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森,陳淺然,劉華恩,李亞東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廣州510006)
據(jù)“中國地震災害信息系統(tǒng)”調查,地震發(fā)生時,受災嚴重區(qū)主要是農村偏遠地區(qū)。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在房屋建設時多未參照規(guī)范,對結構抗震考慮較少,因而進一步研究經濟有效的隔震方法很有必要。砂與橡膠粒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材料(橡膠砂),是一種新型且經濟的隔震材料。其取材方便、施工簡單,且具有動剪切模量低、阻尼比大等特性[1,2]。目前,國內外不少學者均開展了關于應用橡膠砂隔震技術的研究。Tsang 等人[3,4]對橡膠砂置換層進行數(shù)值模擬,得出橡膠砂對水平和豎向地震作用均有較好的隔震效果。歲小溪[5]利用振動臺試驗研究了橡膠顆粒含量和墊層厚度等,對橡膠砂墊層的隔震效果的影響,得出橡膠顆粒體積配合比應控制在35%左右。劉方成等人[6,7]提出改進的橡膠砂墊層:土工格室加筋與土工袋加筋橡膠砂墊層,并借助振動臺試驗研究了墊層厚度、有無加筋及鋪設方式等對墊層隔震效果的影響。黃小霞[8]利用橡膠砂隔震振動臺試驗,發(fā)現(xiàn)砂和橡膠粒在1~1.5的粒徑比內隔震效果較好。
本文以橡膠顆粒體積含量為30%的橡膠砂隔震墊層為研究對象,設計并制作了1∶10縮尺比例的框架模型,開展了自由場和橡膠砂隔震振動臺試驗。通過對比分析地基土與結構的加速度反應和結構沉降,對橡膠砂墊層的隔震效果進行了探討。
本試驗在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的MTS振動臺上進行。臺面尺寸為3 000 mm×3 000 mm,最大負荷25 t,最大水平和豎向加速度分別為1g、2g。在土-結構作用振動臺試驗中,選擇邊界模擬效果良好的模型箱至關重要。本試驗采用層狀剪切箱,如圖1a所示。模型箱尺寸為1 505 mm×2 000 mm(高度×內徑),底板尺寸為3 000 mm×3 000 mm×30 mm。模型箱由12層環(huán)形鋼框架堆疊形成,相鄰框架通過螺桿連接,相鄰框架接觸面焊接具圓形凹槽的鋼墊板,內置滾珠實現(xiàn)框架間的水平運動。借助ABAQUS 對剪切箱進行振型分析,如圖1b所示。采用殼單元S4R、線性梁單元B31和三維實體單元C3D8R 分別模擬鋼框架、螺桿和底板??蚣芘c螺桿、最底層框架與底板均采用綁定連接,相鄰框架間為面面接觸。提取模型前10階頻率,得到剪切箱的基頻X、Y向分別為3.87 Hz、3.79 Hz。
試驗中橡膠砂墊層由砂和橡膠顆?;旌隙?,其中砂為廣州河砂,橡膠顆粒為廢棄輪胎經機械破碎得到。2種材料的級配曲線如圖2所示,物理參數(shù)如表1所示。本試驗將橡膠砂按體積進行配比,其中橡膠顆粒含量為30%。在自由場振動臺試驗中,將純砂逐層倒入壓實,使其達到一致的密實度。在橡膠砂隔震振動臺試驗中,將土體與上部結構接觸處的地基(尺寸為800 mm×800 mm×200 mm),置換為橡膠砂混合物,并振密壓實。
圖1 層狀剪切箱Fig.1 Laminar Shear Container
圖2 砂和橡膠顆粒的級配曲線Fig.2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and and Granulated Rubber
表1 試驗用砂和橡膠顆粒的物理特性Tab.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sted Sand and Rubber Particles
試驗以某農村3 層框架結構為研究對象,試驗前對原型結構進行縮尺。本文將幾何相似比n、密度相似比np和剪切波速相似比ne作為基本量綱,根據(jù)相似原理[9,10]推導出其他相似條件。綜合考慮振動臺及剪切箱的規(guī)格,確定上部結構的幾何相似比n=1/10,試驗中采用與原型相同的砂,即np=1,故根據(jù)文獻[9],得到ne=n0.5。基于上述相似比,推導出其他相似條件。利用ABAQUS 對上部結構進行設計。假設結構各層平面剛度無限大,將模型進行簡化,采用鋼板和鋼筋分別代替樓板和柱,不考慮設置梁??刂瓶s尺模型頻率與原型農村房屋的頻率一致,確定模型為3層,層高0.3 m,首層樓板尺寸為600 mm×500 mm×12 mm,其余層樓板尺寸為 500 mm×400 mm×6 mm,柱直徑 D=6 mm,柱長L=300 mm,上部結構如圖3 所示??紤]到各類荷載因素,增設250 kg 配重塊,經計算得上部結構加配重塊產生的基底平均壓力為10 kPa。
圖3 實驗裝置Fig.3 Test Equipment
本試驗分3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包含5個工況,如表2所示。階段1是自由場試驗,用來研究模型箱的邊界效應,驗證其是否會對試驗產生干擾。階段2、階段3分別是無橡膠砂墊層和有橡膠砂墊層的模型試驗,用來研究橡膠砂墊層的隔震效果。選擇加速度分別為0.1g、0.2g和0.4g的El Centro波作為輸入波,輸入El Centro波前后,均進行白噪聲掃頻,測量模型系統(tǒng)的頻率。
表2 試驗工況Tab.2 Test Cases
在振動臺試驗中采用了4381V 型傳感器記錄加速度,24M-W100 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結構沉降。階段2和階段3傳感器布置相同,故只給出了階段1和階段3 的布置圖(見圖4、圖5)。字母A 和D 分別代表加速度計和位移計,數(shù)字代表傳感器編號。
經白噪聲掃頻得到箱內土體的基頻為X向8.62 Hz,Y 向為9.06 Hz。根據(jù)上文空箱的基頻得知,模型箱基頻遠低于箱內土的基頻,其不會對箱內土體的地震反應產生不良影響,模型箱的自振頻率滿足試驗要求。
圖4 自由場試驗的傳感器布置Fig.4 Instrumentation Layouts for Free-field Test
圖5 模型試驗的傳感器布置Fig.5 Instrumentation Layouts for Model Test
通過比較等高度處模型土從中心測點到箱邊界處測點的地震動特性,來評估剪切箱的邊界效應。圖6 為Y 向輸入加速度為 0.4g 的 El Centro 波時,在相同高度處距箱壁不同位置處測點的加速度時程及其反應譜,為顯示清晰,只取了5~6 s 內的時程圖。分析發(fā)現(xiàn),同高度處測點的加速度時程及反應譜重合得很好,只有A9 的反應譜值在低周期處略高于同高度處其余測點。已知A9 位于箱壁附近,其幅值增大可以歸因為:箱壁附近存在的土體壓實不均,和砂與箱壁接觸處產生的反射波干擾??傮w來看,同高度處測點的加速度時程和反應譜重合得非常好,這說明試驗使用的模型箱能夠很好地解決平面內的邊界效應問題,對后面的橡膠砂隔震試驗無干擾。
圖6 Y向輸入PGA為0.4g的壓縮El Centro波時測點的加速度時程及其反應譜Fig.6 Acceleration Time-history and Their Response Spectra at Observation Points under Scaled El Centro Earthquake with 0.4g of PGA in Y-direction
本文僅對輸入峰值加速度為0.2g 和0.4g 的El Centro 波工況進行分析。圖7 分別比較了2 種工況下有無RSM 墊層時的加速度時程曲線。在對比試驗的基底輸入波幅值控制一致的前提下,得到:①輸入峰值加速度為0.2g 和0.4g 時,有RSM 墊層情況下,結構底板下方的地基土測點(A4)幅值小于無RSM 墊層的情況;②輸入2 種幅值加速度工況時,有RSM 墊層的情況下,結構首層及頂層(A7和A12)的加速度幅值均小于無RSM 墊層的情況;③有RSM 墊層的情況下,輸入幅值加速度為0.4g 時,上部結構加速度的減小程度要大于輸入0.2g時。
圖7 輸入壓縮的El Centro波時,有RSM墊層和無RSM隔震層加速度對比Fig.7 Comparison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with/out RSM Isolation Cushion under Scaled El Centro Earthquake
圖8給出了輸入幅值為0.2g和0.4g的El Centro波時,有無RSM 墊層情況下的結構底板D1 的沉降。由圖8a 可知,輸入幅值為0.2g 時,無RSM 墊層時結構的沉降量為0.3 mm,有墊層時為0.9 mm;由圖8b可知,輸入幅值為0.4g,無RSM 墊層時結構沉降量為1.8 mm,有墊層時為3.9 mm。由此可知,結構的沉降量隨輸入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而增加,且有RSM墊層的情況下要大于無RSM墊層的情況。
圖8 結構的沉降Fig.8 The Settlement of Structure
本文在總結國內外橡膠砂隔震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自由場地振動臺試驗和橡膠砂隔震墊層的對比振動臺試驗,得到如下結論:
⑴ 采用的層狀剪切箱較好地解決了平面內的邊界效應問題,能較理想地模擬真實場地在平面內的邊界條件。
⑵ RSM墊層具有較好的隔震效果。有RSM墊層時,地基土和結構的加速度幅值均小于無RSM墊層時,且其隔震效果隨著輸入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而增加。
⑶ 有RSM 墊層的情況下,結構的沉降要大于無RSM墊層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