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嫻
摘 要:“黑夜是我的頭發(fā),我秀發(fā)一甩,就是一個晝夜”,這是我無意間從學生口中聽到的,乍一聽好像很浮夸,但細細品味,學生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卻有著妙趣橫生的意味,俗中帶雅。這讓我不禁低頭思量,中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太重要了,在語文教學中,能否通過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都能獲得提升呢?這個問題不僅值得思考,更需要通過實踐來探索。
關鍵詞:語文教學 傾聽 口頭表達能力
對于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而言,就業(yè)是他們學習的終極目標;而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綜合的就業(yè)能力,則是最大的任務。而口頭表達能力在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非常重要,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離不開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口頭表達能力不足,會影響溝通的效率,從而導致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出現(xiàn)問題。
從宏觀角度來說,說話看似是人們?nèi)粘I钪幸患⒉蛔愕赖男∈拢鋵嵤侨藗儚男¢_始學習和培養(yǎng)的一項必備技能。如果忽視了語言的重要性,那么必然會因說話的方式或表達能力而出現(xiàn)問題。
就學生而言,他們一畢業(yè)就要面臨就業(yè),面試是考驗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第一道關卡,善于表達,能夠?qū)⒆约旱哪芰εc期望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往往對面試官有更強烈的吸引力;而如果口語能力較差,說話不清不楚,就會讓面試官產(chǎn)生不耐煩的心理,甚至產(chǎn)生輕視的態(tài)度,認為該學生連話都說不明白,工作技能肯定也不行。這樣的態(tài)勢決定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也預示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將學生的口語能力作為教育的方向之一。
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需要三個步驟。
首先,要讓學生敢說,敢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學生在公眾場合發(fā)言會緊張,這是因為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發(fā)言機會太少、缺乏鍛煉所致。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就為學生安排了一項課前兩分鐘的演講活動,每節(jié)課都要求兩名學生上臺演講,話題、內(nèi)容不限,但要求必須脫稿,要面對全體同學,并且在兩名學生演講完畢后,我還會隨機挑選學生對兩名演講者的儀表、神態(tài)、演講方式、效果等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這樣公開的演講和評價,能夠讓學生不斷提高說話的膽量,學會敢于表達,并且能夠逐步掌握表達的技巧與方法。
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聆聽。語言表達的過程并非是一個人的舞臺,所謂交流,就是要有語言上的交互和來往。通過聆聽,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己快速獲取他人語言中信息的能力,還能增強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甚至還可以向其他人學習表達的方式與技巧,從而提高的口語能力。
我在教學過程中就常常組織學生開展“句子傳遞游戲”,由一名學生想好一句話,并且將其寫在紙條上,傳遞給下一名同學,第二名同學拿到紙條后有10秒的閱讀時間,10秒后將自己獲取的信息寫在新的紙條上,然后傳遞給下一個同學,以此類推。在第十個學生寫下的紙條中,學生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它與第一個學生寫下的內(nèi)容大相徑庭。通過這樣的游戲,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語言在傳遞過程中的信息缺失和不可控性,也能增強他們對于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視程度,進而愿意練習,以便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
最后,要讓學生掌握口語交際情境和場合的性質(zhì)。俗話說,見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雖然其中有“圓滑”的意思,但是說話的藝術就是要分清場合與情境。與長輩的交流必然和對孩子說話不同,在自己家中說話與在公共場所肯定也不一樣,因此,在教學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要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說話態(tài)度。
我在教學中會采取情景交際的表演方式進行訓練。比如為學生設立一個特殊的情境:一位老奶奶在商店買了一個暖水壺,但是回家后發(fā)現(xiàn)它存在質(zhì)量問題,因此又回到商店進行退換,而服務員的態(tài)度不好,與老奶奶發(fā)生了沖突,這時候經(jīng)理聞聲而來,進行了合理的調(diào)解,并向老奶奶賠禮道歉,將存在質(zhì)量問題的產(chǎn)品取回,換了一個沒有問題的產(chǎn)品。在該情景中,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既可以鍛煉學生處于不同身份時的語言表達狀態(tài),又可以讓學生們認識到,面對一些特殊問題,合理平等的交流才是正確的方式,吵架和爭斗則是造成溝通障礙的元兇,由此讓學生更加明確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總之,說話是一種藝術,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學生發(fā)展?jié)摿Φ囊徊糠帧亩唐趤砜?,學生在面試和工作中都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作為支撐,缺乏這種能力,就很難擁有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和舞臺,無形之中削弱了自己的競爭力;而從長遠來看,說話是人一生都離不開的能力,良好的口語水平能夠讓人更愿意與之交往,從而建立更廣泛的人際關系和友誼,在無形中也會形成一種人格魅力,讓人顯得有文化、有素養(yǎng)、有德行。
參考文獻:
[1] 梁春玲《淺淡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8年第12期。
[2] 高艷《重視口語教學提高說話能力—關于中職語文口語教學的粗淺思考》,《考試周刊》2019年第41期。
[3] 楊愛華、曹紅玲、葛景東、王靜《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方法的探討》,《現(xiàn)代語文》2006年第10期。
[4] 殷信璐《關于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教學思考》,《課外語文》2016年第16期。
[5] 陳佃紅《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語文教學通訊》2010年第27期。
[6] 李一新《淺談語文教學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