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輝 高院 孫萍 賈莉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常導致呼吸衰竭(RF),單純藥物治療療效不顯著,常需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IMV)以緩解患者癥狀[1]。資料顯示,IMV盡管可使COPD合并RF(下稱CDPD~RF)患者獲益,但常需將氣管切開后行氣管插管通氣,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2]。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PPV)無需行氣管切開即可達到通氣目的。但患者出院后,因缺乏規(guī)范管理,常難以長期有效使用NPPV治療,致使療效不佳,甚至復發(fā)[3]。為便于管理出院患者,提高治療效率,部分研究開始嘗試通過網絡云平臺建立醫(yī)患之間聯(lián)系,并獲得了一定效果[4]。延安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將網絡遠程管理(NRM)聯(lián)合NPPV應用于CDPD~RF患者的治療,結果滿意。報告如下。
選取延安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CDPD~RF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46~80歲,平均(64.19±6.63)歲,COPD病程3~15年,平均(7.79±0.95)年。納入標準:符合2018 GOLD慢阻肺指南診斷標準,并經呼吸困難量表(mMRC)評分、臨床慢阻肺評分表(CAT)評分、急性加重風險綜合評估分類為D類者;符合無創(chuàng)通氣指針及長期無創(chuàng)通氣指針者;符合長期家庭氧療(LTOT)指針者;知情同意者;可自主呼吸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重癥呼吸衰竭者;合并重癥血壓異常、心律失常者;合并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拒絕配合NIPPV或面罩不適;顯著呼吸抑制者;上氣道或頜面部損傷、術后或畸形者;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智力障礙、意識障礙及精神失常者;免疫機制異常者;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將上述100例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n=50)、對照組(n=50),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以常規(guī)抗感染、平喘、祛痰、糾正水電解質等綜合治療,并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根據(jù)患者臨床情況調節(jié)參數(shù),吸氣相氣道正壓(IPP)為8~20 cmH2O,呼氣相氣道正壓(EPP)為4~8 cmH2O,潮氣量根據(jù)患者體重或體重指數(shù)設置,呼吸機參數(shù)調應從低水平開始,待患者耐受后逐漸上調至其可接受的合適水平呼氣壓力。經治療患者符合出院標準后出院。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 研究組:出院后研究組行NRM聯(lián)合NPPV治療。NPPV治療使用瑞邁特無創(chuàng)呼吸機每日3~6 h/次,1~3次/d。醫(yī)生通過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設備在BMC+云平臺上隨時查看病人的信息,根據(jù)患者使用情況遠程參數(shù)調節(jié),適時通過電話做出診斷及治療建議。期間給予規(guī)范ICS/LB,LM藥物治療。
2 對照組:出院后對照組行傳統(tǒng)家庭氧療(LTOT),期間給予規(guī)范ICS/LB,LM藥物治療。
觀察兩組出院前及出院前6個月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mMRC評分、CAT評分;血清脂質過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氧化應激因子。兩組生存質量及再次住院及急性加重情況。以spirolbⅢ肺功能儀檢測肺功能指標;以化學比色法檢測氧化應激因子,檢驗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生存質量以SF-36調查問卷評價,其內容共8項,每項0~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出院前,兩組間FEV1、FVC及FEV1/FVC無差異(P>0.05);出院6個月,兩組FEV1、FVC及FEV1/FVC均較出院前增加(P<0.05);出院6個月,研究組FEV1、FVC及FEV1/FVC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比較
注:與出院前對比,#P<0.05。
出院前,兩組間mMRC、CAT評分無差異(P>0.05);出院6個月,兩組mMRC、CAT評分均較出院前減小(P<0.05);出院6個月,研究組mMRC、CAT評分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mMRC、CAT評分比較
注:與出院前對比,#P<0.05。
出院前,兩組間血清LPO、SOD、GSH-Px、MDA水平無差異(P>0.05);出院6個月,兩組SOD、GSH-Px水平均較出院前升高,LPO、MDA水平均較出院前降低(P<0.05);出院6個月,研究組SOD、GSH-Px水平均高于對照組,LPO、MDA水平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出院前,兩組各分項評分及總分無差異(P>0.05);出院6個月,兩組各分項評分及總分均出院前增大(P<0.05);出院6個月,研究組各分項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4 兩組氧化應激因子比較
注:與出院前對比,#P<0.05。
表5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出院前對比,#P<0.05。
出院6個月,實驗組再次住院率、急性加重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再次住院及急性加重情況比較[n(%)]
程度不同的氣道阻塞及肺部炎性病理改變是導致COPD患者呼吸力學異常的重要因素[5]。受感染、病毒侵襲等因素的影響,COPD常易發(fā)生急性加重,致使肺內小氣道陷閉,呼吸肌效率降低,導致機體進入嚴重缺氧狀態(tài),進而發(fā)生惡性循環(huán),并最終導致RF[6]。COPD患者若合并RF,常易發(fā)生重癥低氧血癥、肺性腦病等并發(fā)癥,致使發(fā)生多器官功能損傷,甚至導致患者死亡[7]。
機械通氣可提供充足的吸氣壓力,快速糾正異常通氣,促進呼吸肌放松,緩解呼吸肌疲勞,促進O2吸入,加快CO2排出,快速改善其機體缺氧狀態(tài),緩解癥狀。機械通氣可減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臟前負荷,緩解肺水腫,改善肺功能[8]。機械通氣可促進恢復呼吸頻率,降低呼吸肌氧耗,糾正低氧血癥。機械通氣可提高氣道平滑肌受體反應性,緩解氣道平滑肌痙攣,避免小氣道閉陷,提高氣道通氣功能[9]。機械通氣還可提供理想的潮氣量,避免機械通氣導致的肺損傷發(fā)生[10]。目前,機械通氣主要包括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兩種模式,NPPV是無創(chuàng)通氣的重要方式。與IMV相比較,NPPV無需切開氣管、插管,可有效避免創(chuàng)傷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NPPV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使用時不會對講話、進食等產生影響[11]。NPPV無需使用鎮(zhèn)靜劑,可有效避免鎮(zhèn)靜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NPPV通氣模式多,可實現(xiàn)人機同步,且操作簡單,應用方便,適合COPD~RF患者居家治療[12]。
盡管NPPV應用于COPD~RF患者居家治療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因患者選擇差異,NPPV設置未達到足夠的通氣,NPPV治療的依從性差等問題,NPPV對COPD~RF患者的居家治療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13]。近年來,隨著網絡云的快速發(fā)展,通過網絡云平臺收集患者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對患者做出診斷并進行遠程指導已成為現(xiàn)實。BMC+網絡云平臺可經互聯(lián)網構建醫(yī)生和患者間的橋梁[14]。在NPPV治療過程中,無需任何操作,呼吸機即可自動將治療數(shù)據(jù)上傳云平臺,醫(yī)生通過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設備在云平臺上隨時查看病人的信息,根據(jù)患者使用情況遠程參數(shù)調節(jié),適時做出診斷及治療建議。通過BMC+網絡云平臺,醫(yī)生可及時糾正患者對治療的錯誤認知,督促患者進行治療,提高其參與治療的主動性,使其獲得連續(xù)有效的治療[15]。通過BMC+網絡云平臺,醫(yī)生可全程監(jiān)控患者治療進程,及時對患者治療進行指導,可有效增加其對醫(yī)生的信任,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16]。BMC+網絡云平臺可減少醫(yī)生隨訪及患者入院檢查咨詢次數(shù),節(jié)約時間,提高治療效率[17]。在本研究中,出院6個月,研究組肺功能、mMRC評分、CAT評分、生存質量評分及再次住院率、急性加重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NRM聯(lián)合NPPV治療CDPD~RF較LTOT更具優(yōu)勢。
研究證明,機體抗氧化失衡是導致CDPD~RF的重要因素[18]。氧化劑水平升高,抗氧化劑水平降低可導致并加重機體氧化應激,導致氣道及肺組織損傷,引發(fā)COPD并促進其進展[19]。LPO、MDA為脂質過氧化產物,是反映機體氧化水平的重要指標。LPO可破壞蛋白酶抑制劑,降低轉錄因子-KB活性,促進炎性因子轉錄,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導致血管壁及氣道重塑。LPO可抑制內皮細胞,導致氣道黏膜水腫,并促進氣道平滑肌強烈收縮,致使氣道狹窄[20]。MDA可導致細胞膜凋亡,直接導致肺組織及氣道損傷。MDA可與核酸、酶及蛋白質等交聯(lián),導致機體炎性反應及氧化損傷[21]。GSH-Px、SOD為抗氧化劑,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等氧化劑,避免氧化損傷發(fā)生[22]。在本研究中,出院6個月,研究組SOD、GSH-Px水平均高于對照組,LPO、MDA水平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NRM聯(lián)合NPPV治療CDPD~RF可有效促進糾正機體抗氧化失衡,改善機體氧化應激狀態(tài)。
總之,NRM聯(lián)合NPPV治療CDPD~RF可及時對患者做出診斷并進行遠程指導,提高治療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機體氧化應激狀態(tài),提高其生存質量,降低再次住院率、急性加重率,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