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隴上塞罕壩”是怎樣建成的
——甘肅省榆中縣北山貢井林場60 年艱苦造林紀實

2020-03-02 10:25:50馬進帥
綠葉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榆中榆中縣北山

◎馬進帥

如今,當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曾被稱為“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肅省榆中北山時,會發(fā)現(xiàn)這里荒涼漸退,綠色漸濃,溝壑梁峁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從20世紀60年代起,特別是近40年來,甘肅省榆中北山貢井林場的干部群眾發(fā)揚“領(lǐng)導(dǎo)苦抓,社會苦幫,群眾苦干”的“三苦精神”,打響治山理水的造林“持久戰(zhàn)”,這片黃土地上的綠色也由點到線、由線到面,范圍迅速擴大。據(jù)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榆中北山貢井森林面積已達9320公頃。昔日荒山禿嶺,如今正在一點點、一片片、一座座變?yōu)樯n翠青山。

2019年11月15日早上9時許,記者乘坐的汽車從蘭州出發(fā),直接向榆中北山貢井林場進發(fā)。汽車在蜿蜒曲折的山梁公路上行駛,一個彎接著一個彎,記不清繞了多少個彎,公路兩旁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叢叢、一簇簇耀眼的檸條、柏樹、紅柳、山杏、榆樹……在初冬的榆中北山貢井林場,突兀剛毅,直奔天際,在藍天白云、明媚陽光下?lián)纹鹆艘挥虿黄椒驳奶斓?。震撼人心的生命的力量在記者眼前直直白白地向上生長,奇跡的出現(xiàn)亦夢亦幻,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群人,創(chuàng)造了這一片綠色的希望呢?在經(jīng)過近三個小時的行進,在中午時分,記者來到了貢井林場場部。

這里就是榆中北山,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歷來是干旱少雨、生態(tài)脆弱、自然條件嚴酷之地。歷史曾這樣記載:地無綠,河無水,鳥無棲息之茂林,人無蔽日之綠蔭。

“隴中苦瘠甲天下?!?00多年前,清朝陜甘總督左宗棠的那聲嘆息,回蕩在歷史的長空。

40多年前,聯(lián)合國專家來此考察,給出的曾是絕望的評價:“這里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p>

然而,就在2017年6月,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邀請外國駐華使節(jié)和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環(huán)境規(guī)劃署聯(lián)合國荒漠化公約組織等國際代表,專程來到這里,考察“三北”防護林工程和荒漠化防治。這里的一抹抹綠意,讓不少人贊嘆不已:“偉大的中國人民了不起!”

繪就這一切的,是榆中縣貢井林場的干部職工們。

三代人,60年。

貢井林場以大地為紙、青松為筆、汗水為墨,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牢牢地釘在貧瘠的土壤之中,在榆中縣北部山區(qū)造林9320公頃。

貢井林場在隴中山區(qū)堅持不懈人工造林,矢志不渝堅守奉獻,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持之以恒的釘釘子精神、百折不撓的斗志激情,筑起了一座永恒的綠色豐碑。

苦干實干成就一段綠色傳奇

在中國的幾何中心蘭州,在廣袤的黃土高原西端,谷歌地圖上有醒目的帶狀綠色山地,那就是馬啣山、興隆山,就是甘肅榆中。南枕隴中屋脊馬啣山,北踞黃河天塹,自古為甘肅省之門戶,古絲綢之路要津。

榆中縣總面積3294.7平方公里,人口42.36萬人,干旱少雨,生態(tài)脆弱,自然條件嚴酷。1975年僅有馬啣山、興隆山29580公頃天然次生林,其余幾乎都是荒山禿嶺,森林覆蓋率僅為6.89%。通過40年建設(shè),2017年森林覆蓋率由三北防護林建設(shè)一期末的7.23%上升到15.27%,森林面積達到50310公頃,林地總面積119793.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6.4%。其中占榆中縣面積三分之二的北部山區(qū),涉及全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中的13個鄉(xiāng)鎮(zhèn)、77個村,海拔在2200米以上,與縣城南部的“隴右第一名山”——興隆山遙遙相對。

經(jīng)歷戰(zhàn)爭劫亂、自然災(zāi)害和人為破壞,至清初,榆中北部山區(qū)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到處荒山禿嶺、慘不忍睹,游牧民族被迫遷移他處。

藐視自然,違背規(guī)律,大自然的報復(fù)就如同洪水猛獸一般襲來。

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榆中北部山區(qū)年降水量僅為28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1560毫米以上,有些地方甚至高達2000毫米。

來過這里的人都感嘆:北山真窮、真苦、真荒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國土綠化。1959年,正值國民經(jīng)濟困難時期,國家仍咬緊牙關(guān),在榆中縣貢井鎮(zhèn)、夏官營鎮(zhèn)、清水驛鄉(xiāng)、韋營鄉(xiāng)的四鄉(xiāng)鎮(zhèn)交界處,建起了國有貢井林場,恢復(fù)北山植被。

那時的貢井林場,方圓十公里沒有人煙,也沒有一棵樹,僅有一些稀疏的蒿草。

嚴酷的自然條件,擋不住建設(shè)者們的萬丈豪情。

1959年秋,人煙稀少的魯家溝沸騰了,響崖溝灣腦一道道水平臺修了出來,50公里外興隆山腳下的松樹、杏樹、榆樹苗,伴著趕馱人的歌聲和叮當?shù)鸟R鈴聲,星夜兼程馱進山來,一株株小苗在只有蒿草的響崖溝灣腦扎下了根,種下了一代人綠化北山的希望。

今年退休又被北山林場返聘的縣林業(yè)局干部魏軍告訴記者,“先治坡、后置窩,先生產(chǎn)、后生活”。挖窯洞、盤土炕、馱咸水、三塊土呸頂一鍋;點油燈、吃炒面、喝窖水、洋芋面條上等飯。彎彎山道,晴天塵土沒過腳,雨天泥濘半褲腿,第一代造林人在大山里一干就是一輩子,一年四季吃住在大山里的年輕人,找媳婦難,成了家的被家人埋怨,心里只有樹沒有家,他們用青春和汗水開創(chuàng)了荒原植樹的傳奇。

魏軍說,改革開放的春風(fēng)吹過隴原,198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視察甘肅,提出了“種草種樹、發(fā)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窮治富”的戰(zhàn)略方針,三北二期工程造林成為“大躍進”以來第二次植樹高潮。杏樹灣的春天來了,第二代務(wù)林人來了,全縣干部職工齊動員,到2003年,三北工程造林31278公頃,其中貢井林場1704公頃,森林覆蓋率上升到9.55%。

然而,建場之初,林場生活條件非常差。沒有房屋可居住,就挖幾孔窯洞。沒有床鋪可休憩,就在地上鋪幾把麥草。沒有電,照明用的是馬燈。沒有自來水,就靠天上下雨時集流的窖水。

食物更是嚴重短缺,本來北山產(chǎn)的糧就少,一大堆人聚集在一起,經(jīng)常得挖野菜充饑??編讉€土豆、喝點面糊糊,已是難得的美味。

快過年了,民工們都撤了。林場僅剩下包括曾貴恒在內(nèi)的18名年輕的干部職工。

直到2008年,這里的生活條件依然艱苦。一年四季也吃不上什么新鮮蔬菜,咸菜是當家菜肴。盛夏時糧食存放不住,造林人得將從家里帶來的饅頭等干糧曬干,以防發(fā)霉。吃的時候,先用小錘子敲碎,再泡到開水里,便是一餐。

北山一帶的交通條件極其不便。最初,只有一條蜿蜒的土路,塵土飛揚。去趟縣城南部的興隆山苗圃拉苗子,得走50公里山路。剛開始,人背畜馱,有時要走整整一天的時間。后來,有了一輛馬車。到20 世紀80年代初時,才添了一輛小敞篷卡車。

再難,樹,都得一棵棵種出來。

北山一帶,十年九旱。沒辦法澆水,種樹就等著春秋季節(jié)雨水多時再種。

不畏艱難,越挫越勇。在榆中北山,一代代務(wù)林人頑強地扎下根來,種下一棵棵幼苗,種下恢復(fù)綠水青山的理想和信念。

憑著超常的恒心和意志,到2008年,貢井林場造林0.22公頃。

北山種樹比養(yǎng)一個孩子還難

2008 年,貢井林場2173.3公頃所轄面積基本裁完了。這意味著,林場只剩下護林任務(wù)了。是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是走出去,向北山荒原繼續(xù)開戰(zhàn)?時任貢井林場場長李學(xué)榮在思考。

李學(xué)榮選擇了后者。結(jié)合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林業(yè)示范建設(shè)項目、“三北”防護林工程等,貢井林場開始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讓綠色向整個北山地區(qū)延伸。

省、市林業(yè)部門留下了他們求索的身影、技術(shù)團隊徹夜燈光不熄,經(jīng)過努力,三北工程黃土高原綜合治理項目落地榆中,生態(tài)建設(shè)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黃土高原綜合治理、新一輪退耕還林如久早的甘露喚醒沉睡的高山。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魚鱗坑,檸條楚楚,松柏蔥蔥。聲勢之大,前所未有。2013年率先啟動的黃士高原地區(qū)綜合治理林業(yè)示范建設(shè)項目,5年完成造林3600公頃,封山青林2666.7公頃,栽植側(cè)柏、山杏等各類苗本329.92萬株,點播檸條籽種54000公斤。

2015年底,新一屆榆中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生態(tài)榆中”的全新目標——在全縣尤其是北山地區(qū)“整山系整流域推進、集中連片綜合治理”,新增綠化造林面積6萬6千多公頃,再造一個秀美的興隆山!

作為榆中北山一帶唯一的林場,貢井林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他們的綠色夢想,向著更廣闊的天地進發(fā)。

在實踐中,貢井林場的造林技術(shù)不斷進步。

長期以來,貢井林場栽的苗木當年成活率不到一半。

20世紀70年代末,貢井林場栽了一片占地七八十畝的沙棘林,每畝都在300株到500株。

沙棘,耐旱,按理長勢應(yīng)該很好??砷L了10年以后,大樹、小樹爭搶“喝水”,結(jié)果誰的營養(yǎng)都趕不上,好不容易長大的林子沒了。

多年心血,毀于一旦。慘重的損失讓新一代林場職工認識到,栽樹,心再急,也“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

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林場創(chuàng)造出了“微創(chuàng)式”造林的全新模式。

以前,一畝地,林場造林時挖222個魚鱗坑。雖說種的樹多,可坑小,每個坑長50厘米、寬30厘米、深30厘米,裝不住水。

這幾年,林場人將一畝地的魚鱗坑減了一半,只挖110個,而且全改成了大坑,每個長1.2米、寬70厘米、深30厘米。這樣一來,一個魚鱗坑能裝100斤水,一畝地能裝1萬斤水。

從2013年開始,林場引進了容器苗木栽植技術(shù)。結(jié)合北山特點,他們將容器苗木提前一個月拉到林場“煉苗”,適應(yīng)當?shù)氐臍夂驐l件。

早些年,貢井林場也種過側(cè)柏,可那會兒都是裸根種植,裸根苗吸收不到水分,成活率很低。

現(xiàn)在,隨著帶土球技術(shù)的引進,柏樹栽一棵,活一棵,一年就能造一片林子。

樹草結(jié)合、以草護林,人工栽樹與自然修復(fù)也開始緊密結(jié)合。以前,栽樹時,林場都要挖3米寬的水平臺。現(xiàn)在,林場人意識到,這對草地的破壞面積太大了。在北山這樣的干旱地區(qū),長一株蒿草都很不容易,倘若地皮破壞了,草木二三十年都恢復(fù)不起來。如今,水平臺被摒棄了。

一系列技術(shù)的革新,使貢井林場如今苗木成活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新一代林場人發(fā)現(xiàn),只要下一場雨,地皮一濕,人就能順勢爬上去,靠一把鐵鍬兩只手,挖出樹坑來。

其實,最難的還不是挖樹窩,而是搬運苗木上山。坡度陡,連路都沒有,騾子無法走,只能靠人背。最遠的地方,得翻兩座山頭,背五六個小時才能到達。因為是定額栽樹,一個人最少得背300株小樹苗。

克服了一個個困難,闖過了一道道難關(guān)。2009年以后,貢井林場植樹造林步伐大大加快。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成為貢井林場造林史上力度最大、進度最快的一年。從2013年到2017年,貢井林場造林面積達6千3百多公頃,相當于前50年種植面積總和的2倍。

近10年來,以貢井林場為主體的規(guī)模造林已拓展到貢井、夏官營、清水驛、金崖等鄉(xiāng)村,造林面積6042.9公頃,封山有林4266.7公頃,撫育林地33.3公頃。夏官營鎮(zhèn)紅柳溝村郝家營造林點,近200人的造林專業(yè)隊伍奮戰(zhàn)3年,完成造林2133.3公頃,植樹112萬株,點播檸條籽種7500公斤,2018年4月榮獲“甘肅省勞動先鋒號”榮譽稱號。

三代人,多少的汗水沐浴,多少的心血澆灌,成就了滿載希望的一片綠色,山嶺漾翠,似巨龍舞動在群山之間,改善了周邊20公里范圍的局部小氣候,成為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旗幟和典范。世代生活在這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功不可沒,榆中縣貢井林場堅持不懈地造林,不忘切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持之以恒的釘釘子精神、百折不撓的斗志激情,被譽為“隴上塞罕壩" ,時任林場場長李學(xué)榮2016年被評為全國造林突出貢獻獎和綠化先進工作者。

先樹后家北山人的夢都是綠色的

時間,悄無聲息地流逝。綠色,始終是貢井林場人永恒不變的追求。

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在張成寶的生命中,只做了一件事情:植綠護綠。

退休好幾年了,68歲的張成寶依然挺立在播綠第一線。

張成寶出生于1951年,父親在他2歲時遇難離世,后來母親改嫁,是他的叔伯、娘舅和鄉(xiāng)親們將他拉扯長大,貧寒的成長經(jīng)歷造就了他剛毅不屈、不畏艱難的性格。

“小時候的記憶里,這里除了光禿禿的山就是大風(fēng)吹起的黃土。我第一次看到大人栽樹的時候,才7歲多,大人們用牲畜馱著松樹、杏樹、榆樹等苗木,星夜兼程地馱進人跡罕至的北山栽上,看著荒涼的黃土地上一棵樹在風(fēng)中搖擺,覺得很孤獨,很難想象它能成活長大。”張成寶回憶道。

1970年,張成寶19歲,被生產(chǎn)隊推薦到貢井林場去植樹,成了林場的一名合同工,從此開始了他的“種樹”征途。他第一次真正在心里發(fā)出了“栽樹真難”的無奈感嘆,從此“栽活一棵樹真不容易”成了他對生活最深的感悟。

因為埋頭苦干,認真踏實,1972年,進入林場2年的張成寶轉(zhuǎn)正成為林場的正式工人,同年被選送到部隊成了一名工程兵。張成寶說:“離開林場去部隊,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兩年多里親手栽的樹!”

1981年,部隊希望張成寶能轉(zhuǎn)成志愿兵,繼續(xù)留在部隊,但是張成寶想了想,毅然決然地選擇復(fù)員回林場,寧愿做一個與黃土和干旱抗爭的植樹造林工人。他說:“如果說參軍之前種樹是工作使命的話,那么在陜西當兵看過綠樹蔥蘢后,我覺得挖坑種樹、巡山護林就是我的人生使命。”

當記者問起除了挖坑種樹、修路護林,別的時間都干什么時,張成寶低下頭說:“想家,想孩子,想和家人打個電話聽聽他們的聲音;然后就是想種樹技術(shù),想下一步造林工作,和領(lǐng)導(dǎo)匯報造林想法,和同事溝通造林上的事!”

眼前的一棵棵樹和一草一木就是張成寶的“孩子”“親人”“朋友”,他希望能擁有更多的“孩子”“親人”“朋友”?!艾F(xiàn)在,上歲數(shù)了,干不動了,今年一天才挖了200個樹窩,前幾年一天還能挖300多個呢?!睆埑蓪氄f。

張成寶有點寡言,除了說起他栽的樹、他看的林、他爬的山如數(shù)家珍外,別的事都是一兩句話,卻又都和造林有關(guān)?!拔易畲蟮膲粝刖褪墙o這條‘黃龍’披上綠錦緞!”

11年前,今年54歲的崖頭嶺村村民白富堂,拉了一車側(cè)柏,從林場場部前往造林點時發(fā)生了車禍。他的媳婦眼睛受了傷。他呢,不僅腰、腿摔壞了,而且沒了左腳,安上了假肢。

但白富堂還是放不下樹木。休息兩三個月,他就又跑到林場去,幫忙吆喝著讓其他村民造林。

種不成樹,就護林。2016年,他被林場聘任為瞭望臺上的護林員。每天,他都拄個拐杖走四五里山路。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線,他還要騎個摩托車去瞅瞅。白富堂心甘情愿地為這片綠色付出一切。

自小就在北山地區(qū)生活的白富堂,對樹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北山從此綠起來,是他一直的夢想。

縱使時光再艱難地前行,每個造林人,都是綠色夢的追逐者。貢井林場第三代人給出了同樣響亮的回答。

2003年春天,31歲的火彥君第一次到貢井林場上班時,年輕的他在路上就傻眼了。

對于老家在榆中縣和平鎮(zhèn)、騎自行車一刻鐘就能到蘭州的火彥君來說,山彎越轉(zhuǎn)越多,心越走越?jīng)?。周圍的山,幾乎沒有綠色。

為了多添一道綠,10年前,火彥君和林場老場長,第一次在場部附近,嘗試種起了帶土球的側(cè)柏。

先是拉苗子時一個一個地驗收,土球小于30厘米的,堅決不要。

路上,又害怕把土球顛破。栽的時候,更加小心翼翼。將帶土球的側(cè)柏栽進去以后,踏實,扶正,又忍不住多澆幾回水。

23公頃多地,整整種了15天。

到了秋天,經(jīng)過焦急和不安的等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苗木都活了,他和其他林場職工在汗水與淚水交織中歡呼雀躍著。

“小火,把這一片林搞成了,你確實不容易?!甭犞下毠さ募娂娰潛P,他欣慰極了。

2019年11月15日下午3時許,火彥君在林場的亭子里現(xiàn)場召開巡山防火會議,因為目前是冬季防火最關(guān)鍵的季節(jié),稍有不慎,就會使三代人60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不能馬虎。

為關(guān)鍵的季節(jié),稍有不慎,就會使三代人60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不能馬虎。

在北山林場,清一色的男性職工中,還有一名女性職工,她就是周梅英。“其實,我們也是三代人都是在林業(yè)戰(zhàn)線上戰(zhàn)斗,老公公今年75歲,是從林業(yè)上退下來的。我原來在苗圃工作,2008年調(diào)到北山貢井林場至今,在這里已經(jīng)干11年了。我兒子在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上大三,學(xué)的專業(yè)也是林學(xué)。在林業(yè)上干了半輩子了,對樹木有感情了。”

第一代老職工金明俊的兒子金杰武,是頂替父親到北山林場上班的。在北山林場一干就是37年,2018年退休在家。“在北山林場上班,不僅僅是一個工作,而是對樹的一種依戀和情感,同時也是一種責任。我愛一棵樹甚于愛一個人?!?/p>

樹離不開人,人離不了樹。數(shù)十年的義無反顧,不離不棄,貢井林場人用骨子里的堅韌與堅持,讓他們和樹木的生命融為一體。

守住綠色好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父母曾經(jīng)是村里的飼養(yǎng)員,自己也放了40多年羊,榆中縣清水驛鄉(xiāng)峴坪村貧困戶韓志雄從來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能放下羊鞭。

2012年,貢井林場的干部職工來到村里,三番五次地給他做工作,勸他將羊賣掉,加入造林護林的大軍。韓志雄打心眼里轉(zhuǎn)不過這個彎。

一家5口人的生計,多少年來全靠韓志雄每年養(yǎng)的100多只羊,一年下來,能掙1萬多元。

是的,有上百畝地,可全是北山一帶的山地。一年下來,從春到秋,犁地、播種……苦沒少下,廣種薄收,連個籽種錢都收不回來。

不放羊了,生活咋辦?

“山定權(quán)、樹定根、人定心?!奔w林權(quán)制度改革,讓韓志雄分到了47公頃荒山,這些荒山上造的林,所有權(quán)都歸他。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讓他有了底氣。

更關(guān)鍵的是,參加造林后,政府還發(fā)放生態(tài)專項補助。

參與生態(tài)治理還有收益!當年3月,半信半疑的韓志雄和媳婦一邊養(yǎng)羊,一邊加入造林隊伍。早上四五時爬起來奔到造林點,干到9時,媳婦又趕回去放羊。

沒想到,那個月他們兩口子靠挖樹窩掙了1萬元,相當于一年賣羊的錢。兩個月后,他主動聯(lián)系了個羊販子,將羊連賣帶送地處理掉了。

放下牧鞭、保護生態(tài)?,F(xiàn)在,韓志雄由“種地農(nóng)民”轉(zhuǎn)變成了“造林工人”。

北山一帶,每年四五月,檸條黃色的小花都開了,草還沒長出來。以前,韓志雄就趕羊進了樹林。為了放牧,他不知和貢井林場的干部職工吵過多少回,捉過多少次“迷藏”。深夜,碰上護林員時,他干脆就打游擊。如今,昔日怒目相向的“對手”變成了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

韓志雄告訴我們:“剛開始參加護林時,對面山上的村民還養(yǎng)了上千只羊,他們想的鬼點子,哪個我以前沒想過?!背吮O(jiān)督他們外,他也像林場職工當年一樣,勸說他們放棄養(yǎng)羊。

現(xiàn)在,梁建福、黃宗山、代余學(xué)、王秋先等二三十名貢井林場周邊以前的“羊倌”,都和韓志雄一樣,加入造林護林隊伍中來了。

這些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僅一年三季造林有收入,而且還被縣里聘為生態(tài)護林員,參與林場的日常護林,每人每年可收入8000元。除了這些,他們還能享受到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的相關(guān)補助。

現(xiàn)在,韓志雄他們和林場的20名干部職工,以及北山一帶的老百姓,組成了200多人的造林隊伍,從2013年開始,常年堅持不懈地造林護林。

周邊的群眾,也開始從這片綠意中長久收益。

如今,緊挨林場的貢井鎮(zhèn)崖頭嶺村村民李艷流轉(zhuǎn)了一座山頭,在林下養(yǎng)起了“溜達雞”。

記者來到她的養(yǎng)殖場時,只聽一聲哨響,成群結(jié)隊的“蘆花”雞便漫山遍野地飛跑開來,到樹林中開始捉蟲啄草。

“2016年養(yǎng)了2.4萬只雞,2017年,家里出了點事,只養(yǎng)了1.2萬只,掙了2萬多元。放養(yǎng)的雞品質(zhì)好,雞的銷路不愁,不光蘭州、白銀的市場認可,通過網(wǎng)絡(luò),最遠還銷到北京、天津?!碧峒傲窒吗B(yǎng)雞的收益,李艷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高興?!俺抢锶艘蔡貏e愛吃‘土雞蛋’,我們這的雞蛋都論個賣,一個賣1元5角,都供不應(yīng)求呢?!?/p>

虎井鎮(zhèn)康頭嶺村護林員呂在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讓他和大伙一同脫貧,林場聘他當上了一名護林員,一年工資8000元。全縣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聘用省市縣三級護林員638名,年支付護林報酬510.4萬元。

貢井林場造林專業(yè)隊,吸納了鄰近鄉(xiāng)鎮(zhèn)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造林。貢井鎮(zhèn)崖頭嶺村呂在其,夫妻二人參與生態(tài)建設(shè),連續(xù)三年勞務(wù)收入6萬元左右,買了小車,已在縣城支付樓房首付。趙維德,被貢井林場聘為技術(shù)員,月收入3千元,在高沿山移民點安了家。僅黃土高原綜合治理項目實施五年來累計支付勞務(wù)報酬820.5萬元。

北山水土流失區(qū)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惠及千家萬戶。2015年至2016年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9433.3公頃,涉及13個鄉(xiāng)鎮(zhèn)、69個行政村、7393家農(nóng)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24戶。五年將補助21225萬元,戶均收益2.87萬元。

貢井林場場長火焰君說,林場現(xiàn)在有200多名造林工人,大多數(shù)都是參與造林10年以上的老工人。他們依舊像第一代造林人一樣,早上4時30分起床吃過飯后,5時整準時背著饅頭上山造林,直到下午5時才下山,幾乎沒有過休息日。60年來,經(jīng)過三代人的努力,造林區(qū)域已拓展到貢井、中連川、清水、夏官營、金崖等鄉(xiāng)村,總造林面積9千3百20公頃。目前已形成了天池峽檸條場、北山水保站為兩翼的生態(tài)長廊,成為榆中縣最大的人工生態(tài)工程,改善了周邊20公里的局部氣候,成為黃土高原綜合治理的典范。

守住綠水青山,貢井林場創(chuàng)造了價值難以估量的金山銀山——與建場初期相比,林場周邊20公里區(qū)域的小氣候明顯改善,年降水量現(xiàn)在達到了320毫米左右,增加了40毫米。

在北山一帶,改革開放初期不足10只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巖羊,如今成群結(jié)隊地出現(xiàn)了,現(xiàn)已增加到了1000只以上。北山一帶又重新成為甘肅中部僅存的巖羊原生地和棲息地。

不僅是巖羊,如今,榆中北山一帶生物多樣性得以逐漸修復(fù)。錦雞兒、駝絨藜、醉魚草、麻黃等天然灌木植被數(shù)量增加。野雞、喜鵲重現(xiàn)蹤跡,時不時地映入人們眼簾。

更大的綠色奇跡,還在路上——

榆中北山一帶現(xiàn)在還有4萬6千6百多公頃宜林地。2016年,新一屆榆中縣委縣政府決定,以貢井林場為造林主力隊伍,在“十三五”期間將這些荒山全部造成林。到2020年,榆中縣北部山區(qū)造林面積將達到7萬5千3百多公頃。這必將為榆中縣,乃至蘭州市構(gòu)建一道更為堅實的綠色生態(tài)屏障。

每種一棵樹,都是在靠近美麗中國的夢想。

艱苦奮斗,頑強拼搏,久久為功,追逐夢想。一代接一代的貢井林場人,贏得了光明的今天,暢想更美好的未來。

從第一棵綠樹在荒山上艱難存活的那一刻起,到數(shù)千萬棵綠樹長成一片覆蓋數(shù)十萬畝荒涼的林莽,其過程之悲壯,堪稱史詩。

這是人類與大自然共同書寫的一段光輝歷史。

猜你喜歡
榆中榆中縣北山
甘肅榆中縣掏9億元建公園 ,7年沒交付
榆中縣關(guān)工委開展“義務(wù)理發(fā)”志愿服務(wù)活動
下一代英才(2023年3期)2023-04-18 01:05:50
張志民
榆中縣一次區(qū)域性暴雨過程分析
心留北山回不來
紫地榆中4種成分對牛牙齒根面齲的再礦化作用
中成藥(2018年5期)2018-06-06 03:12:11
去北山公園秋游吧
興隆山對榆中地區(qū)影響的研究
“榆中”名源及城址變遷
甘肅省榆中縣農(nóng)村居民社會經(jīng)濟狀況與高血壓關(guān)系調(diào)查
浙江省| 阳原县| 垦利县| 青阳县| 任丘市| 南江县| 深州市| 兰考县| 乐至县| 吉木萨尔县| 祁东县| 蓝田县| 千阳县| 剑川县| 盈江县| 韶山市| 江永县| 治多县| 兴文县| 田东县| 深圳市| 永清县| 修文县| 潜江市| 牙克石市| 乌苏市| 南宁市| 汾西县| 乡城县| 临汾市| 弥勒县| 赤城县| 安溪县| 武穴市| 宝鸡市| 婺源县| 潜江市| 武宣县| 鱼台县| 宁波市|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