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杰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有“詩圣”之稱的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與當時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合稱為“李杜”,代表了唐代詩歌不可逾越的兩座高峰。杜甫“以詩為史”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對我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他的詩歌受到歷代文人及學者的喜愛,在宋代時就擁有了“千家注杜”的盛譽。
由于杜甫當時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和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使他的詩歌充滿了豐富的現(xiàn)實意味和人生內(nèi)涵,因而也使得不同的讀者擁有了不同的閱讀體驗。如對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中的“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钡睦斫?,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此略作小議,以供品析。略引詩如下:
故人何寂寞,今我獨凄涼。
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
物情尤可見,辭客未能忘。
海內(nèi)知名士,云端各異方。
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
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
舉天悲富駱,近代惜盧王。
似爾官仍貴,前賢命可傷。[1]640
“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彪m然是杜甫在贊美高、岑二人的詩歌特點,但實際上也反映出了杜甫的詩論觀。清·朱鶴齡《王吏部西樵詩集序》中說到杜甫論詩的三種境界:“嘗觀杜陵之論詩矣,一則曰‘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一則曰‘妙取筌蹄棄,高宜百萬層’;一則曰‘毫發(fā)無遺憾,波瀾?yīng)毨铣??!保?]178杜甫將“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放置第一位,足以看出杜甫對此種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推崇。
要想深刻理解杜甫這句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就必須對這句詩歌中的重要語詞進行細致分析?!耙鈵堋币辉~的注釋,古今著作基本沿用了宋·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之注:“《世說》:‘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思意甚不愜’。謝靈運《還湖中作》:‘慮淡物自輕,意愜理無違?!保?]35今人謝思煒《杜甫集校注》舍去了《世說新語》條,只取用了謝靈運條為注?!耙鈵堋奔词恰皭芤狻?,《漢語大詞典》中“愜意”是指“稱心,滿意”,如唐·韓偓《卜隱》詩:“世亂豈容長愜意,景清還覺易忘機”。[4]652此處的“愜意”即是“意愜”,又與“愜懷”意思相同。但有時詩人為了考慮詩歌中上下句的對仗而常將兩字顛倒使用,此種情況較多,歷代詩歌多有記載。如:
人幽想靈山,意愜憐遠水。(唐·高適《宴韋司戶山亭院》)
山深有變異,意愜無驚惕。(唐·孟郊《游韋七洞庭別業(yè)》)
道存蓬瀛近,意愜朝市賒。(唐·王勃《懷仙》)
意愜時會文,夜長聊飲酒。(唐·戴叔倫《同兗州張秀才過王侍御參謀宅賦十韻》)
睡醒風愜意,意愜風醒睡。(宋·張孝祥《菩薩蠻》)
床頭有新釀,意愜成孤斟。(金·元好問《飲酒五首(襄城作)其一》)
以上詩歌中“意愜”皆是指一種滿意的心境。查閱杜甫的詩歌,“意愜”一詞也僅僅出現(xiàn)在此一首詩歌之中,而且是贊揚高、岑二人作詩之心境,對于憂國憂民的杜甫自己而言,他卻從未用此詞直接表達過這種心理上的滿足之情,或創(chuàng)作上的滿足心境。但不可否認,杜甫對在文學創(chuàng)作時所產(chǎn)生的這種“意愜”心境,是其一生都在追求的。
仔細品味,杜甫在此所說的“意愜”,似乎不僅僅局限于心理上的一種滿意之情,除此之外,似乎還具有一種更深層的內(nèi)涵,即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滿意的、輕松愉快的心境。因為對于一位文學家來說,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心理上的滿意心境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但創(chuàng)作時的滿意心境更有利于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詩文作品。那這種創(chuàng)作上的“愜意”心境的獲得,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首先,思維敏捷,文思暢涌。即如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所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間,卷舒風云之色?!保?]244杜甫自己亦有詩云“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保ā恫灰姟罚┧c第一層次的心理境界不同,它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心境,這種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愜意”境界是一種輕松的、暢通的、奔涌的、毫無阻塞的文思境界,與苦心孤詣的、字斟句酌的、阻塞不通的創(chuàng)作心境是相反的,具有一種“意愜關(guān)飛動,跡陳任去留”(明·張瑞圖《戲和魏太史詩》其四)的才情。其次,廣泛積累,信手拈來。清·盧震《說安堂集·杜詩說略·淵源》中在評價杜甫詩歌時云:
廣收其材,于是乎渾渾焉,浩浩焉,噩噩焉。行乎所行,止乎所止。游六藝之圃,入百家之林。奇珍異寶,牛溲馬渤,隨吾所取也。瓦礫可以為金珠,收輪囷可以列鐘鼎。隨手拈來,頭頭是道。杜詩曰“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今之才人求其“飛動”,或有之,而“渾茫”難矣。大?;仫L,而為百里之瀾。蜃氣、樓臺、日月所出,其所積者深,故所流者遠也。……胸無大書,目無名山水,若才情窮。[6]6
杜甫亦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也就是說一位文學家若想達到“文思泉涌”“信手拈來”的創(chuàng)作境界,必須具備敏捷的、充滿想象的文思和豐富的材料積累,用這種敏捷的思維對豐富的材料進行剪裁和再鑄造,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新穎的文學作品。因此,這種“愜意”的創(chuàng)作心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時刻都存在的,它來之不易,需要后天長期的積累和訓練才能獲得。
對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的文思不暢的苦悶心境,古人多有描述,如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苦吟》),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題詩后》),杜甫自己亦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梢?,古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詩句中字句的雕琢以及所下的功夫達到了何種程度。即使是詩圣杜甫,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并不是總會出現(xiàn)“倚馬可待”“下筆如有神”的情況,因而這也回答了杜甫為什么從未用過“意愜”來表達這種心理上或創(chuàng)作上的愉悅心境的問題。
再看“飛動”一詞,古今人注釋此句詩歌中的“飛動”一詞時,或引用沈佺期《祭李侍郎文》“思含飛動,才冠卿云”[7]316來作解,如宋·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宋·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或引用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5]73來作解,如清·仇兆鰲《杜詩詳注》、謝思煒《杜甫集校注》。但無論是《祭李侍郎文》,還是《文心雕龍·詮賦》中的“飛動”,皆指“飄逸生動”?!稘h語大詞典》中“飛動”具有三層含義:
①飄逸生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彼巍り懹巍队窬钟^拜東坡先生海外畫像》詩:“公車三千牘,字字岌飛動?!鼻濉⒋髾湣顿洿蠓蜷h公傳》:“間作指頭小畫,楮墨瓏玲,氣象飛動,人多寶而藏之?!雹讵q振奮。唐·杜甫《贈高式顏》詩:“平生飛動意,見爾不能無?!彼巍ず檫~《容齋隨筆·孟子書百里奚》:“味其所用助字,開闔變化,使人之意飛動?!泵鳌ぶx榛《四溟詩話》卷三:“予愈覺飛動,亹亹不輟?!雹埏w揚飄動。唐·黃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翌日巖谷爽朗,煙霞飛動?!保?]698
從上述三層意思可以看出,第一層意思多用于描寫語言、書法、繪畫等藝術(shù),第二層意思多用于描寫內(nèi)心激動的心情,第三層意思多用于描寫自然事物。杜甫詩歌中出現(xiàn)“飛動”一詞共六次,引之如下:
精微穿溟涬,飛動摧霹靂。(《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
慘澹壁飛動,到今色未填。(《觀薛稷少保書畫壁》)
神融躡飛動,戰(zhàn)勝洗侵凌。(《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群生各一宿,飛動自儔匹。(《寫懷二首》其二)
平生飛動意,見爾不能無。(《贈高式顏》)
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
以上幾首詩歌基本上涵蓋了“飛動”一詞的三種含義。第一首是贊美許十一誦詩令人耳目一新,氣勢恢弘,有壓倒雷霆之勢;第二首是贊頌薛稷的畫技高超,在墻壁上留下來的未完成的遺作,活靈活現(xiàn),飛動傳神,如活了一般;第三首稱贊使君詩才“捷如驥足,健比飛揚”,皆是“飄逸生動”意;第四首是寫萬物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清晨開始繁忙起來,尋找各自的同伴,是第三層意思;第五首《杜詩詳注》闡釋文意時曰:“見式(高式顏)而意飛動,文酒之興勃也”[1]483,是指振奮的情緒,但“飛動”之下又引“思含飛動,才冠卿云”為注,看上去有些矛盾。仔細品析,此處用“振奮”意似乎更恰當。因為這里的“飛動”是著重描寫杜甫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說自己見到高式顏時內(nèi)心充滿了無法抑制的激動和興奮之情。再者,當“飛動”和“意”相連用來描寫人的內(nèi)心感受時,用“振奮”來解釋更為恰當。
而“意愜關(guān)飛動”中的“飛動”,似乎也可用“振奮”來作解。首先它也是描寫一種內(nèi)心情緒,從“意愜”可知,而且這種心理上的或是創(chuàng)作上的“意愜”和內(nèi)心的振奮情緒有關(guān)。這種振奮飛動的情緒,從文學創(chuàng)作角度來看,是一種創(chuàng)作沖動,也就是韓愈所說的“不平”之氣。他在《送高閑上人序》說到:
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fā)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萬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8]258
這雖然是在說張旭的書法創(chuàng)作需要“不平”之情,但也可以用之于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正因為張旭將“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之情充分地傾注于書法之中,才創(chuàng)作出了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由此推知,任何文學創(chuàng)作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都需要這種強烈的內(nèi)心沖動和不平之氣,也就是這種“飛動”的內(nèi)心情感。清·李重華在《貞一齋詩說》中的議論更為深刻:“詩之音節(jié),不外哀樂二端。樂者定出和平,哀者定多感激。更辨所關(guān)巨細,分其高下洪纖。使興會胥合,自然神理,胥歸一致。即樂者使人起舞,哀者使人泣下,所謂‘意愜關(guān)飛動’也?!保?]340在這里,李重華把“飛動”完全理解為是一種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
那么杜甫所認為的“飛動”的創(chuàng)作沖動或心境,又有何種特點且通過哪些方面來體現(xiàn)呢?從他的詩歌《戲為六絕句》中可以得到一些線索: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戲為六絕句》其一)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戲為六絕句》其二)
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戲為六絕句》其三)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戲為六絕句》其四)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戲為六絕句》其五)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ā稇驗榱^句》其六)
首先,杜甫所認為的“飛動”的創(chuàng)作沖動是一種“意縱橫”的、“鯨魚碧海中”的,這是一種胸有萬物、思游天地、廣闊無邊的大境界。其次,這種“飛動”的創(chuàng)作沖動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xiàn):一是風雅剛健的語言。從《戲為六絕句》的詩歌中,可以看出杜甫追求的語言風格是“凌云健筆”“龍文虎脊”“清詞麗句”“風雅”的。二是新穎出奇的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上的跳躍性和出人意料會讓人耳目一新,達到“詩成泣鬼神”的神奇效果。如明人沈懋孝在其《論文有五綜七緯》中云:
古之杰,構(gòu)不倚前人,皆由直尋,如“大江流日夜”“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積雪”“山水含清暉”“高臺多悲風”“鳥散余花落”等句,不從人間來,并是胸懷獨至之語,所以有“啟夕秀、披朝華”之論。此五論者,總以自然為宗,解此可以自作千古,杜少陵所云“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者”耶。[10]
清·陳廷焯評論周邦彥的《浪淘沙慢》時亦云:
美成詞,操縱處有出人意表者。如《浪淘沙慢》一闋,上二疊寫別離之苦。如“掩紅淚、玉手親折”等句,故作瑣碎之筆。至末段云:“羅帶光銷,紋衾疊,連環(huán)解、舊香頓歇。怨歌水、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余滿地梨花雪?!毙顒菰诤?,驟雨飄風不可遏抑。歌至曲終,覺萬匯哀鳴,天地變色。老杜所謂“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也。[11]14
杜甫用“飛動”二字贊美高、岑二人的詩才,充分說明了兩人的詩歌具有上述的特點。作為邊塞詩人的代表,高適、岑參的詩歌在語言和結(jié)構(gòu)上都達到了“飛動”的境界。
概括來說,杜甫此處的“飛動”與劉勰《神思》篇中“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qū)矣”[5]244的描述相似,它既是指作家自然流動的創(chuàng)作沖動,即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才華出眾的人往往情思溢于胸中,文思敏捷順暢,有一氣呵成之勢,又指在這種飛動的情思之下而創(chuàng)作出的一種靈動的詩歌風格,這種風格多通過靈動的語言和新穎的結(jié)構(gòu)來體現(xiàn)。杜甫對這種既有“飛動”的創(chuàng)作才思,又有“飛動”的詩歌風格的詩人是極為欣賞的。
繼而,從對“意愜”和“飛動”兩詞的分析,可以進一步推斷出“關(guān)”字在此詩句中的確切含義?!瓣P(guān)”字在古今杜詩注本中都未有詳解,在此稍作淺解。“關(guān)”在詞性上有動詞、名詞之分,有時也可作介詞,此處顯然從動詞的角度去理解更符合詩意。首先,“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笔且粋€對偶句式,根據(jù)這個特點由“接”字可以幫助我們推斷出“關(guān)”字的詞性和含義?!敖印痹诖颂幱薪舆B、連續(xù)之意,“關(guān)”有牽連、涉及之意,此對偶句又屬于意思相承接的流水對,從詞性和含義上都應(yīng)相近。其次,“意愜關(guān)飛動”是杜甫從文學創(chuàng)作論的角度和文學批評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只有在平靜、輕松、愉快的心境之下才能文思飛動,激發(fā)創(chuàng)作才能,也就是劉勰所說的創(chuàng)作前所需要的重要條件之一“養(yǎng)氣”,只有這樣才能“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guī)矩虛位,刻鏤無形”[5]244,也才能最終創(chuàng)作出具有“飛動”風格的文學作品。由此可以得知,杜甫認為心境和文思兩者有極大關(guān)系,“意愜”的心境是激發(fā)“飛動”的文思的重要前提條件,所以此處“關(guān)”取牽連、涉及之意應(yīng)更為貼切。再者,杜甫詩歌中“關(guān)”字大多數(shù)除了表示“關(guān)隘”之意外,也有多處“關(guān)”字取用了上述含義,如:
不是愛微軀,非關(guān)足無力。(《偪仄行贈畢曜》)
非關(guān)使者征求急,自識將軍禮數(shù)寬。(《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
谷暗非關(guān)雨,楓丹不為霜。(《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沲江畫圖十韻》)
非關(guān)風露凋,曾是戍役傷。(《又上后園山腳》)
關(guān)故安排,曾是順幽獨。(《寫懷二首》)
干戈未揖讓,崩廹關(guān)其情。注曰:“崩廹,指歌哭者;關(guān)情,觸于聞見也?!保ā对缧小罚?/p>
從上述詩句可以看出,在杜甫所有帶“關(guān)”字的詩歌中,除了《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和《早行》中用了單獨的“關(guān)”字表肯定意,且兩處的“關(guān)”字含義基本一致外,其余詩歌中用到“關(guān)”字時,杜甫都在其前加了一個“非”字表否定意,且否定的對象都是客觀自然環(huán)境或條件,如“足無力”“使者急”“雨”“風露”等。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否定客觀外在事物,其實就是在肯定主觀的內(nèi)在情感,即“關(guān)其情”。杜甫詩歌中的“意愜”“飛動”二詞也皆有情的存在,情感上的“愜意”是產(chǎn)生“飛動”文思和作品風格的前提條件。此外,仇兆鰲在《早行》中,將“關(guān)”字含義注釋為“觸”,即指牽連、涉及之意,又可作為一證。
再者,從歷代詩人的詩歌中也能找到一些“關(guān)”字用此意的詩句,而且“關(guān)”與“情”連用的情況最多,其次是與“愁”連用。如:
腸斷非關(guān)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唐·李白《猛虎行》)
酒蘊天然自性靈,人間有藝總關(guān)情。(唐·方干《贈美人四首》其三)
從此西岡數(shù)登眺,白云飛處總關(guān)情。(宋·喻良能《送伯壽兄之官上虞》)
又是春生杜若洲,憑欄回首總關(guān)愁。(宋·葛起耕《初春感舊》)
王事匆匆騎馬去,落花啼鳥總關(guān)情。(元·陳基《游狼山寺三首》其一)
泛臘酒香頻中圣,流年花發(fā)總關(guān)愁。(明·林鴻《寄高逸人》)
腸斷十三弦上月,一弦一柱總關(guān)情。(明·王恭《月下聞箏》)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不難看出,當“關(guān)”字和“情”字同時出現(xiàn)時,詩人大多數(shù)情況下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對情的肯定,尤其是“關(guān)情”前又常常會出現(xiàn)一個“總”字,更加強調(diào)了外在自然事物對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影響?!耙鈵荜P(guān)飛動”即是指這種“意愜”的創(chuàng)作心境是和“飛動”的創(chuàng)作沖動密切相關(guān)的,“意愜”的創(chuàng)作心境是形成“飛動”的創(chuàng)作沖動的前提條件,“飛動”的創(chuàng)作沖動則是“意愜”的創(chuàng)作心境的結(jié)果。
“篇終接混?!本渲小盎烀!陛^難理解,且有多重含義。查閱其詞義,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混沌蒙昧。指上古人類未開化的狀態(tài)?!肚f子·繕性》:‘古之人,在混茫之中?!谥笍V大無邊的境界。唐·杜甫《滟滪堆》:‘天意存傾覆,神功接混茫。’③混雜不清;模糊?!保?]1374古今杜詩的注本中,宋·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清·仇兆鰲《杜詩詳注》、謝思煒《杜甫集校注》皆引《莊子·繕性》“古之人,在混茫之中”作解。宋·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注曰:“混茫,謂天地也,言高、岑之詞章該貫天地及萬物也?!保?2]
以上三層含義中,第二層含義似乎更加符合杜甫所要表達的情感,指詩歌作品所具有的一種廣闊無邊、渾然一體的風格特點?!肚f子·繕性》中的“混茫”之意,是指一種混沌蒙昧、未開化的狀態(tài),而杜甫在此是高度贊揚高、岑二人的詩才和詩歌藝術(shù)風格的,認為二人的詩歌具有一種廣大無邊的境界,給人以回味無窮之感,并不是給人一種混沌蒙昧之感。因此,用“混沌蒙昧”之意作解,失之恰當。蔡夢弼的后半部分解釋較為合理,但在此處將“混茫”理解為“天地”,亦指一種混沌狀態(tài),與《莊子·繕性》中意相同,亦不當。
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多次用“混?!眮碓u論杜甫的詩歌,認為他的詩歌具有一種大境界、大氣候。如: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注曰:“用意愜當,則機神飛動,此詩思之妙。篇勢將終,而元氣混茫,此詩力之厚。二句極推高岑,實少陵自道也?!保?]640
《成都府》引李長祥評曰:“‘語不驚人死不休’,少陵之作詩也。‘篇終接混?!?,則其詩之氣候也?!啦恍荨昧μ?;‘接混?!窕?。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又曰:少陵詩,得蜀山水吐氣;蜀山水,得少陵詩吐氣?!保?]727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注曰:“詩到尾梢,他人幾于力竭,公獨滔滔滾滾,意思不窮,正所謂‘篇終接混?!病H豁毻嫫滢D(zhuǎn)折層次,不可增減,非汗漫敷陳者比?!保?]71
從仇兆鰲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杜甫所言的“混茫”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它是指一種詩歌風格或詩歌境界。杜甫認為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中應(yīng)該具有一種廣大無邊的詩境,即一種大境界、大氣候,而且這種大境界、大氣候是詩歌風格的最高境界。它的特點即是“篇勢將終,而元氣混?!?,“詩到尾梢,滔滔滾滾,意思不窮”。此種情況在杜甫詩歌中極為常見,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保ā堵靡箷鴳选罚扒锾煺龘u落,回首大江濱?!保ā端土曛萋肥咕巍罚┳髡呖偸窃谠姼枘┪菜茉斐鲆环N廣闊無邊的意境,以此來升華情感。
同時,這種“混?!钡脑姼栾L格的形成需要借助“神化”的手法,即宕開一筆,在虛處傳神,需要通過作家的留白、讀者的想象來實現(xiàn)。杜甫認為,詩歌末尾不但要氣勢宏大,而且要“言有盡,而意無窮”,以實化虛,給讀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即留白。這樣使作者想要創(chuàng)造的詩境不是讀者一眼就能看穿的,而是需要讀者發(fā)揮想象,認真推究和揣度。如“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保ǘ鸥Α懂孃棥罚┒鸥σ还P宕開,從描寫鷹的形態(tài)、神貌轉(zhuǎn)入虛筆,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疾惡如仇之心、奮發(fā)向上之志,將詩的意境開拓得更加廣闊深遠。
再者,這種“混?!钡慕Y(jié)尾形式也是杜甫的一種抒情范式,尤其當表達一種復(fù)雜的、無奈的,且無法用言語直接表達的情感時,杜甫皆會用這種抒情方式,借此將自己內(nèi)心所要表達的情感推向頂峰。賀貽孫《詩筏》云:“古詩之妙在首尾一意。發(fā)語難得有力,有力故能挽起一篇之勢;結(jié)語難得有情,有情故能鎖住一篇之意。能挽起一篇,故一篇之情亦動;能鎖住一篇,故一篇之勢亦完,兩相容也?!保?3]182而這種含蓄委婉的“混?!笔闱榉绞?,正是杜甫情感最強烈的一種表現(xiàn)。如“關(guān)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保ǘ鸥Α肚锱d八首》之七)李因篤評價此聯(lián)云:“末聯(lián)自述其播遷絕域,寄慨深而措詞雅,無妙不臻,殆難為懷。”(李因篤《杜詩集評》)金人周昂直接在詩中《讀陳后山詩》亦云:“子美神功接混茫,人間無路可升堂。一斑管內(nèi)時時見,賺得陳郎兩鬢蒼?!保惐貜?fù)《全宋詩》)可見,古人對杜甫“混?!笔降脑姼杞Y(jié)尾是極度贊揚和欣賞的。
杜甫詩作中還有另一首詩歌《滟滪堆》中亦出現(xiàn)了“混茫”一詞,同樣是指廣大無邊的境界,但此處所指對象不是抽象的藝術(shù)風格,而是指具體的自然景象,指滟滪堆的江水廣闊無邊,氣勢濤濤。其古詩全文如下:
巨積水中央,江寒出水長。沉牛答云雨,如馬戒舟航。
天意存傾覆,神功接混茫。干戈連解纜,行止憶垂堂。[1]1281
除了使用“混茫”一詞,有時為了詩歌的平仄,杜甫在詩歌中還使用了與此語詞相近的“蒼茫”一詞。如:
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樂游園歌》)
咫尺但愁雷雨至,蒼茫不曉神靈意。(《渼陂行》)
感激時將晚,蒼茫興有神。(《上韋左相二十韻》)
磊落星月高,蒼茫云霧浮。(《發(fā)秦州》)
蕭索論兵地,蒼茫斗將辰。(《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萬里蒼茫外,龍蛇只自深。(《憶鄭南》)
磊落衣冠地,蒼茫土木身。(《奉贈蕭十二使君》)
《漢語大詞典》中“蒼?!庇腥N含義:①遼闊無邊。②迷蒙不清。③匆忙。[4]506第三種是通假義,在杜甫詩歌中也有出現(xiàn),如《北征》“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仇兆鰲注曰:“蒼茫,急遽之意。”除此含義之外,其余兩層含義與“混茫”相同,且多使用“遼闊無邊”意,如“獨立蒼茫自詠詩”“蒼茫云霧浮”“蒼茫斗將辰”“萬里蒼茫外”等,皆表示一種廣闊無邊之意境。
正如張志烈所定義的那樣:“思想感情恰當完滿的表達總是緊密關(guān)合著神采飛動的意象,即在紛披密麗、飛舞淋漓的形象推移中完美地貫注、融合進強烈的思想感情,因而,整篇詩讀完后,讀者猶久久地沉浸在渾厚、生動、如造化演成的神妙意境中,領(lǐng)略那無限深廣的義蘊。”[14]2因此,杜甫詩歌中的“混?!辈⒉皇侵缸x后給人以混沌迷茫之感,而是指詩歌的一種最高境界,它既是一種詩歌風格,也是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和抒情方式。
總之,“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是杜甫詩歌觀的一種體現(xiàn),它既反映出了杜甫對詩歌創(chuàng)作文思的要求,也反映出了杜甫所追求的一種“飛動”的詩歌特點及“混?!钡脑姼枰饩?,且又道出了“意愜”“飛動”“混茫”三者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即“意愜”的心境和文思是詩歌產(chǎn)生“飛動”風格的前提條件,“飛動”的詩歌特點又是創(chuàng)造“混茫”詩歌境界的必要條件,三者密切相關(guān),又互為因果。通過對此句詩歌的分析,僅僅是了解到了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和風格的極小一部分,而作為一代詩圣,杜甫的詩歌千變?nèi)f化,意蘊無窮。正如陳繼儒所感嘆的那樣“少年莫漫輕吟味,五十方能讀杜詩”,這正說明了讀懂杜詩的不易。若想讀懂杜詩,則需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充足的學識積淀,方能理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