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師范學院 體育與健康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近幾年政策上不斷提出和鼓勵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高校體育場館在滿足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而目前各高校體育場館運營水平參差不齊,開放程度和有效利用情況不盡相同,研究高校體育場館的合理運營與有效利用就顯得更具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文從體育市場視角對云南省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運行管理的特點進行討論與分析,旨在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率、發(fā)掘潛力及發(fā)揮優(yōu)勢,也為高校體育場館的科學利用提供參考與借鑒。
以云南省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現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全面搜集高校體育市場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文獻梳理為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模式、現狀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訪談法
主要以云南省部分本科高校體育場館負責人為訪談對象,針對其場館的運營模式和現狀進行訪談。
3.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課題需要,針對學校體育場館運營情況,對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昆明學院、云南農業(yè)大學、西南林業(yè)大學、云南財經大學、昆明醫(yī)科大學、云南中醫(yī)藥大學、云南藝術學院、云南警官學院、大理大學、楚雄師范學院、玉溪師范學院、曲靖師范學院、紅河學院、文山學院、保山學院、普洱學院、昭通學院共21所本科高校體育場館主管領導或負責人發(fā)放問卷,每校一份。
4.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分析。
5.實地考察法
主要以現場觀察法和詢問法對云南省部分本科高校的場館運營情況進行調查。
1.開放情況與分析
(1)開放程度。本研究所調查的體育場館開放情況是指云南省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除正常教學、訓練、競賽等日常使用以外,以有償或者無償的形式,面向本校師生、其他單位、社會團體或社會群眾開放數量及程度。
云南省95.0%以上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除教學使用以外,都面向本校師生和社會進行全部或部分開放。其中面向本校師生和社會大部分或全部開放分別占90.5%和61.9%。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發(fā)現,部分高校出于安全、集中管理和師生、群眾對不同項目喜愛和參與程度的考慮而選擇了少部分開放。
(2)開放目的。高校體育市場有它的特殊性,學校體育產業(yè)的運行一般是市場、半市場和非市場三種方式并存,學校體育場館的運營作為其中的主要部分,也必然符合高校體育市場的特征。市場方式一般針對社會體育需求量大、經濟效益高的體育服務產品,少數高校針對體育場館運營采取了對外承包的運營模式,承包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運營過程中更多地追求經濟效益;半市場方式一般針對以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為輔的公益性體育產品,云南省52.4%的本科高校把開放目的定位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場館設施針對校內外人員非上課時段免費和低收費開放;非市場方式一般是以非盈利為目的,實現國家體育目標,更多地追求社會效益[1]。
(3)開放對象。云南省21所本科高校體育場館全部對本校師生開放,而95.2%的高校面向社會開放,更多的只是接受社會團體和單位,真正能面向社會群眾開放的本科高校僅占38.1%。因此,云南省本科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主要還是針對本校師生,真正意義上的對社會開放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4)開放時段。云南省較多的高校開放時段為晚、雙休日和下午這三個時段,分別為76.2%、66.7%和61.9%。而在調查中,更多的高校體育教師或部門領導建議應該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進行開放,這三個時段的中選數量分別為19(90.5%)、17(81.0%)和16(76.2%)所。
高校體育場館實際開放時段和高校體育教師或部門領導建議開放時段比例相差較大的是雙休日、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這三個時段。其原因是:較多的高校體育場館主要開放對象為本校師生,而雙休日、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這三個時段,本校師生離校人數較多,導致體育場館實際使用人數變少,大多數學校都根據現實情況針對不同時間段進行閉館。但是雙休日、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這三個時段是學校教師和社會人群自由時間較多的時間段,潛在進館消費的社會人群更多,學校體育場館應針對不同時間段側重不同的主要開放對象。
(5)利用率自評情況。云南省21所本科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率較高和能充分利用的高校有9所,占比42.9%。有超過半數以上的高校對本校體育場館利用率自評為一般或閑置較多。
從影響體育場館運營因素的調查結果看,超過半數的教師或管理者認為高校體育場館場地器材有限?,F實中也確實如此。一方面部分高校場地器材有限,不能達到人均體育活動場地面積要求,另一方面卻把有限的體育場館閑置,無法充分利用。一味地追求擴大體育場館面積,不如先把有限的體育場館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2.運營管理情況與分析
(1)場館經營管理模式。目前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種:學校管理、體育部門管理、聯合管理和承包模式[2]。對云南省21所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模式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7所(占81.0%)高校采用前三種運營管理模式,4所高校采用承包或其他租賃模式。從這4所高校的運營情況來看,2所采用對外承包運營的學校體育場館利用率和收益率自評較好。
(2)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配置情況。對云南省21所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制度完善與執(zhí)行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運營管理制度完善并執(zhí)行到位的只有3所,其余18所本科高校則制度執(zhí)行不到位或者制度缺失。運營管理制度完善并執(zhí)行到位的3所本科高校,場館利用率自評都是能充分利用,近一年的受益都無虧損。由此可見,學校制定完善的運營管理制度并執(zhí)行到位,是高校體育場館健康運營的重要因素之一。
21所本科高校只有4所高校配置了專業(yè)的管理人員,9所高校由體育教師、保管員或辦公室人員來運營管理,8所高校配有行政干部管理。非專業(yè)管理人員管理一般都是兼職運營管理,行政干部、體育教師、保管員或辦公室人員平時還需要完成自身日常任務,體育場館的運營和管理本來就是一項較為專業(yè)復雜的工作,兼職管理不利于學校體育場館的運營開發(fā)。
(3)宣傳營銷和參與消費人次情況。在體育場館運營尤其向社會開放過程中,宣傳營銷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周邊社區(qū)和當地社會廣泛知曉學校體育場館哪些對外開放、開放時間、開放形式、收費情況、收費渠道、場地是否處于空閑狀態(tài)、如何預定和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是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前提。宣傳營銷比較有效的手段有平面廣告,比如派發(fā)宣傳單、刊登報紙雜志廣告信息、廣告位或廣告牌;廣播電視媒體,比如當地廣播、當地電視臺;網絡媒體,比如校園網頁信息公布、中介網站、媒體公眾號等。
對云南省21所本科高校體育場館宣傳營銷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能做到校內外廣泛宣傳營銷的僅有兩所高校,90.0%以上的本科高校沒有進行充分宣傳營銷工作,有9所高校無任何營銷宣傳。從高校體育場館消費人次情況統計來看,消費人次較多或非常多的有7所高校(占33.3%),而13所高校(占61.9%)消費人次為一般或較少。
(4)運營創(chuàng)收涉及范圍。近一年來,云南省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運營創(chuàng)收主要涉及范圍集中在賽事承辦、體育培訓、健身活動和場地設施出租,涉及范圍相對較少的是體育用品、商品出售、廣告和贊助。
很多高校都有體育器材和體育服裝的批發(fā)零售,主要有“外包”方式和“場館設施附屬品”方式,例如有些高校的體育用品商店和羽毛球館運動飲料出售、球拍出租和游泳館泳具出售等,但這方面的開展并不是很成熟[3]。
3)Whatarethe difficultiesin writing an application letter?
體育場館運營和體育用品商店運營權往往涉及不同部門,在實際操作中需要跨部門統籌協商加大了業(yè)務開展的難度,尤其采用傳統運營管理模式的學校,其資金監(jiān)管政策大大限制了操作的靈活性,最終導致學校管理部門或體育部門放棄體育器材和體育服裝的批發(fā)零售市場開發(fā)?,F實中部分高校會將體育器材和體育服裝的批發(fā)零售市場轉移到場地出租市場:學校出租固定房間或場地給外界,由外界商家從事體育器材和體育服裝的批發(fā)零售。
近一年來,沒有任何一所高校在體育場館運營創(chuàng)收中涉及廣告、贊助,在實地調查和訪談中得知,部分高校相關政策規(guī)定要嚴格限制、嚴格審批廣告及贊助進入高校,加之這塊資金的使用限制和社會外部因素導致了很多高校不愿意涉及廣告和贊助。
(5)創(chuàng)收收益及經費使用情況。從云南省21所本科高校體育場館近一年的總收益情況來看,只有5所高校處于虧損需要學校補貼經費的狀態(tài),其余16所高校(占76.2%)都能做到正收益。相對于90%以上的本科高校沒有充分進行宣傳營銷工作、13所高校(占61.9%)消費人次為一般或較少、超過半數以上高校體育場館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不開放的現狀來說,云南省本科高校體育場館近一年的總收益情況較好,這也充分說明了高校體育場館運營創(chuàng)收潛力巨大。
云南省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運營創(chuàng)造的收益,主要用于場館維修維護、場館管理勞務費和購置體育器材三項。至于運動競賽補貼和教師教學、訓練補助,在實地調查和訪談中了解到,由于部分高校經費開支辦法的規(guī)定,無法將場館運營收入納入運動競賽補貼、教師教學和訓練開支中。因此,運營收益是否虧損狀態(tài)與自己關系不大,這也導致部分體育部門在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時積極性不高。
云南省95.0%以上本科高校體育場館除教學使用以外,都面向本校師生和社會開放,但真正能面向社會群眾開放的本科高校僅占38.1%。較多的高校開放時段為晚、雙休日和下午這三個時段,有超過半數以上的高校對本校體育場館利用表現為一般或閑置較多。云南省本科高校更多采用較為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且制度執(zhí)行不到位、人員配置不合理、宣傳營銷工作欠缺,其體育場館運營創(chuàng)收主要涉及范圍集中在賽事承辦、體育培訓、健身活動和場地設施出租方面,涉及范圍相對較少的是體育用品、商品出售和廣告、贊助。場館運營收益主要用于場館維修維護、場館管理勞務費和購置體育器材三項,缺乏靈活性。
云南省本科高校應擴大社會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學校體育場館利用率,創(chuàng)造條件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寒暑假開放學校體育場館。高校應更多地論證其他運營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其他運營管理模式,更多配備專業(yè)管理人員,制定完善的運營管理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加大學校體育場館宣傳營銷投入力度,挖掘本校師生和社會潛在市場,利用多種宣傳營銷手段,確保周邊社區(qū)和當地社會廣泛知曉學校體育場館運營信息。高校體育場館創(chuàng)收進一步挖掘體育器材和體育服裝的批發(fā)零售市場和廣告贊助市場,可以嘗試將較難開發(fā)的體育器材和體育服裝的批發(fā)零售市場轉移到場地出租市場。體育場館管理部門積極與本校溝通,擴大場館運營經費的使用范圍,合理使用創(chuàng)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