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科
(湟源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青海 湟源 812100)
天峻縣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達木盆地東部,介于東經(jīng)96°49′42″~99°41′48″,北緯36°53′~48°39′12″,布哈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jīng)縣境南部,疏勒河自東南向西北流經(jīng)縣境北部。全縣總面積2.57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撥4 000 m以上,高原寒帶氣候,年均溫-1.5 ℃,極端最高氣溫25.6 ℃,極端最低氣溫-35.8 ℃,年均降水量360 mm?,F(xiàn)有有林地2.59萬公頃,疏林地0.12 hm2,灌木林地2.47 hm2,苗圃地0.001 hm2,宜林地0.42 hm2。
明亮長腳金龜子是發(fā)生在青海湖周邊天然灌木林的主要林業(yè)有害生物種類。該蟲在天峻縣1 a發(fā)生1代,以2~3齡幼蟲在土壤內越冬。次年春季,幼蟲逐漸上移至10~20 cm內表土層活動,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老熟幼蟲開始陸續(xù)筑一蛹室化蛹,蛹期10 d左右,6月中下旬成蟲開始羽化。一年內成蟲羽化有兩個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6月下旬,第二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成蟲危害期長達40 d。
近幾年來由于氣候發(fā)生變化,明亮長腳金龜子在天峻縣布哈河、峻河等流域沿線的天然灌木林大面積發(fā)生危害,發(fā)生面積達到2 000 hm2,水源涵養(yǎng)植被受害嚴重,對青海湖周邊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極大威脅。為保護青海湖流域水資源不受污染,青海省從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大局出發(fā),要求青海湖周邊地區(qū)嚴禁使用化學農藥。因此,2018年,天峻縣在布哈和流域天然灌木林開展了生物食誘劑防治明亮長焦金龜子試驗,旨在為今后青海湖周邊地區(qū)明亮長焦金龜子綠色防控提供解決方案。
聚滅小蠹蟲生物食誘劑,批準證書號:粵深外資證(2012)0047號,產(chǎn)品標準號:QB/440310G0305-2014。
食誘劑誘捕器:誘捕器由底座和蓋子組成,底座直徑202 mm,底座上部中孔管直徑23 mm。蓋子直徑為260 mm。
試驗地設置在明亮長焦金龜子重度發(fā)生區(qū)——天峻縣快爾瑪鎮(zhèn)快兒瑪大橋西側、東側天然肋果沙棘、水柏枝灌木林地。試驗區(qū)域面積33.33 hm2。
誘捕器設置: 誘捕器按行、間距20 m×20 m,兩行品字形設置。共設置250套誘捕器。
生物食誘劑和水的比例為1∶3,食誘劑加水后充分攪勻后加入誘捕器,誘捕器盤添加量為125 mL/套,共添加2次食誘劑,每次添加前收集誘捕器內明亮長腳金龜子。
在6月22日布設食誘劑誘捕器。
設置6個防效調查標準樣地,標準地大小為0.67 hm2。在標準地內隨機選取20株樣樹,防治前和防治后,分別記錄成蟲蟲口數(shù),以及對寄主植物造成的損失等基本情況。同時對設置的誘捕器誘集到的成蟲數(shù)量進行調查記錄。計算有蟲株率、平均蟲口密度,計算防治效果。防前防后調查在同一塊標準地內進行。
7月下旬,采用隨機調查的方法,共調查12個誘捕器。12個誘捕器共誘集明亮長焦金龜子成蟲1 187頭,最高誘集到211頭成蟲,最低誘集到39頭成蟲,平均每誘捕器誘殺98.92頭(表1)。
表1 食誘劑誘集明亮長腳金龜子成蟲結果
分別于6月下旬、7月下旬開展了防治前和防后蟲情調查,共調查沙棘、水柏枝等寄主植物120株。根據(jù)調查,防治前明亮長焦金龜子成蟲有蟲株率86.67%,蟲口密度1.85~185.5頭/株,平均61.56頭/株;防后有蟲株率58.33%,蟲口密度0.85~77頭/株,平均26.13頭/株,經(jīng)計算,平均防治效果為56.98%。
由此可知,聚滅小蠹蟲生物食誘劑對降低明亮長腳金龜子成蟲蟲口數(shù)量有一定作用(表2)。
表2 天峻縣明亮長腳金龜子防治效果調查表
試驗表明,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生物食誘劑誘殺明亮長腳金龜子成蟲的關鍵時期。經(jīng)過食誘劑防治,明亮長腳金龜子平均蟲口密度由防治前61.56頭/株降為26.13頭/株,防治效果56.98%。由此得出,明亮長腳金龜子成蟲對聚滅小蠹蟲生物食誘劑有著較強的趨性,聚滅小蠹蟲生物食誘劑可有效降低明亮長腳金龜子成蟲蟲口密度,減輕對寄主植物的損害。生物食誘劑誘捕器中除誘集到明亮長焦金龜子成蟲外,還誘集到一些蛾類、蚊蠅等昆蟲。表明聚滅小蠹蟲生物食誘劑對昆蟲具有一定的廣譜性。此次試驗結果為今后進一步利用生物食誘劑防控青海湖周邊天然灌木林有害生物提供了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