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大同師范高等??茖W校,山西 大同 037008)
師范類院校中必開的課程之一就是教師口語,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口語課堂的開設,能夠從言語識別、判斷能力和口語應用技巧等全方位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知識傳授與訓練。在教師口語課堂的開設和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大部分教師為學生進行口語課堂的教學往往注重自身的“教”,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積極性,也過于采用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未能重視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因此,在師范類院校提高教師口語課程時,需要對其進行專業(yè)的設計與實踐,打造出教師口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
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全方位地了解了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師口語課堂的教學設計前夕,需要針對學生的口語基礎和技能進行相應的課前檢測,才能夠根據學生的最終評測結果,為學生設置出相應的實踐訓練課程。由于教師口語的應用性質較重,具備特有的教學規(guī)律,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養(yǎng)成專業(yè)標準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檢測的學生可以在進行班級編排時,將同一專業(yè)的學生互相組合進行授課。但這一傳統(tǒng)模式,只能保證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單一地通過理論的方式,為學生傳授教師口語的相關知識,缺乏相對的專業(yè)性訓練。學生聽的幾率增強,鍛煉的機會減少??谡Z真正的教學效果并未得以體現,并且在測評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每位學生自身都存在著相應的口語表達差異,包括普通話的水平。因此,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師的步伐,通過傳統(tǒng)的大班類型的班級編排接收到教師傳授的口語知識,所以在為學生進行了綜合測評之后,教師可以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學生的口語水平以及學生的發(fā)音等,為存在相同問題的學生進行合理的班級編排,以小班分層的方式系統(tǒng)地根據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口語知識的傳授與訓練,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對學生的學習具備相應的實質性促進作用。
為每位學生建檔是有必要的,因為小班的分班模式將相同類型的學生編排在一起,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創(chuàng)建相應的學生檔案,也更有利于教師在后期為學生設置相應的課程設計和編排時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了解了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同一小班中學生的共同特征,才能根據學生的基礎為不同類型歸檔下的情況相同的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
教師口語的課程教學中,普通話的訓練階段,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根據教師所掌握到的學生的情況,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符合自身發(fā)展的訓練方式。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由于長年累月的生活習慣累積了一些語音發(fā)音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發(fā)生改變。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發(fā)音特點,有意識地去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節(jié),并及時反饋,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認識到自己發(fā)音習慣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地自我評價,并不斷完善。通過對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和心理特征的分析,包括對地區(qū)方言習慣的調查,才能夠綜合性地為學生設置出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學習方案。
教師口語的學習過程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才能夠通過語言練習,引導學生強化口語學習效果。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互動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創(chuàng)建出較為輕松高效的課堂氛圍,并且營造出相對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大量的對話模擬能夠在進行教學情境表達時幫助學生進入特定的學習氛圍。在角色模擬情境對話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學生的互動性,并且通過親身實踐的互動模式,加強師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的互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口語技能。但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采取合理的互動教學內容,并且及時地對學生的互動行為,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總結和分析,根據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及時調整問題。在此過程中,不僅僅是對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也是對學生語音,語速,情感態(tài)度和相應的姿態(tài)表述的全方面綜合性的訓練,能夠在高效的課堂氛圍中,促進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成長。
專業(yè)的教師口語課堂中不僅僅包括語音、語調的學習,也包括語法的積累和理解。因此,難免會為學生講解到相應的專業(yè)用語,比如總結語、導入語、過渡語等等。還有口語中通常使用到的溝通語、啟發(fā)語、表揚語。這都需要教師組織學生相對的全面性的訓練。由于語法涵蓋內容十分廣泛,需要教師具備及時應變的能力,并且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映,增強交流和互動,設置相應的語法練習教學模式時,注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相應的語法設置為不同的專題,分類進行講解,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與演練,才能夠使學生在理解基礎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語法的了解,在課堂結束后,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平臺,讓學生根據學習到的語法進行演講等實踐活動,親身實踐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通過實踐內化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
每一堂課的設計與教學效果都需要通過一個完善、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其進行總結與分析。教師口語課堂的設計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個方面來對整堂課進行總結。傳統(tǒng)的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評價,并且過于看重學生的專業(yè)性知識,以此來作為學習效果的終結性評價。這樣的評價模式過于單一,無法綜合性地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不能根據這樣的評價結果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且完全忽視了教師在教學技能方面的作用,所以需要為教師口語課堂設置出較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關注教學方式和內容,從多元化的視角去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教師口語課堂的效果。
對于一門課的教學內容而言,首先要關注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對教師教學方面進行評價時,可以由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設置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并從學生角度為教師提出可行性建議。學生是一門課堂的主要接受者,也是整個課堂過程中十分重要的記錄者,當學生對教師的課堂進行回顧時,能夠幫助學生再一次地梳理知識脈絡,并且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指出教師在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出現的缺陷和不足,提出自己想要完善和改變的地方,也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在下一次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環(huán)節(jié),完善課堂設計。在對教師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可以設置相應的網絡平臺或者公開的電子信箱,這樣一來能夠廣泛地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也能夠提升學生進行意見反饋的積極性。學生的意見對教師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策略的改進。所以在對教師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評價。但也要關注教師自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時的不足,從內容、進度、目標設置等各個方面回顧,自我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十分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直觀的反應出一堂課是否有效的標準。但學生的學習評價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考察。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學生在每一堂課的各個階段的學習態(tài)度和效果,全面地評價各個階段的學習效果,并且針對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的檢測,通過階段性檢測的結果進行相應的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對某一階段或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情況。這樣分階段的檢測和評價,能夠更好地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一部分學習效果更好,而哪一部分影響了學生整體的學習。針對教師口語這堂課的特殊性,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訓練評價。
在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的過程中客觀、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調動起來的學習動機,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去關注教師口語課程,學習教師口語的內容,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在每一階段展示出的不同效果,以及學生在理論課堂中與實踐訓練中產生的不同反應,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除了針對單個的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對某一個學生團隊進行整體評價,包括在教師口語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對存在相同問題的學生進行了小班編排,就可以通過小班中的小組互評模式,關注學生是否一起克服了最初測評出現的問題。由教師來對其學習效果進行總結,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地關注到整個小班集體的學習狀況,也能夠更好地帶動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提升學生在團隊中的溝通能力,以及整個團隊的合作探究能力,最后綜合性的評價才能夠體現出科學的學習結果。對于理論知識,可以繼續(xù)采用試卷等傳統(tǒng)模式,但涉及教師口語職業(yè)技能的掌握評價時,也可以關注學生在實踐訓練中的技能展示。通過充分的關注學生在模擬活動中的學習效果,給出學生綜合性的評價,才是真正全面,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
對于師范院校而言,教師口語課程是十分重要的職業(yè)技能。對這一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理念受到每位教師對學科認識不同的影響,產生出了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和教學設計實操時,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課上與課后結合,過程與結果結合,找到學習與使用的平衡點,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師口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