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蘇東坡有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彼^“厚積”即為廣泛積累。從寫作角度來說,做到“厚積”,動起筆來方能文思泉涌。然而,中學生往往看重課外積累,而忽略課內采擷。殊不知,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素材寶庫,對于時間甚緊,課外閱讀受限的中學生而言,從語文教材中采擷作文素材不失為一條捷徑。如若能夠對教材充分發(fā)掘,從中積累各類素材,那么當我們搦翰為文時,必定如虎生翼,文采斐然。
素材積累的核心是提取,籠統(tǒng)地收聚難以形成有價值的素材。筆者在教學中常常指導學生從素材發(fā)掘角度審視教材,將教材中的素材分為思想提升類、情感觸發(fā)類、引證語料類和言語表達類四種。實踐證明,這種細致分類式素材積累觸及寫作本質,其所達到的效果遠非一味地摘抄名言之類的窄化積累所能相比。下面謹以有限篇幅略作闡釋,希望能對廣大同仁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深挖課文理性元素,積累思想素材
寫文章首先要解決的是寫什么的問題,而不是用什么材料來寫。衡量一篇文章好壞的首要標準是其思想性,曹丕在《典論》中所言“文以載道”,韓愈大力倡導的“文以明道”,宋人所講“文以載道”,說的都是文章的思想性問題。好的文章應當文質兼美,而絕非是那種單純追求詞藻華美、結構精巧的文章。然而,許多學生在進行素材積累時,往往側重于文句積累,忽視或回避思想的積累,卻不知思想也是寫作素材,而且是最重要的素材,思想積累的意義遠大于文辭積累。
在高中語文課本中,大量的精選課文富含理性元素,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素材積累的重要方面。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思想蘊涵,積淀思想,提升學生的見識。如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是一篇游記,它所闡述的“深思而慎取”的道理飽含了王安石的生活感悟,既具有獨特性,又具有深刻性。韓愈《師說》里“不拘于時”的評價是其對現(xiàn)實洞察之后所言。荀子的《勸學》本身是一篇論文,所述道理甚多,而“善假于物”這一論斷便閃耀著荀子智慧的光芒。
二、感悟教材人文情懷,積累情感素材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睂懳恼虏粦抢浔谋磉_,記敘類文章如此,說理類文章也是如此,深沉而真摯的情感內涵是好文章的標志之一。中小學生作文情感虛假問題由來已久,究其根本,是因為其內心情感未被激活。這里所說的情感素材積累從本質上說,就是情感的觸發(fā)與激活。所謂“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當學生情感得以激活,寫起文章來自然“言之不足而嗟嘆,嗟嘆不足而詠歌”了。情感如春雨一樣充沛時,文章如何不似雨后新苗般繁榮滋長呢?
語文教材上的課文蘊藏了豐富的情感內涵,是觸發(fā)學生情感的絕佳媒介。許多課文中那些關于生命的體悟、對真善美的堅守等,都是遠高于一般意義的喜怒哀樂的深層次人文情懷。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真情引導,切不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教學中這種情感引導既是人文情感培育,也是情感素材積累。這是語文學科的精髓,更是語文教學的本質。
如巴金的《小狗包弟》中的這句話:“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說: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彼憩F(xiàn)的對一條狗的無限懷念與深深歉疚正是巴金老人的真誠情感與反思精神?!短m亭集序》關于生命美好的慨嘆、《蘇武傳》中蘇武那種執(zhí)著的堅守、《祭十二郎文》中對親人深切的緬懷等,都是教師教學中應當重點關注、耐心引導的著力點。這種情感素材在日積月累中效果會凸顯,如果長期堅持情感激活,學生寫作中情感枯竭問題會得到徹底扭轉。
三、摘錄教材經(jīng)典語料,積累引證素材
如果說思想與情感素材是寫作的靈魂,那么經(jīng)典語料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高中階段寫作能力要求偏向于說理,經(jīng)典語料素材對于學生寫作來說,好比是蓋樓房所用的磚瓦。光有意念與設想而沒有磚瓦是蓋不成房屋的,說理過程中沒有用來引證的素材很難寫成高質量的說理文章。學生這方面素材相對匱乏,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閱讀面狹窄,閱讀經(jīng)歷不夠豐富。在學業(yè)壓力大、課業(yè)負擔重的情形下,向課文要語料,在課文中積累素材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經(jīng)典語料主要分為人物事跡類和經(jīng)典警句類兩種。這些素材在教材中分布極廣,關鍵問題是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積累意識淡薄,非常容易忽視這些手邊的素材。而教師的有效指導能喚醒學生的積累意識,讓他們逐步掌握積累方法,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第一類引證素材往往就是課文中故事主角的事跡,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意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的大局觀等。第二類引證素材是作者事跡,如《沁園春·長沙》作者毛澤東心懷天下的志向、《離騷》作者屈原的理想與信念等。第三類引證素材是教材中經(jīng)典警句,如《鴻門宴》中“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荊軻刺秦王》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等。語文教師應對這些素材的積累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包括積累本的準備與使用、素材分類方法介紹、素材概括技巧和素材內涵挖掘能力的培養(yǎng)等。
四、借鑒課文精彩表述,積累言語素材
寫作體現(xiàn)的是語言表達水平,而語言表達既需要進行能力培養(yǎng),也需要語料素材積累。課文中精彩的文句則是非常好的言語素材,值得學生積累,以便在寫作實踐中模仿使用。言語素材積累的前提是篩選出精彩語句或片斷。我們通常選擇那些表達準確、鮮明、生動的語料,或者根據(jù)表達需要去選擇或典雅、或清新、或明快、或活潑、或形象、或幽默、或華麗、或樸實、或機警、或洗煉的語料來積累,以便在寫作中加以運用,來確切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以《荷塘月色》為例,“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一句具有一定的辯證色彩,可以以“我愛……,也愛……;愛……,也愛……”的句式加以儲存?!埃嵃椎暮苫ǎ┱缫涣A5拿髦椋秩绫烫炖锏男切?,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一句博喻的使用富有形象特點,有一種典雅的美,可以指導學生以“正如……,又如……,又如……”的句式進行儲存。積累中,如能適當練習運用,則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2019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14次提到“積累”一詞,而寫作素材積累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腹有詩書氣自華”,素材的積淀能使學生胸中有丘壑,筆下生云煙。充分利用課本,向課本要素材,既是一條捷徑,更是一條可行之徑、高效之徑。在學生積累意識還不夠強時,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Z文教師若能喚醒學生的積累意識,鼓勵他們,指導他們進行課內積累,必將在寫作教學中取得喜人的成效。
作者單位:安徽省定遠中學(2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