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是吾 摘編
陸儼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1909年生于上海市嘉定南翔鎮(zhèn)。少年時就讀新式學堂,1926年,入無錫美專,旋因不適退學;1927年,隨清翰林王同愈習詩文,拜海上正統(tǒng)派名家馮超然學畫;1934年,曾在浙江上柏山村買地擬居,輒遇日寇入侵,避難四川;1938年,在重慶開個人畫展;1947年,回上海南翔開辦農(nóng)場;1957年,為上海畫院畫師;1962年,任教浙江美術(shù)學院山水畫課;1980年,正式任浙江美術(shù)學院教授,為山水畫專業(yè)研究生導(dǎo)師;1982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任浙江畫院院長;1993年謝世。
陸儼少(攝于1931年)
1933年陸儼少遭喪父之痛,卻也迎來叫阿曼的老二,是個女孩,起名陸辛。
次年春,小學同學金守言在浙江武康縣上柏山中辦農(nóng)場,約陸儼少游西天目,先到他住的上柏山呆幾天。滿山松樹,幾間茅屋,溪水從屋后瀉下,潺潺有聲,山光鳥語,清幽絕塵,空氣中散發(fā)著陣陣松樹清香。陸儼少肺弱,傷風感冒長年不愈,住了幾天竟然好了。宿疾一去,精神振奮,四體舒適,覺得這種新鮮空氣比藥還好。
金守言說山中地價不貴,可以種植的山間平地,不過10元一畝,勸陸儼少買下20畝,也可以辦起農(nóng)場來。至于不懂農(nóng)事,先由他幫著代管。
當時賣畫極端困難,陸儼少又別無他長,因此常為生計所擾。而即使名家也得看闊佬的臉色,必須迎合他們心理,阿諛奉承,得其歡心,才能賣出高價。陸儼少厭惡這種賣畫生涯,認為最好做一個自作主張、不因人熱的國畫家。但是家中薄產(chǎn),不足以養(yǎng)活一家老小,終須另外想出一條生活之道。遂覺得辦農(nóng)場倒也是一條出路。于是說服母親拿出私房錢來,到上柏山中買山地20畝、荒山20畝,辦起一個小小的農(nóng)場。種了10畝燕竹,10畝梨樹。又種些茶葉等作物,還造了三間瓦房,地點在福慶塢。此地東離杭州40公里,西去莫干山麓僅十余公里,又在公路邊,交通便利,距市集近,食品供應(yīng)方便。
馮超然對此極力贊成,說有些學生學畫之后畫賣不出去,最后一條路到銀行去做文書,只有陸儼少獨辟蹊徑,身居山中,將來年老也可以再出來賣畫,那就身價不同,所以這條路走得對。王同愈老先生知道后,也托陸儼少買了幾畝山地,來信中有“把臂入林”之語。陸儼少時常往來于杭滬道上,平常幾個月住山中,其余時間,托給金守言代管。
陸儼少82歲作《上柏山居圖》
黃山圖 137cm×47cm 1942年 陸儼少
“到達歙縣后,必須徒步走一百二十里,才能上黃山。走到楊村時,已是下午四時許,天黑如墨,陣雨將至,遂進村向農(nóng)家問訊有否住宿之處。走進一戶農(nóng)家,只有幾個小孩,沒有大人,言語又不通,于是轉(zhuǎn)身出來,繼續(xù)趕路。走出村子,忽聞后面大聲吆喝,要我們停下來。往后看,有一二十人,手持器械,上身赤膊,我們以為遇到了強盜。及至近身,卻是一群青年農(nóng)民,誤認為我們是壞人,因而結(jié)伙趕來。一場誤會,經(jīng)過解釋,虛驚化為熱情,他們邀請我們兩人到一所小學校內(nèi)歇息。時大雨如注,傾盆而下。吃過夜飯,和一位小學教師同睡二屋。屋內(nèi)放著一具空棺材,老鼠上躥下跳,加之雨聲不絕,雷電交加,終夜吵擾不止。好在走路辛苦,勉強睡得。一早起來,雨過天晴,四山宿云未收,澗壑奔流,四處是水。赤足前行,于下午一時許到達湯口,浴于溫泉。這是一個四方池子,和石濤所圖者,并無少異,只是上面蓋有瓦頂,可蔽風雨。三時許浴罷,拾級上山,道路傾欹,極不好走。漸走漸黑,抵文殊院已近八點鐘。摸黑進去,屋內(nèi)燈光如豆,一二老僧,拿出幾個燒餅,給我們充饑,草草供具,一宿無話。明晨起身,開戶出視,蓮花蓮蕊諸峰四圍拱揖,不類人間,真同仙境。此時天都峰路壞未修,不能登攀,遂經(jīng)蓮花溝、百步云梯、鯽魚背,于中午到達獅子林。山中絕無游人,只是我們兩人。踽踽而行,也沒有向?qū)?,所以一路名勝,遺漏甚多。獅子林在松林中間,老屋傾圮,一個中年和尚,面有菜色,他也沒有東西給我們吃,煮了一些面條款客。下午徑始信峰,也未知排云亭、飛來石等名勝。夜宿獅子林,被頭甚臟,而隔壁似有撕紙之聲,一夜不絕,未能好睡。翌晨循九龍瀑而下,根本沒有道路,在大石上左右跳躑,覓得歸路。黃山之游,遂告結(jié)束?!?/p>
1935年5月中,民國政府舉辦第二屆全國美展。除現(xiàn)代人作品之外,展出故宮以及私人收藏歷代名跡,其中精品有一二百件。陸儼少“特地去南京觀看,住在表兄李維城家中,朝夕到場觀看,前后一星期有余。先大體看遍,然后擇其優(yōu)者一百幅左右,細心揣摩,看它總的神氣,再看它如何布局,如何運筆,如何渲染,默記在心。其中最所銘心絕品,如范寬《溪山行旅圖》、董源《龍宿郊民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郭熙《早春圖》、傳董源《洞天山堂圖》、宋人《小寒林卷》,以及元代諸大家,如黃子久《富春山居圖卷》、趙松雪《枯木竹石圖》,高房山《晴麓橫云圖》等等。我早也看,晚也看,逐根線條揣摩其起筆落筆,用指頭比劃,閉目默記,做到一閉眼睛,此圖如在目前,這樣把近百幅名畫,看之爛熟,我自比‘貧兒暴富’,再不是閉門造車,孤陋寡聞了。后來在上海預(yù)展‘赴倫敦中國畫展’,也有故宮名畫,偽教育部在重慶也展出過故宮名畫,如巨然《秋山問道圖》、趙松雪《鵲華秋色圖》等。我總是仔細觀看,不放過一切看畫的機會。人家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我說‘熟看名畫三百幅,不會作畫也會作’。這樣仔細看,逐筆看,也是一種讀法,其效果等于臨摹,而且如果仔細地看,勝過馬虎草率地臨,收益還大。有些人說我對中國山水畫有些傳統(tǒng),認為一定臨過很多宋元畫,其實我哪里有機會臨宋元畫,如果真的有些傳統(tǒng)工夫的話,也是看來的,而且看得也不多,解放以前,也僅僅是以上幾次而已。就是我仔細看,看進去之后,就能用到創(chuàng)作上。當今七十多歲,還在吃這些老本??垂琶E,還可提高識辨??吹搅说谝涣鞯淖髌罚源藶闃藴?,此后再有看到,用此作比較,好壞就一目了然。眼光提高了,再加以相應(yīng)的肌肉鍛煉,手就跟上來,這樣就前進了一步”。
陸儼少身著長衫的留影
上柏山舊影
陸儼少老宅
宋文治于抗戰(zhàn)期間在蘇州美專肄業(yè),學西洋畫,后來對國畫山水感興趣,此時新拜上海畫家張石園為師,不過三個月。見到陸儼少后,十分傾倒,于是不再到張石園處,一心向陸儼少學習山水畫。安亭距離南翔不過二三十里,火車半個小時可達,每星期從安亭來到南翔,借些陸儼少的畫稿回去臨摹。以前他沒有畫中國山水畫的基礎(chǔ),陸儼少無保留地盡心教導(dǎo),他也用心研習,進步甚快,學到陸儼少的風格面貌。這樣有二三年,直到解放以后,他幾次提出要拜陸儼少為師。陸儼少對前輩王同愈老先生“不為人師”的教導(dǎo)印象極深,所以堅決辭讓,未允所請。陸儼少對他說:“將盡我所學無保留地教你,但不必有師弟子的名稱。你要拜師,我可介紹你一個人,蘇州吳湖帆先生,當今國畫界巨擘,交甚廣,收藏亦富,你如果在他門下,可以多看名跡,多認識一些人士。”于是作介紹人領(lǐng)他到吳湖帆中,拜吳為師。
陸儼少自上世紀50年代初遷至上海后,就住在復(fù)興中路馬當路口一幢石庫門房子里,條件即使與當時一般的市民相比,也說不上好。只有一間前廂房,約25平方米,前后一隔為二,一家三代七口人,前半間為陸儼少的臥室和畫室,后半間沒有窗戶,暗淡無光,是岳母及孩子們的臥室。日間一切活動都在這12個平方米的前半間內(nèi)進行。一床之外,放下張寫字臺,這張寫字臺,既是畫桌,又作飯桌,其他如揀菜縫衣,以及孩子做功課等,穿插互用,都在這桌子上面。窗子正對大門,來人一進大門,一目了然。客人來了,環(huán)立四周,無處就坐。他們不走,陸儼少也不能就此停止工作,所以養(yǎng)成了當眾揮毫的習慣。
“面東一排窗子,天井靠南是高瑞。夏季滿室太陽,無移案處;一到冬天,太陽從不光顧,室內(nèi)比室外還冷。上面沒有天幔,樓上擦地板,下面下大雨。地板全壞,潮濕腐爛,半夜起來,總可捉到蜒蚰一二十條,有時爬到枕上,冷冰冰的嚇人一大跳。加之鼠患猖獗,終夜不寧;跳蚤肆虐,爬搔為苦。在這種環(huán)境里,我前后住了整整30年;在這張桌子上,我創(chuàng)作了千數(shù)的作品。來人都說我居住條件太差,我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認為只要把思想集中在創(chuàng)作上,一心搞好國畫事業(yè),其他都可以不在乎,也就忘其為差了。我生活簡單,對衣食住行要求不高,隨遇而安,從不計較,覺得不值得在這方面花多大的心力。”
陸儼少寫壺
他于1968年第一次游北雁蕩,相隔20年,山中變化不能說很多。走過響嶺頭,一直到鐵城嶂,展現(xiàn)眼前的峰巒,堅實高大,巖巖不可犯,迭相雄峙,氣象萬千,陸儼少在晚年的《自級》中說:“雖是第二次相見,還是有很大魅力,緊緊地抓住人,使我再次感到祖國的偉大,山川的可愛。一個山水畫家,就是要把她描繪下來,但是首先自己要有激情,然后才能夠感動別人,美化人們的心靈。我每到名山大川中去,看到高高的峰巒,長流不斷的瀑布,蒼松古柏的夭矯盤挐、挺然而立,這些美景,使我激動不已,仿佛心要跳出來,與之相擁抱。今又到雁蕩,就是有這個感受,我愛雁蕩,更愛祖國,我要揮動我的畫筆,仔細地將其描繪下來,獻給祖國人民,以及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民。
去方巖寫生途中
陸儼少坐轎上山
不知道前世有什么緣分,陸儼少一生中多次夢游方巖。1986年5月7日,他終于如愿以償,與夫人、兒子陸亨、曾宓及前一天剛剛拜師的陳少亭夫婦,還有其時已退休的浙江省農(nóng)業(yè)廳長張?zhí)斐?、華東局組織部楊國芳一行八人同游。
陸儼少稱此次出行,是“還愿”。
77歲的陸儼少,已沒有自己登臨的體力,當?shù)卣嫠液昧宿I子,是由人晃晃悠悠地抬上去的,與當年上黃山不一樣,如今他不再有和階級壓迫關(guān)聯(lián)的思想負擔,神情怡然。
到了胡公廟前,幾個年紀稍輕的繼續(xù)上山去,陸儼少夫婦與陳少亭妻子一起進廟求簽。
陸儼少摸出一元錢,自己抽出一簽,對陳少亭的妻子說:你也抽一簽。(當時價格乃五毛一簽)后者忙擺手,說抽簽鈔票要自己出的,否則不靈。
陸儼少的簽條內(nèi)容如下:
N.0002745
方巖靈簽 第六十五
蒙蒙煙雨暗江城 何必精誠苦向晴
風卷碧天支翳心 萬邦無處不光明
解
陰雨未散天氣未舒
曰
從今見日光澤賢愚
簽條的左下方,有方巖廣慈寺刊
和尚當即在簽條邊手寫:上上 長雨起晴
陸儼少頓時很興奮,大呼“晚晴軒,晚晴軒”,原來這簽語的意味竟然與他剛剛新命名自己最后一個齋名吻合,乃覺得如有神助。繼而又有些懷疑地對和尚說:你這里是不是都是上上簽?和尚答道:當然不是。接著把簽桶統(tǒng)統(tǒng)倒出來,讓他看,果然有不少下下及其他標注的,陸儼少這才釋然。
陸儼少擬李法
幾十年來,就在這張桌子上,誕生了多少杰作
衣
陸儼少一生穿著隨便,很長一個時期只是將就。一件手工毛衫穿了多年,遷居深圳后與兒子陸亨同住,后者實在看不過去,到上海一下買了紅紅綠綠十件羊毛衫送給他,陸儼少倒也沒有拒絕,穿在身上讓別人瞧,感覺還蠻不錯的。
食
陸儼少喜歡吃羊肉面,吃完面,還要叮囑家人將湯留到下次再喝,還喜歡吃豬內(nèi)臟。有次陳少亭自制臘豬頭,煮熟后帶至陸儼少那兒,他嘗了嘗說:“嗯,不錯,比起重慶鄉(xiāng)下的臘豬頭,已有八九成了,只是少了點辛辣味。儂還曉得豬頭上啥地方頂好吃哦?”陳少亭答:豬耳朵。陸儼少說:“不對,是豬鼻沖更宰(上海方言,即好、妙之意)。既香糯、又堅韌,因其一生勞作,每天拱地三尺,故有一拱(鼻)二甩(耳)三搖(尾巴)四搭(舌)之美譽也。”凡此四處,皆所謂活肉,陸儼少于此道,頗得其趣,他也喜歡吃蹄膀肉。
他愛吃蠶豆,年輕時在上柏山農(nóng)場自己種過。
每天午后,要吃一些甜點,通常是師母做的水晶團子,大多是芝麻花生板油白糖餡的,也有薺菜餡的。陸儼少也愛吃粽子。
不喜海鮮,愛吃河魚,如鯽魚,尤其喜歡塘鯉魚燒春筍;平時喝少量黃酒和啤酒,從不吃醉,也不嗜酒,更不抽煙。
水果中他喜歡香蕉。病入膏肓時,曾囁嚅著要吃一碗陽春面,令家人為難。
住
半生住在上海石庫門的底廂房,僅25平米,擠了七八個人,僅隔出的前廳有張桌子,兼作畫、吃飯、小孩做作業(yè)與夫人揀菜等諸種功能。即使這樣,窗下角落里還是放了一個小小的書架,寬不足1米,有1.5米高,無柜門,分三層。據(jù)張大衛(wèi)回憶,最上層通常放著約半刀的宣紙,其余有不多的書與畫冊。包括上下本《畫論叢刊》(于安瀾編,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八開本的《唐寅畫集》等。
后來上海分到一套房子,杭州浙江美院也分到一套房子,去深圳前在那里買了一處商品房,居住條件大為改善。老年后經(jīng)常長年居賓館。
行
長年上班都坐公交,為了省三分錢,兩頭步行。有時也坐學生的二等車,即自行車后座。對外出的交通工具從不挑剔,火車、輪船、飛機皆可,有些老人怕坐飛機,陸儼少笑言“聽天由命”。
坐過手推車,晚年上山寫景,不得已也雇轎子。
(摘自趙健雄《畫人陸儼少》)
南翔猗園舊貌
傳統(tǒng)山水畫,到了北宋,形成三大流派,即董巨、荊關(guān)、李郭。三家鼎立,構(gòu)成中國山水畫的豐富傳統(tǒng)。三家面目,各不相同。董巨寫江南山,巒頭圓渾,無奇峰怪石,上有密點,是樹木叢生的樣子。荊關(guān)寫太行山一帶石山,危巖峭壁,堅實厚重,很少林木。李郭寫黃土高原一帶水土沖失之處,內(nèi)有丘壑,而外輪廓沒有銳角,樹多蟹爪,是棗樹槐樹的一種。三家各因其對象的地域不同,到達真實的表現(xiàn)。因之他們外在風貌各不相同,截然兩樣,但也有相同之處,即是都到達藝術(shù)上的高度境界。
——《山水畫芻議》
董源《瀟湘圖》用的短筆披麻皴,巨然《秋山問道圖》用的是長披麻皴,范寬《溪山行旅圖》用的是豆瓣皴,郭熙《早春圖》用的是卷云皴,李唐《萬壑松風圖》用的是斧劈皴,互相比較,因為他們所寫的對象不同,化多方,韻味的溶液腴美。三者相同,毫無異樣。
——《山水畫芻議》
課圖稿之一 陸儼少
斧劈皴和披麻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兩大流派,一盛一衰,互相替代,也有些規(guī)律可尋。往往這一畫派成為此一時期的主流之后,由盛而衰,另一個畫派應(yīng)運而起,改革上一個時期的弊病,從而得到新生。
——《山水畫芻議》
南北宋的問題,歷來也是糾纏不清。董其昌為是說,有其宗旨,但中間參雜他個人愛好,以致概念不明確,他自己也不能自圓其說。
——《陸儼少自序》
石濤,一種拙爛漫的筆墨,新奇取巧的小構(gòu)圖,有過人之處。但其大幅,經(jīng)營位置每多牽強窘迫處,未到流行處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所以他說的“搜盡奇峰打草稿”未免大言欺人。而他的率易之作,病筆太多,學得不好,會受到傳染。
——《陸儼少自序》
四王還是有它存在之價值,有許多宋元遺法,賴四王而流傳下來,如果食古不化,那么及其末流陳陳相因成為萎靡僵化,這是不善學的緣故。所以學四王必須化,化為自己的面目。
——《陸儼少自序》
一個山水畫家,必須深入名山大川,觀察大自然之精神面貌,擴展視野,增強感受,提高意境,豐富技巧。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不可缺一。
——《陸儼少自序》
把畫法分為兩大派系,有其方便之處。其一披麻皴畫法,表現(xiàn)土山,即董其昌所說之南宗常用之;其二位斧劈畫法,表現(xiàn)石山,即董其昌所說之北宗常用之。斧劈用側(cè)峰,勾斫之中的挑的筆意。披麻用中鋒,排比而直下,兩者方法各異,界限清楚。
——《陸儼少自序》
有些人的想法,認為有了傳統(tǒng),就是老,就要妨礙創(chuàng)新。把學習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對立起來,是不對的。如果不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扎下結(jié)實的功夫,來談創(chuàng)新,這個創(chuàng)新,也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站不住腳的。
——《山水畫芻議》
課圖稿之二 陸儼少
課圖稿之三 陸儼少
課圖稿之四 陸儼少
課圖稿之五 陸儼少
文化是積累而成,不能中間割斷,好比科學技術(shù),一定要在前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對大自然有所了解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層,得到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絕不能只憑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在蒙昧的基礎(chǔ)上,好像石器時代就一步跨進原子時代,是絕不可能的。
——《山水畫芻議》
我們看一幅畫,拿第一個標準去衡量,看它的構(gòu)皴法是否壯健,氣象是否高華,有沒有矯揉造作之處,來龍去脈,是否交待清楚,健壯而不粗獷,細密而不纖弱。第二個標準看它的筆墨風格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獨特風格中,多有變異,摒去陳規(guī)舊套,自創(chuàng)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卻又筆筆有來歷,千變?nèi)f化,使人猜測不到,捉摸不清,尋不到規(guī)律,但自有規(guī)律在。第三個標準要有韻味。一幅畫打開,第一眼就有一種藝術(shù)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無窮??催^之后,印入腦海,不能即忘,而且還想看第二遍。
——《山水畫芻議》
氣韻包括氣息、神韻、韻味等。這些都是抽象的,統(tǒng)攝著整個畫面。一幅畫打開,第一眼接觸到讀者的就是氣息和作者為人的氣息是一致的。所謂“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氣息就是人品在國畫上的反映。
——《山水畫六論初討》
每有問:這畫好在哪里?一時很難對答。然而歸納起來,所可看者,不外三點:即看它的氣象、筆墨、韻味,這三點達到較高的標準,即是好畫,否則就不算好畫。
——《山水畫芻議》
氣韻里面,還包括氣息。氣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調(diào)和一致。所以古人說:“人品既高,畫品不得不高?!?/p>
——《山水畫芻議》
一個人形成自己的風格面目,不強求硬做而成。如果涂了花臉說他有面目,這個面目也不可貴,一定要結(jié)合自己的各種修養(yǎng),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這樣形成一個面目,才是可貴。但也不是說有了面目就算好,獐頭鼠目,也是一個面目,但這個面目不討人喜歡,必須有一個使人看了心愛,過后還要想看的面目。
——《山水畫芻議》
格調(diào)兩字,雖然好像是抽象的東西,但形成好面目,必須有高格調(diào),這種高格調(diào),是摒棄了上面所說的甜俗氣、獷悍氣、陳腐氣、黑氣等等。吸取外來,不是拿別人的糟粕和垃圾拼湊一起,成了垃圾箱、泔腳缸,而是冶鑄百家的精華,成為一塊好鋼??瓷先ビ凶约邯毺氐拿婺?,而細細推尋,各有來歷,既有傳統(tǒng),又有創(chuàng)新。
——《山水畫芻議》
吳湖帆的畫有天下重名,他設(shè)色有獨到處,非他人所及。我有八字評他畫:“筆不如墨,墨不如色?!比绻沧咚@條路,研求設(shè)色,雖然他的法子可以學到,然其一種婉約的詞境,風韻嫣然的嫻靜美,終不能及。人各有所稟賦,短長互見,他之所長,未必我亦似之;而我之所長,亦未必他所兼有,如果走他的路,必落他后;而用我所長,則可有超越他的地方,同能不如獨詣。
課圖稿之六 陸儼少
課圖稿之七 陸儼少
——《陸儼少自序》
課圖稿之八 陸儼少
課圖稿之九 陸儼少
畫在技法上的提高,除了下生活、讀書、寫字等等,此外要做到四個“多”,即看得多,聽得多,想得多,畫得多。
——《山水畫芻議》
看不到好的作品,也聽不到人家的評論,是很難提高的。一件東西的好和壞,是從比較而來,看不到好的,怎能知道好的標準,那么把次的東西也當作挺好得了。所以必須看到好的,最最好的。看的標準越高,設(shè)想也越高,在自己手里也就跟著提高。
——《山水畫芻議》
看到好畫,不知道好在哪里,看到壞畫,也不知道壞在哪里,這樣也限制了識別能力,所以一定要聽人評論,然后再去看畫,看了再想,領(lǐng)會他的意思,默記在心,習而久之,眼界也就高了。
——《山水畫芻議》
學畫在初學階段,兼學寫字,并讀些書,看不出什么效果,但到一定的階段,便見分曉,就覺得讀書寫字,有些功夫,對提高有很大的好處。不僅在讀書的時候要想到畫,寫字的時候要想到畫,而且在平常生活的接觸中,也要時刻想到畫,不能一張紙攤開來才想到畫。
課圖稿之十 陸儼少
課圖稿之十一 陸儼少
課圖稿之十二 陸儼少
課圖稿之十三 陸儼少
——《山水畫芻議》
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這是繪畫之要訣。
——《陸儼少自序》
學畫而不讀書,定會缺少營養(yǎng),流于貧瘠,而且意境不高。
——《陸儼少自序》
學畫往往利用寫字作為練習基本功的重要手段,要畫好畫,同時要寫好字。
——《陸儼少自序》
學畫與讀書關(guān)系,就是一方面能夠變化人的氣質(zhì),潛移默化,使有高尚的情操,心口如一,不為欺詐之事,也無害人之心,這樣人品高了,也帶動畫品的提高。
——《陸儼少談藝錄》
在讀書中,知道一些歷史地理、鳥獸魚蟲等知識,對于畫也有直接的幫助,而尤其重要的是,當翻開一篇好文章或一首詩出聲或不出聲的涵泳咀嚼欣賞其聲詞之韻味,文采絢麗之極致,進而推論它的結(jié)構(gòu)虛實,粗細繁簡,從而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造意境,把書本上的感受轉(zhuǎn)移到畫面上去,那么這種第一流的智識情操,經(jīng)過吸收融化,自然形成一個特殊畫面。
——《陸儼少談藝錄》
(摘自《陸儼少畫語錄》)
課圖稿之十四 陸儼少
課圖稿之十五 陸儼少
名勝山水冊之八 32.5cm×43cm 1975年 陸儼少
廣東寫生(一九六一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二年一月)
立園在開平縣之潭溪,華僑謝氏創(chuàng)建。崇樓竦峙,繚以周廊,兼之亭橋曲渚,獸囿鳥苑,遂有大觀之稱矣。(立園俗呼大觀園)
崖南擅海山之勝,而臨海一山,上多古松。虬枝老干之外,波濤彌望。最宜斜陽西照,歸航就泊,天風四下,萬籟俱鳴,振衣獨立,甚助壯思。
崖海歸航。崖南在崖門外,至此陸地遂盡。一山臨海,負石戴松,而松尤奇矯。一九六一年冬,寫生至此,歸記仿佛。
小鳥天堂。新會南郊,天馬河上,老榕一株,三百年物也。陰蔽十五畝,垂根著地,又復(fù)挺干,盤錯糾纏,不容徑道。水鳥群棲其間,數(shù)以千百計。土人以其神異,戒勿傷害,故遂錫之佳名。誠飛啄之樂園矣。
雷州青年運河大水庫,南北亙四縣,遠及廣西境,遂使下游永無水旱之虞,而舟航既利,魚蝦又不可勝取矣。予登青年亭,浩淼千頃,一望無盡。天光水色,上下同碧,風帆出沒,吞吐日月,深嘆人力之偉大,而果何領(lǐng)導(dǎo)之,而促使之哉!激情所至,不能自已,故一再寫之。
湖光巖距湛江霞山市區(qū)十八里,其勝在湖。湖水深碧,不風自浪,蓋遠古火山口耳。其上楞嚴寺,宋李綱題名摩崖在焉。東坡謫嶺南,亦曾至此。解放后,新建亭館,足供盤桓。
新會西湖 47cm×34.5cm 1961年 陸儼少
新會西湖
湖光巖為湛江市名勝奧區(qū),湖水至清澈,作深碧色,蓋水深積厚故耳。傳有大魚重百余斤者。其巖亦巉削有致,宋李綱題“湖光巖”三大字在巖壁。
地盡南天接海潮,崖門一石臥江皋。興亡陳跡經(jīng)千載,猶有田翁說宋朝。崖門奇石,傳宋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處。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予偕粵、滬諸畫家寫生至此,嘆往事于遺跡,欣今日之榮滋。爰賦小詩,并儷以圖。
慈元廟世稱國母殿,在崖門北。再北則奇石,宋陸秀夫負帝昺殉國處也。殿有陳白沙碑記,近加繕葺,堂宇一新。隔江則古兜山,昔為盜匪窟穴,聞其名而令人色變者。今則民生樂事,戶不夜閉。懷古覽今,情不能已,爰為記之。
漁網(wǎng)未收,晚潮初落,其象若此。
崖門慈元廟,俗稱國母殿者是也。前臨江海,其北則奇石,即陸秀夫負帝昺跳海處。至今野老猶能言亡宋忠烈故事。
葵風初扇西湖浪,茗椀香清日自長。新會西湖,人工新鑿,汀嶼曲折,遍植蒲葵。予來時正值隆冬,而風日清美,不減暮春。其臨水茶寮,結(jié)構(gòu)亦異制。
茂名寫生 34cm×46cm 1962年 陸儼少
茂名寫生
廣海之山以石勝,嵚奇磊落,蜿蜒不斷。居屋因勢高下,依傍礌砢,自成林壑。
湛江海濱公園。湛江近海南,風氣燠暖,故椰多結(jié)子,過此稍北則否。海濱公園有數(shù)百株,結(jié)子皆累累,為不妄耳。
予來廣東逾二月,寫生畫稿凡百余幅。所至草木蓯蘢,不知秋冬,故未嘗畫枯樹。又民物殷阜,即在鄉(xiāng)村,不見茅寮。比在茂名市,其招待所之近鄰,有老樹一株,經(jīng)冬葉脫,槎枒可喜。又營建未久,猶存工地草房一所。天雨不能外出,遂于檐下寫成此幅。情每遷于稀見,自視亦復(fù)新鮮,故聊記而存之。
超山聳秀 68cm×44.5cm 1962年 陸儼少
超山聳秀
予久耳超山名,今始獲登陟。愛其聳然秀特,而山頂負石嶙峋,其紋理有如卷云、解索者。元王叔明舊居黃鶴山,去此不遠,或其畫法所自耳。壬寅冬至后二日。
太湖歸云洞 24.6cm×67.6cm 1963年 陸儼少
太湖歸云洞
太湖西洞庭山,以石公最稱詭異。盤地嵌空,亙半里許,自頂以下皆石也??哐▕W勝,而尤以歸云洞最為甲觀。前予兩至其處,今歲重到,阻風未及西山,因追記舊游如此。(癸卯四月)
靈巖秋色 100cm×30cm 約20世紀60年代 陸儼少
靈巖秋色
游雁蕩者,莫不首至二靈。靈峰之境外露,而靈巖則深密幽,展旗、天柱兩峰,抱如闔扉,杉徑一道,曲折以進。寺既藏矣,而小龍湫更在寺后。每晴旦霜初,山雨時過,跳珠濺玉之聲,如在枕席間。
擬王蒙太白山卷意 18cm×49cm 1963年 陸儼少
擬王蒙太白山卷意
稚柳兄自沈陽回,盛道其館藏《太白山卷》,為王叔明極得意筆。予未寓目,不禁神往。遂懸揣其意,奉博大雅一笑。
煙江疊嶂圖 26.5cm×126cm 約20世紀70年代 陸儼少
煙江疊嶂圖(局部)
煙江疊嶂圖
予參酌東坡題王晉卿《煙江疊嶂圖》長句而成此圖也。此紙為三百年前康熙舊紙,故此畫亦不作三百年以后想,不必示人,且貽燕因山妻收藏之。
峽江險水圖 34cm×552cm 約20世紀60年代 陸儼少
峽江險水圖(局部一)
峽江險水圖(局部二)
峽江險水圖
有自蜀中來者,盛稱今日三峽,蠲疏險灘,廣設(shè)航標,遂使上下川江,永免波濤之厄,舳艫相接,如涉戶庭。蓋自建國以來,二十年中,建設(shè)日進,今日少年,路經(jīng)瞿唐、滟滪、新灘、洩灘之間,徒見山高水長,恬波不驚,乘流湯湯,沿溯利便,安知往時一舸上駛,百夫牽挽,礁石侔劍戟,失勢破碎,懸性命于俄頃者哉!故予每寫峽江險水,鑒古方今,亦使后之人尚知曩昔行旅之艱難,而生當新時代,蒙受利澤,不能無感于社會主義建設(shè)之偉大耳。
雁蕩山 103cm×56.5cm 1965年 陸儼少
雁蕩山
雁蕩以山水雄奇稱于世,而自古異峰疊嶂,奔流峭壁,長埋于云霧晦冥之中。人也荒于政,貨也棄于地,石田蹺瘠,編戶蕭疏,可資以生理者亦希矣。惟今社會主義偉大建設(shè),人奮其力,地盡其利,于是天開日朗,百廢俱舉,人事之興盛,與夫山水之雄奇,相得益彰。予游其地,觀感無極,爰寫圖以記之。
巫峽清秋 97.8cm×34.5cm 約20世紀70年代 陸儼少
巫峽清秋
予乃曾過峽江險水來者,得知水勢,故一再圖之。
白岳秋云 97.8cm×35.6cm 約20世紀60年代 陸儼少
白岳秋云
白岳,古齊云山也,在休寧縣界,去黃山百里而遙,而與黃山之尖新峭麗,不少概見。其巖嶂樸特拙重,色黝而青,于雁蕩具體而微,而風格酷肖,為可異耳。
崖海松濤 99cm×34cm 約20世紀60年代 陸儼少
崖海松濤
崖南在新會南界,至是陸地遂盡,大海前橫,浩瀚無際。臨水一山,上多喬松,罡風繼至,濤聲互答。每斜景西傾,歸帆就泊,目送翔鷗,思致爽然。
雁蕩采藥人 70cm×34cm 約20世紀70年代 陸儼少
雁蕩采藥人
雁蕩多異卉名植,采藥人每縋而下,得之于峭巖絕壁之下,犯險乘危,為人民健康作出貢獻。
黃山圖 69cm×41cm 1970年 陸儼少
黃山松云
黃山之云,亦可謂盡天下之奇變耳矣,故亦惟有奇變之筆墨始克傳其神也。予心慕而手追,知之而不能為,寄意泉石,其在莽蒼之間乎!
雪圖 69cm×35cm 1975年 陸儼少
題云水風雪四圖
天地山川陰晴晦明之變,接之于耳目,而發(fā)之于筆墨,固亦畫家之能事也。予因?qū)懺?、水、風、雪四圖。造化多能,誠足以興感。而予淺學,筆墨無靈,則滋愧矣。
峽江圖 143cm×34.5cm 1975年 陸儼少
峽江圖
三十八年前,予違難巴蜀,扁舟上駛,道出三峽。后更八年,東歸時乃乘木筏,以歷三峽之險,悍波急湍,性命俄頃。兩次往來,異生難忘,故予多寫峽江險水圖,以記往昔行旅之艱難。明年畫院將組織作者由民航局專備一舸,以探三峽之勝。江山無恙,世界已殊,又有一番光景。予當攤素紙磨三斗墨,濡筆以俟之。
梅花 28cm×39cm 1975年 陸儼少
梅花
宋澤上人善畫梅花,嘗云:用心四十年,才能作花圈少圓耳。元趙子固亦云:濃墨點椒,大是難事。予寫梅無四十年功力,圈花點椒,隨意而行,正不必酷似古人。
煙江疊嶂圖 35cm×284cm 1976年 陸儼少
煙江疊嶂圖
丙戌東歸,發(fā)自重慶,江行萬里。中經(jīng)三峽之險,疊嶂層巒,高插云表。飛湍懸瀑,奇麗萬狀。而自宜昌以下,平沙迤邐,煙波浩渺,數(shù)百里不絕。風物之美,嘆為平生冠絕。因踵王晉卿故事,作此長卷,仍命之曰《煙江疊嶂圖》云。
黃山圖 131cm×65.5cm 1984年 陸儼少
黃山圖
黃岳雄峙東南,奇峰直上,刺霄漢而欲破。層崖峭絕,愁猨猱以無地。云霧往來,松石映帶,晦明開闔,瞬息萬變。山川之壯麗,令人油然起祖國之愛。
雁蕩泉瀑 96.5cm×41.5cm 1977年 陸儼少
雁蕩泉瀑
雁蕩多泉瀑,每崇巖峭壁之間,倒掛千尺,色界青冥,尤于雨后,益增勝概。
峽江圖 90cm×354cm 1987年 陸儼少
峽江
大江東下,經(jīng)三峽之險,兩山夾峙,江水頓束。朝云暮雨,神靈恍惚,千古騷人墨客,無不懷羈旅之幽情,發(fā)為詩歌,或藉圖畫以記,至今傳為美談。自葛洲壩成,水位上升,往昔險灘碕岸,皆沒水底。七百里間,江行如畫,于是電力、航行之利,甲于天下。而三峽自然景觀,急流洄洑,壯麗奇詭,可驚可愕之景,亦成陳跡。予故為拈出,寫圖以記,后有好游之士,可考覽焉。(丁卯四月)
竹下獨坐 21.1cm×56.9cm 1956年 陸儼少
竹下獨坐
花前小榻閑眠處,竹下明窗獨坐時。著甚語言名定泰,林間自有翠禽知。一九五六年。
晴樹滿山圖 172cm×92cm 1984年 陸儼少
晴樹滿山圖
群峰奔走挾云俱,峰轉(zhuǎn)云殘一掃除。別有高華臨世界,滿山晴樹萬千株。(甲子秋日)
(摘自陸儼少《畫余雜綴——陸儼少詩文題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