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心
我作為一個中文系的畢業(yè)生,自然不會缺乏對“愛情”的文本體驗。但也因為讀得越多,越能領會這一詞的復雜深奧,深感談論它的難度。Z世代讓人困惑的愛情觀,以及他們對待愛情表現(xiàn)出的種種矛盾、撕裂、對立行為,并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而是可以追溯到他們的前代人身上,有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
以我的80后女同學為例,即便看再多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劇,我們對待愛情也不會像女主們那么大膽、果決、不顧一切,我們更愿意聽取甚至聽從父母的意見。在穩(wěn)定的親情和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愛情面前,非要二選一的話,趨利避害的本能會促使人本能地選擇親情。當然,如何抉擇,與當事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關系。書讀多了,人往往會越理性,善于將愛情“沖昏”頭腦的程度降到最低。
如果說前代人與Z世代愛情觀的區(qū)別,大概在于,80后們還處于“兼收并蓄”的階段,我們有著自己一步步走向堅定的愛情觀,但我們也認同和贊嘆那些勇敢追愛的年輕人,理解那些在特定時期對愛情的搖擺、怯懦。我們會意識到《牡丹亭》里虛無縹緲的愛情不真實,梁祝以死亡為代價的愛情太過悲傷沉重,《泰坦尼克號》里的男女主如果幸存下來也未必幸?!@種理性的認知,不影響我們對其愛情純粹、真切、厚重的欣賞和向往。即便是何書桓這種有愛情“污點”的角色,在80后們看來,也不算真正的“渣男”。
但Z世代們更進了一步,他們在更小的年齡就擁有了一套更穩(wěn)定的愛情觀,對于不符合自己觀念的愛情價值取向,全然打入“異類”一族,不接受反駁。很多經(jīng)典劇中的正面人物成了“心機婊”“綠茶婊”“圣母心”“大豬蹄子”,連《海的女兒》這種經(jīng)典童話,也被批向女孩們灌輸了不正確的愛情觀……
Z世代們表現(xiàn)出的“愛情潔癖”,是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上越來越追求同質(zhì)觀點這一趨勢的一部分。這種貼標簽、單向的、排斥不同聲音的表達方式,負面影響且不說,起碼是荒謬的。一則,Z世代們還沒有能力對愛情下一個精準的定義—實際上,可能任何人都做不到;二則,愛情之于個體,本身就是主觀的、不確定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揮舞自己的道德大棒,隨意痛毆他人愛情的舉動,多半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
不過,也真的不用為年輕人擔心?!敖^知此事要躬行”,年輕賦予了他們實踐的權利,實踐又會修正他們的愛情觀。哪一代年輕人,不是需要拿青春交換成熟呢。愛情本身就沒有固定法則,它給人們預設了足夠的彈性空間,愛情引發(fā)的幸福從來是豐富多彩的。
盡管在線下,Z世代們也多是對愛情想得太多行動得太少、時而向往時而抗拒的矛盾體,但我也是堅信一代比一代強,相信給自己樹了太多愛情Flag的年輕人,也終有與愛情、與愛情異見者和解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