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娜 童團結
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北回歸線貫穿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滋養(yǎng)著水稻生長。這是有著悠久稻作文明史的壯鄉(xiāng),壯族先民被認為是較早掌握水稻人工種植的民族之一。金秋的桂北熱情似火,一片郁郁蔥蔥的水稻蓬勃生長。它們正以熱烈姿態(tài)迎接一位老朋友——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19年,89歲高齡的袁隆平,在獲得“共和國勛章”之際風塵仆仆來到壯鄉(xiāng),在桂北一個小山村,為他目前唯一建在村屯里的工作站——位于灌陽縣小龍村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什么機緣使袁隆平在這個小村莊建起了工作站?又是什么情懷促使他與壯鄉(xiāng)的水稻結下不解之緣?袁隆平對八桂稻田傾注熱情的過程,一如他那片試驗田的水稻生長期……
良田育良種,好景遇知音。千百年來,壯鄉(xiāng)先民見證了從野生稻到栽培稻的歷史,八桂這片土地承載了稻作文明的根基。一代又一代農業(yè)科研工作者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熱土上默默耕耘。從20 世紀90 年代起,我國開始培育超級稻品種。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持續(xù)時間較長、資助力度較大的農業(yè)科技項目之一。八桂的好山好水好傳統(tǒng)吸引了關注水稻栽培的袁隆平的目光。那個時候,廣西走在開展水稻超高產攻關的前列。
21世紀初,袁隆平為水稻來到廣西,對廣西農業(yè)印象深刻:“一路看過來,甘蔗漫山遍野,稻田長勢良好,對水稻培育是個理想的地方。”在后來幾年間,袁隆平多次深入八桂調研,足跡遍及南寧、百色、北海等地,考察后他發(fā)現(xiàn):“廣西農業(yè)前途遠大。”
在一系列良田之中,灌陽因獨特的地形地貌、良好的生態(tài)條件而被列為“超級稻+再生稻”高產攻關示范基地之一。在袁隆平眼里,灌陽的良田土質不黏不沙、不酸不堿,是個發(fā)展超級稻品種的“風水寶地”?;厮幍墓嚓柨h黃關鎮(zhèn)聯(lián)德村,兩邊高山矗立,中間是廣袤的稻田,像一片狹長的柳葉鑲嵌在綿延的群山之間,形成自己的小氣候,優(yōu)良的沖積土質,成為呵護超級稻生長的土壤。袁隆平研究的超級稻品種在這塊“風水寶地”中孕育,也給壯鄉(xiāng)這片稻田上播撒了希望。
春去秋來,那片稻田在袁隆平的關注與灌陽縣的努力下,日益生長起來?!八靖弋a需要良種、良法、良田、良態(tài)?!痹谠∑健八牧肌钡脑u定里,這塊基地無疑是達標的,唯一需要突破的是“良法”。按一般方法來種超級稻,往往出現(xiàn)“前期生長有余,后勁不足;分蘗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結實率不足”的問題,容易引發(fā)病蟲害、產生倒伏現(xiàn)象。這其中,倒伏成為攻關的一大難題。
勤勞的灌陽人民探索主推“水氣平衡栽培法”等技術。在水分、氧氣的平衡供給上,實行“水稻旱管”水氣平衡栽培;在肥料的平衡供給上,保持使用當?shù)卮迕褶r家有機肥的傳統(tǒng)習慣,針對有機肥缺失的營養(yǎng),實行與化肥“有機融合”;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實現(xiàn)按禾苗生長需要的平衡供給。水稻“免疫力”提高了,營養(yǎng)充足了,根系強勁、稻稈結實,減少了病蟲害和倒伏發(fā)生,確保超級稻有“超級”底子。
2013 年秋天,袁隆平來到基地田間察看水稻長勢情況。面對一片金燦燦的稻田,他情不自禁地彎下腰,仔細察看禾苗的長勢,抽出一株稻穗數(shù)起來,數(shù)著數(shù)著不禁喜上眉梢,豎起大拇指夸當?shù)厝耍骸澳銈冋鏁N田!”在這片超級稻里,還有再生稻的試驗。收過一茬的超級稻田里,不用再播種、犁田和插秧,直接培育再生水稻。
再生稻生長季節(jié),袁隆平又悄悄來到田疇,瞅一瞅他心心念念的水稻再生情況。只見再生稻破禾而出,茁壯生長。袁隆平看在眼里、喜上心頭,跟當?shù)胤N田戶說:“行,十分可行!這可是省工、省肥、省錢的一個發(fā)展方向?!碑?shù)刈孀孑呡厒鹘y(tǒng)式種田的村民沒有想到,水稻還有“二胎”生產技術,過去只能在稻田閑置時種植馬鈴薯,現(xiàn)在頭季稻后還能種再生稻,糧食增產不用愁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6年,千畝基地頭季稻平均畝產950.6 公斤,再生稻平均畝產497.6 公斤,兩季合計畝產總量1448.2 公斤,創(chuàng)華南稻區(qū)“一季稻+再生稻”高產紀錄,也是世界高產紀錄!
2017 年夏日,87 歲高齡的袁隆平頂著炎炎烈日來到基地?;鹄崩钡奶栔拢沽鳑驯车乃┬性邶R腰高的水稻間,興致勃勃地觀察水稻情況,托起穗足粒多的水稻憧憬道:“如果這次頭季稻加再生稻超過1500 公斤,就能實現(xiàn)‘噸半稻’的愿景,那可是一個突破性的世界紀錄。”
果然,秋季豐收時節(jié),稻田一片金黃。袁隆平迫不及待地來到基地,他要親眼驗證“噸半稻”的實現(xiàn)。走進稻穗笑彎了腰的田間,袁隆平細捻穗粒,表情欣慰。工作人員經過現(xiàn)場收割、脫粒、去雜、稻谷水分測定等一系列程序,科學地測出基地再生稻平均畝產552.1 公斤,再加上頭季稻時平均畝產1009.45公斤,合計畝產總量1561.55公斤,突破世界高產紀錄!
“‘噸半稻’實現(xiàn)了!”現(xiàn)場響起熱烈掌聲。袁隆平興奮地說道:“沒想到夢寐以求的‘噸半稻’在這里實現(xiàn)了,灌陽了不起,廣西了不起!”他激動地為灌陽題詞:灌陽再生稻甲全球。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稱道灌陽:“好山好水好味稻!”帶著豐收的喜悅,他想把灌陽的超級稻種植經驗推廣出去。
喜歡“做夢”的袁隆平,更是努力使夢想成真。他曾多次提及自己的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這是追求水稻的高產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基地“噸半稻”之夢實現(xiàn)后,袁隆平對屢次到訪的這處桂北之地有了特殊情感,與壯鄉(xiāng)水稻更結下了深厚之情。于是,打破以往工作站建在縣域以上的慣例,首次將工作站建在了村屯。
工作站落戶的灌陽縣小龍村,是一個離基地不算遠的美麗山村。這里與基地有相似的地貌與環(huán)境,四面環(huán)山、懷抱田園,是生態(tài)優(yōu)美的喀斯特地形盆地。金秋時節(jié),空曠的田野彌漫著濃郁的稻香。袁隆平感嘆:“這里真像世外桃源!灌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好,良田肥沃,人們有種植經驗,我在這里建工作站,就是要努力把灌陽的經驗推廣開來?!?/p>
他曾請日本專家品嘗灌陽的再生稻米,日本專家高度評價:“這個米可以跟我們日本最有名的‘越光米’相媲美了?!痹∑奖硎?,工作站正式運營后,將由他的科研團隊開展超級稻選育與示范推廣的研究工作。計劃選育出一系列水稻新品種,可實現(xiàn)大面積推廣品種2~3個,以及特種稻新品種3~5個進行推廣種植。建立水稻“育、繁、推”一體化的科研平臺、產業(yè)化及交易中心,并成立了實驗室,用于培養(yǎng)雜交水稻、特種稻育種和技術推廣人員。
“廣西具有發(fā)展超級雜交稻的優(yōu)越氣候條件和地理優(yōu)勢,有利于水稻出口,造福世界人民?!惫ぷ髡窘遗苾x式當天,這位壯鄉(xiāng)的老朋友對八桂水稻充滿信心。從村莊展望八桂稻田,一幅壯美廣西高產水稻畫卷徐徐展開:袁隆平的北部灣“海水稻”開始茁壯生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盟分中心正在穩(wěn)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