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銳
(貴州省威寧縣鹽倉鎮(zhèn)中心幼兒園 貴州 畢節(jié) 553114)
在幼兒園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重與幼兒之間的良性互動,頻繁、科學的互動方式對幼兒語言能力的養(yǎng)成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工作中,若教師把控課堂整體走勢,剝奪幼兒的表達機會,這對其語言表達能力的養(yǎng)成十分不利。筆者建議廣大學前教育工作者應在教學中加強與幼兒之間的良性互動,為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表達機會。例如,在筆者的課堂中,在課堂問題拋出后,會在第一時間鼓勵幼兒暢所欲言,將課堂主動權交還給幼兒,對積極發(fā)言的幼兒進行正面表揚,對部分膽小、羞怯的幼兒給予正確的鼓勵與引導,切勿用忽視的態(tài)度掐滅幼兒的表達欲。課堂是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幼兒再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表述出來,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促進其邏輯能力的養(yǎng)成。
在筆者的日常教學實踐中,在每堂課開展之前,筆者都會為這堂課的高效開展而準備教學工具與素材,素材包括手工藝品、視頻、圖片、游戲等等,這些素材與幼兒的興趣和實際年齡都吻合。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我的爸爸和媽媽”為主題的小型演講比賽,在幼兒可愛的描述完畢后,教師順勢引導幼兒在爸爸媽媽下班后,說一聲“爸爸媽媽辛苦了”,讓幼兒樹立正確、和諧的家庭觀。
幼兒年齡小,總是會將心中所想直接表達出來,學前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保護幼兒這種難能可貴的表達欲,這是幼兒日后出色語言表達能力養(yǎng)成的關鍵舉措。
在幼兒階段,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只依賴教師一方,家長也負有著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在幼兒日常學習中,教師的引導對其語言表達能力的養(yǎng)成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悉心引導則是家長的責任,家園聯(lián)動,才能真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此,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建議諸位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科學安排工作,適時放下工作與電子產(chǎn)品,給予幼兒更多的陪伴,在親子互動的時光中,加強交流,引導幼兒的表達欲望。關于親子互動,教師也可在日常教學中,為親子互動創(chuàng)建平臺與機會,為幼兒和家長創(chuàng)造更多的共處時光。
在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學前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閱讀的力量。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幼兒的繪本閱讀量,在閱讀中,積累一些實用的詞匯,連詞成句,準確表達個人想法。在筆者的課堂,首先鼓勵幼兒進行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后開展教學,留給幼兒一些自主閱讀時間,堅持閱讀,積少成多,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一定閱讀量,腦內(nèi)好詞佳句儲存量達標,語言表達順暢,才能切實提高幼兒對于語言的興趣。另外,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述一些簡短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讓幼兒了解到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因為幼兒年齡較小,喜歡聽故事,教師可抓住這一特點,在課前準備一些情節(jié)婉轉曲折、教育意義較強且篇幅適中的課堂小故事,激發(fā)幼兒的聆聽興趣,幼兒才會萌生自主閱讀的想法,這對后續(xù)語言表單能力養(yǎng)成有著一定的保障作用。
語言能力的養(yǎng)成,相適應的環(huán)境尤為重要,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學前教育工作者及教師也應當注重語言表達環(huán)境的營造。例如,教師應當把握住幼兒學習生活中,值得表達的瞬間,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進行個人表達。關于語言表達環(huán)境的營造,筆者通常會選擇播放大部分幼兒聽過的兒歌,消除幼兒的緊張與羞怯感,達到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以兒歌《兩只老虎》為例,首先播放兒歌,讓幼兒拍拍手并跟唱,跟唱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幼兒展開分組,兩人為一組,扮演兩只老虎的姿態(tài),并讓幼兒自主設計臺詞,教師充當裁判員,觀察幼兒個體的語言能力,對于能表達能力較強的給予正面表揚和小獎品鼓勵,對部分害羞、不敢表達的幼兒,進行耐心引導。這樣的課堂中,幼兒的自主參與氣氛高漲,表達欲十分高漲。
綜上所述,本文中筆者就學前教育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研究,給出了如下策略:加強與幼兒間的互動,為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表達機會、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正確選擇課堂討論主題、家園聯(lián)動,科學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注重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營造輕松歡快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除了上述,筆者仍建議廣大同仁,在教學工作之余,不斷學習學前教育領域內(nèi)的前沿研究成果,注重幼兒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與成長,提高學前教育工作的專業(y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