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正
摘 要:股價崩盤風險是資本市場的劇烈震蕩,對投資者的個人財富與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極為不利。以股價崩盤風險為主線,分析了國內(nèi)外頂級期刊關于股價崩盤風險主題的實證論文,總結了股價崩盤風險的理論基礎、衡量方式與影響因素,探索股價崩盤風險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股價崩盤風險;財務報告;公司治理;非正式機制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1-016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51? ? ? ? 文獻標志碼:A
Kim和Zhang(2015)認為,股價崩盤風險捕獲了股票收益分配的極端負回報,對投資組合理論和資產(chǎn)及期權定價模型具有重要意義。Harvey和Siddique(2000)、Conrad等(2013)認為,在定價模型中,投資者預計具有更多負偏度的股票的回報更高,這意味著股票收益偏度是一個定價風險因素。Barber和Odean(2013)認為,公司的股價崩盤將會對投資者的個人財富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尤其是將投資集中在少數(shù)公司的個人投資者[1]。因此,識別股價崩盤風險的因素對保護投資者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1? 股價崩盤風險的理論基礎
從概念上講,崩潰風險的基礎是管理者傾向于長期保留壞消息,允許壞消息被儲存。當壞消息的積累超過限度時,它會立即向市場透露,導致股價大幅下跌?,F(xiàn)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代理理論的關于囤積壞消息的管理激勵的觀點。Bleck和Liu(2007)發(fā)現(xiàn),基于歷史成本計量的財務報告為經(jīng)理進行不良投資項目謀取私利創(chuàng)造了機會。Cao等(2002)提出了一個“信息障礙”模型,從另一個角度解釋股價崩盤的機理。Zhu(2016)認為,投資者的信息獲取不同,其決策差異使價格修正不可避免,出現(xiàn)負收益率偏差。French等(1987)認為,崩盤風險的另一個來源是波動性反饋效應。Hutton等(2009)認為,劇烈的股價變動提升了風險溢價,加劇了壞消息的影響,但抵消了好消息的影響,產(chǎn)生了負偏度[2]。
2? 股價崩盤風險的衡量方式
現(xiàn)有文獻提供了4個指標衡量公司特定的股價崩盤風險。Hutton等(2009)基于年度特定周回報是否低于閾值判斷是否發(fā)生股價崩盤風險(CRASH)。Chen等(2001)基于偏度發(fā)現(xiàn)了收益分配的不對稱性,提出了負收益偏度的衡量方式(NSKEW)。股價崩盤風險的第3個衡量標準是下跌波動率與上漲波動率之比(DUVOL)。Kim和Zhang(2014)在其研究中引入了第4種衡量指標,即隱含波動率(IV_SKEW)?,F(xiàn)有的研究沒有提供任何理由說明這4種衡量指標哪一項更加優(yōu)越。大部分實證研究同時使用NSKEW和DUVOL,并且通過系數(shù)的符號和顯著性的相似性證明結果的穩(wěn)健性[3]。
3? 股價崩盤風險決定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
3.1? 財務報告、公司披露與股價崩盤風險
Hutton等(2009)通過累計應計利潤(應計盈余管理)證明財務不透明的公司更容易出現(xiàn)崩盤風險。除了財務報告的強制披露外,權小鋒(2015)研究社會責任披露(CSR)與股價崩盤風險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信息披露質(zhì)量更好的企業(yè)具有較低的崩盤風險。然而,Habib等人提出了相反的觀點:CSR披露可能允許管理人員從事“印象管理”而不進行實際CSR投資,以隱瞞不良業(yè)績,加劇崩盤風險[4]。
3.2? 管理激勵、管理特征與股價崩盤風險
Kim等(2011)檢驗了CEO與CFO股權激勵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發(fā)現(xiàn)CFO股權激勵增加了崩盤風險。Demerjian等(2013)的研究表明,更有能力的管理者可以創(chuàng)造更好的收益,股價崩盤風險有所降低。部分學者還研究了CEO年齡、性別和過度自信特征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Andreou等(2017)、李小榮,劉行(2014)、Kim等(2016)發(fā)現(xiàn)過度自信的CEO更有可能遭遇股價崩盤[5]。
3.3? 資本市場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
資本市場本身提供了囤積壞消息的動機,這增加了未來股價崩盤的可能性。Chang等(2016)使用股票流動性作為壞消息囤積的代理變量,發(fā)現(xiàn)崩盤風險與股票流動性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壞消息披露可能導致短期投資者出售其股票。然而,股票流動性直接或間接影響崩盤風險的程度并不清楚。Ni和Zhu(2016)將中國的監(jiān)管變化視為外生沖擊,并指出消除賣空限制會增加股價崩盤風險。
3.4? 公司治理與股價崩盤風險
Larcker等(2007)認為,公司治理在財務披露和報告質(zhì)量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限制壞消息囤積以及崩盤風險的重要機制。Chen等(2017)、Boubaker等(2014)、Andreou等(2016)認為,內(nèi)部控制、兩權分離和審計委員可以抑制股價崩盤風險。從外部治理來看,Callen和Fang(2013)、He和Tian(2013)、Irani和Oesch(2016)、Robin和Zhang(2015)認為,機構投資者、分析師跟蹤、審計師及其他外部監(jiān)管的設置都是重要的監(jiān)督機制,也可以降低股價崩盤風險。在其他外部監(jiān)管環(huán)境下,Kubick和Lockhart(2016)發(fā)現(xiàn)距離SEC總部較遠的公司,面臨更大的崩盤風險。
3.5? 非正式監(jiān)督機制與股價崩盤風險
非正式治理機制中突出的研究主要是關于政治關聯(lián)、媒體報道與宗教信仰。Luo等(2016)發(fā)現(xiàn),政治關聯(lián)可以降低公司的崩盤風險。Piotroski等(2015)則推測中國上市公司為避免政治敏感的負面新聞帶來的嚴重后果,會隱瞞壞消息,增加股價崩盤的風險。羅進輝和杜興強(2014)、Callen和Fang(2015)的研究表明,新聞媒體和宗教作為彌補正式制度不足的社會治理機制,能夠有效降低公司未來的股價崩盤風險。Li等(2017)測試了中國社會信任與股價崩盤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總部位于高社會信任區(qū)域的公司往往具有較小的崩盤風險[6]。
4? 結束語
回顧了國內(nèi)外期刊關于股價崩盤風險主題的實證論文,分析了股價崩盤風險的兩大理論基礎——代理理論與信息不對稱理論,梳理了4種常用的衡量方式,總結了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因素。
相對以往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對現(xiàn)有研究進行拓展。
(1)各類因素如CSR影響股價崩盤風險的渠道及中介效應的檢驗。
(2)非正式治理機制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
(3)分析師、審計師機構投資者等外部信息相關者個人特征的影響。
(4)股價崩盤風險的行業(yè)特征。
(5)股價崩盤風險的經(jīng)濟后果。
參考文獻:
[1]Andreou,P.C.,C.Antoniou,etal.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specific stock price crashes[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16(22):916-956.
[2]Zhang M,Xie L,Xu H.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6(3):595-617.
[3]李小榮,劉行.CEO vs CFO:性別與股價崩盤風險[J].世界經(jīng)濟,2012(12):102-129.
[4]王化成,曹豐,葉康濤.監(jiān)督還是掏空:大股東持股比例與股價崩盤風險[J].管理世界,2015(2):45-57.
[5]謝雅璐,王沖.媒體治理、信息不對稱與股價暴跌風險[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4(7):36-48.
[6]遙遠,周愛民.公司層面的投資者保護能降低股價崩盤風險嗎?[J].會計研究,2018(10):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