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除舊布新
——故都初期國民黨人在北平的“黨化”宣傳*

2020-03-11 14:59:02王建偉
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北平市黨部北平

王建偉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進入北京,“二次北伐”告成,“北京”改稱“北平”,成為“故都”,以此為開端,一種全新的政治組織形式——國民黨“黨治”政權在北平建立并推展開來。幾年之后,北洋舊人瞿宣穎曾將此視為北京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個變動節(jié)點,“整個的多年蘊藏之重器國寶,逐漸移轉,而喪失其固有意義,其多年沿襲依賴的社會秩序人民生計,也是受絕大之波動……北平之歷史意義,從此殆摧毀無余矣”。①而對很多國民黨人來說,他們對北京的觀感一直不佳,認為是帝制遺物、腐敗溫床,是傳統(tǒng)官僚政治的物質載體與空間象征,故都民眾普遍革命意識淡漠,思想不開化。因此,新政權建設的第一步亟須從改造舊京民眾的精神世界出發(fā),在思想與行為層面進行一番洗刷,實現(xiàn)文化改造,除舊布新。②

一、儀式展演:作為“勝利者”的自我宣示

北京作為長期的“帝都”,一直被國民黨人批判封建色彩濃厚,革命空氣沉悶,民眾心理麻

木。剛剛率軍進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白崇禧就對此表示擔憂:“京津之間,政治空氣,陰晦太久。數(shù)百年官僚政治之余毒,三十年北洋軍治之惡風,深中社會,幾入膏肓。而此輩根本反對革命,又慣于縱橫捭闔之伎倆,而惟恐新勢力之不腐化不分裂。是以得到京津,固北伐之成功,而稍有疏忽,反演革命之失敗。革命自珠江興,而不至到黃河流域敗,此又愿當局諸人于祝捷之余刻刻自礪者也?!雹?/p>

檢索當時國民黨人的言論,白氏的這種認識很具有代表性與普遍性,“腐化”與“惡化”是當時國民黨方面對北平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形容詞,中央宣傳部制定的標語中,多有“要把腐化分子盤踞的北平,變?yōu)楦锩?、“要嚴防北平腐化官僚,侵入我們革命的勢力”等條目④?;谶@種認識,國民黨人在進城之初集中舉行了一系列旨在慶祝北伐勝利與“舊京光復”的大型民眾集會與紀念活動,通過對集會程序、演講內(nèi)容、標語口號等方面的安排設計,以儀式展演的方式,高調(diào)宣揚新政權對舊政權的更替,傳遞國民黨的官方意志,灌輸主義,“運動”舊京民眾,進行勝利者的自我宣示與書寫。

發(fā)動大型民眾集會是國民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熟練掌握的一項重要的政治技術與看家本領。南京國民政府在北平確立統(tǒng)治之后,繼續(xù)沿用這一手段,其中以祭奠中山最為典型,意義最為重大,內(nèi)涵也最為豐富。北平為孫中山革命之重要對象,又為孫逝世之地,對于國民黨而言具有特殊意義。國民黨中央與北平市黨部不僅舉辦規(guī)??涨暗募栏娲蟮?,而且利用各種紀念日,包括誕辰日、逝世日,甚至倫敦蒙難日,開展紀念活動,重新塑造孫中山的革命形象,普及三民主義,宣揚黨國觀念,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對孫中山的崇拜工作。孫中山作為無可置疑的象征符號,成為國民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重要來源。

1928年7月3日,蔣介石乘專列于清晨七時第一次到達北平,在陸軍部稍事休息之后即趕往西山碧云寺,拜謁孫中山靈柩,“不忍見其遺體,不忍使其不安,故未啟柩,俟正式祭告,再見萬感交集,不知所懷,惟有忍淚而已”⑤。當日,蔣即宿于碧云寺含青齋。第二天一早再次冒雨前往中山靈前。此后一直到7月6日,蔣氏一直晚間居住在這里。

1928年7月6日,蔣氏聯(lián)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幾大集團軍總司令在西山舉行盛大的公祭大典,參加者還包括白崇禧、鹿鐘麟、蔣作賓、周震麟、吳稚暉、方本仁、田桐、何其鞏、何成濬、石敬亭、黃少谷、商震、張蔭梧、楚溪春、陳紹寬、郭春濤、李品仙、方振武、陳調(diào)元以及所有在北平之二三四集團總部、戰(zhàn)地委員會等處軍政要人,河北省黨部、北平市黨部、天津市黨部代表,各工會代表,孫學仕、冷家驥等商會代表以及各學校代表等,班禪喇嘛派大堪布羅桑為代表參與,全部人數(shù)超過千人。報館、通訊社等均派記者參加報道,“全場氣象嚴肅悲壯、誠不多見之盛舉”⑥。

1928年8月13日,北平市總商會在碧云寺發(fā)起全國參謁孫中山總理先靈大會。11月12日,北平舉行紀念孫中山誕辰63周年大會,蔣介石亦派代表參加。會后,閻錫山、李宗仁等率100多名政要再次赴西山參謁孫靈。同在這一天,北平各界在天安門內(nèi)太和殿舉行慶??偫碚Q辰紀念會,參加者有有各軍政訓部人員、市政府八局職員、北平政治分會以及河北省政府代表、總商會及各行分會、平奉平漢等鐵路工會、總工會等250余團體,民眾近5萬人。天安門搭建了彩色牌樓,太和殿前搭建了臨時講演臺,端門、午門前均懸掛布質標語,講臺正中懸孫中山遺像,下懸總理遺囑。北平市黨部及各軍政訓部印制了總理誕辰紀念宣傳品,如畫報及小冊子多種,當場散發(fā),外團亦有赴太和殿前觀禮者。⑦

1929年3月11日至13日,為紀念孫中山逝世四周年,北平市政府分別在西山碧云寺、中山公園社稷壇等處舉行公祭,以資追悼。各學校各機關均放假,戲團電影院均停業(yè),全市學校機關商鋪均懸半旗,各校學生及黨員掛黑紗、佩白花。此外,京津衛(wèi)戍司令部、河北省政府等均各在公署設壇致祭,北平各中小學校學生也由本校校長及教職員率領,先在校中致祭,再往中山公園公祭。⑧

倫敦蒙難也成為紀念的題材。1929年10月11日,北平市黨部開會紀念孫中山倫敦蒙難第三十四周年,市黨部指導委員會主席張明經(jīng)將1895年10月11日孫中山被清廷驅逐出境,蒙難倫敦并被誘捕的歷史稱之為“救國家救民族”的大無畏犧牲精神,“這次蒙難實給中國有志青年一深刻的認識,自是以后,一般同志舍身革命,前仆后繼,都是受了這蒙難精神的影響,本黨才有今日在民眾中的地位與國民政府的統(tǒng)一”⑨。

綜觀那些大型民眾集會,雖然舉辦主體不同,但在會場布置、具體程序及演講內(nèi)容方面大同小異。為維護會場秩序,防范共產(chǎn)黨,北平軍警以及憲兵需要與紀念活動的籌備方面接洽會商具體辦法,如禁止群眾游行,要求參加活動的各團體整隊進出,軍警及憲兵現(xiàn)場駐守、武裝巡邏等,對于呼喊的口號也有規(guī)定。軍政要人的演講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方面追溯孫中山的革命歷史,歌頌其偉大人格,百折不撓的奮斗與犧牲精神;另一方面,不忘對現(xiàn)狀政治進行影射,抓住機會大肆攻訐敵手,將紀念儀式轉化為政治斗爭的前臺。往往強調(diào)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求謹遵總理醫(yī)囑,恪守總理遺教,實現(xiàn)總理遺志,與各種“反動”勢力不斷搏戰(zhàn)。至于何者為“反動”勢力,則指向各異。有針對帝國主義及封建主義者,有針對西山會議者,有針對改組派者,有針對共產(chǎn)黨者,不一而足,有時甚至在同一場和出現(xiàn)對立雙方互指為“反動”勢力的情形。

從國民黨人的視角出發(fā),對孫中山的大規(guī)模紀念一方面是對舊京民眾進行“革命”意識的啟蒙;另一方面,孫中山已經(jīng)被塑造為一個具有絕對正當性的巨型政治符號,對這面旗幟的爭奪相當于帶上了一個“護身符”,“中山信徒”成為自我標榜的有效政治身份。⑩

與此同時,孫中山的痕跡也以其它方式滲透進故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革命”演化成“生意”,“自從國軍入北平以后,因要懸掛青天白日旗,所以各成衣局里做了一批好買賣。那知近幾日來,其他像洋服店亦大做中山服,扇鋪亦大印中山扇,書局亦大制中山章,鐘表行亦大買中山鐘,眼鏡公司亦大售中山鏡……中山這個,中山那個,簡直的鬧了個不止,這亦可以看出京人崇拜中山先生的一斑了?!绷頁?jù)報道,8月4日至8日,北平藝專戲劇系計劃在該校大禮堂連續(xù)上演話劇《孫中山》,此劇為熊佛西專為慶祝北伐勝利而作。不過,北平市黨部認為,該劇“雖無侮辱總理之處,但劇情實有輕視國民革命首領之點,其中對于總理遺著與遺囑,矯造模仿,任意以滑稽態(tài)度出之,實與中國國民黨所主張之提高黨權統(tǒng)一思想之旨相違……一面去函藝專,令其停止排演,一面對于編劇人員,加意偵察。聞將來對于市面一切戲劇,均須有一番調(diào)查改革?!?/p>

除了祭奠中山之外,北平市黨政部門也舉行了一系列旨在慶祝北伐勝利、舊京光復的大型民眾活動。1928年7月7日,北平各界在天安門召開祝捷歡迎大會,參加團體約200個,到會十萬余人,包括李宗仁、鹿鐘麟、吳敬恒、何其鞏、何成濬、蔣作賓、李品仙、張蔭梧、羅家倫等黨國要人,且紛紛演講,“誠北平空前未有之盛會”。市黨部為此做了充分準備,“印就小冊十萬本,傳單二十余種計三十余萬張,標語十萬張,計八十種,分貼全市,并邀蔣閻馮李出席。無線電公司義務裝設放送機于天安門、前門、中山公園、北海及市黨部等處,備放送講演辭?!北敬位顒雍艉暗目谔柊ā皯c祝北伐勝利”“喚醒革命同志”“繼續(xù)總理遺志”“打倒帝國主義”“肅清殘余軍閥”“撲滅共產(chǎn)黨”等。

悼念陣亡將士也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1928年7月9日,馮玉祥在南口追悼國民軍南口之役陣亡將士,蔣介石、李宗仁等親往參加。8月1日,北平各界與各集團軍官長及各機關長官各團體代表等在北海公園天王廟舉行國民革命陣亡將士追悼大會。同日,國民革命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部在南苑舉行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追悼大會,白崇禧及各部重要人員均到會,總參加人數(shù)萬余人。

10月7日,北平市黨部組織市民約5000人在天安門前召開慶??藦徒驏|大會,到會團體三十余個,市長何其鞏參加。10月10日是國民黨在北平確立統(tǒng)治之后的第一個國慶節(jié),意義特別。北平市舉辦雙十節(jié)擴大國慶紀念會,主席團由市黨部、四前總部、陸大政訓部、各界濟案后援會、學聯(lián)會、婦女協(xié)會、總商會、農(nóng)民協(xié)會、市總工會等組成,北平市黨部為會場總指揮,警備司令部、公安局、四前總部、總工會為副指揮。整個活動有很強的儀式感,其中程序包括奏樂、肅立、升旗、向黨國旗行三鞠躬禮、向總理遺像行一鞠躬禮、恭讀總理遺囑、演說等。

1929年元旦被北平特別市政府認定是革命成功后第一次元旦,因此決定提升慶祝規(guī)格,“除舉行各項游藝,以引起市民之新年興趣外,并于府前高搭彩坊,其形式較昔年尤為完美。”北平全市各機關學校等均休假三天,并分別籌辦游藝大會。天安門內(nèi)歷史博物館亦開放三天,同時并將中山公園、太廟、古物陳列所各旁門開放,以便游覽。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這些儀式往往伴隨著游藝活動。為此,北平市黨部還曾專門設立民眾娛樂革新會,熊佛西等七人被委任為委員,目的為“黨化民眾、革新娛樂”,推進藝術的革命化,訓練觀眾有秩序地欣賞革命藝術,審查及編制各種民眾娛樂材料,計劃及設計各種民眾娛樂場所與機關。為了吸引民眾參與,組織者往往在紀念活動中安排娛樂項目。一般在天安門前或天安門內(nèi)太和殿召開慶祝大會,在中山公園等地開游藝會,夜晚有時舉行提燈會。

各種活動連續(xù)舉行,令人應接不暇,會越開越多,烘托了北平的政治氛圍。與此同時,還產(chǎn)生了另外的效果,在故都初期低迷的經(jīng)濟狀態(tài)中帶動了一些行業(yè),成為北平的一點亮色點綴,“開會時附帶所需要的,就是扎彩樓。扎彩牌樓也可以調(diào)劑一種手藝工人,所以據(jù)說窮北平八個月以來,只有他們棚匠行是對于開每一次會,是富有十足興味的,其他的人只有慨嘆!”

二、洗刷舊跡,溶發(fā)新機

除了儀式展演之外,國民黨人還利用其它方式,在北平傳播三民主義,普及黨化觀念。他們認為,北平民眾缺少革命的啟蒙與喚醒的環(huán)節(jié),必須通過有效的宣傳工作,進行文化改造,“北平克復,訓政開始,黨義宣傳,最顯重要”。國民黨北平市黨部建立之后,首先行動起來的就是宣傳委員會。1928年6月29日,北平市黨部召集各學校黨團開緊急宣傳委員會,討論宣傳工作,“謂北方民眾,對革命思想,太覺遲鈍冷靜,宣傳工作,有積極進行之必須要”,決定組織講演隊,分發(fā)內(nèi)外城,講演三民主義,提倡民眾革命精神,各校組織的宣傳隊需要到宣傳委員會登記,講演之前還需事先通知衛(wèi)戍司令部、警備司令部,“請其諒解,并隨時保護”。與此同時,伴隨蔣介石抵達北平,大批宣傳品也從南京軍事委員會總政治訓練部同時運到,種類包括蔣總司令北上告民眾書、總理及總司令像片、各項標語、各種畫報以及宣傳小冊子,共計二萬余件。或許是對宣傳工作不滿意,幾周之后,市黨部決定對各校黨團宣傳隊進行改組,“凡宣傳員須經(jīng)黨部審查,了解主義,認清黨綱者,方合格,以后統(tǒng)受黨部支配,工作獨立?!?/p>

學校是國民黨人爭奪的主要陣地,青年學生是國民黨極力爭取的對象,蔣介石在1928年與1929年的兩次北平之行中,在北大、陸大等地多次發(fā)表演講。北平市黨部也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多次舉辦過黨義演說競賽。同時,總理紀念周也在北平出現(xiàn)了,據(jù)《申報》報道:“白崇禧率領第四集團前敵各軍到達北京后,頗與民眾接近。故久伏軍閥專制下之北京人民,對之特生一種好感,而學生青年,亦漸有活氣。白氏睹此情形,知北方民氣受抑日久,殊有因勢利導灌輸三民主義革命精神之必要,爰于二十五日在中央公園開擴大總理紀念周大會。是日適值大雨,但到者仍達千人。”

1928年6月25日,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指導委員會召開總理紀念周,布置一周的工作:(1)組織宣傳隊,赴各通衢及繁盛所在地,分別講演;(2)黨員赴內(nèi)外城通俗圖書館,及各地方教育機關講演,并宣傳三民主義;(3)制就各種標語及傳單,要求電影院、電車公司、代為懸掛演映;(4)通告各商店住戶,須黨國旗并懸;(5)通告北京內(nèi)外城住戶,每家須懸孫總理遺像一幀;(6)通告各界民眾,廢除長衫及馬甲,一律須著中山裝。此外,對于宣傳部經(jīng)費,亦有討論。因北京政治分會尚未成立,無處可以撥款。當電南京中央黨部,請速撥一萬,劃定作為宣傳費。

除總理紀念周外,經(jīng)北平黨政軍擴大官傳聯(lián)席會決議,定1928年10月1日至6日為三民主義宣傳周,每日安排演講,一日在中山公園對公眾講,二日對各團體請,三日對學生講,四日在各街巷講,五日在各游藝娛樂場,六日在四郊講,“除普通講演外,加化妝游藝戲劇等講演,宣傳品為三民主義問答等八種”。北平市黨部為此專門召開會議,籌劃布置。另據(jù)《北平日報》報道:“北平市指委會宣傳部,近來編印革命歌曲第一集業(yè)已出版,取材豐富、裝訂精華。此外,三民主義圖解、孫文主義表解、三民主義特刊,及雙十節(jié)特刊等書,尚余甚多,各中小學校、各團體及各機關,均可前往領取?!?/p>

1928年9月15日,北平市黨部成立黨義教師檢定委員會,對國民黨“黨義”的學習程度也被視為黨員登記資格認定的重要標準。北平市黨部利用暑假余暇,創(chuàng)辦小學教師暑期黨義訓練所,“為黨義教育之實施”。這一機構的宗旨就是實現(xiàn)思想的革命化與行動的革命化,打破個人主義,封建思想消及部落觀念,除一切浪漫習氣。同時,北平市黨部宣傳部還擬定了編輯《北平黨務月刊》的計劃。即使在北平教會學校也開設三民主義課程,做總理紀念周。北平佛教會呈黨部,愿作紀念周,改著中山服,參加群眾運動,請予立案。

標語口號是國共黨人嫻熟運用的一種宣傳形式。國民黨北平市黨務公開之后,仍然延續(xù)了這種方式,“平市黨部,邇來對于黨務之工作非常努力,如標語一項,除于日前印刷數(shù)萬張分貼各城外,現(xiàn)又制備大鉛鐵牌數(shù)面,上盡藍漆,用白粉書‘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等標語,張掛正陽、崇文、宣武各城門。此外又備有闊五尺高三尺余同樣之牌十數(shù)面,界以粉格,用白粉恭錄孫中山先生之建國大綱、擬即張掛于正陽門之東西兩個雙門洞中間,大概明后天即可掛出?!蓖瑫r,對標語的內(nèi)容及形式也有較細致規(guī)定,如規(guī)定一律用白話,“務使簡單明了,字體放大”。北平市黨部還曾決定發(fā)漫畫交各影戲院宣傳。

中央公園自民初建成之后,不僅是供市民日常游覽的一處休閑娛樂空間,也是北京重要的政治空間,見證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一戰(zhàn)勝利慶祝大會、孫中山逝世等。1928年7月,中央公園董事會奉北平特別市政府令,改稱“中山公園”,布置“黨化環(huán)境”,“上書黨化宣傳文字”,在此連續(xù)多日舉辦各種活動,慶祝北伐勝利。中山公園由此成為國民黨宣傳黨化、宣講黨義的重要空間,一時間“標語滿園飛”:

國軍入平后最足惹人注意者便是貼標語。標語貼于沿街各處,而以中央公園為獨多。第一,中央公園由市黨部改名“中山公園”,特制青底白字招牌掛上,又于大門左右墻上,刷藍色漆,用白字,大書國民黨黨綱,固已令人觸目驚心,深入腦海矣,而第四集團軍政治訓練部,又特制白布橫標語,長丈許,或兩丈許,遍掛各門口及大樹上,東西兩廊又有第十二軍政訓部及山西各界后援會所貼標語、市黨部標語、總司令部警衛(wèi)隊標語,就中“打倒帝國主義”“肅清殘余軍閥”及“歡迎某總司令”“某先生”“某同志”之類,固無人不一目了然,婦孺咸解矣!至于“黨權高于一切”“平均地權”之類,則已嫌陳義較高,每有不得其解者。而“破除男女間一切隔膜”一條,更時惹起一般俗子之誤會,酒后茶余,每有引為談笑資料者,即此可見北平民眾思想幼稚,對于黨義多欠明了,尚有待于黨部之努力宣傳,為之普遍講解也。

與此同時,北平市政府還下令北海公園在園內(nèi)添設標語布告欄牌,“專備黨部暨政訓機關之用”。北平到處被各種宣傳品、標語覆蓋。至于宣傳效果雖未可知,但對舊都風貌卻多有沖擊,“現(xiàn)在各處公共地方,除掉了宣傳品五花八門地貼得到處皆是外,但不能增進人們的美感,把原有的美觀,反都失卻不少。即如中海南海,開放過后,本來很可供人游覽,但是墻頭樹梢,滿貼傳單……令人一去之后,未必還想再去……就是中央公園,從前何等風雅,現(xiàn)在也變成了宣傳品大觀園,名園景色,遠不如前”。

對于各地出現(xiàn)在大街巷口的各種標語口號,蔣介石對此并不支持,曾電令北平政治分會:“幽燕甫定,殘敵待清,外交懸案既多,地方秩序未復,各種標語口號,仍應停止張貼”。北平政分會聞此之后,即訓令市政府及其他各機構,要求停止粘貼標語。此舉遭到了北平市黨部的“嚴詞駁復”,“謂特別市黨部除中央命令外,一概不能接受”。經(jīng)過各方疏通,允許在黨部內(nèi)部以及一些沖要地點之墻壁張貼,涂以藍底白字,并在內(nèi)容上有所取舍,“其范圍限于三民五權各項,其較為廣泛者,概行摒絕”,其是一些所謂可能傷害“友邦”感情的標語被明確禁止。

國民黨人在將標語貼滿北平城的時候,也在極力鏟除一切帶有舊日帝制痕跡的遺物與遺風,“前清宮之紅墻,現(xiàn)已改涂藍色,并擬撤去黃瓦”。中央公園的紅墻也被要求改為藍色。雖然北平市政府與市黨部之間多有分歧,但對此問題則形成了共識,據(jù)《新晨報》報道,北平市政府工務局也曾有粉刷皇城城墻的計劃,“工務局長華南圭,因皇墻紅磚黃瓦帝制遺物,不但有惹起帝王思想之危害,且阻礙黨國主義之進行,擬改刷青白色以興青天白日之觀感。此事業(yè)經(jīng)市政府批準,惟文物維護會曾有保護紅墻主張,尚須一度接洽,即可動工”。市政當局試圖通過此舉傳遞驅逐專制氣息、振刷士氣的意圖,從而再造匹配黨治政權的新氣象。不過,正如后來外來者所反思的那樣:“在北平藍底白字差不多把滿城的黃墻都蓋沒了,黃墻果然是封建思想的表示,但是青墻又給了我們什么呢?”

與城墻顏色一同發(fā)生變化的,是北平商業(yè)中心的櫥窗。在廊房頭條幾家相館的玻璃櫥窗里,在此之前那幾年曾先后擺出過曹錕、吳佩孚、馮玉祥、張作霖等人的照片,北平市黨部為此向市內(nèi)各照相館發(fā)去函件:“據(jù)本部調(diào)查員報告,貴館懸掛反革命份子像片甚多。查反革命份子,本系民眾之公敵,社會之蟊賊,黨國之罪魁,凡屬國民,莫不同心戮力,鏟除此種敗類。貴館現(xiàn)仍懸掛反革命份子像片,殊屬不合,茲特函達,務希將該項反革命份子像片,自行焚毀為要?!敝蟮膸啄辏壮珈?、閻錫山、張學良等人照片被陸續(xù)掛出,代替了前面那些所謂的“反革命”。不過,北平城早已習慣了政潮起落,“這不過表示這剎那間這華北局部之地位是誰的天下而已。七年前的北京是曹琨的地,目前的北平是張學良的天下,這可以算是大同小異的變動”。

不僅相館里的懸掛的“反革命”照片被要求焚毀,現(xiàn)實中的“反革命”也要拘捕。北平市黨部建立之初即標舉打倒“反革命”的旗幟,并致函北平市公安局,協(xié)請“查辦學界反革命機關”,“反革命”成為一項罪名。至于何者為“反革命”,判定的標準又過于隨意,“凡穿制服,佩徽章,在外冶游,及旁站護兵,中坐妓女姨太,插有黨國旗汽車者,應即拘捕,并扣留其車,交所屬機關嚴懲,以儆腐化”。

對北平“封建”舊跡的刷新還包括那些含有“帝制”色彩的街巷名稱,“北平街名之有帝制臭味者,均將更改?!薄氨逼绞械胤剑嘤泻畹壑谱饔谜?,如王府大街、內(nèi)宮監(jiān)、司禮監(jiān)、學院、按院等巷,以及大高殿、帝王廟、宗人府等,亟應從新更改地名。”一些含有“封建意思”的街名被清查出來,如王府倉、石駙馬大街、武王侯胡同、二龍坑、鄭王府夾道等,被列入更名行列。1928年12月,北平市政府正式頒布:“本市街巷名稱,雅俗雜見,重復尤多,公安局局長趙以寬,前呈市府,擬將含有封建思想,及鄙俗過甚,毫無意義者,酌加變易,或取同音文雅字樣,以壯觀瞻,計共有92處之多,現(xiàn)經(jīng)市府參事室,詳晰審核,酌加改正,已令公安局遵照辦理”。將近一年之后,北平市第六區(qū)黨部還提議,“本市各街巷名稱,為八王子胡同,定王府大街,等等,均系專制時代之命名,擬呈請市黨部轉咨市政府,尅日撤換,以免民眾思想之錯誤”。

一方面是鏟除,一方面是新立。1928年8月,北平市工務局向市長呈文,建議對天安門至中華門南北一帶以及天安門前東西道路命名。市政府采納了相關意見,“查自中華門內(nèi)至天安門外,擬即定名中華路,比之天安道名稱似較允協(xié)。又東西長安門間原定中山街,擬改為中山路尤覺冠冕”。國民黨新政權的痕跡開始在北平的街巷道路中得到體現(xiàn)。

與此同時,北平市政府也開始籌備建設各類革命紀念物,從而將自身歷史以建筑的形式鑲嵌在城市空間之中,一方面“顯革命成功之偉績”,一方面“除封建之余臭”。據(jù)《申報》報道:“方振武請市府在東車站,建吳樾銅像,已奉中央核準,市府又決在西城建彭家珍銅像,又決在什剎海銀淀橋汪精衛(wèi)炸攝政王處,建一紀念塔,并在總理病疫之地,汪精衛(wèi)幽禁之獄、秋瑾題詩之陶然亭,均標證革命史跡?!币勒諊裾挠柫?,北平還計劃建筑革命專祠,“春秋致饗”。李石增也曾起草北平革命紀念區(qū)章程。其中,彭家珍的紀念堂以及陵墓建設計劃有實質性推進,“彭家珍,清季舍身炸賊,視死如歸。去歲冬間,國民政府準于烈士死事地方,籌建彭烈士紀念堂,又令準修造墳墓,建立專祠。市政府奉令后,即分飭公務土地兩局,規(guī)劃建堂地址,估計用款,呈核并令公安社會教育三局,詳查烈士生平事績,嗣經(jīng)擇定北海萬佛樓為建堂地址……由省市政府會同酌撥專款辦理。前由市府令飭工務局勘定農(nóng)事試驗場內(nèi)暢觀樓前空地為新墓”。但后來受限于各種因素,上述這些計劃大多無疾而終。

三、舊京依舊

南京國民政府接管北平之后,在短時期內(nèi)密集舉行多次大規(guī)模的慶祝與紀念儀式,國民黨軍政要人紛紛走上講臺發(fā)表演說,一方面是勝利者對自身歷史進行的一次重新書寫與建構,是對勝利者身份的再確認;另一方面利用這些重要場合,傳播黨義,宣揚黨化。與此同時,國民黨的黨化觸角還波及到北平的教育、日常生活等多個領域,不僅是一種新意識形態(tài)的宣示,也是一場文化改造運動,表明了國民黨人將北平這座昔日帝都全面納入國民黨黨治政權軌道的政治意圖。

北京雖被國民黨人攻擊為封建巢穴、腐化淵藪,但實際上改旗易幟的轉換速度并不慢。早在國民革命軍進城之初,古都上空立即大范圍飄揚起了青天白日旗,“晉軍之商震部,則八日已實行入京,中外人心,遂見安定。八日上午十一時以后,青天白日旗已遍布京市,即小街僻巷亦見黨旗與新國旗之飛揚,投機者且沿街叫賣,每旗一面,索值四五角不等焉!”《申報》也報道:“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孫楚軍三團,8日上午時時由廣安門入城……沿途歡迎新入城軍之人,擁如山擠,市內(nèi)遍懸青天白日旗,表示歡迎?!痹诰└鞲咝Υ烁欠磻杆?,“時局轉機,京學界頓呈活潑氣象,尤推國立各大學校行動露骨,積極將學生會次第恢復,并努力從事復校運動。六日晨法大北大師大等校門前,已高懸青天白日旗及黨旗,以示歡迎革命軍。北大法大兩校,且將京大校名根本除掉,各校面目陡然一新”。

翻看當時的報紙廣告、墻壁招貼或是商店門口的大標牌,“中山布、中山呢、中山眼鏡、中山餐,幾于一切的貨物都是中山”。而那些昔年罵孫中山的,“現(xiàn)在都改成‘先總理’了”。曾經(jīng)在京都市政公所工作的吳瀛回憶,1928年6月初國民革命軍兵臨城下,尚未進入北京之時,所內(nèi)一位素以識時務著名的某先生忽然收起長衫,改穿中山裝。他感嘆“氣候要變”,隨后張作霖被炸皇姑屯的消息就立刻傳來。

在故都初期的北平,選擇什么樣的裝束確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個人的政治傾向?!洞蠊珗蟆吩鲆黄杜f都新聞見》,內(nèi)中提及,在那些新式投機分子與舊式官僚之中,白崇禧作為一“嶄新人物”,“最討厭是穿馬褂的人”。他見過一次這樣的人物之后,“決不愿再見第二次”,這一點竟然成為白氏不喜歡北京的重要原因。不過,那些所謂的“中山布”實際就是以前的“芝麻布”、“樹皮布”,只是名字變換了而已,連舊觀都不曾改變。

北京這座古城也是如此,雖然改成了北平,掛起了青天白日旗,“但一切還都是從前的樣子,什么都沒有變革”,身在此地的周作人因此認為,這不是“北京的革命化”,而是“革命的北京化”,“本來這革命也就只是招牌,拏到北京來之后必然要更加上一層油漆了”。后來上海的報刊評論:“我們革命軍到了北平,已經(jīng)三月有余,只紙上談兵的吹了一陣大話,實際上一點也未做到,何能收拾人心?”《大公報》也質疑:“不能說,掛靑天白日旗,多幾個穿中山服的便是新氣象啊!”閻錫山在北平市黨部的演講中明確表態(tài):“我們要改革北平,并不是把北平的腐化分子趕出北平,是要改變他們的行為。假設他們的行為改變,那就是新北平了。穿著長袍馬褂來欺騙敲詐,固然叫土豪劣紳。但是穿著一身洋服,說上一口樣話,終日奔走權勢,倚勢凌人,也叫土豪劣紳,也是要打倒的”。

國民革命軍進城,經(jīng)歷短暫的熱鬧之后,北平又逐漸復歸其本色,“北方民眾沐浴黨化之日本淺,其于理論之爭,更非尋常人所能定其黑白”?!坝幸蝗怂苑Q他是黨員,問他黨的主義,他答是三民。再問他三民是什么?他瞪目而視,不能答了”?!渡陥蟆酚浾咄嘎逼近h務指導委員黃國楨曾在私下場合表示,“北平社會,了解主義者不多,且舊環(huán)境不易脫,故指導與宣傳非常吃力”。上海的一份刊物評論:“試思北平民眾腦筋,簡單已極,無論你‘五色旗’‘青天白日旗’,只要不妨害他們的本身利益,減少他們的擔負,他們便表示歡迎”。周作人也坦陳:“我們故京兆人的多數(shù),心目中只知道這件東西,皇帝,洋人,奉軍。革命的招牌,現(xiàn)在雖然不能不暫掛,否則不能投機,心里一定是痛恨不置的”。揆諸故都初期國民黨人對北平的黨化宣傳,多停留在儀式層面與黨義灌輸,帶有疾風驟雨色彩,表面文章做足,實質內(nèi)容空洞。

北平作為具有近千年歷史的悠久古都,傳統(tǒng)的基因已經(jīng)深深嵌入了城市的骨髓,不會輕易被外力改變。1930年代初期,從南京來的詩人錢歌川看到北平城里賣一個燒餅,上面都有蒼龍出現(xiàn),于是得出結論:“封建思想原不專在帝王家,而竟浸潤到尋常百姓的行為舉止間了”。因此,雖然經(jīng)過國民黨政權大力掃除與洗刷,但舊日痕跡仍無處不在,“北平既系舊都,故封建思想猶未盡脫”。

幾年后,一位記者觀察到北平仍然“封建殘余十足”,“所謂‘忠臣孝子’的舊勢力還深深地印在勞苦大眾,手工業(yè)者,小商人,甚至大部份青年的腦子里,因為所有的生產(chǎn)力大部份都是停留在半封建生產(chǎn)關系的緣故,因之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tài),也多半殘留在舊的基礎上。在這里一般民眾的表現(xiàn),在覺悟的程度上說,是比較的落后?!币晃煌鈦碚邊⒂^大名鼎鼎的“前外”,“我所感覺出來的便是中國的古建筑物的藝術化和雄偉化,此外我所最容易發(fā)生出來的反應,便是這座古城他的封建彩色太濃了?!?/p>

作家張向天當時也有同樣的感慨,北平雖然“鬧過新運動”,“掀起過風飚全國的新思潮”,“熔煉出許多各式各樣的新人物”,“到底北平這古城是座徹頭徹尾的老城池,不但前門各處的城磚是老灰色,城內(nèi)的旗民拘守著舊日王謝的生活,保守著老念頭,就連在年節(jié)的歲時上,也是依然謹守舊制”。舊習尚依然暢行,正如老舍在《駱駝祥子》末尾所描述的那樣,遷都之后的北平雖然衰落了許多,但過去的一些排場還在,“紅白事情在大體上還保存著舊有的儀式與氣派”,“出殯用的松鶴松獅,紙扎的人物轎馬,娶親用的全份執(zhí)事,與二十四個響器,依舊在街市上顯出官派大樣,使人想到那太平年代的繁華與氣度?!宾男f后來對故都初期北平風俗的變遷脈絡進行了一番梳理:

北伐的革命軍初到北平,對于北平舊政府下的人們有視作俘虜之概。一切都認為要不得。不獨滿洲婦人之髻與陰歷之廟會,連馬褂也是打倒的。漫天匝地都要變成藍白色的標語。甚至于黃色的殿瓦,也有人提議加上一層藍漆??墒敲駠暌院螅瑯苏Z一律撤消。藍色的漆與粉也自然銷退。而馬褂反變?yōu)楣珓諉T必須備的禮服。乃至大人老爺?shù)姆Q謂,請安的禮節(jié),前清服制之喪事儀仗,前清官衙(銜)封典之訃聞等等,也無一不若有若無的出現(xiàn)了。

余 論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后,力圖把政黨、軍隊、學校等領域置于黨化的規(guī)范之下,三民主義逐漸被構建為整個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但對于北平大多數(shù)民眾而言,始終視國民黨為外來政權,缺乏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三民主義在北平一直市場空間不大,影響有限。北伐告成之后新建立的北平特別市政府是在原京都市政公所、京師警察廳以及京師學務局等機構的基礎上整合而成,原有成員很多在新政府繼續(xù)任職,北洋時期舊有的一套運行體系基本得以承繼。更重要的是,南京國民政府初期的北平,各地方實力派在此盤根錯節(jié),黨、政、軍之間互相牽制,北平市政府被閻錫山、馮玉祥等掌控,二人與蔣介石貌合神離,北平與中央的關系非常松散,南京國民政府對北平的統(tǒng)治只是名義上的,這種狀態(tài)嚴重制約了國民黨政權對北平的掌控與滲透程度。

另一方面,作為承擔國民黨“黨化”宣傳任務的重要主體——北平市黨部,在故都初期北平擁擠的政治空間中一直處于非常邊緣的位置,處境尷尬,自身組織建設薄弱,不僅與地方軍政部門處于對峙狀態(tài),而且不能得到中央黨部的有力支持。這種局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民黨對北平的 “黨化”效果。

在國民黨官方的宣傳與闡釋中,北伐勝利,舊京克復,并非是簡單的政權轉移,而是對封建勢力的徹底鏟除,對被壓迫人民的完全解放,是國民黨“主義”的最終勝利。國民黨雖然在形式上確立了對北平的統(tǒng)治,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觸動既有的社會和政治權力結構,疾風暴雨式的“黨化”宣傳并未能與北平的文化傳統(tǒng)形成有效銜接,導致隔閡嚴重,水土不服。北平作為一座具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國都,在城市屬性、氣質與市民性格等方面經(jīng)歷了長時段外力與內(nèi)力的深厚沉淀,不僅無法在短時期內(nèi)強行驟改,而且對外來者還具有強烈的同化作用;雖然在南方的革命者進城之初,很多人從長衫馬褂換成了中山裝,但不久之后,長衫馬褂反而成了北平公務員必備的禮服。當時代的洪流退卻之后,古城依然是古城,依然在既定的軌道上按照自身的節(jié)奏緩慢前行。

① 銖庵:《北游録話(七)》,上海:《宇宙風》,第26期,1936年10月1日。

②學界對于南京國民政府在北平確立統(tǒng)治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與本文論題相關的“黨化”宣傳改造等涉及不多。一些成果關注到了這一時期南方與北方在文化上的往還互動以及北方民眾對南方國民黨人的觀感,其中論及的一些問題與本文有較密切的關系,參見高郁雅:《北方報紙輿論對北伐之反應:以天津大公報、北京晨報為代表的探討》,臺北:學生書局,1999年;林志宏:《北伐期間地方社會的革命政治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6期,2011年11月;李在全:《北伐前后的微觀體驗——以居京湘人黃尊三為例》,北京:《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1期。

③《珠江流域之思想與武力》,天津:《大公報》,1928年6月14日,第1版。

④《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宣傳標語》,上海:《申報》,1928年12月8日,第5張第17版。

⑤《蔣介石日記》,1928年7月3日。

⑥《嚴肅悲壯之祭靈典禮》,天津:《大公報》,1928年7月7日,第2版。蔣介石在7月6日日記中記載:“八時祭告總理。余率各總司令、總指揮謁靈前主祭。秩序整然,哀樂悠揚,雖欲遏止悲哀,不知淚自何來?體力不支,及觀遺容,哀痛更不自勝,全堂幾亦下淚。嗚呼,悲哉,三年半中之冤曲不知何自聲訴矣?!辈贿^,親身參與祭奠的李宗仁則在回憶錄中稱蔣、馮、閻等人的舉動為“矯情”的表演:“竊思總理一生,事功赫赫,雖未享高壽,然亦盡其天年。如今北伐完成,中國統(tǒng)一于青天白日旗下,功成告廟,也足慰總理和諸先烈的英靈于地下。撫棺慟哭,抆淚相陪,都似出于矯情,我本人卻無此表演本領”。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下),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80頁。

⑦《太和殿盛大慶祝會》,上海:《申報》,1928年11月13日,第4版。

⑧《中山逝世四周年北平紀念會詳志》,天津:《大公報》,1929年3月13日,第3版。

⑨《倫敦蒙難 北平省市黨部昨開會紀念》,天津:《大公報》,1929年 10月 12日,第4版。

⑩李恭忠:《“黨葬”孫中山:現(xiàn)代中國的儀式與政治》,北京:《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猜你喜歡
北平市黨部北平
北平的秋
十路大軍進北平
河北畫報(2020年3期)2020-06-24 06:03:50
十路大軍進北平
河北畫報(2020年5期)2020-06-10 01:50:20
北平市整頓糞業(yè)研究——以1936年為核心的考察
澳“華人黨部”引“分裂”質疑
想北平
學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14
博物館
陳致中高雄找工作
平市兩千青工學生參加義務勞動
中國青年(1949年21期)1949-08-17 03:19:30
青年團北平市工委辦青年團學校干部學習會
中國青年(1949年16期)1949-08-17 03:19:28
平安县| 合川市| 渭源县| 太仆寺旗| 台南市| 恩施市| 西城区| 舞钢市| 商南县| 海门市| 临朐县| 凉城县| 黄石市| 留坝县| 克什克腾旗| 南丹县| 天峻县| 昂仁县| 景宁| 阿克陶县| 江孜县| 古浪县| 固安县| 桑日县| 和平县| 五指山市| 方城县| 休宁县| 海晏县| 临湘市| 桦南县| 额敏县| 镇江市| 晋宁县| 虎林市| 延津县| 庆城县| 河北区| 隆化县| 武安市| 九龙城区|