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征魯
可以用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研究歷史人物,層次與角度的轉(zhuǎn)換每每導致研究成果的新穎甚至深刻。當然這也要根據(jù)研究對象的特點而定。這里以政治行事方法的寬大與嚴峻來述評謝泌的仕宦人生。
謝泌(950-1012),字宗源,籍貫歙州歙縣(今安徽省歙縣)。他生于后漢隱帝乾祐三年(950),自許為東晉名臣謝安的二十七世孫,然已不可考。其年少時就好學不倦,有志操。那時,賈黃中為宣州知州,一見稱奇。謝泌二十三歲時,登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第,解褐大理評事。又先后外放任清川縣(今四川省平武縣)、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兩縣縣令,遷著作佐郎。端拱(988-989)初,為殿中丞。這一最初任官經(jīng)歷,與馬亮相仿佛,當是當時的一種仕途起步模式。在殿中丞任上,他向政府有關部門呈獻所著文二十篇、《古今類要》三十卷,由此參與了中書省的考試,得以本官直史館,賜給緋色的官服。宋朝置史館,掌修國史,為三館之一,多以宰相兼領修史,以史館修撰官高者一人判館事。其下有史館檢討、直史館等員。
謝泌直史館后,還建議史館遵唐代舊制,設經(jīng)、史、子、集四庫,被采納后,管理集庫。旋以左正言出使嶺南采訪。事罷歸,拜左司諫。不久,判三司鹽鐵勾院。后授謝泌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轉(zhuǎn)金部員外郎,充鹽鐵副使。頃之,謝泌舅舅魏羽任三司鹽鐵使,為避親嫌,改任度支副使。俄知三班、通進銀臺司。淳化五年(994),出知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咸平元年(998),遷主客郎中,知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咸平二年(999),徙知同州(今陜西省大荔縣)。咸平四年(1001)十二月,代還,知登聞院。咸平五年(1002),與陳恕同知貢舉。復知通進銀臺司、加刑部。外放為兩浙轉(zhuǎn)運使。景德元年(1004)四月,又以刑部郎中自兩浙轉(zhuǎn)運使徙知福州,景德三年(1006)末,代還京師,其知福州似僅一年半左右。后轉(zhuǎn)兵部郎中,復知審官院,直昭文館。復外放,知荊南府(轄境約當今湖北省枝江市以東,潛江市以西,荊門、當陽二市以南地區(qū)),徙知襄州(其轄區(qū)約今湖北省襄樊、谷城、丹江口、南漳、宜城等市縣地)。大中祥符四年(1011)夏四月,遷太常少卿、判吏部銓。謝泌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得年六十三。
謝泌一生行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嚴于官而寬于民。先論前者。
嚴于選官考試、考核。
如前所述,在太宗淳化年間(990-994),謝泌在京判三司鹽鐵勾院時,曾奉詔主持國學考試,由于要求嚴格,落第者甚眾。于是有些學子聚眾喧罵,甚至有人懷磚石,以待謝泌路過,行不軌。謝泌知道后,偷偷從別的路避入史館,幾天不敢出來,要求陛見說明。太宗了解情況后,笑謂左右說:“謝泌的職責是選拔人才,豈敢濫收?小人不自量力,反抱怨主考官,當然也必須避防?!庇謫枺骸笆裁垂俚某鲂凶o衛(wèi)威嚴,京城的人畏避?”左右奏曰:“只有臺省知雜官,眾多人員呵護,難以靠近?!碑斚氯蚊x泌以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以防擲磚石之患。
淳化三年(992)十月壬寅,太宗鑒于中外官員清濁混淆,不能甄別的狀況,命戶部侍郎王沔、度支副使謝泌、秘書丞王仲華一同負責京朝官的考課;另吏部侍郎張宏、戶部副使高象先、膳部員外郎范正辭一同負責幕職州縣官考課,號曰磨勘院。幕職,為地方長官的屬吏。又命左贊善大夫魏廷式與樞密都承旨趙镕、李著一同負責考核三班院殿直以上官員的功過。王沔、謝泌負責的京朝官部分,有御史弋子元、郎吏張紳等以考核劣等而被罷黜。
又前述,咸平五年(1002),謝泌與陳恕同知貢舉。陳恕(945-1004),字仲言,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進士。歷官澧州通判、工部郎中、知大名府、戶部副使,以右諫議大夫知澧州、河北路營田制置使、河北路鹽鐵使、參知政事。陳恕知貢舉,精選文行之士,黜落極眾,省榜才放七十二人?!端问贰焚澠錇槟芾糁住R嘁娖涠送?。
宋代,官員的選拔、升遷,舉薦亦為一途。謝泌號稱知人,然少許認可。生平舉薦不過數(shù)人,后來都官至卿相。每欲發(fā)薦書,必焚香朝對宮闕,說:“老臣又為陛下得一人才?!比缓笤偕献?,宰相王文正公旦、知開封府的張逸也是他舉薦。還有舉薦嶺南名儒馮元。一次謝泌主持選拔國子監(jiān)講員的考試,見馮元一身儒者打扮,笑著對他說:“吾聞古人治一經(jīng)至皓首,你能盡善群經(jīng)?”馮對曰:“通達的人一以貫之可矣?!敝x奇其對,于是選經(jīng)義中疑難晦澀的問題詰問。馮元的回答,條陳翔實,言簡氣昂。謝泌抵掌嘆服。即日上報,授馮元國子監(jiān)直講。由是名震京師,公卿大夫家爭著請馮元為家教。于此可見謝泌薦舉之精嚴。
謝泌的最后任官為判吏部銓,即主持吏部選舉、考核官吏。其職位重要、清顯,居者榮焉。
嚴于對官員的司法監(jiān)督、處理。
咸平五年(1002)二月戊辰,京師有后被稱為“兇人”的劉曄、僧澄雅控告當時執(zhí)政大臣與許州民陰謀勾結(jié)西夏進行叛亂。執(zhí)政大臣的姓名于史無載,已不可考。于是,真宗詔開封知府溫仲舒,主客郎中、知聞登院謝泌鞫問二人,以右侍禁、閣門祇候謝德權監(jiān)督。后來,也沒審問出什么結(jié)果。第二日,在便殿向真宗匯報,溫仲舒說這兩個人妄想胡說。謝泌則提出:“只有訊問大臣,才能得到法定的口供?!敝x德權斥責謝泌:“一定要陷害大臣嗎???若大臣無罪而受辱,則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也進言:“德權所奏是對的?!闭孀谟谑峭饬怂麄兊囊庖?。雖然結(jié)局如此,但從中不難看出謝泌審案,堅持程序正義,不畏權貴,從嚴執(zhí)法。
又一例。咸平四年(1001),王仲華在以太常少卿知蘇州任上時,本道轉(zhuǎn)運使任中正在考核后,上報其治狀,王仲華隨即加右諫議大夫,知杭州。接著,謝泌為轉(zhuǎn)運使,繼續(xù)考核王仲華,奏劾王仲華在調(diào)任之日還冒請?zhí)K州所頒發(fā)的補貼,屬于違法。于是朝廷下詔,課王仲華罰金。王仲華二度與謝泌共事,且是北宋有名的直臣,但謝泌還是對之嚴加監(jiān)督與處罰。
以上可見,謝泌在司法監(jiān)督與處制上對官員、特別是高級官員的嚴峻與鐵面無私。
最重要的嚴是對皇帝的嚴。在中國中古社會,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對皇帝的制約或批評只能是諍諫。謝泌是敢諫之臣。
北宋太宗勵精圖治,欲聞讜論,以致太平。遂于端拱元年(988)三月甲子,申警下詔曰:“四聰八達,方能了解社會;百職優(yōu)化,就有利于帝王的事業(yè)。而為官之人,沉溺于安樂,將進獻善言之責化作拱手沉默,期望達到大治,不亦難乎?兩省諫官的職責在于勸誡規(guī)諫,任務是獻可替否,于是政教的窒塞晦暗、典章的闕漏、國家的蛀蟲、人民的疾苦,悉當上言,無所隱瞞;還必須反饋至有關職能部門,實施整改;而有關部門必須雷厲風行,如果僅因循備員,無所事事,則與行尸走肉何異!務必嚴名職責,申明紀律,強化監(jiān)察諫舉功能,以警惕奸邪。凡是京都之官,都要履行職責,做出應有的貢獻,對得起所離的俸祿,以符合朕的期許?!比绱搜月芬婚_,向政府上封事的人蜂擁而起,良莠不分。太宗皇帝又擔心起來,下詔有關部門只有那些不是僥幸謀私利的封事才能接受。當時的殿中丞、直史館謝泌直言上疏,以為此詔書不可行。其曰:“外患方熾,民政未理,就是狂夫之言,圣人取焉。如果這樣苛求而拒之,四聰之明,將有所蔽,愿普納眾言,采其可者行之,不可者止之,庶幾下情得以上達?!边@是要太宗皇帝在內(nèi)憂外患之際,廣開言路,不拘一格,甚至從反面的意見中汲取有益的借鑒。至淳化四年(993)閏十月丙午,太宗還重復了四年多前謝泌的話,曰:“朕不欲塞人言,狂夫之言,賢者擇之,古之道也?!弊阋娖鋵χG言感受之深。
當時積習,群臣升殿奏事獲皇上批準后,就不經(jīng)主管部門,馬上交付具體部門實施,架空了主管官僚機構,強化了皇權獨裁,易生弊端。淳化元年(990)十二月,左正言、直史館謝泌以為不可,“請自今以后,凡政治事宜送中書省,機要事宜送樞密院,由他們考量后,覆奏而后行?!碧谙略t:“同意謝泌所請?!彼斐蔀槎ㄖ啤V型馍蠒匀缰幚?。此一建言,最終促進形成中央機構政、兵、財三權分立的局面,約束了皇權與相權,使中央政府更具開明性與靈活性。
謝泌力諫君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贝净辏?91),大旱,百官又上言政治得失。己丑,左司諫、知制誥王禹偁上言:“請今后,群官拜見宰相及樞密使,一律須罷朝后在政事堂請見,不得在自己衙門的廳堂延接賓客,用以杜絕私人請托?!碧谙略t批準此建議,又令御史臺宣布中外。左正言、直史館謝泌上言以為不可:“這是懷疑大臣有私心也?!稌?jīng)》說:‘任賢不二,去邪不疑?!庇终f:“今天下至廣,萬事至繁,陛下以耳目寄于輔臣,如果他們不接近群官,如何盡知外面的情況?若令都堂候見,則群官請見咨事又不定時,那么大臣就要隨時準備接見群官于政事堂,連更衣的時間都沒有。古人有言曰:‘疑則勿用,用則勿疑?!绻诖蠓?,祿去公室,國勢衰弱,強臣擅權,當此之時,可以以大臣不軌為慮。而現(xiàn)在陛下鞭撻宇宙,總攬豪杰,朝廷無巧言之士,方面無姑息之臣,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稌吩疲骸疅o偏無黨,王道蕩蕩。’是今天的寫照。奈何疑執(zhí)政大臣,為衰世之事!古時候,孔光不言皇家溫室之樹;顧雍封侯三日,家人不知;謝安石對客圍棋,捷書至而客不覺,大臣當謹密如此,雖妻子亦不與聞,況他人乎!假若杜絕了公堂的請謁之事,難道不會還有私室?封塞了相府請求之門,難道不會還有其他途徑?這不是陛下推赤心以待大臣,大臣展四體以報陛下下之道也。王禹偁識量庸淺,不識大體,妄憑臆想來遮蔽聰明,狂躁之言,不可行用。”太宗覽奏嘉嘆,當即命令追還前詔,還將謝泌所上的表送史館館藏。顯然,這是伸張大臣之權。
淳化二年(991)二月丁未,正在修正殿,頗施彩繪。謝泌以為過于奢華,上疏勸諫。太宗納諫,命悉去彩繪,涂以赭堊,一種紅、白土制成的建筑涂料。隨后,因舉諫重獎謝泌。
真宗即位之初,謝泌上《乞用宿舊大臣以小人為戒疏》。其中有云:“《易》曰:‘小人勿用,必亂邦也?!钅惱谩㈥愅⑸?、鄭昌嗣、趙贊之徒,喋喋利口,居心險惡,賴先帝圣聰,隨后各處誅剪。然危害已深。這些都是陛下熟知的。自陛下臨御已來,盡去此輩。是以天下咸知,日月之明,乾坤之大。《詩》云:‘靡不有初,鮮克的終?!M菹?,行之久而常新。唐明皇早年用姚崇、宋則國家治,晚年用楊國忠則國家亂。亦望陛下深加圣慮。臣聞,工欲善其事,必欲利其器。古者輔圣帝、佐明王,建萬世之基,立不拔之業(yè)者,必倚老成之人。至于西周成、康王時,刑罰束之高閣,是因為聽從了周公、召公之謀。西漢文帝、景帝天下清靜,也是用了蕭何、曹參的規(guī)劃。精練國政,酙酌王法,未聞市井之徒,塵中奔走的小吏可當其任也。陛下深察前古,用小人則亂,用大臣則治,然后小人不敢有非分之想而大賢可以竭盡心力也。”儒家貫講“君子小人”之論,這里更進一步,講“小人大臣”之論,而主張“老成謀國”。這在中國古代官本位社會里是更具意義的。在皇權至上,官本位,法治不全的社會里,只有經(jīng)社會政治實踐檢驗的清官、循吏,也就是老成之臣,才是促進社會趨于治平的中堅力量。
再論謝泌的寬。
其在外交,特別鄰國關系上的寬,主張“屈己以寧天下”。真宗咸平二年(999)夏四月丙子,知虢州的謝泌上疏皇帝曰:“臣竊以為圣心最關心的,欲天下朝夕太平耳。唐朝姚崇獻明皇李隆基《啟太平凡十事》。雍熙(984-987)末,趙普嘗錄此書以獻。俄趙普復入相。當時天下之人都以為致太平之策無過于此。不久,趙普生病,加之又北戎騷擾邊境,所以因循茍且未能施行。臣以為先帝太宗之所以沒有全部施行,是留陛下為之耳。陛下登基以來,不加兵于戎敵,使西北邊境外肅然,加之風調(diào)雨順,民安其土,太平景象還遠嗎?至于省略不急事情,削減煩瑣、草率的政事,抑止奔走、競爭之風,開直言之路,都是致太平的方略,已看到實現(xiàn)其八九矣,又豈輸唐開元之治也。議者或謂方今西戎用兵與開元時不同,且開元時戎敵亦盛熾。唐明皇最終還是與之議和。至如漢高祖豈是弱主,及在平城之日,亦與之和。此皆屈己以寧天下,豈能大國不自重而與戎敵競小忿。愚臣請以近事言之,往歲討伐交趾,王師一動,南方幾乎地動山搖。先皇以為得之無用,棄之實便,于是授之官職,使之成為屏衛(wèi)中國的藩邦,則至今如鼠伏在那里。石晉朝末季,聽信景延廣之言,恥與契丹和議,遂至失去天下,此豈是逞強哉!臣本州監(jiān)軍室種者是幽州人,曾說,他們種族吃禽獸,貪利財,此外無他智計。先朝平晉之后,若不舉兵相向,但與之財帛,則幽、薊二州不日歸順矣。察此,乃知這種情況古今相同,漢高祖、唐明皇所用之計,正可控其心也?!笔枭虾螅项H嘉嘆。
顯然,這種“屈己以寧天下”的思想深深影響了真宗,也就在同一時間,雄州知州何承矩上報契丹企圖寇邊,真宗以此問樞密使曹彬,曹對曰:“宋太祖英武定天下,猶委孫全興與契丹經(jīng)營和好。陛下初登基時,承矩嘗發(fā)書道此意,臣料北方邊境終成和好?!闭孀谠唬骸按耸码蕻斍?jié)為天下蒼生,然處理上須執(zhí)綱紀,存大體,即為久遠之利也?!?/p>
景德元年(1004)閏九月,遼圣宗和遼太后率二十余萬大軍南侵,真宗亦親征至澶州,戰(zhàn)事一度膠著,但后期在宋軍獲得優(yōu)勢的情況下,真宗實踐了“屈己以寧天下”的思想,簽訂了“澶淵之盟”?!板Y之盟”是一個不完全平等但又有積極意義的條約。其不平等處,主要在于宋朝每歲給遼朝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其積極意義在于,在雙方都不具備吞并對方的相對均勢下,避免了周期性的戰(zhàn)爭。澶淵之盟后雙方基本上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保持了近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共處的局面。其實,在當時宋與北方鄰邦的關系上,“和”“戰(zhàn)”是必不可少的交替使用的方法。謝泌的“屈己以寧天下的思想”豐富了“和”的理論和價值,但其過于強調(diào)“和”亦有消極的意義。
對民寬。這在謝泌為福州知州時表現(xiàn)尤其突出。景德元年(1004)四月,謝泌以刑部郎中,自兩浙轉(zhuǎn)運使移知福州,至景德三年(1006)十一月,代還,轉(zhuǎn)兵部郎中,復知審官院、直昭文閣。其在福州知州任上兩年七個月。在知州任上的具體事跡史志上記載寥寥,似僅有三件:一為當時,郡城澳橋重要部分的木梁容易腐朽,謝泌籌劃用石梁取代,當?shù)匕傩贞愑拥茹暶甲叽耸隆Vx泌去任后,民不忘其愿,歷經(jīng)三年,最終把石橋修成。二為福州下轄的侯官縣桂枝鄉(xiāng)延福里,有鄉(xiāng)賢劉若虛者,咸平間登進士第,授大理評事,知永嘉縣。后歸鄉(xiāng),父母均無恙,郡守謝泌改里名為榮親里。三為侯官縣有南報恩寺,唐大中十一年(857),在隙游亭之地創(chuàng)寺并建塔七級。乾符五年(878),寺、塔為黃巢起義軍所焚。其后,王審知父子又相繼創(chuàng)建,凡七塔。謝泌詩云:“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之后的一些情況說明其深得民心。當謝泌代還赴京,福州民懷其愛,刻石以記去思。大中祥符五年(1012),謝泌卒,消息傳到福州,民相率縞素,說:“謝侯,吾民天地也,不擅權,不仗勢。兄弟爭者,他喻之;兇頑者,責之,訴訟幾乎平息?!碑敃r,繼任的知州嚴辟疆,治理尚嚴,聽到謝泌的事跡,行政亦為之寬。再后的知州元積中,為紀念謝泌,書“去思”易橋梁名。州民為謝泌立祠,陳烈為記。
北宋仁宗天圣(1023-1031)中,鄭載知福州,號稱賢良。先是,知州謝泌、王臻、章頻皆賢,民為之歌曰:“前有謝王,后有鄭章?!币陨暇梢娭x泌寬以待民的特點。
謝泌的嚴于官而寬于民,看似二致,實為一途,那就是以民為本。寬于民是為民,嚴于官也是為民,他在吏治中實踐了儒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
當然,謝泌還篤信道教。在其故鄉(xiāng)的地方志中,有不少關于其年輕時與術士交往的記載,雖每不經(jīng),但亦可看出道教對其人生的浸染。后好此不輟,一生深慕玄虛,樸素恬簡。病危之際,盥沐,衣道士羽服,端坐而逝,頭不少傾。道教對政治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倡導“清靜無為”。這在謝泌“屈己以寧天下”的思想、“不擅權、不仗勢”的吏治中是有跡可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