動已經延伸到網絡上,出現(xiàn)了線上線下遍地開花的局面。①在這樣的發(fā)展背景下開展網絡交易中商標侵權責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我國法治建設的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所謂網絡交易商標侵權,是指隨著商業(yè)活動的日趨網絡化,以網絡為中間媒介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商標侵權行為。網絡交易商標侵權與傳統(tǒng)商標侵權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網絡商標侵權和傳統(tǒng)商標侵權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對商標權利人的權利進行了侵害,只不過網絡商標侵權的范圍更大一些,涉及虛擬的網絡平臺。與此同時,網絡交易商標侵權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給商標保護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考驗,全面、深刻地了解傳統(tǒng)商標侵權行為和商標保護,可以為網絡交易商標侵權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傳統(tǒng)商標,相當于商品或者服務的身份證,主要用于與其他商品或者服務的區(qū)分。我國商標法對商標作出了詳盡和具體的解釋和規(guī)定。商標權,即商標的權利人享有的使用、處置的權利,是充分享受法律保護的權利。那么,商標侵權,也就是其他個體或者企業(yè)單位對商標權利人享有的各種權利進行損害的行為。結合以上所敘述的內容,網絡交易中的商標侵權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網絡交易中的商標侵權是指社會個體或者是企業(yè)單位在未得到商標權利人授權或者許可的情況下,利用網絡技術等,在自己出售的商品或者服務上使用他人已經注冊的商標,使得消費者對出售的商品或者服務產生了錯誤判斷的損害行為。②
從根本上來講,商標表面上看是商品或者服務的一種外在標識,目的是區(qū)分于其他商品或者服務,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商標也是商家的一種信譽,具有一定的商業(yè)價值,屬于商家的一種無形資產。商標的保護理論,主要是對商標權利人之外的主體進行預防,用有效方法對商標侵權行為進行懲治。換句話說,就是避免因為網絡交易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造成消費者對商標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產生錯誤判斷的行為發(fā)生??梢姡煜碚撌巧虡饲謾嗟暮诵睦砟?。
在網絡上,商品交易模式中的侵權行為和傳統(tǒng)交易模式中的侵權行為具有很大的差異,最顯著的就是侵權的主體不是單一的,更具多樣化的特點。傳統(tǒng)交易模式的商標侵權主要是商標主體之外的個體或者企業(yè)實施假冒商標的行為。在網絡交易的模式下,商標侵權主要包括兩方面,即網絡交易活動的商家所擔負的責任和網絡交易中網絡交易平臺侵權的責任。
與傳統(tǒng)的侵權方式相比較,網絡交易中商標侵權問題更具獨特性。網絡交易中商標侵權不僅具有傳統(tǒng)侵權方式的特點,例如假冒商標等,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特殊特征,例如域名侵權、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的侵權等。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交易中的商標侵權方式也不可能固定不變,一定會出現(xiàn)新的侵權方式,因此,網絡交易中商標侵權的問題將是一個長久的研究課題。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各種網絡交易平臺的迅速崛起,網絡商品交易已經成為商業(yè)發(fā)展的潮流和趨勢,網絡商品或服務的交易量呈現(xiàn)爆發(fā)式的增長,隨之而來的網絡交易商標侵權行為逐漸增多,由于網絡交易中商標侵權造成的直接損失也是巨大的。眾所周知,網絡傳播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人數多、影響范圍廣的突出特點,一旦網絡交易中發(fā)生商標侵權行為,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得商標權利人遭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例如,經過眾多電商平臺的積極營銷,每年11月11日這一天被冠以了“全民購物節(jié)”的頭銜,不斷地激發(fā)人們在網上購物消費的欲望。而事實上,這個鼓動全民消費的節(jié)日,也是網絡交易侵權的高發(fā)期,經常在幾秒鐘的時間里,就有可能造成上萬甚至上億的損失。③在網絡交易中,這樣的侵權行為不勝枚舉,加強對網絡交易中商標侵權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與傳統(tǒng)的商標侵權相比較,網絡交易活動中商家侵權的認定更具難度,因為在網絡交易中商標侵權主體更廣、侵權的形式更多、侵權的客體更雜。
通俗來講,網絡域名就是計算機的IP地址,每一臺計算機都只能擁有一個域名,網絡供應商通過域名為用戶提供網絡服務。在網絡平臺上,商家利用互聯(lián)網及其各種端口,向網絡用戶展示商品的鏈接以及商品活動的買賣、宣傳、公關等行為。域名商標侵權最典型的行為是惡意搶注商標侵權。很多商家或者個人,申請注冊的權利人所申請的域名與他人已經使用或者注冊的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標相似,很多消費者無法準確辨認,造成視聽上的混淆。
搜索引擎是為人們提供網絡檢索服務的,方便人們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料或網頁等。搜索引擎應用的原理是跟蹤網頁上的鏈接,當網絡用戶輸入搜索的內容時,該程序將自動搜索鏈接中的特定相關字符,一旦發(fā)現(xiàn)符合條件的內容,則會進行篩選和標記,并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展示在網頁上,供人們使用和參考。網絡鏈接商標侵權行為主要是利用原標簽造成商標侵權的行為也比比皆是。
網絡銷售商標侵權指的是處于商業(yè)活動中的商品或者服務在網絡上進行銷售,并冒充其他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務,嚴重影響了被仿冒品牌商品的經濟利益,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行為。網絡銷售商標侵權,從本質上來說,是傳統(tǒng)商標侵權的進一步擴大。網絡技術應用的深入發(fā)展,網絡電商行業(yè)的繼續(xù)火爆,直接導致網絡銷售商標侵權行為的泛濫,很多商家無視法律和其他商標擁有者的利益,將線下的侵權運用到線上來,開展較大范圍的銷售行為,嚴重擾亂了網絡正常的商業(yè)規(guī)則,造成商標侵權,給其他商標權利人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交易平臺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例如人們經常購物的各種電商平臺,這些平臺的搭建,為廣大商家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商品或者服務的機會,最初這些電商平臺并不實際參與商家的商業(yè)買賣活動。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電商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這些電商平臺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逐漸成熟起來,并形成了自己的產業(yè),嘗試著銷售自己的商品和服務。面對這樣的發(fā)展形式,往往會出現(xiàn)身份混同的狀況,一邊是商業(yè)交易平臺的提供者,另一邊卻是從事商業(yè)買賣的商家。在這樣的狀況下,消費者經常會很迷惑,對平臺的行為性質難以給出準確的判斷和定位。客觀的做法是,只有將這種服務平臺和買賣商家的身份進行準確區(qū)分,才能更加客觀而準確地判斷和辨別。
網絡交易平臺具有的法律地位并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其法律地位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假使網絡購物平臺和眾商家在共同的約定下,共同參與到商品或者服務的商業(yè)活動中,那么購物平臺和眾商家實際上就構成了共同經營的狀態(tài)。④依照常理,網絡購物平臺屬于第三方機構,只是發(fā)揮其承載作用,為眾商家的經營活動提供服務,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這種假設當中,眾商家和第三方平臺的地位并不十分清晰和明朗,容易造成混淆。
與此同時還存在另外一種說法,即柜臺出租者說。通俗來講,就相當于是眾商家在網絡購物平臺上租下的一個展柜,無異于現(xiàn)實中展柜的意思。這種假設說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其卻忽視了網絡交易環(huán)境的特殊性和多樣性。當前,我國很多法律學者對網絡交易平臺的法律地位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大多數學者認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屬于服務運營商,只具有經營的權限,是為網絡商業(yè)活動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具有法人資格。
判斷行為是否造成侵權經常用到歸責原則。從當前網絡交易平臺案件來看,對網絡交易平臺的責任認定,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辨別,遵循歸責原則來具體作出判斷和認定。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新興的生活方法,不僅方便、快捷,還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促進我國商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但是隨著網絡交易的進一步發(fā)展,網絡商標侵權的行為屢有發(fā)生,并呈現(xiàn)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在研究網絡交易中商標權侵權責任時,要特別注意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和處理,并科學地參考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使我國網絡交易中商標權利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
注釋
①聶丫雅.網絡交易中商標權侵權責任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4):86-87。
②涂筱燁.網絡交易中商標權侵權責任研究[J].法制博覽,2019(33):107-108。
③王濤.網絡平臺服務商的商標侵權責任及其法律規(guī)制[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107-116。
④李廣鶴.涉商標犯罪案件商標侵權民事責任的認定——評施某德公司訴高某良等侵害商標權糾紛案[J].法制博覽,2017(14):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